当前位置:仁行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党建材料 > 2023年(11篇)在8月党建评论汇编(完整)

2023年(11篇)在8月党建评论汇编(完整)

时间:2024-01-06 18:00:10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11篇)在8月党建评论汇编(完整),供大家参考。

2023年(11篇)在8月党建评论汇编(完整)

在2023年8月D建评论汇编(11篇)

在2023年8月D建评论汇编

(11篇)

“结合”打开了创新空间

  A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结合’打开了创新空间,让我们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论和制度。”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契合、有机结合,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这本身就是一个重大创新,同时也开拓了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宽广场域。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理论、制度等总是在借鉴吸收前人已有成果基础上不断向前发展的。以历史连续性理解古代中国、现代中国和未来中国,我们方能贯通历史、现在和未来,深刻认识到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同时,任何有生命力的传统文化基因都会在时代发展中实现自我更新,彰显时代精神。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治国理政、修身处世、格物究理等丰富智慧和理念,注入今天我们正在经历的广泛深刻的社会变革之中,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就有了更深厚的根基,就会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文化体现的是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和坚守。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我们党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使植根于中国历史文化沃土的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根深叶茂。这既使马克思主义彰显中国价值、中国智慧和中国精神,使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
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推进“第二个结合”,巩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独立性、文化主体性,让我们掌握思想和文化主动,具有高度文化自信,为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打下坚实根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是我们党在不断推进“两个结合”中开创和发展的,“结合”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论和制度。“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拓展了中国道路的文化根基。“结合”为我们党推进理论创新提供了根本途径,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树常青的奥妙所在。在推进“两个结合”中,党的理论创新之源更丰富,理论创新之力更强劲。“结合”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奠定深厚基础。A总书记指出:“我们没有搞联邦制、邦联制,确立了单一制国家形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顺应向内凝聚、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发展大趋势,承继九州共贯、六合同风、四海一家的中国文化大一统传统。”可以说,“中国之制”深得人民拥护、切实有效管用,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是其中的关键密码。

  A总书记指出:“‘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历史表明,每一次思想解放都会释放出巨大创造力,都能有力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我们要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充分激活并有效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宝贵而丰富的中国价值、中国智慧和中国精神,更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理论和制度创新增添更多底气和智慧。

对症下药同向协力解决干部“四怕”

——解决好干部不敢为问题

  A总书记在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采取有效措施,着力消除影响干部担当作为的各种消极因素,敢于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完善干部担当作为激励机制,更好地激发了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推动组织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发生格局性变化。“撸起袖子加油干”“一茬接着一茬干”“干中学、学中干”,干部干事创业的干劲足、氛围浓,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正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奋发作为。

  与此同时,一些干部仍然存在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等问题。特别是“不敢为”的问题较为突出,表现为“四怕”:认为“洗碗越多摔碗概率越大”,怕干得越多出错越多;
担心“出头的椽子先烂”,怕触及矛盾引火烧身;
信奉“多栽花、少栽刺”,怕得罪人被举报诬陷;
忌惮“到处是‘甲方’、满地是‘雷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怕动辄被追责问责。虽然存在“不敢为”问题的干部只是少数,但容易影响到其他干部干事创业的心态和状态,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危害不容小觑。这种风气不可长,这种状态必须改。

  深究“四怕”的原因,一方面是干部主观懈怠,个人的思想认识、能力本领、斗争精神对标新时代好干部标准还有差距,对“担当作为”缺乏深刻理性的认识,前怕狼、后怕虎,爱惜羽毛、精致利己,不能心无旁骛地挺直腰杆担当、甩开膀子干事。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担当氛围不够浓、履职环境不够优,为担当者担当护航、为干事者撑腰鼓劲还没有真正做到位,考核评价、正向激励、监督管理的制度体系还不够科学完善,激励“雨点小”、问责“简单粗暴”、容错“隔靴搔痒”,不仅纵容了为官不为“孙连城式”的干部,而且伤了一批敢闯敢干“李云龙式”的干部,为“庸、懒、散”等不良风气的滋长提供了土壤。

  新征程呼唤新担当,新使命需要新作为。如何解决好干部不敢为问题?从组织上讲,要对症下药,进一步优化树正气、祛邪气、强激励、促担当的制度环境和政治生态,充分调动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让干部背后有“靠”。面对干部被诬告或被恶意诽谤中伤的情况,组织上要第一时间站出来为干部澄清正名,同时严惩诬告遏制歪风,让“靠山”真正靠得住,营造激浊扬清的良好政治生态。让干部身上有“甲”。对于改革创新浪潮中冲锋陷阵的“李云龙”,不仅需要加油呐喊、吹“冲锋号”,更需要为他们配备关键时刻能挡住“弹片”的“防护甲”。“三个区分开来”重要要求和容错纠错机制就是干部冲锋陷阵时的“防护甲”,各地在政策落地中要进一步细化实化具体化,把“防护甲”打造得更坚硬一些,让干部放心“闯创干”。让干部眼中有“光”。对尸位素餐、为官不为的干部要不留情面坚决“拉下马”,对干出样子、为官有为的干部要给他位子“扶上位”,在推进干部能上能下中把“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鲜明树立起来,让广大干部看到成长进步的“希望之光”。

  创业维艰,奋斗以成。作为干部个人而言,要自觉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锤炼担当作为的铁肩膀、硬骨头,涵养敢闯敢干的政治定力,提升能干事、干成事的能力本领,勇于在看得见“炮火”、听得到“炮声”的改革攻坚一线绽放芳华。只要组织和个人“同向发力”,协力向“不敢为”的病灶开刀,我们的干部队伍就一定能真正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更好堪当民族复兴重任。

拉紧家风家教这根“弦”

  家风正,则民风淳;
家风正,则政风清;
家风正,则党风端。今年7月,A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党员干部要拉紧家风家教这根“弦”,就要清白做人、勤俭齐家、干净做事、廉洁从政,坚持修身立德、严于律己,注重家风家教,共建共享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拉紧家风家教这根“弦”,要修身立德。党员干部要崇尚思想品德修炼,始终不渝地把如何做一个有高尚人格、良好操守、凛然正气的人放在第一位。古人云,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明识,非学无以立德。学可以修德,德可以促学。要始终把党性锻炼作为履好职、做好事的压舱石,坚持学习廉政理论,保持为政清廉、工作勤勉、公平公正、干事成事的良好作风,形成忠诚、负责、踏实、上进、担当的品行和高尚无私的节操品质。在坚持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养、锤炼道德操守、提升思想境界。做一个学有所成、学有所用,明是非、讲政治、顾大局的人。

  拉紧家风家教这根“弦”,要严于律己。严于律己既是提升自身修养的经验交流,也是干事成事的法宝,更是养成良好家风家教的前提条件。当前,社会环境纷繁复杂,周围诱惑形形色色,党员干部必须先刻苦“修心”,做到“吾日三省吾身”“日日掸尘”,养成一身正气的风骨、一尘不染的节操。在严于律己中不断磨炼、赋能、探索、总结,才能加强修养、储备知识、激发活力、增长才干。要把修身养德的成果,体现在廉政勤政上,始终把良好的家风家教贯穿工作始终,以此促进各项工作扎实开展。

  拉紧家风家教这根“弦”,要心系群众。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依靠人民,就能无往不胜;
脱离人民,则会寸步难行。拉紧家教家风这根“弦”,就要心系群众,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守好党员的初心使命,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要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装在心里,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了解群众所盼、体会群众冷暖,真正做到沉下心、俯下身、融入情,在工作岗位上,坚守责任担当,满腔热情地主动作为、服务群众,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

  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良好的家风家教是为官施政的基础,也是赢得群众支持、肯定的必备条件。因此,党员干部当以廉立德,坚持节欲循法、察己正身、克己慎行,自觉做到操守如兰花、品格如梅花、气节如翠竹、风骨如菊花,保持一身正气、一身才气、一身锐气、一身骨气,才能传承和发扬好中华民族注重家风家教的优良传统。

年轻干部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2023年第13期《求是》杂志刊发了A总书记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总书记在讲话中对年轻干部提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明确要求。殷殷嘱托、深切期望,总书记重要讲话为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立身做事、健康成长,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指明了努力方向。

  永葆对党忠诚的政治本色。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只有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才能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坚持党性原则,首要的一条就是要对党绝对忠诚。对党忠诚,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必须体现到对党的信仰的忠诚上,体现到对党组织的忠诚上,体现到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忠诚上。对党忠诚,不是有条件的而是无条件的,必须一心一意、一以贯之,表里如一、知行合一,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毁其节。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年轻干部要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真心爱党、时刻忧党、坚定护党、全力兴党。

  把造福人民作为最根本的职责。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世界上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幸福而奋斗。任何时候,年轻干部都不能忘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什么是好事实事,要从群众切身需要来考量,不能主观臆断,不能简单化、片面化;
工作干得好不好,要看群众实际感受,要由群众评判。要不图虚名,既要看眼前,也要看长远,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避免“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
既要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也要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

  能干事、敢担事、干成事。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干事担当,就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决不能坐而论道、光说不练。当前,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要起而行之、勇挑重担。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对当务之急,立说立行、紧抓快办,对长期任务,滴水穿石、久久为功;
要善作善成,强化精准思维、练就绣花功夫,做到谋划时统揽大局、操作中细致精当,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稳扎稳打向前走。

让历史文脉在传承中永续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重大命题。党的20D报告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战略部署。A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深入系统阐述,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充盈着中华文化独特气韵的光辉文献。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20D精神,学习领会A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立足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肩负起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广大青年要坚守好中华文化立场,坚持守正创新,传承好文化血脉,坚定文化自信,勇担使命、奋发有为,为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贡献力量。

  守正创新,把中华文化瑰宝千方百计呵护好、珍惜好,把我们这个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强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传承发展取得了累累硕果,华夏大地呈现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的生动图景,是我们党强烈文化担当和高度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一个民族的复兴,总是以文化的兴盛为强大支撑;
一个时代的进步,总是以文化的繁荣为鲜明标识。只有以先进文化作引领,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凝聚民族精神力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凝望历史,面向未来,我们要始终清醒地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浩浩荡荡,历经千锤未曾偃息,广大中华儿女始终葆有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信念与信心,正是因为有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始终照亮历史的苍芎。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求我们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深刻理解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意义,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要厚植文化情怀,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新时代的青年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珍视中华文明历经沧桑留下的最宝贵的东西。要吸吮五千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以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奋斗姿态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以青春的蓬勃朝气投身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伟大事业中。

  增强文化自信,传承文化血脉,更好激发新征程上的前进动力。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源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传承好、发展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新时代青年要积极发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发挥年轻人在新媒体方面的优势,在媒体融合大潮中多创作反映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好作品,加强同各国青年的交流,让世界更好通过了解中国青年来了解中国和中国人民,更好展示中国形象。尤其是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正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把握中华文化的精髓,深刻认识我们坚持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动力。要在传承的基础上,为文化发展注入新的元素,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切实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激扬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在文化的繁荣兴盛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思想就是力量

  思想就是力量。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思想引导。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不懈用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使科学理论真正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我们党在新时代的创新理论是立足解答时代课题和实践问题的理论,是科学把握我国社会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大趋势的理论,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的理论,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是立足人民创造性实践、学习借鉴人类社会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基础上创新的理论,是指导全党担当大任干成大事成就大业的理论。

  真理只有在指导和引领伟大实践中才能充分展现其巨大力量、彰显其无穷魅力,也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才能获得丰富和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就是在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改变世界的实践伟力和与时俱进的生命活力中展现出来的。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贵在学以致用。只有顺应时代、立足实践、服务群众,才能永葆生命力、彰显影响力。要紧密联系推动山西高质量发展实践,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下功夫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发展难点痛点问题,着力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思想动能,真正实现理论学习的知行合一。

  科学理论不是一成不变、僵化停滞的,而是随新时代、新形势不断发展的,是源源不绝的“活水”,需要及时学、跟进学、反复学。要做到平时多读书,及时用理论“活水”补充知识、澄明心灵,才不会在关键时刻手忙脚乱。只有活学多用,常执笔分析这一重要思想在特定领域的具体要求,才能充分运用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升华觉悟境界、增强能力本领、解决实际问题。

  思想上有了“定盘星”,行动上就有了“指南针”。今天,血与火的生死考验少了,但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仍在继续。全省党员干部要坚持不懈用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就一定能够以磅礴之力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

心存四知以慎独

  《后汉书·杨震传》中记载,杨震到山东赴任,途经巨野昌邑时,以前曾得到过杨震推荐的县令王密深夜怀金相赠,认为“暮夜无知者”,杨震说:“天知,地知,我知,你知。何谓无知!”由此,杨震“四知却金”,成为了慎独的典范。

  “慎独”一词,最早出自《礼记·中庸》:“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最隐蔽的事物、最微小的事物往往更能体现一个人的品质素养,因此有道德的人“戒慎”“恐惧”独处时,担心自己会做不道德的事。在杨震那里,独处时便是道德在场时。没有他人约束,少了外界压力,道德修养可以说是“存乎一心”。慎独,就是内在道德力量的自觉、发动和呈现。如哲学家康德所说:“人世间有两样东西让我敬畏,位我上者,灿烂星空;
道德律令,在我心中。”所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暗室无欺;
顶天立地爱人律己,光明正大。

  自我修养重在慎独。“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
养心之难,又在慎独。”慎独,作为一种根植于内心的修养、一种无需提醒的自觉,是我国古代先贤倡导的一种自我修养方法。几千年来,先贤们都把“吾日三省吾身”“不自欺”“暗室不欺”等看作“慎独”的一种表达。清代官员叶存仁离任之际,僚属们临别馈赠礼品,为避人耳目特地夜里送来。叶存仁见状,赋诗一首,拒礼而去:“月白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因为对有道德的人来说,已经把“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不畏人知畏己知”化为了自己的坚定信念。

  抵制诱惑难在慎独。“见欲而止为德”,慎独者必须慎欲,不被钱、色、名等私欲俘获。宋元时期大学者许衡,曾跟随众人避乱。由于路途遥远,天又很热,大家都十分口渴。正巧道路旁有一棵梨树结了很多梨子,众人都争先恐后地去摘下来吃,只有许衡一人端坐树下,始终不为所动。有人问他,如今兵荒马乱的,这棵梨树已经没有主人了,你为什么不去摘梨吃呢?许衡回答说:“梨虽无主,我心有主。”一个人最大的敌人,往往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慎独,就是要与己赤诚相见,与私心斗争、与贪欲较量。一些官员难抵诱惑、腐化堕落,重要原因之一便是缺乏慎独之功。面对诱惑,特别是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或以“下不为例”原谅自己,或以“小节无碍”宽待自己,或以“仅此一次”放纵自己,最终堕落在欲望的黑洞中、人心的幽暗处。

  独处之时,道德在场,天地可鉴,明镜高悬。杨震四知却金等古人慎独故事,捅破的是“无人知道”这层窗户纸。其实无论是“明处”还是“暗处”,无论是“有人知”还是所谓的“无人知”,慎独都不是利益的算计、外在的压力,而是道德的信仰、内心的律令,是自我修养的最高境界。

  慎独是一种定力、一种作风、一种品格。这种自律自省自持源自对道德修养的矢志坚守,对规则秩序的无比敬畏,对理想人格的不懈追求。党员干部要把慎独之功练好,不断加强自律,做到台上台下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尤其是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更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

心怀“明镜” 居安思危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清晰洞见未来可能出现的困难并做好应对准备,是一个政党能够不断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心态,越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A总书记在党的20D报告中强调:“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三个务必”,生动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历史车轮走过的数千年里,“安不忘危,事有所成”“居安不思危,祸国殃民”正反两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回望历代王朝的兴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执政者能不能做到居安思危。居安思危的精神内涵在于:以铜为镜,以史为镜,以民为镜。心怀这三面“明镜”,才能“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以铜为镜正衣冠,坚持纠风正己。唐朝大臣魏征,能直率地向唐太宗提意见,经常在朝廷上直抒己见。唐太宗从谏如流、闻过则喜。在他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唐朝出现了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局面。魏征病死后,唐太宗痛哭失声,下令为魏征立碑,并亲自撰写碑文。他对群臣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
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他把魏征比作是一面镜子。常照“镜子”,听听真话,可以看看思想有没有跑偏、作风有没有走歪。时时对镜自省,勇于正视缺点和不足,方能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从自己做起,从当下改起,才能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党员形象,才能始终保持好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以史为镜见兴衰,坚持“四自”要求。腐由内生。一棵树,在它的根基开始腐败溃烂之时不采取措施,繁枝茂叶最终就会化为枯枝败叶。正如扁鹊所言,“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
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前苏联拥有20万党员的时候,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在其拥有200万党员的时候,打赢了卫国战争;
拥有2000万党员的时候却上演了解体的悲剧。缘由何在?执政党自身一旦丧失自净自愈能力,分崩离析也就在旦夕之间。A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遏制增量、清除存量的任务依然艰巨。因此,全党要坚持人民监督和自我革命,强化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通过人民监督和自我革命,保持自身先进性纯洁性、永葆旺盛生命力,从而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

  以民为镜知得失,坚持人民至上。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先后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DS学习教育,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教育引导全党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坚持人民至上”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不论处在任何历史时期,人民始终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A总书记强调,哪里有人民需要,哪里就能做出好事实事,哪里就能创造业绩;
业绩好不好,要看群众实际感受,由群众来评判。因此,领导干部要以民为镜,认真倾听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经常检视反思,找一找在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群众感情、服务群众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及时校准偏差、予以改进。真正做到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与人民群众心连心。

以实干之风扫除形式主义弊端

  近日,自治区纪委监委通报了五起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问题,进一步释放动真碰硬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强烈信号,旨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旗帜鲜明重实效、强实干、抓落实。

  形式主义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危害极大。公园里建基础设施、改造农村公路路网结构、建设乡村振兴示范村……这些本来都是暖民心、促发展的好事实事,但是因为个别领导干部的慵懒怠政,不作为、慢作为,导致项目迟迟无法建成使用,或者出现严重质量问题,不仅浪费了国家资源、影响了地方发展,还割裂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削弱了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对这些不良现象,群众深恶痛绝,干部同样反感抵触,必须及时纠治,彻底铲除形式主义滋生的土壤。

  形式主义背后是功利心重,根源是政绩观错误、责任心缺失。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人民至上、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中、具体行动中;
要转变工作作风,克服浮躁情绪,多到基层去,大兴调查研究,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到谋发展、抓发展、促发展上,投入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当中,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形式主义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多样性等特点。要纠治各种各样的形式主义,必须充分发挥监督机制的作用。一方面相关部门要持续发力,举利剑、下重锤,着力解决一批突出问题,及时刹住歪风邪气;
另一方面,要加强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通过构建全方位、多层次、无死角的监督机制,让类似“11年才建成公园一个基础设施项目”这样的形式主义无处遁形。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扫除形式主义之弊端,必须大兴实干之风。当前,全国上下正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抢抓机遇、奋楫而上。面对千帆竞发、不进则退的态势,广西必须拿出“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干”的作风,围绕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1+1+4+3+N”目标任务体系,克难攻坚、加力奋进。广大党员、干部要增强责任担当,自觉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努力练就担当作为的“宽肩膀”、干事创业的“铁脊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真抓实干、担当作为,以实际行动推动工作的落实,以实际效果衡量工作的成功,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作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纠治形式主义是一项长期而持久的任务,需要以钉钉子精神常抓不懈、久久为功,持续推动党风政风社会风气向上向好,以良好的整治成果为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提供坚强作风保障。

在以学促干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各级党组织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落实‘重实践’要求,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匡正干的导向,增强干的动力,形成干的合力,在以学促干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A总书记前不久在江苏考察时,就“以学促干”进行深入阐释、提出明确要求,为进一步推动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指明努力方向。在充满光荣和梦想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把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不断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党的20D描绘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前进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广大党员、干部要学深悟透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切实增强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要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坚持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全面系统掌握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精髓要义、实践要求,把握好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聚焦问题、真抓实干,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不断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要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政绩观正确与否,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只有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才能匡正干的导向,增强干的动力,形成干的合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A总书记强调:“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我们谋划推进工作,一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
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的好事。要不务虚功、不图虚名,真抓实干、力求实效,不搞华而不实、投机取巧、急功近利的政绩工程,多做一些功在当代、利在长远的事情,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的真评价。要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怀和担当,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坚持不懈、久久为功,确保各项工作取得扎扎实实成效。

  要鼓足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要有锐意进取、担当有为的决心和韧劲。A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他要求领导干部:“振奋起共产党人应有的精气神,把全部精力用到干事创业上。”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唯有鼓足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始终保持锐意进取、敢为人先、迎难而上的奋斗姿态,积极担当作为、敢于善于斗争,才能不断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决不能安于现状、贪图安逸、不思进取,必须以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振奋精神、激发斗志,不畏艰难、百折不挠,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要将学习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坚定信念、振奋精神、提升本领能力的必修课,解放思想、奋发进取,勇于担当、善于作为,把主题教育激发出来的学习、工作热情进一步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

  要形成狠抓落实的好局面。一分部署、九分落实。“道虽迩,不行不至;
事虽小,不为不成。”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只有真抓实干、狠抓落实,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才能把党的20D描绘的宏伟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从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奋发进取的智慧和力量,熟练掌握其中蕴含的领导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履职尽责的能力和水平,凝心聚力促发展,驰而不息抓落实,立足岗位作贡献。要弘扬真抓实干的作风,做到学到深处、谋在新处、干在实处,把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现实问题作为学习的根本出发点,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成效。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密结合工作职责需要,把开展主题教育同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结合起来,同推动本部门本单位本职工作和各项任务结合起来,积极主动抓落实,聚合众力抓落实,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聚焦实际问题抓落实,在抓落实上取得新实效,努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走在时代前列 不断加强思想理论建设

  思想建设在我们党的建设中具有引领性、贯通性、支配性的作用,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增强党的战斗力和创造力的奥秘所在。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新的征程上,我们要保持走在时代的前列,就必须不断加强思想建党、理论强党。

  发挥思想理论建设优势。党的20D报告强调,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是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在百年奋斗历程中,立足于加强党的建设全局,我们始终高度重视党的思想理论建设,聚焦事关党和国家、民族和人民前途命运与根本利益的根本问题,在信仰信念、发展道路、领导力量、依靠力量这些重大支点性问题上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以创新理论成果凝聚共识、统一思想,指导实践、引领变革,从而不断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百年来,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推进思想理论建设,在坚持“两个结合”的历史进程中,不断与时俱进、进行理论创新,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正是因为我们党有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鲜明特色和政治优势,才使得我们党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

  在实践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理论就是武器,思想就是力量。回顾党的百年历史,每每到关键节点,我们都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持续提升中国共产党人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思想,也必然产生伟大的思想。马克思说过,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我们党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也是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和改造中国的历史。新征程上,我们要在实践基础上继续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深刻领会主题教育的总要求。当前,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在全党开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是主题教育的总要求。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我们要以此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加强理论学习,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坚持多思多想、学深悟透,全面学习领会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精髓要义、实践要求,做到整体把握、融会贯通,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只有准确把握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认识问题才站得高,分析问题才看得深,开展工作也才能把得准。

  新时代新征程,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各种不确定难预料的风险挑战,广大党员干部应进一步将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党性修养、实践锻炼、开创新局统一起来,坚定理想、锤炼党性、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推荐访问:(11篇)在8月党建评论汇编 党建 汇编 评论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5 仁行文秘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1606278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