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仁行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共同富裕 > 共同富裕形势与政策论文(3篇)

共同富裕形势与政策论文(3篇)

时间:2023-07-22 11:45:04

篇一:共同富裕形势与政策论文

  

  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形势与政策800字

  什么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我认为包含两个层面,既要物质上共同富裕,又要精神上共同富裕。

  物质层面,关系到百姓的衣食住行用,让生活有保障,是共同富裕的首要任务和基本内涵。而精神层面,则是让生活有温度,是共同富裕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作为一名基层民情民访代办站代办员,我觉得精神层面更需要得到关注,精神富有比物质富有更重要。在我从事代办员这些年,我发现,现在人们的生活基本都有保障了,但文化生活方面,特别是老年人,还有待进一步丰富。社会矛盾减少了,邻里关系更和睦了,社区一家亲,相处有礼有节,走到哪都有家的温暖,这是我理解的精神层面的共同富裕。

  如何推进精神层面的共同富裕建设,我认为,首先要提高人的素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____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让他们带动大家一起致富,走共同富裕道路。这就要提升人们的社会责任感,积极主动帮助没有富裕的人一起进步,一起提高生活水平。

  其次要加强社会基层治理工作。凡事以和为贵。和谐社会是共同富裕的政治保障。如今我所做的,就是每天接待需要化解矛盾纠纷的群众,将社会不稳定因素阻止在萌芽状态。在调解中,时间非常宝贵,在矛盾产生初期就想方设法去化解,避免小纠纷演变成大矛盾,进而导致悲剧出现。从事调解工作已经八年多,我希望更多人加入到这个队伍,敢于面对矛盾纠纷,传播好人好事的正能量,让这社会充满爱。

  同时,要加大对老年人,特别是独居老人的人文关怀,给予他们更多关爱。现实中,我经常碰到有老人因为缺少子女的陪伴,被一些打着健康保健、外出旅游幌子的骗子钻了空子,多年攒下的积蓄全被骗走。对子女来说,在外打拼不易,工作在繁忙也要多设身处地考虑老人的感受与现实困难,即便不能常回家看看,也经常打电话回家。对基层组织和社区来说,可以组织志愿者队伍,多开展一些文艺活动,为老人送去欢乐,有条件的还可以建设一些活动中心与养老公寓。

  实现精准扶贫,深入调研、准确识贫是前提。富裕的生活大体相似,而贫困的原因各有不同。各地要改变以往大水漫灌、手榴弹炸跳蚤的工作方式,深入调查,把扶贫对象摸清,把家底盘清。

  扶贫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在实施项目之初要尊重群众,积极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了解他们对未来的规划。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党员干部要有扶危救济的担当和准确的自我定位,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而不是自我标榜道德高地,高高在上、颐指气使,不断的反驳群众的意见。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也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基础和前提。____同志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他还指出,新__成立前,我们党领导广大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就是要让广大农民翻身得解放。

  脱贫攻坚必须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确保各项扶贫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积小胜为大胜,最终取得全面胜利。要层层落实责任。坚持党的领导,五级书记一起抓,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落实贫困县主体责任,促使其把

  主要精力用在扶贫开发上。落实相关部门的行业扶贫责任,把扶贫任务优先纳入行业规划并认真实施。

  现在,我们党就是要领导广大农民脱贫困、奔小康,就是要让广大农民过上好日子。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不是社会主义。

  党的_大以来,____总书记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__梦的战略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推动__减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对世界减贫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____扶贫论述摘编》共分8个专题:决胜脱贫攻坚,共享全面小康;

  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证;

  坚持精准方略,提高脱贫实效;

  坚持加大投入,强化资金支持;

  坚持社会动员,凝聚各方力量;

  坚持从严要求,促进真抓实干;

  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

  携手消除贫困,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____总书记对扶贫工作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让我深刻认识到当下扶贫工作的重要性,也让对扶贫工作的落实、监督、制度和总体目标有了深入的认识。

  做好精准扶贫,首先,必须落实好精准识别。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在精准。而精准扶贫的关键又是能不能精准识贫。当前,各地脱贫攻坚的进度日新月异,脱贫人口与日俱增,如果不能精准识贫,不仅不能让真正意义上的贫困人口脱贫,还会损害政府的形象。要真正做到精准扶贫,就得精确摸底。其次,必须落实好精准施策。精准扶贫意味着精准施策,精准施策才能精准发力。因此,必须聚焦脱贫致富的瓶颈制约,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扶持措施,解决关键问题。要从各地实际出发,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原则,针对贫困村户不同情况,确定扶贫项目,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再者,必须落实好精准管理。管好、用好扶贫资金,既是党和国家赋予监管部门的重大责任,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所在。尽管国家三令五申对扶贫专项资金强化监督,但扶贫资金跑冒滴漏现象仍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则在于监管乏力。因此,必须强化对扶贫政策措施落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扶贫项目实施管理、脱贫目标任务完成等方面的监管,把扶贫工作运行纳入阳光、法治轨道。

  精准扶贫是当前压倒一切的重点工作,全乡镇党员干部正如火如荼进行,那么,如何抓好精准扶贫工作,形成齐抓共管、上行下效的良好氛围,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几点:一要积极参与部门定点扶贫。要充分发挥所在单位和机关党员干部的自身优势,统筹帮扶资源、整合帮扶力量,因村施策,做好组织动员、进度安排、推动实施等工作,帮助定点联系贫困村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协调帮助联系贫困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问题。二要扎实开展结对帮扶。党员干部要采取一帮一、一帮几、几帮一的方式,对所联系的贫困户实行定人、定责、定时帮扶,因户制宜确定帮扶内容。三要深入基层,深入贫困村贫困群众,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制定扶贫规划,做到项目规划到户、脱贫效果到户,结合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和民政救助政策,切实解决贫困户吃饭、穿衣、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两不愁、四保障方面的问题。四要帮助困难群众出点子想法子,共同谋划发展新思路新举措,坚持以产业为支撑,因地制宜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特色增收致富产业,尤其要帮助发展一批周期短、效益大、可持

  续增收的产业。五要坚持扶贫先扶志,充分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坚定信心、不等不靠、苦干实干,依靠自身努力增加收入,改变落后面貌。

  精准扶贫,责任重于泰山,党员干部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必须发挥表率作用,时刻保

  持知难而进、克难而上的豪情锐气,在困难面前站得出、危难关头豁得出,不计个人得失,事事想在前头、处处赶在前头,不遗余力做好精准扶贫工作。

篇二:共同富裕形势与政策论文

  

  形势政策论文关于实现共同富裕

  实现共同富裕,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全国人民的热切期望。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形势政策论文关于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形势政策论文关于实现共同富裕篇1【摘要】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到了追求可持续和包容性发展的阶段。这个阶段已经具备了解决已有绝对贫困问题的物质和发展条件,也具备了通过缩小贫富差别从而缓解相对贫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条件。五中全会有关解决贫困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从根本上缓解贫困问题时代的到来。

  【关键词】精准扶贫共同富裕可持续发展

  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演进过程来看,“十三五”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背景

  据笔者观察,我国经济发展政策的变化大概经历了这样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

  从1978年到2000年,虽然在这个阶段有关社会公平和环境的问题也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但这个阶段严格上讲还是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确保经济的增长也一直是这个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所以,从经济、社会、环境和政治发展综合的角度看,改革开放以后的二十几年,基

  本遵循了“发展是硬道理”的逻辑。在此期间,由于资本的长期性短缺,同时经济发展又需要大量的资金,所以无法为社会保障和环境保护提供足够的资金。应该说对社会保障和扶贫在客观上还做不到大面积的覆盖。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城乡差别开始逐渐扩大,贫富差别日益严重,农村的普遍性贫困逐渐开始转化为地域性、群体性贫困。

  从2001年到2013年,这个阶段是从经济发展为中心向可持续和包容性的发展为主的过渡性阶段。进入21世纪以来,“三农”问题、城乡差别问题、环境问题等比以往更加明显地显现出来。社会各界对于社会公平和城乡差别为核心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反映十分强烈。在此情况下,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开始由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向更加包容的发展阶段转化。之所以能产生这个转变,主要原因还在于经济发展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财富,特别是中国加入XXX以来,贸易红利剧增,城市化迅速推进导致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下降。这个转变最为明显的标志是农村税费改革、一系列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的出台,以及对资源和环境保护措施的切实重视。

  大致从2013年至今,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开始步入到追求可持续发展和包容性发展为主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和社会结构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福利分配的格

  局等问题已经演化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可持续发展和包容性发展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五中全会所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标志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全面进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五位一体的综合发展阶段。其中,“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的到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也标志着发展条件趋于成熟的情况下,困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农村贫困问题有望在较短的时间得以缓解。这也是中央决定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背景。

  当前农村的贫困状况

  现在农村的贫困主如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收入分配机制不公平所造成的收入和整体福利的差异而出现的绝对和相对的贫困状态。整体上来说,农村存在着两种类型的贫困。

  一种类型的贫困属于所谓转型性的贫困。我们也可以称之为过渡性贫困或短期性贫困,主如果由于快速的工业化、城市化以及出现了不成预感的灾祸等招致经济收入的损失,从而激发福利的缺失。跟着制约其收入因素的消失以及有利的经济发展环境,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可以走出贫困,当然这部分群体中还有一部分可能会因为各种因素而转变成历久性贫困。

  第二种类型的贫困属于所谓历久性贫困。这部分群体是跟着经济的发展不能在经济活动中受益并历久处于很低收入水平,加之社会保障缺少,从而逐渐被沉淀到收入和福利底层的群体。这部分贫困群体组成了贫困群体的存量部分,而每年由短期性贫困转变成历久性贫困的群体组成了贫困群体的增量部分,两者共同组成了所谓的历久性绝对贫困群体。这部分群体有的是完全没有能力的群体,需求社会保障的支持;还有一部分则是虽有能力,但在结构性因素的影响下无法自己走出贫困。

  所要指出的是,不仅相对贫困会历久存在,而且,只要社会保障做不到全覆盖,绝对贫困也会历久存在。从福利角度看,只要当衣、食、住、教、医的基本保障做到大家覆盖,而且其标准能做到按照全社会的福利水平逐年调整,绝对贫困才有可能消弭。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区分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意义并不很大,但是,界定短期性贫困和历久性贫困则会有很大的政策含义。虽然历久性绝对贫困人口在全国农村均有漫衍,但由于社会保障制度在分歧地区落实的情形分歧,发达地区的绝对贫困人口数量较少,且代际传递的趋势基本消失,而大量的历久性绝对贫困人口主要漫衍在边远的山区和落后地区,而且有代际传递的偏向,这是扶贫工作的难点。

  精准扶贫需求综合的步伐配套

  五中全会对扶贫工作提出了三个具体的目标:一是按照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脱贫,二是贫困县全部脱帽,三是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这应该是涉及到了农村贫困问题的几个核心。中央之所以能提出这样的系统目标,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到2020年,7000万贫困人口的年纯收入要高于现行扶贫标准的2300元。这个目标的实现应该没有太大问题。因为这部分群体中分歧人口的收入离2300元的距离是分歧的,大部分人口的贫困距离并非很大。几年之间收入超过贫困线是理想的。问题是,这7000万人口多数是处于多元贫困状态。他们的住房、医疗、教育、基础设施等方面均十分落后。如果按照多元贫困的标准来监测,不是说脱贫不成能,可能难度就比力大。所以,中心在建议中提出了贫困人口资产增值的扶持问题,贫困家庭高中免去学杂费和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基本医疗制度城乡全覆盖和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等。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部分贫困人口的真正脱贫还取决于这些步伐的落实和实施。而这些步伐的落实和实施则是一个比力大的系统工程,需求对国家的管理系统进行改革。

  其次,贫困县的设置是特定条件下的产物,主要是基于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地域自然条件不同等出现的地区间的发展差异

  而设定的、一个有限度的扶贫瞄准单元。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贫困县设置的问题越来越多。在资源博弈、进入退出等方面出现了很大的制度性异化。随着包容性发展议程的实施,全国的每个县均需要将本地区贫困人口的脱贫作为其发展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五年的努力,将现有贫困县的制度设置从贫困机制中全面退出,将有利于国家和地方扶贫资源的公平分配和改善精准扶贫的瞄准程度。

  最后,通过基础设施的投入、生态建设、环境补偿机制、绿色经济的创业创新等新的增长机制,特别是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可以有效改善区域性的整体贫困状态。在我国贫困人口绝对数量很大的情况下,还不能够过早地推进以工资转移为主要内容的扶贫战略,仍需要借助两个大的经济发展条件:一是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二是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而设定的特殊的经济发展扶持条件。这意味着,如果能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与贫困地区的脱贫有机联系在一起,将会加速区域性整体贫困的脱贫速度。这方面的工作目前在很多地方已经起步,但是如何增强资源整合仍然需要中央和地方加强协调机制的作用。

  形势政策论文关于实现共同富裕篇2:《浅谈共同富裕是当代中国最大的民生》

  共同富裕,我们党从改革开放一开始就讲,1990年XXX就断言:“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文选》第三卷第364页)毋庸置疑,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经济奇迹,同时也把中国由一个平均主义的国家变成了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国家。因此,共同富裕的问题,已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最尖端的课题,考验着我们党的政治智慧和执政能力。现在,很快实现共同富裕虽然有困难,但是不管怎样,已经是到了必须着力解决贫富差距问题的时候了。这就需要我们坚决地走出认识误区,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制定新的战略,强化制度创新,突破既得利益者的重围,把共同富裕作为当代中国最大的民生提上日程。

  一、把共同富裕作为发展进步的价值追求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主题。XXX曾把共同富裕界说为“社会主义的目的”、“社会主义的准绳”、“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这些概念,其实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在XXX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设计中,对共同富裕不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应该说,改革开放30多年来,正是在共同富裕的鼓舞和感召下,我们党有效凝聚起了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形成了全体人民投身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推动了我国现代化建设事

  业的迅猛发展。但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逐渐出现了收入差距扩大,腐败问题突出的情况。1993年9月,XXX与其弟邓垦的谈话,对我国发展思路进行了反思,对中国下一步发展给予了重要提醒。他讲到:“过去我们讲先发展起来”,“现在看,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少”。他特别强调了共同富裕问题,认为,“分配问题大得很”,收入差距问题不解决,“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这个问题要解决”。虽然“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但是一定“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解决这些问题。”(《年谱》(1975-1997))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些重要思想看做是XXX在中国从生存型阶段进入发展型阶段后,对共同富裕在我国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认识的重要深化。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我国发展面临的问题,深刻印证了XXX的预见。实践表明,能否解决好共同富裕问题,确实是一个与经济发展问题一样关乎国家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正如XXX所指出的:如果搞两极分化,“民族矛盾、区域间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相应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会发展,就可能出乱子。”(《文选》第三卷第364页)且不说共同富裕关系到全体社会成员能否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从而实现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仅仅就其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来讲,如果搞得不好,会直接从根本上影响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大多数社会成员因收入偏低导致消费需求不足,直接造成了中国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就是一个显著的例证。

  从更深的层次讲,共同富裕与当下我国的发展思路的落实息息相关。科学发展,就是适应人民过上更

  好生活的新期待,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把“蛋糕”做大,还要把“蛋糕”分好。共同富裕涉及的就是分好“蛋糕”的问题,不解决共同富裕问题,就难以实现真正的科学发展。一句话,我国经济社会已经发展到必须把解决共同富裕摆上议事日程的时候了。在推动科学发展的未来日子里,必须把共同富裕作为最大的民生,作为根本的价值追求,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始终。

  二、大力改革创新分配制度

  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的,市场经济不能解决由于自身的竞争所导致的贫富差距扩大的问题。因此,我们要深入研究中外财富和收入分配的理论和政策,创新符合共同富裕要求的分配制度

  要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对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进行必要的调节,这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经济职能。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就必须增加政府支出用于改善民生和社会事

  业比重,着力提高城乡中低收入居民收入,使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概括地讲,就是“提低、扩中、调高、保困”。“提低”,就是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使城乡居民特别是城乡低收入者的收入随着经济发展而较快地逐步增加。“扩中”,就是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应该是一种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占少数、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格局。“调高”,就是有效调节过高收入,通过税收等方式把高收入者的一部分收入集中到国家手上用于再分配。“保困”,就是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使他们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上得起学、看得起病,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

  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国家、企业和居民个人三者之间的分配关系,是分配领域最重要的一组相互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原有的分配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家、企业和居民个人三者之间的分配关系发生了重大的调整和变动,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近年来,三者关系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主要是居民收入所占比重的下降。初次分配过程,也就是要素收入分配过程。因为种种原

  因,近年来,企业职工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的比重持续偏低。要坚持按劳分配,努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保障劳动者的权利,树立劳动的尊严和荣光,使财富的创造者与财富的所有者统一起来。诚实劳动、劳动致富,应该而且也必须成为未来中国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和道德底线。

  要综合采取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收入分配改革是一个结构性的问题,今后在分配制度改革、促进共同富裕方面,一要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保障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这就要建立健全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和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二要加强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进一步完善个人收入所得税制,个人所得税制要贯彻公平税赋原则,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三、努力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具有消除贫困、分散风险、稳定社会、促进公正的功能,被称之为社会的“安全网”或“减震器”。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任务之一,是调整政府支出结构,建设公共财政,提供较为均等的公共服务,建设较为完善的、逐步提高水平和全覆盖的养老、医疗、失业、伤残等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是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一个紧张机制,也是缩小收入差异的一个紧张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纰谬收入分配进行有效调节,或者对贫富差异扩大问题视而不见,社会公道、公平是不成能自动去实现的,效率也就不成能持续提高。公平更多体现在再分配环节,由当局应用社会福利和收入调节政策来促进社会公平的有效实现。正如XXX指出的那样:“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可以避免两极分化。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先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文选》第三卷第374页)即通过国家的救助和扶持,地区之间的帮助,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者个人的自救能力,增加他们的收入,保障他们的基本糊口要求,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而对贫困地区和糊口特别困难的个人的救助和扶持,其实质就是通过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通过税收和转移支付,减少发达地区和先富者的收入,增加落后地区和落后者的收入,以此缩小地区之间和个人之间的收入差异,使贫富差别不至于过分悬殊而招致两极分化,勉力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条件。

  这些年来,我们每年以20%以上速率增长的国家财政,其利用重点需渐渐移到社会保障上。如果社会保障不能有突破性的增长,财政收入这个蛋糕做的再大,仍然会因为蛋糕的切

  法有问题,给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2010年,我国社保总投入1.7万亿元,占财政的20左右%,远低于德国、加拿大50%和40%多的水平。由此,我国财政对社保的投入还有很大的空间,进一步加大财政对社保的投入,一定会对缩小收入差异做出紧张贡献。

篇三:共同富裕形势与政策论文

  

  形势与政策共同富裕心得体会范文三篇

  要进行调整,使自己能够在疫情期间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能够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共度难关。心理健康教育能告诉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应对心理应激反应以及如何调节好自身情绪,因此学习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对于如何面对不良心理情绪,老师教给我们许多方法,首先是注意观察自身情况,及时进行自我的心理调节,而在我看来,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因此,自我的调节是最简单直接的调节方式;在调节自身的同时,要关注外界信息,适度关注疫情情况、了解防护知识,减少接受负面信息以及不信谣、传谣,通过对疫情的了解来保持积极的心态;之后则是学会科学有效地防控,避免让自己产生焦虑、害怕心理;保持与家人、朋友的联系以维持顺畅的人际关系,让自己的负面情绪有一定的出口;最后是试着恢复自己原本的生活节奏,进行适当锻炼或者发展一项技能,这是让自己变得充实、忙碌起来的一种方法,使自己忘记负面的心理状况,进而有效地帮助进行心理上的调节。不仅如此,在面对紧张情绪时,腹式呼吸法、渐进式肌肉放松技术和着陆技术等方法也可以帮助你有效放松。

  疫情期间,国家与人民展现出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的优良品质,体现出中华儿女攻坚克难的精神。我们要采用正确的方法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况,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携手共度此次难关。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我的发展目标,结合自我的优势,定位自我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潜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构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树立一个远大理想,做一个成功人士!

  关注世界。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就应做的。

  其次,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

  再者,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

  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好处。

  综上所述,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为了更好的把握住自我,务必在努力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就应学习好《形势与政策》课,这样在我们才能更好的为祖国明天的建设添砖加瓦。

  最后,我想说,学校开设的《形势与政策》课十分有必要。因为,高等学校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料,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职责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中国,了解了世界,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也为我们走出学校进入社会提前上了一课,让我们感受到社会的形势和国家政策,好让我们更有准备的为人民服务,为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

  渐走向成熟,对问题的见解也更加客观。

  这学期的形势政策课涉及到国际国内形势、国内政策等宏观问题。老师透过滔滔不绝的讲述和丰富多彩的素材让我们领略到了一个真正思维活跃的人的不凡表现力,课堂上老师的视频资料也是不可多得的好东西。那些大师级人物透过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来看待一些国内国际的重大问题,并将这些观点讲述给我们,我们的思想也随之有了很大的进步。

  形势政策让我们深刻的认识到,了解当今局势不仅仅关系到个人的发展更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复兴。首先,社会的大发展早以成为决定个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大学生又是受社会的大环境影响比较大的群体,我们未来的工作生活受到这个社会大环境的制约。我们将来毕业首先影响我们的就是找工作的问题,这就是由当今国家的经济形势决定的,再一个比较关注的问题就是住房问题,这更是受到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因此学好形势政策,关注国家当前的大形势是我们务必做好的事。我们务必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潜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我的发展目标,结合自我的优势,定位自我的方向及发展地位;利用形势与政策的导向作用,把握住当前的发展方向,让其为我所用,构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和潜

  力。

  立刻我们就要接过上一辈人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如果我们抱着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思想。那么我们所了解的只能是十八世纪的东西,而不能跟上世界的潮流。当今的世界时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形势与政策然我们紧紧抓住世界变化中最核心的部分,为我们了解国家和世界的新形势是很有帮忙的。就拿老师讲过的一个国际货币形势的问题,当前的美国作为一个唯一的超级大国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没有解除,于是想着将这一危机转移,在多次要求中国提高货币汇率无效的状况下,竟然超多印纸币是自我的汇率降低丧失了一个大国的职责感。这将会导致世界新一轮的经济形势动荡。

  形势与政策就是引导当今大学生正确认识国际形势,国家政策的很好的形势。他对于提高当今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增强大学生的职责感和大局观有着重要的作用。

推荐访问:共同富裕形势与政策论文 共同富裕 形势 政策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5 仁行文秘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1606278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