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张云平教授,张平教授北京公安大学(3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张云平教授 张平教授北京公安大学篇一
蜀道难,蜀道难,台湾娘子上凉山。跨越海峡,跨越偏见,她抱起麻风村孤单的孩子,把无助的眼神柔化成对世界的希望。她看起来无比坚强,其实她的内心比谁都柔软。一只希望的青鸟,飞过海峡,落在大山中被遗忘的角落。当人们看到久违的笑容和自信浮现在麻风村人的脸上,就会明白希望之翼的真正含义。今天的人物发现将带你走进张平宜的精彩人生。
张平宜,“中华希望之翼服务协会”执行长,出生台湾云林县。她曾是台湾《中国时报》的资深记者。在2011年之前的十多年里,这个台湾女记者放弃了原本衣食无忧的优越生活,投身四川凉山一个麻风康复村的教育事业。她曾获第七届吴舜文新闻采访奖,入围德国尤利西斯国际报告文学奖,2011年7月,获民政部“第六届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行为楷模称号;
2012年2月,获评“2011感动中国人物”。
为了一个底层群体的生活和尊严,为了打破这个群体的宿命,她勇敢地去挑战去行动。她对人性的关怀和尊重,已到了捍卫的程度。第一次进入麻风康复村的情景,张平宜依然历历在目。11年前,为了采访大陆麻风康复村的现状,她来到四川省一个叫大营盘的小村庄。这儿曾被人称为“隐形的村落”",没水没电、封闭隔绝的破败景象令她震惊,但更让她心痛的是麻风村的孩子——麻风病人尚有身份和补助,他们的子女却一无所有。张平宜看到,村庄里到处都是游荡的孩子,村里唯一的小学挤着70多个学生,大部分只能站着听课。张平宜决心为这些一出生就生活在绝望中的孩子们做点什么。这一做,就是11年。
张平宜在台湾写文章募款,到处演讲、卖书,或是带着医生丈夫每月给的1万元新台币零花钱坐出租车,去试图说服潜在的资助者。她带着这样一点一滴积攒起来的善款,回到大营盘,当上了新教学楼的“监工”。每一天,她都要在县城宾馆和大营盘村之间颠簸的土路上来回往返。张平宜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将一个供麻风村子女上学的教学点,一点点地建成为完善正规的学校,十多年来,张平宜一直致力于大营盘村的教育事业,她奔走在台北和凉山之间,进行着一场跨越海峡的“爱的长征”。在成都双流机场进出不下百次,张平宜没去过都江堰、九寨沟,10余年来,她的目的地只有一个——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大营盘。在这个外界曾经闻之色变的麻风村,台湾女子张平宜默默耕耘,帮助众多孩子接受教育、走入社会
12年的岁月,对于绝大多数衣食无忧者而言,可能都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中走过。台湾女子张平宜,在过去12年中,却百余次往来穿梭在台湾与四川麻风村之间数千公里的路途上,用她纤弱的身体和无惧的大爱,撑起了中国第一所麻风病人子女小学。让这个被社会遗忘的角落里的孩子,学会了洗脸、刷牙、洗澡,穿上了衣服,喝上了水,读完了小学。
一位拥有4层独栋山景别墅、生活优渥的台湾美女记者,一次探访偏僻、贫穷、肮脏、恐怖的“麻风村”的独特体验,令她“看到了,便再也无法掉头而去”,往返百余趟,风雨十余载,筹款千万元。天使容颜菩萨心,给绝望死寂的“麻风村”带来欢声笑语„„
张平宜说,做这样一个事情是有意义的。我们人生总是觉得活着就应该让自己存在的价值发挥更大。我觉得,如果有这样一个机会,我们成立一个基金会,我也希望两岸动起来。大营盘小学只是一个起点,它也是一个示范点,我觉得可以类推,凉山州、云南、贵州„„有这样一个孩子,甚至他不一定是麻风村的孩子,可能是偏远地区的孩子,他有这种失学的困扰,我们都可以尽一点点小小的心力,这是我的新年新希望,希望能够也在大陆有一个小小的基金会,希望人民的帮忙。“只要耕耘,就有收获。没有自私,只有爱与分享。没有歧视,只有快乐与希望。”这曾是张平宜最初的梦:“希望学园培养的就是希望和爱心的种子,希望 孩子们将来成为一个能给予他人机会、施予爱心的人。不管目标能不能达到,至少在过程中,需要教给学生一些东西。我在做梦,但我一直也在努力啊,而且一心一意来做这件事。她如同苍茫混沌的大地上一抹新绿,像一株顽强不息的小草,难能可贵,应该让世人知道。
没有谁会要求我们做张平宜那样的人,但她做的事,我们多少都能够做一些。如果仔细分辨,我们也许还会发现,当每个人都有所付出,世界也变得更像我们想象中的样子。张平宜最大的意义并不是感动中国,而是告诉我们,每颗心都是小小的太阳,只要愿意,就能散发光和热。
一个善举能改变一个村的命运,如果说她十一年的付出是为了揭丑,那么放弃都市生活只为了换取一种辛苦;
如果说十一年的爱心是为了某个动机,那么离乡背井只为了成全网友的质疑。张平宜和徐本禹是同一类人,为了报恩,为了改变命运,为了满足求知欲,而放弃了本该幸福的白领生活,选择了援助。这种善事值得我们学习,值得这个社会宣传,值得这个社会的嘉奖,而不是质疑和猜测。人生有不同的价值追求,物质的富足,精神的超越,都来源于我们的核心价值追求。
相比较于其它公益慈善的从事者们动辄几百万、上千万的捐款,或是对一大片地区的改造,张平宜12年的工作,看起来真的很微小。她扎根在大营盘,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大营盘小学,小学毕业了再想到建中学,继而是职业教育。真善不是比谁捐的钱多,是由心里发出的真爱,这种爱简单而又温和。
毛主席曾经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10余年的爱心播撒是一种无须证明的善行,这足以说明张平宜的善良和坚定。有时候,我们对弱势群体只报以同情,却想不到或无力伸出援手,而张平宜想到了、做到了,且持之以恒——要说伟大,这就是伟大。诚然,点滴鲜活事实的力量远远大于逻辑严密的说辞。当人们看到久违的笑容和自信浮现在麻风村人的脸上,希望之翼的真正含义不表自明。
张平宜的爱心、善意和坚持,让我看到每颗心都是小小的太阳,只要愿意,都能散发光亮;
张平宜的爱心、善意和坚持,让我们看到生活方式的变化并没有扭曲价值取向,当有人愿意成就别人人生的时候,收获的是一路掌声;
张平宜的爱心、善意和坚持,还让我们看到,一只青鸟愿意飞过海峡,落在对岸被遗忘的角落,这对于曾经经历过战火与分离的两岸同胞而言,自然又是一种弥足珍贵的感动。
张云平教授 张平教授北京公安大学篇二
复旦大学女教授、女医师联谊会章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第二条 女教授、女医师联谊会是在党委领导下的群众团体,由我校具有高级职称在职妇女组成,受校妇委会指导。
联谊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的论述为指导,团结第三条
1.2.3.4.5.第四条 第五条 第六条 1、2、3、4、第七条
一.1.2.广大具有高级职称的知识妇女,在学校的教学、科研、医疗、管理工作中积极发挥作用,在各自的岗位上出成果、育人才。
联谊会的主要工作:
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举办各种报告会、座谈会,加强各专业间的联系,交流教学、科研、医疗、管理、教书育人等方面的经验体会,推荐本会的优秀人才,为学校的改革发展献计献策。
关心女教工、女医护人员、女研究生、女大学生的成长,帮助她们树立“自强、自立、自尊、自爱”的观念,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较高层次上促进女性成才。
研究妇女在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反映和呼吁女知识分子的要求,维护女知识分子的合法权益。
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为会员搭建思想交流和文化娱乐的平台,以丰富会员生活,益于大家身心健康。
以自己的专长服务于社会,积极开展面向校区和社区的咨询服务。
第二章
会
员
凡承认联谊会章程、热心本会工作、具有高级职称的女知识分子均可申请为本会会员。
会员入会须有本人提出申请,经联谊会理事会讨论批准,方可成为本会正式会员。会员退出:
会员退休后,会员资格原则上自然取消。{特殊情况除外} 连续2年不缴纳会费作自愿退出处理。
出国、借调等原因不在职,会员资格自然取消。(以人事处规定为准)会员若要退会,本人提出申请后,会员资格自然取消。会员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对本会的工作有建议、批评权;
3. 参加本会组织的活动。二. 义务
1.遵守本会章程;
2.执行本会的决议和委托的任务;
3. 每年按时缴纳会费(每年会费20元-2008年开始)。
第三章
经
费
第八条
1. 2. 3. 第九条
1. 2. 3. 4. 第十条 经费来源:
会员缴纳的会费;
校妇委会拨款;
多种渠道筹集资金。经费用途:
开展学习、参观、考察活动;
举办科普讲座及各类辅导活动;
开展各种咨询活动;
举行联谊交流活动。
第四章
组织机构
本会的领导机构是联谊会会员大会;
本会设邯郸校区和枫林校区两个分会。
会员大会的职责:
1. 2. 3. 4. 讨论决定本会的工作方针和任务;
审查理事会的工作报告;
选举新的理事会(4年一次);
制定、修改联谊会章程。
第十一条 在会员大会闭幕期间,理事会是执行机构。理事会的职责:
1. 2. 3. 4. 5.
复旦大学女教授、女医师联谊会
2008年12月11日
执行会员大会的决议;
制定本会工作计划;
领导本会开展各项活动;
审批新会员;
筹备下届会员大会。
第十二条
本会可对各基层单位工作予以指导。
张云平教授 张平教授北京公安大学篇三
张平(女)教授 法学博士 博士生导师
学术及工作经历:
1991法学硕士 北京大学法律学系
1998.4-1998.9 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访问学者
2001.11-2002.4 日本东京知识产权研究所(iip)客座研究员
1991年北大法律系研究生毕业留任北京大学法律系教学,开设的课程有《知识产权法总论》、《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计算机法》、《网络法律问题研究》、《知识产权法专题研究》,《知识产权法前沿问题研究》、《知识产权法比较研究》。
1996-1997年,被聘为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专家陪审员,参加过重大知识产权疑难案件的审理。
1991年至今兼任北大专利事务所专利代理人,中国中国高校知识产权研究会秘书长,第三届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理事,中国科技法学会常务理事。
主要著作及论文:
著作:《知识产权法详论》、《网络知识产权及相关法律问题透析》、《域名与知识产权保护》、《网络法律评论》(主编)、《标准化与知识产权战略》(合著)、《共享智慧 开源软件知识产权问题解析》(合著)等。
论文:“论商业方法软件的可专利性”、“技术性贸易壁垒与知识产权”、“开放源代码软件:知识产权制度的批判与兼容”、“数字图书馆的著作权问题研究”、“专利联营与反垄断规制”、“创新与发展:论专利制度的社会功能”等
科研:承担多项国家级研究课题,主要有:《技术创新中的知识产权保护评价》、《中国专利发展战略研究》、《国家重大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归属及管理研究》、《国家信息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研究——计算机软件和商业方法的专利保护》、《开源软件法律问题研究》、、《入世后我国知识产权重大涉外案例研究》《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立法研究》、《科技创新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针对美欧对中国提出的wto知识产权争端诉讼的法律对策研究》等。
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
主持承担的科研项目
1)《技术创新中的知识产权保护评价》,国家科技部重点研究项目。
2)《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产权制度研究》,北京大学文科985研究项目
3)《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中的法律问题》,国家863计划项目。
4)《中国数字电视标准体系知识产权政策研究》,中国政府数字电视发展计划中国企业联合会数字电视产业联盟研究项目。
5)《国家专利发展战略》,科技部重点研究项目。
6)《重大科技项目知识产权管理政策研究》,科技部重点研究项目。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项目知识产权管理政策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5)《开放源代码软件的知识产权法律问题研究》,国家863项目。
6)《中国基因专利保护与实务研究》,北京市生物中心重点研究课题。
7)《信息产业知识产权保护-计算机软件的专利保护》,国家知识产权局重点项目。
8)《数字环境下版权授权方式研究》,中国版权协会项目,(进行中)
9)《北京市专利发展战略研究》,北京市科委、北京首都发展研究院项目(进行中)
10)《中德知识产权学术研讨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德中心项目(进行中)
11)《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工程的法律问题研究》,国家科技条件大平台重点研究项目,(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