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仁行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届新高考政治备考复习,政治高考知识精要

2023届新高考政治备考复习,政治高考知识精要

时间:2022-06-23 20:20:01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届新高考政治备考复习,政治高考知识精要,供大家参考。

2023届新高考政治备考复习,政治高考知识精要

 

  2023 届新高考政治备考复习 政治高考知识精要

 班次 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

 2 2022 年 年 3 3 月

 必修一《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一、商品

 1.商品的含义:

 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商品的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和价值。

 二、货币

 1 1 .货币的产生:

 (1) 货币的产生:

 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 货币的发展:

 经历了物物交换 —— 扩大的物物交换 —— 一般等价物 —— 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四个发展阶段。

 2 2 .货币的含义:

 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3 3 .货币的本质:

 一般等价物。

 4 4 .货币的基本职能:

 (1) 价值尺度:

 ①含义:

 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②价格:

 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2) 流通手段:

 ①含义: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

 ②表现形式:

 商品 —— 货币 —— 商品。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3) 其它职能:

 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5 5 .货币的种类和形式:

 (1) 金属货币:

 ①金银条块:

 金属货币最初是以金银条块形式流通的。

 ②金银铸币:

 具有一定形状、重量、成色和面额价值的铸币。

 (2) 纸币:

 ①产生:

 金银条块 —— 金银铸币 —— 纸币。

 ②优点:

 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

 ③含义:

 由国家( ( 或某些地区) ) 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④发行:

 货币的供应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货币供应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

 ⑤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

 与商品和服务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有关货币的计算方法】

 (1) 关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计算:

 货币流通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 商品和服务价格总额( ( 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 )。

 ÷货币流通速度。

 (3) 信用工具:

 ①结算:

 在核算一定时期的各项经济收支往来时通常使用的方式。

 ②信用卡:

 第一,含义: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功能的电子支付卡。其中,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第二,作用:

 集存款、取款、借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③支票:

 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持票人的票据。

  三、外汇和汇率

 1 1 、外汇的含义:

 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

 2 2 、汇率的含义:

 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3 3 、汇率波动的表达:如果用 0 100 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

 4 4 、汇率波动的影响:本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有利于引进外资,不利于海外投资;有利于外国人到本国旅游、留学和购物,不利于本国人到国外旅游、留学和购物。

 5 5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

 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1 1 . 影响( ( 均衡) ) 价格的因 素。

 (1) 均衡价格的含义:

 指一种商品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此时的供求数量称为均衡数量。

 (2) 影响( ( 均衡) ) 价格的因素:

 ①间接因素:

 气候、时间、地域、生产、宗教信仰、习俗等。

 ②直接因素:

 引起价格变动和差异的因素有很多,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③其他因素:

 国家价格政策调整、不法商家哄抬物价。

 2 2 .决定价格的因素:

 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3 3 .价值规律:

 (1)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

 —— 市场机制

 ①商品 生产 规律: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第一,商品价值量的含义:商品价值的大小。

 第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第三,关系: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两者成正比关系。

 第四,意义:

 促使商品生产者努力缩短生产商品所用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

 ②商品 交换 规律:

 商品交换是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 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格与供求相互制约。

 (3) 价值规律的基本作用:

 ①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者在社会生产不同部门的分配。

 —— 不同生产部门

 ②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 同一企业内部

 第一,劳动生产率的含义:劳动者的生产效率。

 第二,劳动生产率的表示:通常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

 第三,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措施: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

 第四,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③导致商品生产者优胜劣 汰。

 —— 同一生产部门内不同企业间

 (4) 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①供求机制:

 供给与需求

 第一,供求平衡:价格稳定。第二,供不应求:价格升高。第三,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②价格机制:

 价格与价值

 第一,价格低于价值: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生产者获利减少,就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商品的供给减少,商品的供求关系就会发生变化。

 第二,价格高于价值:当某种商 品的价格上涨时,生产者获利增加,就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商品的供给增加,商品的供求关系就会发生变化。

 ③竞争机制:

 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

  第一,商品的价值量 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若其他因素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第二,对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意义:刺 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缩短生产商品所用的个别劳动时间。

 四、价格变动的影响

 1 1 .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的影响:

 (1) 一般来说:

 价格变动会引起商品需求量的反方向变动 —— 需求法则

 (2) 具体来说:

 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

 ①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

 当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升或者下降时,不会导致消费者对其需求量的急剧减少或急剧增加。

 ②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当高档耐用消费品的价格上升时,消费者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高档耐用消费品的价格下降时,消费者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3) 具体来说:

 人们对商品的需求量还与商品的替代品和互补品有关。

 ①互为替代品的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第一,替代商品的含义:是指两种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

 第二,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转而消费另一种商 品,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消费者将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②互补商品的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第一,互补商品的含义:是指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第二,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会使消费者减少该商品的需求量,而且会减少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反之,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会引起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随之增加。

 2 2 .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1) 调节产量:

 —— 供给法则

 ①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

 这时生产者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

 ②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

 这时生产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商品价格的变动会引导生产要素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配置。

 (2) 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为了生产产品,生产者必须投入一定数量的人、财、物。当一些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时,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 ,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使用量;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生产者就会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量。

 ——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一、影响消费的因素

 1. 生产决定消费:

 人们的消费, 从根本上讲 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的。

 2. 分配影响消费:

 消费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

 (1)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 居民消费水平取决于当前的收入:

 启示: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主要途径 —— 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2) 收入预期影响居民消费 —— 居民消费水平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启示: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就业,提高居民未来收入预期。

 (3) 收入差距影响社会总体消费 —— 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

 启示: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统筹区域、城乡协调发展) )

 3. 交换影响消费:

 (1) 商品交换的价格对消费的影响:

 一般来说,价格变动会引起商品需求量的反方向变动,即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

 4. 从消费本身看:

 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消费观念也会影响消费。

 二、消费类型:

  ①常见的消费方式:

 第一,钱货两清消费:商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归买主享有。

 第二,贷款消费:商品的使用 权归买主,所有权逐渐让渡给买主。

 第三,租赁消费:所 有权归卖主,使用权暂时归租赁者。

 ②按照消费目的划分:

 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

 三、消费结构:

 ①消费结构的含义:

 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 所占的比重 。

 ②恩格尔系数的变化:

 从 食品支出 在家庭 消费总支出 中所占的比例,可以大致推知家庭消费水平的高低。

 四、消费心理:

 ①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②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③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④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五、消费原则:

 做理智的消费者。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 合理原则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 科学原则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 健康原则

 第一,原因:面对严峻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我们应该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观念,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第二,绿色消费的含义: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

 第三,绿色消费的核心:可持续性消费。

 第四,绿色消费的要求:

 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 文明 原则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一、生产 —— 生产的作用

 1.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 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消费的对象,包括消费的种类与数量。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消费方式即怎样消费的问题。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消费的质量和水平,包括消费品的质量和价格等方面。

 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 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的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②消费是生产发展的动力:, 第一, 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第二,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③消费对劳动力再生产的作用:

 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3) 社会再生产:

 ①内容 :

 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

 ②关系:

 是相互联系 的。第一,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第二,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着重要的影响。第三,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要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

 2. 大力发展生产力:

 (1) 生产力的构成要素:

 ①劳动者;②劳动资料;③劳动对象。

 ④科学技术:

 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2) 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

 ①理论依据: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②现实依据: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

 (3) 大力发展生产力的要求:

 ① 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② 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③ 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全面深化改革。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二、所有制制度

 1. 是什么:。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之一。

 2. 为什么:为什么要坚持这样的所有制制度

 (1) 理论依据:它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 现实依据:它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

 (3) 意义: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它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它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 怎么样:如何坚持和完善这一所有制制度

 (1) 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

推荐访问:2023届新高考政治备考复习 政治高考知识精要 高考 政治 精要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 仁行文秘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1606278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