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山东省百师联盟高考历史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2022 年山东省百师联盟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共 45.0 分)
1. 在关于民权和君权的问题上,先秦儒家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是民权至上,在孔子看来,民作为治国的最终目的,是不可小视的动因;二是君权至尊,孔子的“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使君主成为了各种权力的来源,赋予了其治国统民的大权。这两种观点(
)
A. 说明儒学的自身发展存在问题 B. 表明儒家思想内部发生了分裂 C. 使民本思想和君主权力相结合 D. 本质上都着眼于维护统治秩序 2. 汉代画像砖的画面的表现形式有浅浮雕、阴刻线条和凸刻线条。画面内容非常丰富,有表现劳动生产的,如播种、收割、舂米、酿造、盐井、桑园放牧等,有描绘社会风俗的,如宴乐、杂技、舞蹈等,有神话故事如西王母、月宫等,还有表现统治阶级车马出行的等。由此可见,汉代画像砖(
)
A. 反映出世界一流的艺术创作技术 B. 通过艺术形式形象记录了社会状况 C. 以满足统治者需求为根本出发点 D. 可以用来研究当时商品经济的繁荣 3. 贞观年间,唐太宗改革科举制度,通过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和考试次数来网罗各种人才;推行官员向皇帝推荐人才的制举制度和自学成才者向官府乃至皇帝自荐的自举制度;对于年老、丧失活力的官员,唐太宗还制定了致仕制度,以便吐故纳新。这些举措(
)
A. 使士族丧失了政治影响力 B. 提高了官员的参政积极性 C. 扩大了封建统治社会基础 D. 标志着察举和科举的结合 4. 某学者指出,清代押租制(指农民付给地主货币作为抵押金来换取土地经营权)是一种“筛选”,它使许多农民因付不出押金而被摒除在押租佃户之外,而使另一些经济实力比较强的农民成为押租佃户。佃农在此基础上的自由转佃,更是一种“再筛选”。这(
)
A. 缓解了农村中的贫富分化 B. 遏制了土地兼并的流行态势 C. 使社会阶层间的流动加快 D. 有利于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5. 1841年,林则徐将《四洲志》《澳门日报》《粤东奏稿》等资料交付给魏源,嘱咐他编著一部拯救国家危亡的新书。1842 年,魏源完成了《海国图志》,1843 年
第 2 页,共 16 页 出版。到 1852 年,经修订,《海国图志》成为百卷本,囊括了世界地理、历史、政制、经济、宗教、历法、文化、物产等。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 西学东渐的思想潮流开始涌现 B. 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旋律 C. 国内外变局使士大夫注目世界 D. 维新变法的思想开始萌芽 6. 据统计,康有为在百日维新期间以自己名义及代他人草拟或授意他人所上的诸多奏折中,废八股为中心的文教改革建议最多,涉及政治制度变革的折子最少。而康有为最具宪政意义的主张,如“立开制度局”等内容在奏折中均未见踪影。这反映出戊戌变法(
)
A. 严重损害士人群体利益 B. 政治改良时机尚不成熟 C. 旨在维护皇权独尊地位 D. 效仿西方改革流于形式 7. 如表为中华民国农商部 1913 年统计的以劳动者人数划分的企业情况。这说明当时(
)
劳动者人数
企业数
劳动者人数
企业数
7~30
18830
100~500
726
30~50
1145
500~1000
145
50~100
833
1000以上
33
备注:所有企业中,只有 261家企业为股份公司形式,创立资本共计 3920 万元;所有企业中,使用机器动力的企业不到 247家。
A. 经济发展受制于社会形态 B. 辛亥革命对社会经济影响有限 C. 无产阶级成为了革命主力 D.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充分发展 8. 《边区政报》是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编辑出版的政府公报,于 1941年 11 月 15日创刊,每月一期,遇政事繁多,改出半月刊。图 1为其第二十四期目次。由此可见《边区政报》(
)
A. 彰显了敌后战场的巨大作用 B. 密切了国共两党的关系 C. 体现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巩固 D. 引导了社会舆论的方向
9. 1954年,中共中央在一份批示中指出:对科技人才必须合理地使用他们以发挥其专长,必须使他们有可能集中精力和时间于科学研究工作;应当解决他们在科学研
究工作中缺乏必要的设备、经费和助手的困难和其他困难。这一批示的历史背景是(
)
A. 全面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 B. 社会主义改造的推进 C. 大规模工业化战略的实施 D. 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10. 在古希腊人那里,诗歌和音乐密切相连,诗人同时也是音乐家,而且诗歌绝非纯粹的文学作品,它承载着希腊人的文化理想,传达着关于城邦、道德、友谊、爱情和生活的观念。诗人是希腊人最重要的老师之一,学校教育也因此成为公民教育的一部分。由此可见,古代希腊(
)
A. 倡导文学与艺术的结合 B. 人文精神的社会氛围浓厚 C. 注重培养公民综合素养 D. 诗歌成为主流的文学体裁 11. 在《古地图密码》一书中,有两幅地图值得人们深思:一幅是绘于 1459年,藏于威尼斯马尔西亚那国家图书馆的“毛罗地图”,能清晰地看到欧亚大陆和非洲大陆;另一幅是绘于 1507 年的“瓦德西穆勒地图”,绘出了美洲大陆和太平洋海域,且太平洋海域大于大西洋海域。如表是相关史实简表。据此可知当时(
)
时间
事件
1459年
毛罗绘制地图
1488年
迪亚士抵达好望角
1492年
哥伦布到达美洲
1498年
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
1507年
瓦德西穆勒绘制地图
1519年-1522年
麦哲伦环球航行
A. 地圆学说已经得到了普及 B. 西方地图测绘技术取得了关键突破 C. 地理科学的地位有所提高 D. 地理认知革新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 12. 1832年,法国“人权社”印发的小册子写道:“共和国,无论其政府形式如何,法律始终是公共意志的体现,所有将公共利益置于首位的合法政府都是共和国。而共和主义者应将公共利益置于私人利益之上,为所有的人争取自由和公正的权利。”这表明当时法国(
)
A. 民主共和体制具有一定社会影响 B. 成为启蒙运动学术交流中心 C. 资产阶级既得利益不再受到保护 D. 各政治派别的分歧日渐缩小
第 4 页,共 16 页 13. 1927年 7 月,斯大林提出农民要偿付一种类似“贡税”的间接税,即农民购买工业品时要“多付一些钱”,而出售农产品时要“少得一些钱”。国家有时竞以低至农产品成本 10%的牌价强制收购农产品。此外,集体农庄必须接受国营机器拖拉机站的耕作服务,缴付巨额实物报酬。这些做法(
)
A. 基于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B. 有利于强化工农联盟的统治基础 C. 借鉴了宏观经济学说基本原理 D. 立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长远规划 14. 如表为美国对苏遏制战略重心波动情况表。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波动周期
代表人物
代表政策
战略手段
战略重心
战略效用
第一周期1947-1953年
乔治•凯南
八千字电文
非对称遏制(重点)
核心地带
优势积聚
保罗•尼采
NSC-68
对称性遏制(全面)
边缘地带
优势流失
第二周期1953-1969年
德怀特•艾
大规模报复
非对称遏制(重点)
核心地带
优势维持
森豪威尔
约翰•肯尼迪、
灵活反应
对称性遏制(全面)
边缘地带
第三周期1969-1981年
优势丧失
林登•约翰逊
理查德•尼克松、
尼克松主义
非对称遏制(重点)
核心地带
止跌企稳
杰拉尔德•福特
吉米•卡特
卡特主义
A. 美国战略规划日趋消极保守 B. 多极化趋势加速了两极格局瓦解 C. 力量对比影响美苏争霸态势 D. 第三世界的崛起冲击了霸权主义 15. 在 20 世纪 30 年代,家有汽车对于西欧的工人或者教师来说只是梦想。到了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轿车对于西欧普通家庭已经十分正常,再也不是财富的象征,此外,还有更多的家庭有了自己的电视机,更有许多人假日的时候全家一起驱车出外野营。这可以用来佐证当时西欧(
)
A. 工业生产能力领先全球 B. 政府政策调整助推社会生活变化 C. 民众社会地位日益平等 D. 社会贫富分化问题得以有效解决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55.0 分)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是一个庞大的制度系统,往往寓“协商”于决策之中。秦朝凡是重大事件如议帝号、封建、封禅等都与大臣商议。汉代承袭此制,协商的议题更为广泛,如立嗣、立法、人事任免、教育、盐铁专卖、边事、出战、迁都等重大问题都要协商。集议一般由丞相、御史大夫主持,如果议题特别重要皇帝也会参加或主持。参加集议的人数根据议题牵涉面而定,少则几人、十几人,多则几百人。汉代设置了针对国家某项重大政策的“专题协商”会:如有关经济民生领域的盐铁专卖会议等。隋唐建立起一套“中书出令、门下封驳、尚书施行”三省六部制的“决策——执行”机制。在明清两代,一些重大问题决策、重要人事选任、重大案件审理通常都要进行不同方式的协商。
——摘编自齐惠《中国古代政治中的“协商”因素》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协商”的基本特点。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协商”的作用,并谈谈你对政治协商的认识。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以后,出于处理外交事务的原因,清廷设立了总理衙门,其规制俱仿照军机处,主要官员皆为军机大臣兼任,但在体制上与军机处并无隶属关系。总理衙门设立后,职权不仅仅限于总理各国交涉事务,其所综管之范围,不少是原来六部之职责所在。综合而言,总理大臣的职掌略有:掌管与各国订约,并遵约办事;通商与关税、交聘;定界与海防;传教,等等。凡是沾上一个“洋”字的事务,有关衙门便都推给总理衙门管理,隐然成为具体而微的另一个“洋务内阁”。在处理对外事务上,总理衙门已分了军机处的一部分权力。以晚清时期外交新政等事务之重要,总理衙门实际上成了清政府的另一个中枢机构。因此,总理衙门之设立,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原来以部院为结构的官僚体制。
——摘编自郑伦班《军机处与清末中枢机构改革初探》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晚清总理衙门的设立加以阐释。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火花”是火柴盒上的图案,不同时代的火花留下了不同时代的痕迹。
第 6 页,共 16 页
从材料中任选一个或多个图案,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选择的图案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长期以来,学者们对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生活质量争论不休。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生活质量的具体情况可以从如表方面得到反映:
项目
表现
衣着
19 世纪早期开始,就妇女的卫生和健康而言,廉价、易洗的棉布几乎产生了奇迹,棉纺织品取代毛呢织品成为最受欢迎的衣料。装饰品也开始流行。
饮食
不论贫富在吃的方面都有改善。1787-1796 年间食物开支在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为 73.5%;1830-1839 年则为 61.5%;1840-1854 年间为 64.0%。
住房
靠近乡村的是单门独户的别墅,城市的内环是手艺人的居住区,包括中产阶级居住区,他们的房屋是各家连成排的简单二层楼房,再往下便是工人居住的成排房屋和贫民窟。1840年后政府采取措施使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工作
包括吃饭在内的 12 小时工作日最为盛行。当时的确有一些部门的工作时间增加了,但这种现象并不普遍,与其说是工作时间增加了,不如说是劳动时间的重新安排。在 1750-1850年的一整个世纪里,几代英国工人所支配的平均非工作时间保持不变。
——摘编自舒小昀《从消费角度看英国工业革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第 8 页,共 16 页 答案和解析
1.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先秦儒家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是民权至上”“二是君权至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两种观点本质上都着眼于维护统治秩序,并不能说明儒学的自身发展存在问题,更不能表明儒家思想内部发生了分裂,D项正确,排除 A、B 两项;
C项表述材料无从体现,排除。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儒家思想,要求学生结合儒家思想的特征及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儒家思想,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2.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的“有表现劳动生产的,如播种、收割、舂米、酿造、盐井、桑园放牧等”“有描绘社会风俗的,如宴乐、杂技、舞蹈等”“有神话故事如西王母、月宫等”“还有表现统治阶级车马出行的”可以看出,汉代画像砖内容丰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它们通过艺术形式形象记录了社会状况,故 B正确;
“世界一流”的说法过于夸张,故排除 A;
汉代画像砖有不少表现劳动生产,不是满足统治者需求,故排除 C;
材料没有涉及商品经济,故排除 D。
故选:B。
本题考查史料的重要作用,考生需要结合艺术与现实的关系来回答。
本题主要通过史料的重要作用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3.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反映的是唐太宗通过多渠道招揽人才的改革举措,结合所学可知,这有利于扩大封建统治社会基础,故 C 项正确;
“丧失”说法过于绝对,隋唐时期士族依然有很大的政治影响力,故 A项错误;
材料主旨在于官员选拔、致仕制度改革,未涉及提高官员参政积极性的举措,故 B项错误;
察举制是两汉时期的主要选官制度,标准是才能德行,材料仅涉及科举制、制举、自举
制度和致仕制度,故 D 项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唐朝的选官制度,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信息,结合唐太宗选官制度的内容及其影响分析。
本题考查唐太宗的选官举措,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4.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它使许多农民因付不出押金而被摒除在押租佃户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