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A B C
A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7
年 6
月第 50
卷第 6
期 Chin
J
Neurol
,
June
2017,
Vol . 50,
No . 6
·
405 ·
· 指 南 ·
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康复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脑卒中的特点是高发病率 、 高致残率和高死亡 率 。
中国每年新发卒中患者约 200 万人 , 其中70% ~80% 的卒中患者因为残疾不能独立生活 [1] 。卒中康复是经循证医学证实的对降低致残率最有效
的方法 , 是脑卒中组织化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
节 。
现代康复理论和实践证明 , 卒中后进行有效的
康复能够加速康复的进程 , 减轻功能上的残疾 , 节约社会资源 。
脑卒中早期康复的根本目的是预防并发症 , 最大限度地减轻障碍和改善功能 , 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 其最终目的是使患者回归家庭 , 回归社会 。
规
范的康复流程和康复治疗方案对降低急性脑血管病的致残率 ,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
本指南旨在根据脑卒中康复评定与治疗的最新循证医学进展 , 参考 2012 年 枟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简化版 枠 [3] 的主要内容 , 面向综合医院的神经内科医师 , 按照简单实用性的原则 , 推荐临床评价和
治疗的共识性意见 , 以便于在我国综合医院的神经内科推广普及脑卒中早期康复 。
证据水平 ( 、
、 、
D)
和推荐强度 (4 级 )
参考了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
中诊治指南 2010 的相关标准 [4] 。
脑卒中早期康复的组织管理
脑卒中患者一般入住综合医院的神经内科进行救治 。
脑卒中康复管理应采取多学科 、 多专业人员的团队工作方式 , 除常规的脑卒中抢救治疗外 , 还应该能够为卒中患者提供肢体功能训练 、 语言训练 、 生
活活动训练 、 认知训练 、 心理康复和健康教育等全面的管理和系统康复 。
脑卒中早期康复管理团队需要以神经内科医生或神经康复医生为治疗组组长 , 由肢体康复治疗师 、 语言治疗师 、 康复护士等成员参
DOI
:10 . 3760
/ cma . j . issn . 1006 - 7876 . 2017 . 06 . 002
加 , 共同完成脑卒中的早期抢救治疗和康复任 务[2] 。
卒中单元 ( stroke unit)
是脑卒中有效的组织化医疗和康复管理模式 , 注重早期康复是其特点 , 受到各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的普遍推荐 。
卒中单元模式包括急性期卒中单元 ( acute stroke unit)、 综合卒中单元 、 卒中康复单元 (rehabilitation stroke unit)
等 , 系统评价已证实卒中单元至少能降低 20% 的脑卒中患者致死率和残疾率 [5] 。
因为脑卒中早期病情不稳定以及需要进行早期康复 , 所以早期康复住院时间至少需要 25 d。
推荐意见 :(1)
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入住综合医 院神经内科或卒中单元后 , 应立即给予全面的身体状况评估 , 成立由多学科组成的脑卒中康复治疗小组 (Ⅰ 级推荐 , 级证据 )。
(2)
建议在发病 / 入院 24
h 内应用 NIHSS 评分评价卒中的功能缺损情况 , 并
启动二级预防措施 ( Ⅰ 级推荐 ,A 级证据 )。
(3)
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应尽可能首先收入卒中单元进行 急性期溶栓等药物治疗稳定病情 , 再经过康复科或康复中心评估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 、 全面的康复治疗 (Ⅰ 级推荐 ,A 级证据 )。
(4)
建议应用标准有效的量表来评价患者卒中相关的障碍和功能情况 , 决定适当的护理水平 , 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 并实施康复治疗 。
评价结果和预期结果都应告知患 者及其家庭成员 /照顾者 , 获取家庭支持 ( Ⅱ 级推荐 ,B 级证据 )。
脑卒中早期康复的开始时机和康复强度
脑卒中早期康复一直是康复领域专家推崇的理念 , 康复的目的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和独立 , 在患者 能耐受的情况下尽早康复 。
关于康复治疗开始的最 佳时间尚无统一认识 [2]
。
2015 年 Bernhardt 等 [6]
关
于超早期康复的多中心系列研究统计结果表明 , 卒 通信作者 :
张通 ,100068 北京 ,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神经康复中
中发病后 24 h 开始进行运动康复是安全有效可行 心 , Eamil
:
zt 61611@
sohu . com ; 刘鸣 ,610041
成都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 ,
Email
:
wyplmh
@ hotmail
. com ;
蒲传强 ,100853
北京 ,
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 , Email
:
pucq 30128@
sina . cn
的 , 可以促进患者的移动能力的恢复 , 进一步同标准卒中单元治疗的大样本 、 多中心研究正在实施中 , 其
· 406 ·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7
年 6
月第 50
卷第 6
期 Chin
J
Neurol
,
June
2017,
Vol . 50,
No . 6
结果将对脑卒中早期康复的疗效提供进一步的循证学证据 。
国家 “ 十一五 ” 科技支撑课题 “ 脑血管病康复规范化方案的研究 ” 关于早期康复开始时间的多 中心对照研究表明 , 脑血管病病情稳定后分别于 2、
5、8 d 开始康复治疗 , 在 1 个月后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
早期开始的康复治疗应包括床上关节活动度练习 、 床上良肢位的保持 、 床上坐位训练 、 体位转移训练 、 站立训练和行走训练等 , 随后活动水平进一步增加 , 早期康复还应当包括鼓励患者重新开始与外界的交流 。
康复训练强度应该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 ,
Karges 和 Smallfied [7] 以及 Chan [8] 认为 , 在脑卒中康
复开始阶段 , 卒中患者每天接受至少 45 min 的相关康复训练 , 能够提高患者的功能目标 , 在一定范围内 , 相对增加训练强度可提高训练效果 , 但要考虑患 者的安全性 。
住院康复机构在患者能耐受的情况 下 ,开展每天 3 h、 每周 5 d 的康复训练是可行的 , 包括物理治疗 、 作业疗法 、 言语训练以及必要的康复护 理[9] 。
推荐意见 :(1)
脑卒中患者病情稳定 ( 生命体征稳定 , 症状体征不再进展 )
后应尽早介入康复治疗 (Ⅰ级推荐 ,A 级证据 )。
(2)
脑卒中轻到中度的患者 , 在发病 24 h 后可以进行床边康复 、 早期离床期的康复训练 , 康复训练应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 , 必要时在监护条件下进行 ( Ⅰ 级推荐 , A 级证据 )。
(3)
康复训练强度要考虑到患者的体力 、 耐力和心肺功能情况 ,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 开始阶段每天至 少 45 min 的康复训练 , 能够改善患者的功能 , 适当 增加训练强度是有益的(Ⅱ级推荐 ,B 级证据 )。
脑卒中早期良肢位摆放 、体位转移和关节活动度训练
脑卒中急性期卧床患者的良肢位摆放 、 床上体位转移技术 、 关节活动度训练技术 , 是脑卒中康复护理的基础和早期康复介入的重要方面 , 早期良好的肢位摆放和适当的关节活动度训练 , 能够减少并发症 、 提高护理质量 、 加快卒中患者的康复速度 [7] 。有充分的证据证明 , 卒中后长期卧床不活动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神经肌肉功能 、 心血管功能 、 呼吸功能和免疫功能 ; 卒中后制动相关的并发症如深静脉血栓 、 关节挛缩等亦明显增多 ; 此外 , 长期不运动也会影响患者功能恢复潜力 , 特别是平衡功能的恢复 , 降低大 脑的可塑性和功能重组 [10] 。
良肢位摆放是利用各种软性靠垫将患者置于舒 适的抗痉挛体位 , 正确的体位摆放应该贯穿在偏瘫后的各个时期 , 注意定时改变体位 , 一般每 2 小时体位转换 1 次 。
鼓励患侧卧位 , 该体位增加了患肢的感觉刺激 , 并使整个患侧被拉长 , 从而减少痉挛 , 且健手能自由活动 ; 适当健侧卧位 ; 应尽量避免半卧位 , 因半坐卧位能引起对称性颈紧张性反射 , 增加肢体上肢屈曲 、 下肢伸直的异常痉挛模式 ; 尽可能少采 用仰卧位 , 因为这种体位受颈紧张性反射和迷路反 射的影响 , 会加重异常运动模式和引发骶尾部 、 足跟 和外踝处褥疮的发生 , 可仅作为一种替换体位或者 患者需要这种体位时采用 ; 保持正确的坐姿 , 与卧床相比 ,坐位有利于躯干的伸展 , 可以达到促进全身身 体及精神状态改善的作用 。
床上体位转移的实施应当由治疗师 、 患者 、 家属 、 护士和其他陪护人员共同参与 , 主要包括被动体位转移 、 辅助体位转移和主动体位转移等方式 , 训练的原则应该按照完全被动 、 辅助和完全主动的顺序进行 。
体位转移的训练内容包括患者床上侧面移 动 、前后方向移动 、 被动健侧翻身 、 患侧翻身起坐训练 、辅助和主动翻身起坐训练 、 床上搭桥训练以及床 上到轮椅 、 轮椅到床上的转移训练等 。
床上体位转移技术的实施要注意转移过程的安全性问题 , 在身体条件允许的前提下 , 应尽早离床 。
关节活动度训练可以维持关节正常的活动范 围 , 有效防止肌肉废用性萎缩的发生 , 促进全身功能恢复 。
关节活动度训练开始时可以完全被动形式进行 、 以后可以过渡到辅助和完全主动的方式进行 。
一般每个关节每天活动 2 ~3 次 。
开始肢体软瘫时关节活动范围应在正常范围的 2
/ 3
以内 , 特别是肩关节 , 并注意保护关节 , 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 防止异位骨化 。
关节活动度训练不仅包括肢体关节 , 还包括躯干的脊柱关节活动度训练 , 训练以患侧为主 , 长期卧床者要兼顾健侧肢体 。
推荐意见 :(1)
脑卒中卧床期应将患者摆放于良肢位 :
鼓励患侧卧位 , 适当健侧卧位 , 尽可能少采用仰卧位 , 应尽量避免半卧位 , 保持正确的坐姿 (Ⅰ 级推荐 )。
(2)
脑卒中卧床期患者应尽早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渐进性地进行体位转移训练 , 并注意安全性问题 (Ⅰ 级推荐 )。
(3)
脑卒中卧床期患者应坚持肢体关节活动度训练 , 注意保护患侧肢体避免机械性损伤(Ⅰ级推荐 )。
脑卒中早期站立 、 步行康复训练 脑卒中早期康复的理论证实 , 长期卧床会影响
You [15]
( activies of daily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7
年 6
月第 50
卷第 6
期 Chin
J
Neurol
,
June
2017,
Vol . 50,
No . 6
·
407 ·
患者的功能恢复潜力 , 特别是神经肌肉功能和平衡功能的恢复 , 降低大脑的可塑性和功能重组 [10] 。
研究证明 , 脑卒中患者病情稳定后早期离床训练 , 进行早期的坐位训练 、 起坐训练 、 站立训练是安全可行的 , 能够提高患者 3 个月后的步行能力 [11] 。
脑卒中后偏瘫 、 步态异常是卒中患者的主要功能障碍 , 也是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 。
脑卒中离床后进行基本的站立步行训练 , 能够提高患者的移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 living,ADL)
恢复 。
偏瘫的步行基本要素主要有以
下几个方面 :(1)
颈部 、 躯干及偏瘫下肢抗重力肌能够抗重力 ; (2)
患侧下肢能负重 、 支撑身体 ; (3)
站立时重心能够前后 、 左右移动 ;(4)
患侧下肢髋关节能够屈曲 、 迈步 。
根据脑卒中患者离床后的功能状态 , 针对性地按照上述步行基本要素进行早期步行训练 , 是临床上简单有效的基本步行康复训练方法 。
进一步的优化步行康复训练 , 则需要对偏瘫步态进行全面的分析才能制订精细化的训练方案 [12] 。
推荐意见 :(1)
脑卒中偏瘫患者应在病情稳定
后尽快离床 , 借助器械进行站立 、 步行康复训练 。
病情稳定指生命体征平稳 , 且 48 h 内病情无进展(Ⅰ 级推荐 ,A 级证据 )。
(2)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应积极进行抗重力肌训练 、 患侧下肢负重支撑训练 、 患侧下肢迈步训练及站立重心转移训练 , 以尽早获得基本步行能力(Ⅱ级推荐 ,B 级证据 )。
脑卒中后的肌力训练和康复
脑卒中后肌无力和肌肉痉挛是影响卒中后患者运动功能的主要因素 , 肌肉无力是神经系统损伤后的缺失症状 , 患者的下肢肌力强化与步行速度是相关的 , 近期的一些研究表明 , 膝关节伸展和踝关节跖
屈肌肉痉挛与肌肉力量是呈负相关的 , 研究证实了 肌力强化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积极作用 [13] 。
Morris 等 [14] 通过给予脑卒中患者高强度渐进式抗阻训练 , 证明能够明显提高患者患侧和健侧 的下肢髋膝力量 、 提高运动功能 , 等 和 Yamaguchi 等 [16]
证明了早期功能电刺激提高卒中患
者上肢功能 、ADL 和步行速度 , 从而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 。
推荐意见 :(1)
脑卒中早期应重视瘫痪肌肉的肌力训练 , 针对相应的肌肉进行渐进式抗阻训练 、 交
互性屈伸肌肉肌力强化训练可以改善脑卒中瘫痪肢体的功能 (Ⅰ 级推荐 ,A 级证据 )。
(2)
针对相应的肌肉进行功能电刺激治疗 、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 , 结合
常规康复治疗 , 可以提高瘫痪肢体的肌力和功能 (Ⅰ级推荐 ,A 级证据 )。
脑卒中后肌张力变化和痉挛的康复 脑卒中后早期肢体多是迟缓性瘫痪 , 随着病情的恢复和主动运动的增加 , 瘫痪肢体肌张力逐渐增高 , 并出现痉挛 , 痉挛是中枢神经损伤后的阳性症状 , 痉挛加重将会限制肢体的活动能力和掩盖肢体恢复的潜力 [17] 。
痉挛的处理要从发病早期识别和处理开始 , 严重痉挛的预测因素包括持续升高的肌张力 、 严重的瘫痪 、 偏身感觉障碍重的 Barthel 指数分数 [18] 。
痉挛的处理原则应该是以提高患者的功能为主要目的 。
典型的治疗痉挛的方法是阶梯式 的 ,开始以最小侵入式的疗法 , 逐渐过渡到更多侵入 式的疗法 。
体位摆放 、 被动伸展和关节活动度训练可以缓解痉挛 , 而且痉挛的患者应该每天做数次 。影响到功能的挛缩其矫正方法还包括夹板疗法 、 连续性造模或手术纠正 。
没有可靠的资料对不同的运动疗法 、 使用或不使用抗痉挛药物作过比较 。
替扎尼定 、 巴氯芬 、 丹曲林是常用的治疗痉挛的口服药物 [19] 。
康复训练结合早期局部注射 A 型肉毒素 , 可以减少上下肢的痉挛程度 , 提高肢体功能 [20] 。
推荐意见 :(1)
痉挛的处理要从发病早期开始 ,
痉挛的处理原则应该是以提高患者的功能能力为主要目的 (Ⅰ 级推荐 )。
(2)
抗痉挛肢位 、 关节活动度训练 、 痉挛肌肉缓慢牵伸 、 夹板疗法等方法可以缓解肢体的痉挛 ( Ⅱ 级推荐 ,B 级证据 )。
(3)
痉挛影响
肢体功能时 , 可使用替扎尼定 、 丹曲林和巴氯芬等口 服抗痉挛药 ( Ⅱ 级推荐 ,B 级证据 )。
(4)
局部肢体肌肉痉挛影响功能和护理时 , 建议使用 A 型肉毒素局部注射 , 康复训练结合早期局部注射 A 型肉毒素 , 可以减少上下肢的痉挛程度 , 改善肢体功能 (Ⅰ级推荐 ,B 级证据 )。
脑卒中后早期语言功能的康复
交流障碍及其 相关的 认知损害存 在于高达40% 的卒中后患者 , 其中最常见的交流障碍是失语和构音障碍 。
必要的干预...
推荐访问: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 中国 康复 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