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仁行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在高校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工作推进会上发言(精选文档)

在高校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工作推进会上发言(精选文档)

时间:2023-03-11 14:45:12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高校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工作推进会上发言(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在高校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工作推进会上发言(精选文档)

 非常高兴、非常荣幸能在“北京高校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工作推进会”上与大家分享、交流劳动教育的做法与体会。我把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近年推进劳动教育的想法和做法概括为高站位理解劳动教育、体系化实施劳动教育。先从我们开展劳动教育的成效说起。

一、全方位收获劳动教育的工作成效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是一所与共和国同龄、红色基因深厚的普通本科院校,一所有着鲜明行业特色的小而精的高校,直属于中华全国总工会,由全国总工会与教育部共建。学校不仅开展研究生教育、本科生教育,还承担着工会干部培训、劳模本科教育以及新型智库建设等办学功能,学科专业中的70%都与劳动有关,如劳动关系学、劳动经济学、劳动社会学、劳动和社会保障学、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劳动教育学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社会工作、安全工程、职业卫生工程,等等,我们称之为“劳动+”。这种独特的劳动学科资源优势和大学文化特色,使我们较早认识到劳动和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较早开展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的学习和研究。在2016年制定“十三五”规划时,我们就将“劳动情怀深厚”写入了人才培养目标;
2018年五一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我校劳模本科班学员亲切回信后,我们深受鼓舞,确立了弘扬劳动精神、研究劳动科学、培育劳动英才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弘扬特色创一流,崇尚劳动育英才”的办学思路。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会在2018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之后,迅速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号召,迅速参与到中央和教育部劳动教育的重要文件的起草当中,迅速推出一批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学术研究和智库成果,迅速探索和部署本校的劳动教育实施。学校这几年深入推进劳动教育,带来了诸多可喜的收获,也推动学校的特色强校战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一是劳动教育育人效果突出。***年初,一项关于全国大学生劳动素养的调查特邀我校参加,调查显示,我校大四学生在劳动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各方面的表现明显高于北京地区其他高校,而且大学四年的发展曲线整体是呈上升趋势的,没有出现高校容易出现的“大三”低谷期现象。用人单位总体认为,我校毕业生普遍态度认真、做事扎实、吃苦耐劳,很多毕业生到基层能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成长为骨干人才。学校曾获得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考核优秀高校,连续五年被评为北京市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培养出青海省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赵军章、“中央企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蒋敏等一大批就业模范。

二是教学科研成果产出丰硕。近5年我校教师团队发表劳动教育领域论文百余篇,其中在《教育研究》《中国高教研究》等核心期刊发文50余篇。中国知网最新统计,从全国教育大会到今年10月,我校教师的劳动教育发文总量与西南大学并列第一,是前10名的高校中唯一一个非师范类院校;
在被引率最高的10篇论文中,我校教师占了3篇。同时,我校教师向全总、教育部等提交的多篇智库报告,得到了领导批示或被采纳。

三是学科专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20**年,我们在我校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点开办了全国首个劳动教育管理研究生项目;
2021年,我们又成功申办了全国首批劳动教育本科专业,今年9月,首届35名劳动教育本科生全部报到入学。学校教师立项的国家级和省部级劳动教育课题、组织编写的劳动教育教材也较为丰富;
我们还牵头发起成立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劳动教育专业委员会、教育部“劳动教育与劳动实践课程”虚拟教研室,创办国内首家劳动教育专门刊物《劳动教育评论》,发起主办全国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峰会,打造了多个引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全国性学术平台。

四是社会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我校作为高校组组长单位深度参与中央《意见》和教育部《指导纲要》的研制,多位专家被选聘为教育部新一轮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中的劳动教育评估专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教育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重要媒体、报刊均报道过我校劳动教育的观点和经验。近年来,学校本科专业在各地超重点线录取率连年提升,也从侧面反映出我校社会影响力的显著提升。

二、高站位理解劳动教育的重大意义

我校的劳动教育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原因是我们能高站位地理解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我将其概括为三个“事关”。

一是事关“治国理政”。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人类,劳动创造社会,劳动是人的第一需要,劳动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基本范畴。马克思说:“只要社会还没有围绕劳动这个太阳旋转,它就绝不可能达到均衡。资本主义及其他解决社会之所以不和谐,就在于颠倒了劳动与社会的关系”。因此,社会主义社会就要把崇尚劳动、造福劳动者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把劳动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精神底色,这也是为什么与资本主义国家相比,社会主义国家对劳动教育的要求要更迫切、更深厚,也更系统、更全面。今天的大学生是“强国一代”、强国先锋、复兴栋梁,是很快就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生力军,是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大显身手的传承人、建设者、接班人,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有没有劳动的基因?有没有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精神?有没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实干兴邦的传统?有没有对各行各业的劳动和劳动者发自内心的尊重?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能否实现,直接关系到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的旗帜、道路和方向。劳动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要过的重要一关。如果我们培养的大学生对劳动和劳动人民没有感情,看不起普通劳动者,是对劳动世界无知的“何不食肉糜”者,是总想着投机取巧、走终南捷径或追求一夜暴富者,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怎么可能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美国中央情报局用于对付中国的《十条诫令》中,有四条都和动摇我们的劳动观念有关,不能不引起教育界的高度警惕和忧思。

二是事关“富国强民”。我校团队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和劳动教育的一系列论述时明显感觉到,经常是在“以劳动托起中国梦”,推动建设宏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的语境下,谈到青少年劳动教育。应当看到,中华民族实现“强起来”的历史征程要解决的三大历史课题,都少不了劳动教育。解决国家战略急需的“卡脖子”“卡嗓子”问题,需要一大批一流高校强化劳动教育,弘扬专业报国精神,突破技术瓶颈,强化知识创新,推进中国“硬实力”“软实力”同步提升;
解决制造强国战略问题,需要一大批本科和高职院校强化劳动教育,培养出一大批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
解决乡村振兴战略问题,也需要培养大学生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创业观,愿意到艰苦地区和行业工作,深入基层,扑下身子,创造不一样的精彩人生。

三是事关“立德树人”。劳动教育在“五育”中处于基础性、全局性、渗透性地位,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是“成人”与“成才”相结合的教育,是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打好底色、校正坐标的教育,是五育中唯一直接通向生活世界、工作世界的教育。这样的教育,当然在立德树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同时,我们已经看到不少大学生在进入职场后,由于劳动价值观念不强,或由于劳动关系、劳动法律、劳动伦理、劳动保障、职业心理等通识性知识的匮乏,经常感到迷茫,不会依法依规表达和处置自己的合理诉求,甚至出现了按照西方劳动理论为自己或他人维权的极端情况。这都是我们所说的“劳盲”现象。高校劳动教育有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在中小学劳动教育着重教会学生爱劳动、会劳动的基础上,着重教育学生“懂劳动”,不做“劳盲”。

总之,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是党和政府站在“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高度上,对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教育目标的完善和重构,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经济基础的共同要求,是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选择,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而长期的战略部署,也是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的一门必修课。我们只有这样高站位地理解劳动教育的重大意义,才会以更大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劳动教育。正如总书记所要求的:“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正是有了“劳育”的加盟、“劳育”的赋能,才会有“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所以,我校是把劳动教育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的,我和校长同时担任学校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能很好地整合各方力量、统筹各方资源,把劳动教育真正抓好。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老大难、老大难,老大重视就不难。”

三、系统化构建劳动教育的工作体系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是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劳动技能水平三位一体的教育。因此,在推进高校劳动教育时,我们特别强调要着力克服三个问题:一是“混同化”“浅层化”,对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区别研究不够,一些高校的劳动教育仍只停留于做饭、植树、种草、打扫校园卫生等形式上,与专业教育结合不够、与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关联度不强。二是“有劳动、无教育”,将学生参加劳动、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同于劳动教育,未能将劳动价值观、劳动精神、劳动伦理、劳动知识等方面的教育融入到劳动实践中。三是“一招鲜”“单打一”,以为学校只有搞一两个有特色的活动即可,对劳动教育的系统建构不够。

针对这些问题,我校推进劳动教育时,特别强调体系化构建,建构了一个“1353”模式。

“1”是“一核统领”劳动教育价值引领体系。确立“劳动情怀深厚”在我校劳动教育中的价值核心地位,并把这个价值引领体系贯穿大一至大四全过程,落实到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中,落实到各类实践活动中,落实到整个校园文化建设中。

“3”是“三环共育”的劳动教育目标体系。我们紧扣高校人才培养任务和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提出“爱劳动”“会劳动”“懂劳动”三环目标。在“爱劳动”上,我们主张大学应该是在中小学强调劳动自立的基础上拓展到服务社会、担当奉献;
在“会劳动”上,大学应该在中小学掌握基本劳动技能的基础上,向专业性劳动能力、创新性劳动能力提升;
此外就是特别强调“懂劳动”的教育,懂有关劳动的知识、政策和法律,全面做好走向职场的思想上的准备。在实施中,我们强调高校要优化“通过劳动的教育”,厚植“爱劳动”的情感;
深化“为了劳动的教育”,培养学生“会劳动”,特别是创造性劳动的能力;
强化“关于劳动的教育”,引导学生“懂劳动”。

“5”是“五维联动”的实施体系。即以劳育课程、思政劳育、专业劳育、实践劳育为主体,以学术劳育为支撑,五维联动。在劳育课程上,2019年5月我们就成立了劳动教育中心,集中研制大学生劳动教育必修课,破解高校劳动教育“开课难”问题。这个中心很快发展为我校一个新的二级学院——劳动教育学院,承担全国首个劳动教育本科专业、劳动教育管理研究生项目和全校本科生的劳动教育必修课教学任务。我校劳动教育必修课自2020年春季学期首次开课以来,已进行了三轮改革完善,得到学生越来越高的评价,配套线上课程累计被全国960多所高校选用,学习人数超170多万人次,去年还获批为北京市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我们深知:这个必修课不是劳动教育的全部,即“一课”不能替代“一育”,但“一育”离不开这“一课”,因为大学生必须“懂劳动”,懂得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通用劳动科学知识,这也是高校劳动教育区别于中小学的重点所在。所以“一课”是高校劳动教育的关键一环。在思政劳育上,我们将劳动教育纳入五门思政必修课教学大纲中,开展马克思主义经典研读课,打造了首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与劳动模范 大国工匠面对面》,让思政课活起来,让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引领实起来。在专业劳育上,我们将劳动教育融入各门专业课中,汇聚起全校推动劳动教育的磅礴力量,如打造“一院一品”专业劳育品牌,开展专业劳育教学大赛、专业劳动素养调查、专业劳动创新大赛,资助出版《劳动与发展》学生调研报告集,鼓励学生深入专业劳动一线、涵养劳动情怀。在实践劳育上,我们把劳动教育融入实习实训、社会实践、产教融合等方面,办好劳动教育月、劳动文化节、劳模大讲堂和多类型特色志愿服务活动。在学术劳育上,我们高度重视劳动教育的学术研究和智库建设,设立专项课题、加大研究经费支持,为劳动教育的高水平提供学术支撑。

最后一个“3”是指“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保障体系。就是工作体系、评价体系和管理制度。在工作体系上,我们将其概括为“三层共管”。学校设立劳动教育领导小组,由我和校长任组长、分管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的副校长任副组长,内设支持“五维联动”实施体系的五个工作组,分别由劳动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务处、学生处和科研处作为各小组牵头单位,具体工作单位涉及到了学校各职能部门和主要二级学院,办公室设在教务处。学院设立劳动教育工作小组,由学院院长或党总支书记任组长,教学副院长、学生党支部书记和辅导员为组员。班级设立劳动教育实施小组,由辅导员、班长、劳动委员、学习委员和团支书组成。这个“三层共管”的工作体系保证了劳动教育的层层落实,也能化解劳动教育“上热中温下凉”的问题。在评价体系上,我们推出了“五好”学生评选、将劳动教育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计入学生第二课堂成绩单。在管理制度上,配套完善劳动实践工作量认定办法、劳动教育经费管理办法、劳模本科生参与劳动教育工作办法、“五好”学生评选办法、大学生劳动实践清单制度等。经过几年来“1353”模式的实施和完善,我们尝到了劳动教育体系化实施的甜头,坚定了高校劳动教育应该做、能够做,而且一定能做好的信心。

最后我还强调一点,我校推进劳动教育的做法,只是当前我国高校、北京高校推进劳动教育的一种模式、一种探索,高校劳动教育应当走“多元统一”的路子,允许不同办学定位、不同学科特色、不同发展阶段的高校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探索,最终达到中央和教育部文件要求上的总体统一。今年3月20日中央《意见》发布两周年之际,我校接受教育部高教司委托,组织了高校劳动教育分类实施研讨会,发现理工类高校往往突出“科学报国”,强化产教融合、创新创业、环境保护中的劳动教育;
文科类高校更多将“治学报国”与劳动教育相结合,在社会调查、支教扫盲、文化宣传、公益服务中强化劳动育人;
农林类院校则往往通过强化耕读教育、开展“大国三农”实践等特色活动,涵养学生勤俭、奋斗、创新和奉献的劳动精神。在这方面,**、*、*等等高校,都已有了很好的探索。这种百花齐放、百川归海、多元统一的劳动教育局面,值得肯定。

劳动强国,劳动圆梦,劳关天下!今天的推进会是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打造劳动教育高地、推进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行动。让我们一起弘扬历史主动精神,一起为北京成为高校劳动教育的首善之区做出积极贡献!谢谢大家!   

 

推荐访问:美育 会上 教育工作 在高校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工作推进会上发言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5 仁行文秘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1606278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