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仁行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党课下载 > 【党课讲稿】中央苏区坚定理想信念教育历史实践与当代价值(全文)

【党课讲稿】中央苏区坚定理想信念教育历史实践与当代价值(全文)

时间:2022-06-22 09:00:04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课讲稿】中央苏区坚定理想信念教育历史实践与当代价值(全文),供大家参考。

【党课讲稿】中央苏区坚定理想信念教育历史实践与当代价值(全文)

 

 【党课讲稿】中央苏区坚定理想信念教育的历史实践与当代价值

 理想信念作为精神世界的核心,不仅是激励人们战胜困难、迎接挑战的精神支柱和强大动力,更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人如果没有信仰、没有理想,或信仰、理想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1]。党的理想信念就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是坚定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围绕土地革命发展的现实要求和党的中心任务在苏区内广泛开展了坚定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践活动,创造了一系列体现时代特色的教育方式,为苏区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氛围。新时代,坚定理想信念教育仍是一项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问题,是推进党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梦想的强大精神动力。

 一、中央苏区坚定理想信念教育的问题之钥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历史实践表明,“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2]中央苏区时期,党和红军由于长期处于农村之中开展革命斗争,革命环境十分艰苦,加上“围剿”和反“围剿”斗争形势异常激烈,可谓内有困难、外有强敌。当时,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紧密结合苏区实际,找到了从思想上解决问题的根本方向,通过理想信念教育达到保持党在农村中的先进性、激发革命斗志、反对错误思想倾向的目的,极大地推动了苏区革命的蓬勃发展。

 (一)在农村环境中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发展要求 随着以井冈山为代表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先后建立,中国革命的重心开始由城市向农村转移。在长期的农村革命环境中,党的成分发生重要变化,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意识日益严重。农民中非无产阶级思想的滋生,致使在苏区某些地区“农民意识支配了一切”[3],以至于难以树立起坚定的斗争信仰与革命决心,严重削弱了党在红军中领导作用的发挥。当时,在共产国际影响下党内又出现了“唯成分论”的观点,认为保持党的无产阶级性质的关键在于工人阶级在党

 内所占比重大小,而实际忽略了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性。对此,毛泽东同志在领导革命斗争的实践中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党建原则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做出了思想观念是影响党的先进性的决定因素这一重要判断,强调要在思想上冲破党的建设的“唯成分论”的错误观念。可以说,加强“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4]77,不断用無产阶级的先进思想改造人们的主观世界,不断增强党和红军的无产阶级思想觉悟显得尤为重要。

 (二)苏区时期反“围剿”斗争发展的客观需要 随着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反“围剿”斗争形势日益严峻,国民党反动军阀对中央苏区的“围剿”几乎一刻没有停止过。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革命斗争的主要形式就是“围剿”和反“围剿”的长期反复。仅1930 年中央苏区创立之初,就先后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反“围剿”战争,随后国民党军队又相继发动了规模更大的第四、第五次军事“围剿”。这使得进行军事斗争成为苏区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国民党反动派在进行军事“围剿”的同时,还对苏区采取一系列经济封锁措施,致使苏区发展出现物资匮乏、条件艰苦、缺医少药等一系列严峻的现实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党内很多人一度出现“红旗能打多久”的疑问,甚至对中

 国革命胜利的前途与希望表现出严重的悲观情绪。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正确认识敌强我弱、敌众我寡的斗争形势,努力克服党和红军中的悲观情绪、坚定革命必胜的信念和信心,以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取得新的伟大胜利。

 (三)同教条主义思想做斗争的发展要求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大革命失败后,由于受到共产国际的错误影响,党内逐渐出现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尤其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及其在中共中央统治地位的确立,给中国革命的发展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危害。当时,王明提出了所谓“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5]968 的思想,认为马克思、恩格斯书本中的理论,句句是真理,而且是绝对真理,不会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更不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因此,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领导者不仅在苏区强制推行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更打着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对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路线进行错误打击。对于这一问题,毛泽东同志提出要反对本本主义,发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等的时代呼召。此时,对于广大

 党员干部和群众来说,要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努力破除教条主义思想的禁锢,学会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这是苏区革命胜利发展的根本思想保证。

 (四)培养大批革命骨干力量的现实需要 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几万万人的大民族中领导伟大革命斗争的党,没有多数才德兼备的领导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6]当党的政治路线确立后,干部就成了决定性因素。为适应残酷的战争环境,就必须要以马克思主义教育广大干部,培养一批立场坚定、理论素养强、实践能力高的革命骨干力量,以在革命中坚定其理想信念、激发其斗争精神、锻炼其领导能力。随着中央苏区的形成与发展,原有的党员干部在数量上已不能很好适应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要进一步结合苏区各地革命实践,尤其是农村苏维埃政权建立后的革命实际需要而培养一大批适合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的革命骨干。同时,原有的大批党员干部主要来自各条战线,虽然是在革命斗争中锻炼成长起来的,但其大多数干部出身于农民和小资产阶级,他们或多或少都带有自身固有的局限性,致使苏区内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日益严重。尤其是在领导干部中滋生了一些贪污腐败、铺张浪费、

 以权谋私和官僚主义作风,对于扩大党的政治影响、团结群众共同革命是十分不利的。这样,加强广大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就成为影响党的事业成败的关键一环。

 二、中央苏区坚定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践之径 “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确立。”[7]理想信念教育作为中央苏区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消解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坚定反“围剿”斗争中党员群众革命信念的重要内容,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落地生根。这一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先后开展了一系列大众性和实践性兼备且具有苏区特色的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尤其注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以提高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马克思主义素养,为土地革命战争的蓬勃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一)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 在党的直接领导下,苏区大中小学各级各类学校先后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相关课程,初步构建起苏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体系,成为坚定理想信念教育的前沿阵地。其中,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先后開设了国语、数学、政治、自然、艺术等课程。要求学生

 不仅在科学文化、专业技能、身体状况等方面达到目前斗争和一般生活的最低限度,还要在斗争中学习政治,了解阶级斗争一般的理论策略,从而掌握马列主义知识。在干部学校中,苏维埃中央政府在马克思共产主义大学、苏维埃大学、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等先后开设马克思主义课程。当时,许多苏区领导人如毛泽东、董必武、任弼时、朱德等同志都先后到党校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课程,这为培养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共产主义信念的干部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在各类师范、医学、农业、戏剧等专业学校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先后被纳入教学课程中。如中央列宁师范学校明确指出,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训练出大量的中小学教师,以达到奠定苏区教育坚实基础的目的。此时,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各类学校组织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阵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成为苏区理想信念教育的一条主线,贯穿于苏区革命教育发展的全过程。

 (二)创办各类短期政治训练班 党在推动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全日制学校教育的同时,还开办各类短期政治训练班,结合党的中心任务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教育,这是提高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自身思想觉悟的重要辅助形式。

 中央苏区创建初期,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赣西南和闽西党组织经常举办各类短期训练班,以培养革命力量。中央苏区正式形成后,各类短期政治训练班的形式更为多样灵活。在苏区中央局的统一领导下,先后开办了以训练造就省巡视员、县一级干部、县委训练班的教员及区一级主要干部为目的四星期短期训练班。与此同时,还开办一系列支部流动训练班,利用党员空闲时间,在不脱离生产的前提下采取问答、报告等方式给予党员各种必要教育,使其了解共产党的性质、共产党要做些什么、共产党如何领导群众进行革命等问题,为坚定全党理想信念以及推动革命事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开展扫盲运动 苏区时期,党和苏维埃政府动员一切民众力量实行文化教育改革,以“解除反动统治阶级加于工农群众精神上的桎梏”[8],不仅创造了新的苏维埃工农文化,也为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就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学习纲领文件,大力开展扫盲识字运动,初步形成了一个遍布全乡各地的多区域教育网络。当时,扫盲的对象主要是不能脱离工作生产岗位且年纪不占优势的青壮年文盲、由于种种原因无法进入学校学习的部分学

 生等。其主要学习办法为:参加夜校、半日学校、业余补习学校、俱乐部、识字班、列宁室等。在这里,识字班作为坚定理想信念教育重要形式之一,应用极其广泛。因其不拘形式,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这对于年龄较大、家庭事务繁忙而没有时间去学校学习的群众十分便利。毛泽东同志在“二苏大”报告中指出,根据江西,福建和粤赣三省的相关统计,在 2 932 个乡中,有列宁小学 3 052 所,学生 89 710 人;补习夜校 6 462 所,学生 94 517 人,成为苏区重要的扫盲方式。同时,各地党组织还在村头路口、街头巷尾等地设立识字牌,在交通要道设立识字岗,丰富和拓展了扫盲运动的形式。通过进行大规模的扫盲运动,苏区工农群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升,同时也创造了大批领导革命战争的农民骨干力量,尤其是将文化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结合在一起的方法取得了显著效果,为苏区时期革命战争和群众思想的解放注入了重要的精神动力,毛泽东同志则将其称为“人类精神解放绝大的胜利”[9]127。

 (四)创新宣传形式 苏区时期,为适应广大工农兵群众文化程度低的现实情况,党先后创造了一系列通俗易懂、传播性强的宣传方式,努力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转化为老百姓耳

 熟能详的标语口号等,实际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大众化。主要的宣传形式有墙壁标语、纸贴标语、石刻标语、漂流瓶式标语等,还包括以拥护苏维埃,反对帝国主义为主要内容的各种口头宣传、报告动员、军事鼓动等。这些从乡村到街头的宣传鼓动形式,不仅传播了党和工农红军的性质、宗旨、任务等内容,更启发了劳苦工农大众的革命觉悟和斗争勇气。此外,党还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戏剧、音乐以及绘画创作等形式,如采用民歌《十月怀胎调》填词创作的《十送郎当红军》、采取民歌《花鼓词》填词创作的《同心革命歌》等,充分鞭挞和揭露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黑暗和丑恶,成为影响深远的革命经典歌曲,深受苏区军民的喜爱。这些带有浓郁革命感情的宣传形式,将红军和国民党反动军阀的革命信念从本质上区别开来,使苏区群众的阶级意识得到觉醒、政治意识普遍提高、理想信念更加坚定。

 (五)出版著作刊物 苏区时期,革命报刊、图书出版等作为坚定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宣传载体,对坚定苏区群众的革命信心和鼓舞革命士气起到了积极作用。1931 年 11 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在江西瑞金建立了几十家新闻出版和印刷发行机构,先后出版发行了包括

 《红色中华》《红星》《青年实话》等在内的百余种报刊。在这些报刊中,开辟了一系列坚定理想信念的专栏,主要揭露苏区党和红军中存在的官僚主义、消极怠工、贪污浪费等不良现象,并给予批评。同时,党政军部门各下属单位、苏区各类学校等发行机构也先后出版了《共产党宣言》《布尔什维克的三十年》《列宁主义问题》《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等大量马克思主义书籍。据不完全统计,这一时期出版的相关教科书达 28 种,政治读物和社会科学书籍达 69 种,为中央苏区广大工农群众和知识分子提供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学习资料。可以说,苏区时期出版的红色报刊和书籍以雄健的笔调、生动活泼的语言,深刻诠释了党的理想信念,对苏区军民坚定革命意志、把握革命方向、树立革命信心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中央苏区坚定理想信念教育的价值之基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和安身立命的根本。正如邓小平同志曾指出,过去党能战胜千难万险而使革命胜利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10]110 中央苏区时期,在主要进行反“围剿”战争的艰难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在革命中不断深化理想信念的认识与实

 践,使广大苏区军民不断坚定革命必胜的信念,多次战胜了数倍于己的国民党反动军队的军事“围剿”,推动了中央苏区的不断发展壮大。尽管说,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中央苏区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不...

推荐访问:【党课讲稿】中央苏区坚定理想信念教育历史实践与当代价值 苏区 党课 讲稿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5 仁行文秘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1606278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