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保持经济运行合理区间,供大家参考。
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近年来,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同时,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在此背景下,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面临较大挑战。
应该看到,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在内外部环境较为严峻的情况下,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面向未来,我们既要有爬坡过坎的韧劲和决心,又要增强化危为机的能力和智慧,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特别是要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把稳增长稳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上年增长 6.0%,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2 年、2022 年 GDP 两年平均增长 5.1%。我国人口多,地区间、城乡间、不同群体间的收入以及发展水平、发展能力、发展机会差距较大,各领域发展尚存一些短板;2022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GNI)约为 1.24 万美元,已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面对今后更加复杂严峻和不确定的国内外形势,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至关重要。当前,必须更加重视稳增长,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5.5% 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进出口保稳提质等。努力实现这些目标,首先要对我国面临的内外部发展环境和风险挑战做到心中有数,找到应对之策。
一方面,国内外发展环境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特别是要高度重视乌克兰危机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态势。乌克兰危机造成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这有可能带来连锁反应,或将对我国外贸产生负面影响。加之今年以来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疫情的影响虽然是阶段性的,但也加大了稳增长的困难。
另一方面,部分国家取消疫情防控限制,可能会削弱我国率先恢复产能的优势。近年来,我国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迅速上升。2022 年,货物与服务净出口拉动 GDP 增长1.7 个百分点,对 GDP 增长的贡献十分明显。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导致全球市场分割加剧、产业链供应链中断、供给和物流受较大冲击且成本剧增,我国依托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的全球领先地位,扩大出口优势凸显。当前,一些国家取消了疫情防控限制,虽然长期来看弊大于利,但短期内可能推动全球产能和物流、供应链恢复,弱化大宗商品国际市场短缺对价格的推升作用,也会使我国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转弱。
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关键是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措施,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推动政策切实落地、尽快见效。
同时,稳就业也。
尤为重要。就业是民生和社会稳定之本、增收入扩消费之源。稳增长与稳就业可相互促进,在当前的复杂形势下,我们必须把稳就业也放在突出位置,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在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带动力上下功夫。在这方面,要用好基础设施建设对稳增长、扩内需的重要作用,更加重视就业带动力强的基础设施建设;要更加关注零就业家庭以及重点群体的就业困难,有针对性地采取援企稳岗相关措施;等等。
用好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
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需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宏观政策、微观政策、结构政策、科技政策、改革开放政策、区域政策、社会政策都作出重要部署,相关政策发力也要适当靠前。
第一,推进宏观政策与微观政策融合,更多关注受疫情和经济下行影响较大的市场主体。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负面影响具有非对称性,对低收入人群,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以及餐饮和旅游等接触型服务业更易形成负面影响。对此,要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回应市场主体和消费者关切,实施积极
的财政政策,推动新增财力下沉基层,向受负面影响较重的群体和市场主体适度倾斜。加强对微型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区域性规模性特困行业的金融支持,助其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便利,引导其通过稳就业来促增收,夯实促消费扩内需根基。注意通过优化便民利企服务、创新简便管用的监管方式,降低就业创业的成本与风险。提升积极财政政策效能,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更多支持自主创新等;鼓励金融机构加强对市场主体的中长期资金支持,助其化解外部环境变化导致的融资困难和资金链断裂风险;推进财政、货币政策协调联动,强化对市场主体的支持,进一步优化服务,加强营商环境建设。
第二,推进科技政策和改革开放政策协同发力,增强实现高水平自立 自强的能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优先支持自主创新,优化创新创业创造环境,从机制、政策上鼓励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促进变革性技术创新。要深化改革开放,激发科技型企业家和战略科学家引领自主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鼓励行业领军企业、供应链核心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成为增强创新驱动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中坚力量。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建设更高
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增强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能力,带动深层次改革和高质量发展,在开放发展中提升应对国内外风险挑战能力。
第三,优化跨周期、逆周期调节,增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能力。我国重视以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应对风险挑战,有效促进了经济增长。当前,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国内外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导致识别和应对机遇、挑战难度增大。有些突发性、临时性因素超出预期,影响跨周期、逆周期调节的时间、力度选择,容易导致调控有效性不足等问题。科学区分影响发展的常态因素、转型因素和危机因素,有效辨识长期目标、短期调控目标和应急管理目标,对于更好把握利用重要战略机遇期有重要意义。要结合采用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等,提高跨周期、逆周期调节能力,协同支撑经济平稳运行。同时,要加强宏观调控政策的前瞻性基础性储备性研究。
第四,切实推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落实落地。当前,全球通胀压力加大,要加强进出口调控,有效防范化解输入性通胀风险,更加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和消费环境、畅通关键物流和民生物资运输通道。既要抓好疫情防控工作不放松,又要确保经济稳定、发展安全。但也要防止部分地区疫情防控过度加码,加剧物流受阻、供应链中断,妨
碍国民经济循环。要注意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学精准性,推动常态化疫情防控走实,尽力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基本民生的影响。做好大宗商品稳产保供工作,加强战略储备和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建设,完善风险防范预警机制,切实增强应急反应能力。
推荐访问:保持经济运行合理区间 区间 经济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