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仁行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郑州市人民政府对于印发郑州市“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21—2025年)通知

郑州市人民政府对于印发郑州市“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21—2025年)通知

时间:2022-06-27 18:10:03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郑州市人民政府对于印发郑州市“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21—2025年)通知,供大家参考。

郑州市人民政府对于印发郑州市“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21—2025年)通知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21—2025 年)的通知 (郑政〔2022〕10 号)

 各开发区管委会,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现将《郑州市“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21—2025 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郑州市人民政府

  2022 年 5 月 9 日

 郑州市“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21—2025 年)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未来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领域,是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郑州加快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的关键阶段,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意义重大。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豫政〔2021〕50 号)和《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

 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郑政〔2021〕12 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和环境

  (一)“十三五”发展基础

  “十三五”以来,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量规模不断扩大,产业能级逐步提升,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呈现出规模化、高端化、集聚化的良好发展态势,对推进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

  产业规模稳步提升。2020 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2.4%,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 38.8%,近五年年均增速达到 8.6%,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1.2 个百分点,初步形成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为先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截至 2020 年底,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中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超过 400 家,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的 20%,占全省的 15%以上。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十三五”以来,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15 年的 58%提高到 2020 年的 63%,研发投入强度由 2015 年的 1.6%提高到 2020 年的 2.31%,与国家研发投入强度差距逐年缩小;全社会研发投入 236.7 亿元,其中 39 家企业超 1 亿元、4 家企业超 10 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由 2015 年 439 家发展到 2020 年 2918 家,增长5.6 倍,引进新华三、海康威视、中国电子等一批创新型龙头企业。累计建设各级各类研发机构 3680 个,其中国家级 56 个、省级 1327 个;获批组建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 15 个,累计引进培育新型研发机

 构 43 个。全国第 7 家超算中心获科技部批复并通过验收,实现大科学装置零的突破。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重大创新服务平台落地建设,成为国家批复的第二个区域性技术转移中心。各类科技孵化载体达到255 家,在孵企业团队超过 1.2 万家,入孵企业 4000 余家,培育新三板上市企业 28 家,初步形成“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孵化体系。

  链群发展效应凸显。形成一批百千亿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其中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集群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国家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并连续两次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截至 2020 年底,全市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 3392 亿元、占全省 70%以上,其中,智能手机出货量占全球的七分之一,成为全球重要的智能终端(手机)产业基地;信息技术服务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 531 亿元,占全省 80%以上;拥有宇通、上汽、郑州日产等新能源汽车企业 20 余家,其中,宇通新能源客车国内市场占有率 27%,居行业第一;盾构、轨道交通等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势头良好,其中,中铁装备主要产品产能、产量和市场占有率连续八年保持国内第一,2017 年以来产销量稳居世界第一;生物医药产业培育形成安图生物、太龙药业等一批行业龙头骨干企业。

  产业融合加快推进。制定实施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工业智能化改造、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支持政策,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间、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优势制造业之间深度融合。2020 年,全市建成 5G 基站 1.8 万个,新增“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对标企业 438 家,省级智能工厂(车间)达到 27 家,制造业与互

 联网融合试点达到 26 家,“上云企业”达到 3.2 万家,选树宇通客车、郑州日产、新天科技等 6 个省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制造业绿色化融合化加快推进,培育了国家绿色工厂 3 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 4家;宇通客车、郑煤机、嘉晨电器等 7 家企业以及郑州经开区入选河南省第一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试点单位。

  发展环境持续优化。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着力营造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城市大脑”激活智慧治理,“郑好办”实现“网上办、掌上办”,郑州成为全国第 8 个市场主体超百万的省会城市,晋级全球营商环境友好城市 100 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先后出台《郑州市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关于加快推进郑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郑州市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发展若干意见和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文件,全市财政科技资金从 2015 年的 1.9 亿元增加到 2020 年的 9.7 亿元,享受研发费用补助的企业增加近 4 倍。在全省率先推出新型产业用地政策试点,有效降低科技型企业用地成本。

  郑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虽然发展迅速,但面临的瓶颈问题也逐渐凸显,主要是:在集群规模方面,除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外,生物、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规模仍然偏小、竞争力不强;在创新支撑方面,整体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创新投入不够,研发投入强度低于全国 0.09 个百分点,高层次产业人才供给能力不足对新兴产业发展的制约愈发明显;在市场主体方面,缺乏有竞争力的领军企业,新兴领域的龙头企业还不够多,独角兽企业仍需加大培育力度,部分产业链供应链还不够健全。

 (二)“十四五”面临形势

  从国际看,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演进,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时期,前沿技术呈现集中突破态势,多个技术群相互支撑,全面涌现的链式发展局面正在形成。众多颠覆性创新呈现几何级渗透扩散,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众多领域实现加速发展,并以革命性方式对传统产业产生全面冲击。目前所有发达国家和主要新兴经济体都在加紧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美国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德国推出“工业 4.0”,日本推行“第四次工业革命”计划等,旨在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发达国家与新兴国家间的国际竞争正越来越从错位竞争向正面竞争转变。

  从国内看,我国正迈向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一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技术将加快突破,为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注入新动力。二是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对新兴产业提出新的要求,在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中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作出了相应布局,在 22 个省市自治区布局建设了第一批66 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三是我国正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十四五”时期的发展将更加注重强大国内市场作用,通过发挥好我国工业体系完整、消费增长迅速、发展纵深巨大的独特优势,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从自身看,“十四五”时期,郑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环境的

 严峻性复杂性前所未有,机遇与挑战并存。四大机遇:一是国家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这将有利于郑州紧抓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大国家战略,依托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二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发展新红利。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处在实现重大突破的关键阶段,科技创新快速迭代升级催生诸多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为郑州市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弯道超车、换道领跑带来诸多新机遇。三是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催生新机遇。碳达峰、碳中和从理念变为政策行动,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推动新能源以及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制造业智能改造、绿色改造、技术改造“三大改造”深入实施,对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将产生巨大需求。四是消费升级催生产业发展新需求。当前及未来一个时期,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城乡居民对医疗、健康、养老、文化创意等社会服务领域的需求正在发生新的变化,需要利用新技术以更高效率、更好质量满足新兴需求。三大挑战:一是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给战略性新兴产业长远发展带来诸多挑战。二是发达国家和主要新兴经济体加紧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逆全球化、技术封锁及壁垒等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产生一定制约。三是区域竞争更为激烈,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向先进地区的都市圈和

 中心城市集聚发展态势进一步明显,科技、人才、资本等高端要素的竞争日趋激烈。

  总体上看,“十四五”时期是郑州市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时期,必须紧紧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准确把握发展定位,发挥比较优势,创新政策举措,破除瓶颈制约,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锚定“三标”、全面对接“十大战略”,深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工程,着力抓创新、强主体、育集群、拓开放、优生态,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政策链协同贯通,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构建高能高质高优“153N”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奋力赶超进位,努力将郑州建设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地。

 专栏 1 1 :

 “153N” 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

 ——“1”。聚力打造“1 号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5”。提质发展新能源汽车、生物、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五大特色优势产业。

 ——“3”。培育壮大新能源、数字创意、相关服务业三大新兴产业。

 ——“N”。前瞻布局量子信息、氢能与新型储能、类脑智能、未来网络、生命健康、前沿新材料等 N 个未来产业。

 (二)基本原则

  创新驱动,重点突破。集聚创新资源,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自主创新产品迭代应用,集中突破一批具有自主产权、安全可控的“卡脖子”技术,促进以点带面推动补链强链延链实现系统性突破,打造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

  数智转型,融合发展。坚持把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作为郑州战略性新兴产业提质转型的重要方向,深化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应用。深化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联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军民融合发展,以融合互促推动提质增效。

  内培外引,开放合作。围绕服务新发展格局,聚焦科技变革最前沿和产业发展新趋势,主动对接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创新优势区域,强化与武汉、合肥、长沙等中部地区城市产业协同合作,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针对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吸引国内外重大科技成果在郑州落地转化。

  科学布局,产业集聚。坚持链群发展思维,依托城市核心板块、

 开发区、产业园区、小微企业园等载体,整合资金、土地等要素资源,着力提升产业载体承载功能,引导和吸引战略性新兴产业优质企业项目集聚发展,提升本地化配套水平,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

  优化生态,激发活力。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破除阻碍人才、技术和资本等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能力,引导各类要素协同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激发产业发展潜力、市场主体活力。

  (三)发展目标

  坚持以前瞻三十年的视野来审视和规划未来五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标,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市“153N”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要素链、制度链“五链”深度耦合,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带动作用强的骨干企业,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成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产业规模迈上新台阶,成为国内领先的新兴产业发展标杆城市。到 2025 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0%左右,经济发展重要引擎作用更加突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产业高地基本形成。

  创新能力取得新突破,建成全省国家创新高地的引领中心。到2025 年,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 3%以上...

推荐访问:郑州市人民政府对于印发郑州市“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21—2025年)通知 郑州市 总体规划 战略性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 仁行文秘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1606278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