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仁行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7篇

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7篇

时间:2022-07-20 17:40:03

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7篇

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篇1

  北京海淀:百年风华 “影”照初心

  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宣讲启动后,北京市海淀区创新打造党史教育系列“艺术党课”精品课程,将“电影党课”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特色宣讲,聚焦“视听体验+学思践悟”,着力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引导广大党员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形式新。用好百年中国电影史这一宝贵而生动的红色资源,在党史学习教育、庆祝建党百年的重要时刻,推出“电影党课”公开课,旨在用直观鲜明的电影语言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的重大时刻、重大事件、英雄集体、榜样人物进行生动刻画,展现艰辛的革命历程、恢弘的时代变迁、磅礴的人民力量,让全区广大党员“看得明白、听得进去”,在潜移默化、共情共鸣中学有所获、感悟初心。“电影党课”打破传统党课教学模式,以浓缩的思路、艺术的导赏、影像的记录、嘉宾的讲述展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营造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授课情境,从声、画、意多方面立体呈现,实现视听有机结合,使广大党员在电影中找到党的足迹,了解党的历史,增强爱党情怀。

  内容实。北京市海淀区历来就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传播的地区之一,是中共中央和毛主席进驻北平的第一站,是许多重大党史事件发生的地方。“电影党课”聚焦传承红色基因,讲好海淀故事。在由海淀区委组织部指导、北太平庄街道党工委主办、中国电影资料馆支持的“百年风华‘影’照初心——海淀区‘电影党课’公开课”第一讲中,选取《青春之歌》《决胜时刻》《中国合伙人》三部以中国共产党不同历史时期为背景的电影进行赏析,从三山五园文化资源禀赋、海淀红色基因与革命传统、改革创新与产业报国的中关村之路等角度,进行深入解读和阐释,使现场观众受到浓郁的红色文化洗礼,加强了对党史和海淀区情区史的认知,增强了作为海淀人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观众在观赏和倾听中,响起阵阵掌声,进一步感悟到了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永不懈怠的“赶考”精神、改革创新的中关村精神。

  师资强。为给广大党员群众呈现高质量符合新时代气息的党课模式,海淀区充分挖掘地区资源,在“电影党课”公开课第一讲中,邀请到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电影文化研究部副主任左衡、著名表演艺术家谢芳、中国第二批女飞行员苗晓红、原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夏颖奇、海淀区档案馆副馆长张超、香山公园管理处宣传科科长绪银平,以及36氪集团高级副总裁、氪星创服CEO董博等嘉宾,结合自身经历,对影片的时代背景、精神内涵等进行深刻解读,引导广大党员将电影的感染力为行动力,把荧幕中的精气神转化为现实中的大担当、大作为,在更广阔的天地中拼搏奋进,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宜居宜业城区和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而努力奋斗。

  “电影党课”启动后,区委组织部将结合重要时间节点,依托全区各系统、各街镇区委党校基层分校,选取红色经典影片,以“导视+观影+交流”方式,陆续推出系列精品课程,使广大党员在潜移默化、共情共鸣中学有所获,扎扎实实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篇2

  “三融合”学党史悟初心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的政治生活一件大事。各级党组织要强化政治引领,因地制宜,定方案、建机制、抓学习,用“三融合”学党史悟初心,守正创新,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学习教育各项任务,有序推进“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把党史学习教育与“红色阵地”相融合

  各级党组织要充分挖掘整合,把驻地丰富的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生动的党史学习教学素材,优化学教载体,创新学教形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稳步开展、深入人心。把党史学习教育与“红色阵地”相融合,用好红色阵地的党史图文、红色影音、红色讲解、交流互动等方式,让党员干部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了解中国近代以来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创立以来的奋斗史、新中国成立以来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史,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要用活红色资源,整合组织、宣传、党史、档案等党史资料,细化形成党史学习教育“项目清单”,打造推出一批红色线路供党员干部参观学习,引导党员干部边学、边看、边听、边思考,共同感悟“红色故事”、追寻“红色记忆”,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敢于斗争的风骨、气节、操守、胆魄,增强啃硬骨头的勇气,提升化险为夷的能力,激发党员干部的爱国心、强国情、报国志。

  把党史学习教育与“主题党日”相融合

  各级党组织要把党史作为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依托“三会一课”抓在日常,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深入所在支部、联系支部,带领党员干部学习,把党史学习教育与“主题党日”相融合,党委(党组)书记和班子成员,基层支部书记要带头讲党课,分享党史故事,引导广大党员增强爱党爱国情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结合党史教育,在基层党组织开展“红色微党课”征集活动,营造大家讲党课、讲党史,讲活红色故事,并通过“线上线下”形式,扩大党课教育共享覆盖面,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同时将主题党日与民生实事、社会治理、优化营商、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相融合,组织党员干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营造党史学习教育“更鲜活、接地气”的良好氛围,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聚力谋发展、为民办实事的实际举措,要坚持分类靶向指导,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防止浅尝辄止,确保党史学习教育整体推进、不虚不偏、高质高效。

  把党史学习教育与“集中学教”相融合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领导干部要坚持以上率下、示范带动,体现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党员干部要自觉抓好个人自学,全身心投入,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学,列出必读书目,深化人到、眼到、心到“三到”读书法,营造“比学赶超”学党史氛围,要把党史学习教育与“集中学教”相融合,采取中心组专题学习、专题辅导讲座、交流讨论,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举办“红色品读会”等形式组织集中学习教育,做到精准施教,激发党员干部的学习热情。要充分利用党校师资力量、优秀党务工作者、基层宣讲员、先进模范人物、专家学者等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宣讲活动,通过专题讲座、专题辅导、“解读+互动”等方式,深化党史学习教育,让党员干部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以史为镜,进一步检视和校准坐标,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增强战略思维、战略把握、战略运作的能力本领,彰显充满激情、富于创造、勇于担当的特质,带头做负重前行的人、披星戴月的人、鞠躬尽瘁的人。真正推动党员干部学深学实学透党史,做到入耳入脑入心,把党史学习教育激发的热情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具体行动。

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篇3

  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遵循

  ——学习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宣传思想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实施一系列重大举措,党的理论创新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主流思想舆论不断巩固壮大,文化自信得到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做好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一书,收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文稿52篇,其中部分文稿是首次公开发表。认真学习这些重要论述,对于推动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更好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新时代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把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牢牢抓在手里,更好巩固和发展主流意识形态,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不断坚定广大干部群众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提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向心力。这部专题文集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个问题的深邃思考和精辟论述。

  充分认识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性。当前,社会上思想活跃、观念碰撞,互联网等新技术新媒介日新月异,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实现党的战略目标,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更加需要坚定自信、鼓舞斗志,更加需要同心同德、团结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创新内容和载体,改进方式和方法,使精神文明建设始终充满生机活力。我们必须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既解决实际问题又解决思想问题,更好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我们必须既积极主动阐释好中国道路、中国特色,又有效维护我国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我们必须坚持以立为本、立破并举,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我们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要在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上下功夫,在关键处、要害处下功夫,在工作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为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更大贡献。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历史和现实都警示我们,思想舆论阵地一旦被突破,其他防线就很难守得住。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复杂尖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所有宣传思想部门和单位,所有宣传思想战线上的党员、干部都要旗帜鲜明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党性,核心就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定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宣传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坚定宣传中央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必须抓在党的手里,必须成为党和人民的喉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要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加强对宣传思想领域重大问题的分析研判和重大战略性任务的统筹指导,不断提高领导宣传思想工作能力和水平。宣传思想干部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做到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回顾党的奋斗历程可以发现,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历经艰难困苦创造新的辉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的头脑,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强大的战斗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指出,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全党同志一定要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紧密联系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紧密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实际,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变化,紧密联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各项任务,自觉运用理论指导实践,把党的科学理论转化为万众一心推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等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同新时代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丰富实践联系起来,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深化认识中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坚持宣传思想工作“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全国党校工作会议、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等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全党都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通过坚持不懈学习,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面对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和非主流同时并存、社会思潮纷纭激荡的新形势,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展开党的思想理论研究,只有把一些重大问题从思想理论上搞清楚、弄明白了,才能做到“视而使之明,听而使之聪,思而使之正”。

  二、坚定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提出,要“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当前,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不同文明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如何提高整合社会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能力,扩大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力,掌握价值观念领域的主动权、主导权、话语权,保持民族精神独立性,是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全书贯穿了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个问题的深入思考。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站立在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五千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十四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我们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根本特征,就是在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绵延不断、经久不衰的长期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的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这也铸就了中华民族博采众长的文化自信。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立足中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同心干,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如果一个社会没有共同理想,没有共同目标,没有共同价值观,整天乱哄哄的,那就什么事也办不成。我国有十四亿多人,如果弄成那样一个局面,就不符合人民利益,也不符合国家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我国是一个有着十四亿多人口、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国,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使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当代中国,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应该坚守的核心价值观,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作为一项根本任务,切实抓紧抓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从不同侧面深刻阐述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指出,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要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要职责。重中之重是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要大力弘扬时代新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

  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被普遍理解和接受,才能为人们自觉遵守奉行。在《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等文稿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教育引导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性工作。要区分层次、突出重点,在全社会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二是要从娃娃抓起,三是要润物细无声。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要抓住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转化为具有刚性约束力的法律规定,用法律来推动核心价值观建设。

  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宣传思想工作始终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本书收入的多篇重要文稿,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方面的重要论述。

  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在《坚持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等文稿中指出,要坚持以正确舆论引导人,做到所有工作都有利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推动改革发展,有利于增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这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导向。舆论导向正确,就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推动事业发展;舆论导向错误,就会动摇人心、瓦解斗志,危害党和人民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舆论领域大致有红色、黑色、灰色“三个地带”。红色地带是我们的主阵地,一定要守住;黑色地带主要是负面的东西,要敢于亮剑,大大压缩其地盘;灰色地带要大张旗鼓争取,使其转化为红色地带。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

  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关键是要提高质量和水平,把握好时、度、效。新闻媒体是社会舆论的发射器,也是社会舆论的放大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握好时、度、效,用心用情,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互联网是一个社会信息大平台,亿万网民在上面获得信息、交流信息,这会对他们的求知途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会对他们对国家、对社会、对工作、对人生的看法产生重要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在哪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那就也应该成为我们党凝聚共识的新空间。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要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要牢牢掌握舆论场主动权和主导权,做强网上正面宣传,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要在信息生产领域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网上宣传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创新,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更好凝聚社会共识,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这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等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文艺要热爱人民。一切优秀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都源于人民,一切优秀文艺创作都为了人民。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要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的方法是扎根人民。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开展文艺创作,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不断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要推动文化下乡,整合乡村文化资源,广泛开展农民乐于参与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要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不仅关系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而且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这部专题文集收入的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等,从不同角度对这个问题作了深刻阐发。

  传播好中国声音,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贯穿于国际交流和传播方方面面。我国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就必须使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走向世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证明我们的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成功的。我们现在有底气、也有必要讲好中国故事。要主动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要加强提炼和阐释,拓展对外传播平台和载体。要全面贴近受众,实施融合传播,以丰富的信息资讯、鲜明的中国视角、广阔的世界眼光,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世界认识一个立体多彩的中国。

  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中华文化是我们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最深厚的源泉,是我们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要提高对外文化交流水平,完善人文交流机制,创新人文交流方式,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魅力。要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重点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国际话语权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长期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就是要不断解决“挨打”、“挨饿”、“挨骂”这三大问题。经过几代人不懈奋斗,前两个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挨骂”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争取国际话语权是我们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思想,更加响亮地提出中国主张。努力打造具有强大引领力、传播力、影响力的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相适应的国际话语权,更好向世界介绍新时代的中国,更好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从历史上的佛教东传、“伊儒会通”,到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等重要场合的演讲中指出,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明交流互鉴要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既要让本国文明充满勃勃生机,又要为他国文明发展创造条件,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夯实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论述,立意高远、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我们要结合深入学习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推动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强起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篇4

  年轻干部 学百年党史 传五四精神

  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在五四即将到来之即,重温五四精神,仍然令人心潮澎湃,作为年轻干部必须把党的百年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红色基因发扬好、传承好,把五四精神继承好、弘扬好,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做一个有情怀、有担当、有责任、有作为,对党绝对忠诚的新时代年轻干部。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风霜洗礼,依然自强不息、蓬勃发展,正是因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不断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不断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我们才迎来了今天的胜利辉煌,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广大年轻干部要加强学习,要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要以学习党的历史为重点,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在学习领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从诞生那一天起,就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千难万险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就是因为始终得到人民衷心拥护,始终与群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因此我们年轻干部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推动工作结合起来,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想群众之所想,忧群众之所忧,急群众之所急,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解决问题,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让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毛泽东同志讲:“实践出真知”;邓小平同志说:“摸着石头过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1921年,一艘红船从浙江嘉兴南湖烟雨中启航,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开始了;1992年,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春天的故事开始了……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带领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用生动实践书写了华丽诗篇。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年轻干部肩负着时代赋予的使命,必须在学习与实践中增强素质、提升能力,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十四五”规划下,在乡村振兴中大展拳脚、贡献力量。

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篇5

  修好党史必修课,满怀信心谋发展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共中央政治局6月25日下午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进行第七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

  回顾历程,则明理。在网络时代,各类新闻不经过滤直接进入人们的视线,跟风、盲从成了数亿网友的一种常态。仿佛国外的月亮就比中国的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漂洋过海到了西方。回顾92年的光辉历程,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持续不断的伟大奋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牢记历史,牢记光荣,才能理智地看待这日新月异的和谐时代、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不忘过去,则感恩。回顾过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改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我国的综合国力极大提高,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得到加强,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正满怀信心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我们都要怀揣一颗感恩之心,对党心存感激,对社会心存感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更加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铭记党史,则自信。历史是一面镜子,只有时常回头看看、熟记于心,才能照亮心中的路。重温党领导人民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我们可喜地看到,全党全国正在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力前进,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中国现代化,正展现出光明前景。自信,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人民、来源于真理,铭记党史,才能提高我们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正如习总书记所言,我们要修好党史、国史这门必修课,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不断交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答卷。

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篇6

  安徽全椒:“小平台”释放党员教育“大能量”

  安徽省全椒县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从“小”处着眼、“新”字入手,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丰富教育载体,活化教育形式,多渠道、全方位促进党员教育提质增效。

  “小喇叭”让党史教育更“声”动。以党员活动室、远教站点等作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载体,拓展党史学习宣传形式,动员广大年轻党员干部,通过音频的形式,让党的理论知识传入基层,用群众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法,发出红色党史学习教育最强音。县人民法院开设党史学习教育广播站,先进个人、优秀党员干警走进广播台,让全院干警熟知党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了解不同时期的典型事例、历史人物和精彩故事。古河镇创办《听党声》系列节目,发动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志愿者参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音频的录制,每周一期在村级广播上循环播放,打造“小喇叭”下的党史、党课讲堂。

  “新阵地”让红色基因焕发新活力。靶向聚焦新媒体,实现“线上、线下”双重教育,推进党员教育“云”学习,真正实现“让党员受教育”的目的。打造“1+10”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将县委党校作为培养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和理论宣传的主阵地,10个镇分党校建设作为教育培训农村党员干部的分阵地,开展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党务干部、新任社区副书记岗前培训等班次,每年累计培训2000余人次。打造吴敬梓纪念馆党性教育“云展馆”,利用微信公众号全景导览功能,让党员干部可以通过VR全视角,全天候、零距离地参观网上展馆,目前该馆访问量已超过10000人次。通过学习强国、美好全椒、全椒新闻网等新媒体平台,将党的政策理论内容转化为易于接受、喜闻乐见的小道理、小故事,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目前,已创作生产各类通俗理论作品10余件。

  “90后宣讲团”让青春力量传播党的声音。从乡镇干部、青年宣讲能手等群体中,遴选30周岁以下政治立场坚定、宣讲经验丰富、个人事迹突出的人员,打造一支“懂理论、懂群众、会宣讲”的青年宣讲人才队伍,由县委讲师组不定期对其进行理论政策和宣讲技巧培训。首批“90后青年宣讲团”成员共10名,他们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将党的理论、“四史”教育、形势政策、全椒故事、榜样人物等内容讲清楚、讲明白、讲生动。目前,已开展青年诵读经典活动、进校园巡回宣讲、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专题宣讲30余场次,受众4000人次。

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篇7

  新中国的成立虽然成功搭建起社会主义发展主体框架,但还缺乏社会主义制度主心骨的支撑。因而,在 1956 年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前,新中国致力于打造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主心骨。

  1949 年至 1953 年,中国陆陆续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下来的历史使命与责任。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剿匪除恶霸、抗美援朝等一系列事件,有力巩固了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切实恢复了残破的国民经济。

  1953 年至 1956 年,中国通过大规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1953 年,我们党适时提出渡时期总路线,指出国家要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就是所谓的一化三改&。期间,我们党依据当时中国国情,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领导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到一化三改&运动之中。1956 年,新中国基本完成三大改造。这标志着我们这样人口众多、情况复杂的新民主主义大国,在短短几年时间之内就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的变革,更是一个国家历史基调的奠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是完 2

  全正确的。整体上来说,在一个 4 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制度转型,促进工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胜利。不得不说,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基石。

推荐访问:发展史 中国社会主义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5 仁行文秘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1606278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