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仁行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四史之社会主义发展史论文6篇

四史之社会主义发展史论文6篇

时间:2022-07-23 18:55:02

四史之社会主义发展史论文6篇

四史之社会主义发展史论文篇1

  大道之行向未来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3日前往北京展览馆,参观“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他强调,70年来我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充分说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

  70年前,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国历史新纪元,是开天辟地的一件伟大壮举;70年间,中国发展一路向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伟大巨变。回首七十载的光辉奋斗历程,得益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的探索、积淀和选择;展望新时代的光荣奋斗征程,离不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的继承、发展和完善。值此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着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选择和发展来总结过往、展望未来,可以深切感受到这条道路的无比正确与伟大光荣。

  站在70年的时间节点,回看开天辟地的伟大壮举,源自于对伟大道路的探索和积淀。新中国的成立,在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都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它彻底结束了近代以来中国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并成为了国家的主人,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具有彪炳史册的重要意义和影响世界的巨大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深刻指出的,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

  近代以来,曾有无数仁人志士为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而奋斗过、努力过,但最终都因为没有找到正确的道路而相继以失败告终了。最终,历史的重任落在了中国共产党身上,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得以实现。新中国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得以建立,正是得益于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坚强领导下,全体中国人民对正确奋斗道路的艰辛探索和不断积淀。这条正确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应势而生,并逐渐成为了领导中国人民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中坚力量。在革命战争年代,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针对中国具体国情、中国革命实际特点,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成功开创了一条由新民主主义通向社会主义的革命道路。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国,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继续带领全体中国人民继续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进行了不懈努力,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后来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奠定了重要基础。

  站在70年的时间节点,感悟地覆天翻的历史成就,得益于对伟大道路的选择和继承。“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对全党发出谆谆告诫。毫无疑问,这里所说的“更长的路程”、“更伟大、更艰苦的工作”,就是沿着正确的道路向前进,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实现共产主义而不断奋斗。历史的进程不断向前推进,尽管出现了短暂的波折和动乱,但“正确的道路”终究也在日渐明晰起来。

  1978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重要历史转折点,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力挽狂澜、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此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以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的考验,坚定信心、激流勇进,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把这条道路成功推向21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以改革创新精神努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把握时代发展大势,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展发生历史性变革,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时代越走越宽。

  历史和实践都充分证明,70年间地覆天翻的历史成就,得益于对伟大道路的选择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选择的正确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探索并逐步开辟出来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

  站在70年的时间节点,展望前途光明的奋斗历程,离不开对伟大道路的坚持和发展。“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习近平总书记从关乎党的事业兴衰成败,乃至关乎党的生命的角度,高度重视和评价道路问题,可见道路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和重要影响性。事实上,道路问题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关乎民族复兴伟大征程,更关乎人民幸福的实现进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前途光明的奋斗历程,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对“中国向何处去”这个问题的坚定有力、科学精准回答。

  向外看,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要坚定“风景这边独好”的道路自信。“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的人知道。”中国要走什么样的道路,是由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人民来决定的。70年的光辉奋斗历程和举世瞩目的历史成就,足以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无比正确性。因此,无论世界形势如何风云变幻亦或是波谲云诡,我们都要坚定道路自信,保持政治定力,紧紧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放松、不走偏、不懈怠,任其“千磨万击”我自坚劲无比,任其“狂风骤雨”我自岿然不动,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抢抓发展机遇,实现伟大梦想。

  向内看,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依然繁重,要增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清醒认识。科学社会主义不是一成不变“一定之规”,而是不断向前发展着的伟大科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起源于科学社会主义,本身就是对社会主义的发展,故而也仍将不断发展和完善。既解放思想,又实事求是,既不墨守陈规,也不改弦易帜,是推动理论创新发展的重要辩证法和方法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需要勇于变革、勇于创新,要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出发,根据事业发展需要明确改革的目标、方向和任务,坚守改革的原则、底线和规矩,做到该改的、能改的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七十载惊涛拍岸,九万里风鹏正举。”激励人心的辉煌属于过去,前途光明的拼搏指引未来。我们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就一定能够大踏步向前进,早日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四史之社会主义发展史论文篇2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强调,把握组织部门特点和组工干部队伍实际,引导机关党员干部时刻铭记党的光辉历史,始终牢记党的初心使命,切实扛起肩负的历史责任,以“四个更加自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党员干部当认真学习讲话精神,力促“四个更进一步”。

  更加自觉地学深悟透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理论入脑入心更进一步。全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率先垂范下,紧扣“四本必读教材”,认真组织相关学习。一些基层单位经过前一阶段的持续学习,已经基本完成学习任务,做到了学习上的先行一步、先学一步。但世界上从没有一劳永逸、一蹴而就的学习,理论水平的深入精进,必然要于持续不断地推进学习中实现。党员干部当勤以新思想指导学党史,对党史中的人物和事件能够放在彼时彼刻的情境下体味,多一些感同身受、多一份思考体味,在今昔对照之中,不断武装头脑,坚定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深刻认知,坚定思想认同、认知认同、情感认同,增强学习的内生力,促进学习更进一步。

  更加自觉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实现信念如磐更进一步。党员干部在学党史中,当不断铸就对党绝对忠诚的品格,更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共产主义必定实现的磐石信念。在学习中,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决不做学习上浅尝辄止、蜻蜓点水的无根浮萍。要充分了解百年风雨兼程中的不变初心,百年披荆斩棘中的磐石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必由之路的历史认同、实践认同、信念认同。在古为今鉴、古为今用、资政育人中,让共产党人的初心更加熠熠生辉、使命更加厚重,干事创业更加激情澎湃,为民服务更加主动自觉。

  更加自觉地传承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实践之中强化为民担当,实现为民服务更进一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中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要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这些“来之不易”彰显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彰显共产党人的红色血脉传承。学党史就要认真学习领会重大事件、重要人物背后永不褪色的时代精神,通过学习百年历史熔铸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遵义会议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更加坚定“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鱼水深情,树立人民至上的为民情怀,扛起“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实践担当,在老百姓大事小情的处理中见情怀、有温度、有力度。

  更加自觉地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立足本职,实现敬业精业更进一步。作为组工人,尤其要按照中组部“16字”部风要求,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正视“四大考验”,警惕“四种危险”,练就“七种能力”,一日当有一日之追求,一月当有一月之进益。真抓实干、勤于实践,在促进政治建设、组织建设等各项建设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敢为人先、勇于开拓。敢于在组工工作、党建工作等各项工作中,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做出更多“从0到1”的创新性、原创性工作。奋力将“工匠精神”深度融入组工工作、党建工作方方面面,以每名党员每天每刻的一小步,实现9100多万党员昂首阔步的一大步,推进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跨越。

四史之社会主义发展史论文篇3

  北京海淀:百年风华 “影”照初心

  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宣讲启动后,北京市海淀区创新打造党史教育系列“艺术党课”精品课程,将“电影党课”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特色宣讲,聚焦“视听体验+学思践悟”,着力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引导广大党员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形式新。用好百年中国电影史这一宝贵而生动的红色资源,在党史学习教育、庆祝建党百年的重要时刻,推出“电影党课”公开课,旨在用直观鲜明的电影语言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的重大时刻、重大事件、英雄集体、榜样人物进行生动刻画,展现艰辛的革命历程、恢弘的时代变迁、磅礴的人民力量,让全区广大党员“看得明白、听得进去”,在潜移默化、共情共鸣中学有所获、感悟初心。“电影党课”打破传统党课教学模式,以浓缩的思路、艺术的导赏、影像的记录、嘉宾的讲述展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营造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授课情境,从声、画、意多方面立体呈现,实现视听有机结合,使广大党员在电影中找到党的足迹,了解党的历史,增强爱党情怀。

  内容实。北京市海淀区历来就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传播的地区之一,是中共中央和毛主席进驻北平的第一站,是许多重大党史事件发生的地方。“电影党课”聚焦传承红色基因,讲好海淀故事。在由海淀区委组织部指导、北太平庄街道党工委主办、中国电影资料馆支持的“百年风华‘影’照初心——海淀区‘电影党课’公开课”第一讲中,选取《青春之歌》《决胜时刻》《中国合伙人》三部以中国共产党不同历史时期为背景的电影进行赏析,从三山五园文化资源禀赋、海淀红色基因与革命传统、改革创新与产业报国的中关村之路等角度,进行深入解读和阐释,使现场观众受到浓郁的红色文化洗礼,加强了对党史和海淀区情区史的认知,增强了作为海淀人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观众在观赏和倾听中,响起阵阵掌声,进一步感悟到了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永不懈怠的“赶考”精神、改革创新的中关村精神。

  师资强。为给广大党员群众呈现高质量符合新时代气息的党课模式,海淀区充分挖掘地区资源,在“电影党课”公开课第一讲中,邀请到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电影文化研究部副主任左衡、著名表演艺术家谢芳、中国第二批女飞行员苗晓红、原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夏颖奇、海淀区档案馆副馆长张超、香山公园管理处宣传科科长绪银平,以及36氪集团高级副总裁、氪星创服CEO董博等嘉宾,结合自身经历,对影片的时代背景、精神内涵等进行深刻解读,引导广大党员将电影的感染力为行动力,把荧幕中的精气神转化为现实中的大担当、大作为,在更广阔的天地中拼搏奋进,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宜居宜业城区和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而努力奋斗。

  “电影党课”启动后,区委组织部将结合重要时间节点,依托全区各系统、各街镇区委党校基层分校,选取红色经典影片,以“导视+观影+交流”方式,陆续推出系列精品课程,使广大党员在潜移默化、共情共鸣中学有所获,扎扎实实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四史之社会主义发展史论文篇4

  内蒙古集宁:打造家门口的“红色课堂”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用好红色资源的指示精神,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充分利用好“家门口”的红色教育资源,建立红色教育“1+4+N”(党史精品课程+4大领域分类专项课程+N项特色课程)课程体系,以“弘扬红色文化·加强党史教育”为主题,全力打造党史教育“红色课堂”。

  “1”打造精品课程。以集宁红色战役纪念园为依托,充分利用集宁战役纪念馆、乌兰察布党史馆、胜利广场、纪念广场、绥蒙政府纪念广场、将军园、名人园、碑林园、支前广场、英雄广场、二〇五师纪念广场、和平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集宁战役指挥部旧址、地道遗址、英烈墙、国防教育区、场景复原区、军事体验馆、全国红色旅游书屋、青少年科技实验基地等烈士纪念设施和参观体验点,以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为脉络,整合区委党校、集宁师范学院、集宁区宏星院的优质师资20余名,结合身边红色资源,打造党员干部想听、爱听,容易接受与理解的党史课程。

  “4”开发四大领域专项课程。根据各机关、企业、社区、农村各领域需求和特点,开发针对四大领域专项课程,目前已形成每个领域为时两天的课程目录。在机关事业单位课程设置中着重安排了党史教育《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实践教学《入农户知农情》在农户家中谈一次心、干一件农活、办一件实事、做一顿农家饭、开展一次消费扶贫、写一篇心得体会等;在乡镇农村课程设置中安排了专题讲座《如何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现场观摩哈伊尔红色文化村、六苏木村种养殖产业以及大十号村脱贫车间等;在街道社区课程设置中安排了专题讲座《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现场观摩察哈尔社区、外运社区等社区党建品牌建设等;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课程设置中安排了结构化研讨,专题讲座《新形势下如何做好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以及现场观摩百度、华为等大数据企业党建工作。同时根据班次和学员需求,可在现有课程中进行随机挑选增减。

  “N”探索N项特色课程。特色课程可与精品课、专项课进行搭配,分别有激情教学《红歌里的中国精神》;访谈教学《中国精神代代相传》与红军烈士后代、典型人物、抗美援朝老兵等开展典型人物座谈;情景教学,观看红色文艺演出《颂歌献给伟大的党》;音像教学,观看纪念建党一百周年电视片;体验教学“六个一”穿一身红军装、重温一次入党誓词、感受一次升国旗唱国歌、走一次行军路、吃一顿忆苦饭、住一回旧窑洞。除此之外,还打造了红色+绿色的研学线路《重走行军路 党在我心中》在集宁战役红色纪念园内通过参观“集宁战役纪念馆”、烈士陵园、人民英雄纪念碑等重温集宁战役光辉历程;《寻先烈足迹 观魅力集宁》通过参观集宁战役红色纪念园、集宁区“三山两河”生态建设、乌兰察布市博物馆、哈伊尔地下情报站(党支部)遗址充分感受本土红色文化。通过“红色课堂”让广大党员干部从身边的红色历史开始学起,让“家门口”的红色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真正达到“研”有途径、“学”有成果、“思”见实效。

四史之社会主义发展史论文篇5

  “四学”模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持续“升温”

  全旗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召开以来,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通过聚焦重点学、强化培训学、丰富载体学、联系实际学,推进全旗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持续“升温”。

  聚焦重点学。坚持把学习“四史”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以“每月四日”为抓手,采取“主题党日”、“三会一课”、交流研讨等形式,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引导党员干部学原著、读原文、悟原理,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学思践悟中筑牢信仰之基。

  强化培训学。在各级党组织中,积极开展党性教育,以集中轮训、专题培训、实地参观等形式,分层次、分批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培训,系统学习党史教育蕴含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战略构想、重大部署和工作要求。组织党员干部观看《建党伟业》《辛亥革命》等红色影片,重温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良传统,切实提高党员干部党性修养。

  丰富载体学。着力构建线上线下有机结合、集体学和自学互为补充的学习模式,创新和丰富学习教育载体和形式,充分运用“察右后旗”公众号、察右后旗党建网等线上学习平台,开通党史学习专栏,每日更新重点学习内容。同时,切实发挥党校、乡村夜校、老年大学等线下教育作用,邀请党课名师、老党员、老战士“现身说法”,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增强学习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联系实际学。坚持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原则,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行机关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嘎查村党组织结对共建,鼓励和引导在职党员进社区进农村牧区,开展志愿服务,联系服务群众,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身边群众至少办1件实事好事,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成效。

四史之社会主义发展史论文篇6

  掀起“读史知史”热潮

  “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的‘百科全书’,即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近日,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的通知》,会议强调在深入学习和不断领悟中,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弄清楚艰苦卓绝是什么、是怎么来的,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做到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历史这本教科书,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

  用一根“红线”贯穿。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国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我们党98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史,都是人民书写的历史。90多年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实现了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大任务,是贯穿党近百年历史的一条“红线”。“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探索的必然选择,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充满艰辛的奋斗历程。在记述大生产运动中说到,“毛泽东在自己窑洞下面开垦了一块地,种上了菜;朱德组织一个生产小组,开垦菜地三亩;1943年,中央直属机关和中央警卫团举行纺线比赛,任弼时夺得第一名,周恩来被评为纺线能手。”用真实的故事、感人的细节来表现历史,增强党史的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更应该发挥史志存史、资政、育人作用,让历史“说话”,让70年的光辉历程,这幅气势磅礴又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给新时代人民以民族自信和历史启迪。

  捧一颗“红心”向党。“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这是生活在解放前大众的共同心声。在今天,是中华民族接近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我们这一代“长在红旗下,倍感今日甜”。 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罗马会见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时谈到,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在媒体汇总发布的习近平总书记4月份的工作安排表中,75项内政外交活动,12封致电致信,平均一天2至3项活动,其时间节点无缝衔接、密集繁重,更是体现总书记夙夜在公、勤勉工作。一个个数据、一字字材料,诉说着一名共产党人“只争朝夕”的精神和他爱民为民的“红心”。“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一生“深藏功与名”的张富清同志,用青春诠释“初心”的驻村干部黄文秀同志,对百姓有求必应的乡村医生贺星龙同志,“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的守岛护卫兵王继才同志,七六〇研究所为保试验平台安然无恙的而壮烈牺牲的黄群、宋月才、姜开斌同志……这些被人民点赞的好干部,无不体现了共产党人允诺践行“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红心”, 时刻不忘共产党人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铮铮誓言,其心拳拳。

  读一封“红色”家书。家书,字里行间,承载着思念与关怀的真挚情感。当它被赋予红色,见字如面,字字千钧,句句血泪。卢德铭是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总指挥,东征北伐中屡建奇功,在他的一封行军书中写到,“我不是不怀念家庭,其实我也想念父母及兄嫂侄儿等……在梦中我曾发呓语,呼喊权一(卢德铭的大侄子)、少南(卢德铭的小侄子)。”1927年9月,年仅22岁的卢德铭战斗中不幸中弹,成为上井冈山时牺牲的最高将领。“我赠红珠如赠心,但愿君心似我心”,这是1928年,夏明翰在离开武汉临行前,给妻子写的诗,而后被叛徒出卖,英勇就义。“红枪白马女政委”赵一曼浑身血污,承受着严酷的刑讯和即将到来的死亡,行刑前满怀深情地诵读着写给儿子的遗言,“希望你,宁儿啊!快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儿子啊。”感受着家书作者们对父母、子女、爱人、亲人的醇厚亲情,一代代共产主义战士生命和鲜血诉说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誓言,正如诗人臧克家所写:“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读着革命烈士的家书,仿佛把时光又带到了那段腥风血雨的岁月,诉说着他们在革命战争时代的初心和使命。

  走一趟“红色”之行。“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要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除了党史、中国史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多种方式,也要结合红色资源,充分发挥革命遗址、红色旅游景点、革命博物馆和纪念馆,组织瞻仰学习革命英烈事迹,到先烈们走过的路中去,这段路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展现了革命先辈的可歌可泣的高尚品德,是党性教育的鲜活教材。做好“红色”文章和历史文章,实实在在地感受“红色”精神的发祥地,延伸“红色”足迹。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万里长征集结出发地,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内和9位红军后代及革命烈士家属代表亲切见面,他说,“我来这里也是想让全国人民都知道,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全中国人民也要不忘初心,不忘我们的革命宗旨、草命理想,不忘我们的革命前辈、革命先烈,不要忘了我们苏区的父老乡亲们。”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不妨走一趟“红色”之旅,传承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培育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

  中华民族的振兴史,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史,体现了党和人民奋斗、创造、积累的伟大成就。知史爱党、知史爱国,铭记历史,铭记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中国革命史,让我们丝毫不敢懈怠、不能懈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撸起袖子加油干。

推荐访问:发展史 论文 四史中的社会发展史论文 四史之改革开放史论文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 仁行文秘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1606278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