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试论职业指导促进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工作中作用和重要性,优秀专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试论职业指导在促进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摘要】体制创新促发展,破解难题惠民生。困难群众的就业问题是民生问题的重中之重。职业指导能促进就业困难群众的就业工作,有效地帮助困难群体解决就业难题,高效地促进困难群体就业工作的开展实施,使政府工作深入民心,提高困难群众的幸福指数。
【关键词】职业指导 困难群众 就业工作 【正文】
乘着两会的春风,我国大地涌动着科学发展、稳中求进的热潮,也对政府提出新的要求:体制创新促发展,破解难题惠民生。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其中困难群众的就业问题更是重中之重,如何更好地促进就业困难群众的就业工作是目前政府棘手的难题。
人社局中服务于求职者、用人单位之间中介中心,根据社会需要和各种职业岗位对劳动者素质的具体要求,对求职者提供职业咨询与指导,帮助择业者选择合适职业的职业指导 ① ,在政府开展的困难群体就业工作的过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能促进困难群体就业工作的开展,有效地帮助困难群体解决就业难题,使政府工作深入民心,提高困难群众的幸福度和满意度。
一、在困难群众就业工作中开展职业指导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① 职业指导,亦称职业咨询或就业指导,指根据社会职业需要针对人们的个人特点以及社会与家庭环境等条件,引导他们较为恰当地确定职业定向、选择劳动岗位或者转到新的职业领域的社会活动,是沟通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教育部门和社会的有效途径。
1、就业困难群众的就业现状及原因探究 调查可知,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大部分群体由于自身条件因素而导致就业困难,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其比例日益加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生活的发展和稳定。这一群体主要包括:城镇国有、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中的“4050”(女 40 岁以上、男50 岁以上)人员;社会中的残疾人群体;来自于农村中不适应城市生活的剩余劳动力群体;失业人员中的现役军人家属;夫妻双失业人员;离异或丧偶抚养未成年子女或老人的失业人员;城镇“零就业家庭” ① 成员;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登记失业的高校生等。
目前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调查发现:尽管政府加大管理,困难群体的就业率平均达到 75.7%,但半年后,其就业稳定率仅为 23.4%,大部分困难群体的人员仍停留在失业大军中,过着困难的生活,对他们而言幸福是一种奢望。
调查后深度分析发现,就业困难群体人员由于自身特点,对其就业、求职形成阻力:(1)年龄偏大,不太适应现在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和竞争激烈的职场岗位;同时身体状况也成为多数企事业单位不愿承担风险而导致无法就业、常失业的原因;(2)就业观念陈旧,不能以平常心对待职业岗位。调查发现,世俗观念根深蒂固,放不下思想包袱,是该群体不能正确就业的一个主要因素,部分由原来城镇、集体企业人员演变过来的就业困难的失业人员仍然抱着由政府安排的
①城镇“零就业家庭”是指本市非农业户籍家庭中,在法定劳动年龄内(在校学生、现役军人、内退人员、办理提前退休人员除外)有劳动能力的家庭成员,均进行了失业登记,且无一人就业的家庭。
依赖思想,希望到国有、集体单位就业,对工资收入、劳动保障有着较高的期望值,出现了等待、观望等再就业消极现象。
比如,某市劳动力市场提供岗位信息 58012 个,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涉及家政服务、社会化服务、老年服务等方面的岗位,对技术专长和年龄要求相对较低,较为符合“4050 ① ”等就业弱势群体的择业需求,而登记求职人员仅为 18903 人,究其原因却是因为这些就业弱势群体觉得做保姆、保洁等伺候人的活儿丢人、出丑;(3)就业困难群体的自信力严重缺乏,乐观心态不足,一面迫切希望就业从事工作,另一方面没有足够的信心去适应新的工作,抱怨生活、社会的心态居多,相对于现在开放的社会缺乏一定的现代化交际手段和沟通技巧,为自身与用人单位的沟通交流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沟通障碍;(4)就业困难群体的能力单一,技能落后,不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追随时代的潮流,如果聘用,用人单位需要进行再培训,费时又费工,造成企事业单位不愿聘用就业困难群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2、促进困难群众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和开展职业指导的时代性 增进民生幸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现代化实现程度的重要标志。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需要我们以更大力度保证改善民生,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百姓的幸福指数。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必须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最现实的利
① 4050 人员是指处于劳动年龄段中女 40 岁以上、男 50 岁以上的,本人就业愿望迫切、但因自身就业条件较差、技能单一等原因,难以在劳动力市场竞争就业的劳动者。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原国有企业的下岗人员,他们为改革作出了贡献,但随着年龄增长,就业也愈益困难,已引起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人员是再就业最困难的群体,国家对他们实行了更加优惠的政策,特殊扶持。
益问题——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尤其是困难群体的就业工作。
做好就业工作,特别是促进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工作,是党和国家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是保民生的重中之重,解决好人们就业特别是就业困难群众的就业问题,确保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社会公平与和谐稳定,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是坚持“以人为本 ①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具体措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任务。
但目前由于社会职业、岗位的需求与就业困难群体的自身特点之间不能很好的对接,存在极大落差,对我们政府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特别是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工作造成极大地困难和阻力。而职业指导通过职业人员向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咨询和服务,促其实现双向选择,实现高质量、高水平的就业服务,是帮助劳动者成功地实现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手段,能有效地克服就业人员特别是困难群体职业选择与用工单位聘任选择的盲目性,最大限度地实现多元化自我发展;有利于减少人才浪费,实现人才结构的合理配置与均衡发展,帮助政府把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困难群体中的人才输送到用人单位就职,有效解决企事业单位的用人要求;有利于促进就业困难
①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
就业工作的有效推进和落实,实现创新发展,使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工作真正做到倾听群众心声,解决群众困难,使困难群体享受改革的繁荣成果,提高自己的幸福度和满意度。
二、职业指导在促进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工作中的导向作用 职业指导工作中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始终,从咨询指导、信息的采集和处理开始,以科学的态度、专业的服务对就业困难群体人员进行职业素质测评、职业设计,量体裁衣、因人而异为用人单位选择合格的从业人员,职业指导以其强有力的指挥棒,发挥着相对于国家政策宏观调控的微观“导向”功能,有效克服原来就业需求之间的盲目性,有力地规范困难那群体的再就业和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保障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工作高效、有序的进行。
(1)对求职的困难群体人员的导向作用。例如,山西离石针对就业困难群体心理素质不稳定、技能单一不随流、年龄大身体弱等特点,通过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职业指导,引导这些就业困难群体人员面对现实,更新就业观念,提高求职就职能力,确定就业方向,开发了环卫、治超、交警协勤、学校保安等公益性岗位 260 个,解决困难群体再就业 2000 多人次,离石从困难群体自身出发,以岗位开发促就业,顺利实现人职匹配,喜结硕果。
(2)对企事业用人单位的导向作用 。山西太原人社局针对太原市中小企业不合理的用人选人留人机制和不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通过对这些企业进行科学的职业指导,为企业选人用人提供参考资料,通过对岗位特点、困难群体资源的分析研究,向用人单位提出
科学实用的指导意见,使企业转变用工观念,建立企业科学用人留人机制,改善人才培养环境,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仅今年 7 月就解决3000 多人的岗位问题。
(3)对职业培训机构的导向作用。太原人社局针对职业培训机构与市场需求脱轨,培训市场混乱,培训力量分散等缺陷,今年暑期加强对职业培训机构的指导,并根据市场的需求、困难群体的特点及时调整培训项目设置方向,提升培训专业技能人员的力量,使培训基地真正发挥促就业、保就业的作用。
三、职业指导在促进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工作中的“加速”作用 (1)职业指导有效实现对接需求,提高困难群体就业工作的价值 职业指导通过对就业困难群体人员和企事业用人单位的信息采集,了解困难群体就业人员的才能、优点、弱点、家庭的期望,掌握企事业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将就业工作服务触角延伸到企事业用人单位和困难群体就业人员身边,对两者进行优化配置,为就业的困难群体人员找到合适的职业岗位,也保护用人单位获得岗位所需的劳动者,促进劳动力市场① 的科学合理的运用,实现劳动力的有效发挥。例如合肥省通过职业指导的杠杆功能,夯实“幸福合肥”的根基,加强服务网络建设,创新职业指导工作,实现困难群体 94%的就业率,避免低才不胜任、高才多浪费的现象出现。
通过职业指导,对困难群体的就业工作统筹规划、分类指导、量
① 人才市场,又称劳动力市场、劳动市场、劳工市场、职业市场、就业市场、求职市场、招聘市场、人力市场等,是指劳工供求的市场。
力而行,能扎实有效地推进困难群体就业工作的落实,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就业困难群体的利益得到保障。山东威海市人社局通过职业指导促进困难群体的在就业工作,实现了体察民情进民家,为民办事进企家,信息互通共发展;实现了困难群体人员就业不离乡,安居不离乡,困难群体成为就业的最终决定者和最大受益者,从业的积极性和责任心极大增强,最终促进企事业用人单位的经济发展。
湖北荆门市人社局利用职业指导服务于就业援助① ,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因企制宜、因人而异,实现困难群体人员的就业和再就业,使困难群体的就业工作适应了变革发展中的社会,扎实有效地保证和改善了民生,高水平推动了工作方式转变和人才结构调整。
(2)职业指导使就业工作深入民心,以“责任”实现工作高效 职业指导能引导困难群体的就业工作,真正体现出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把保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以困难群众的需求为工作动力、以困难群众的呼声为工作标准、以困难群众的幸福为工作目标,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燃眉之急、生活之忧,让困难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例如,太原人社局开展对困难群体的职业指导,以“改善民生、造福群众”为工作基准,坚持民生优先原则,在明确企事业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的基础上,主动对接困难群众的就业需求,结合困难群体
①
“就业援助”是就业困难人员通过党和政府各项促进就业扶持政策的贯彻落实以及就业服务机构为主的有关部门的具体帮助,实现再就业,以此达到增加家庭劳动收入,摆脱贫困的目的。就业服务机构通过调查了解和帮扶,做到“出现一个发现一个,发现一个帮扶一个,帮扶一个解决一个。”就业困难人员只要有就业愿望,并在不挑不捡的情况下能及时得到就业帮扶。
的自身优势和特点,全面梳理并做好企事业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思想,破除“贤愚一概,必于格全”的陈旧用人观念,树立“唯才是举,任人唯贤”的革新用人理念,敢为企事业聘用困难群体人才,为企业自己促发展,为困难群体谋幸福。
再如,山东威海的困难群体就业工作坚持以“责任、实干”出发点,做到为党尽责、为民造福,在职业指导中把落脚点放在为困难群众办实事、求实效上。结合企事业用人单位的需求实际、困难群众的就业需求,对企事业和困难群众负责,统筹解决双方的需求矛盾,有效地实现人力资源、人才资源的高效对接,满足了企事业用人单位的需求,解决了困难群体的就业压力,提高了就业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加快了就业工作乃至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改革进程,提高了政府公共管理与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使政府深入民心,释民惑、解民忧、惠民生;使困难群众真正受益,得实惠,有工作,享幸福。
总之,就业困难群众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是关系改革成败、社会稳定的大事。有效发挥职业指导在促进就业困难群众就业工作中的作用,能使政府在就业工作上创新工作方法,紧跟时代步伐,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随时了解困难群众的需求,提供有效、便捷的服务,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型发展,实现百姓的期盼,履行好政府的责任!
【参考文选】
【1 1 】《对就业困难人员进行职业指导的重要性》郑广哲 《现代企业文化》2010.3
【2】《以人为本,做好新时期的职业指导工作》 张喜华 《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