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仁行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原创】(新高考)2022届第六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训练卷,B卷,教师版

【原创】(新高考)2022届第六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训练卷,B卷,教师版

时间:2022-06-28 10:10:04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原创】(新高考)2022届第六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训练卷,B卷,教师版,供大家参考。

【原创】(新高考)2022届第六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训练卷,B卷,教师版

 

 〔新高考〕2022 届高三一轮单元训练卷 第六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B〕 考前须知: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一 卷 〔选择题〕

 本卷共 5 15 个小题,每题 3 3 分,共 4 45 5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1867 年,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末总结指出: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的将是一个建立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根底上〞的社会。但是马克思却没有把这一设想列为他的科学发现。这是因为马克思意识到〔

  〕 A.这一设想还存在缺乏需要进一步完善

 B.实行社会主义的时机尚未成熟 C.根植于空想社会主义的设想难被认可

 D.暴力革命的思想已经不合时宜 【答案】B 【解析】材料表达的是马克思未将生产资料公有的社会列为他的科学发现,这主要和当时社会主义尚未变为现实,缺乏实践有关,即实行社会主义的时机尚未成熟,应选B 项;马克思未将生产资料公有的社会列为他的科学发现,这主要和当时社会主义尚未变为现实,缺乏实践有关,材料中没有涉及马克思认为这一设想存在缺乏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排除 A 项;材料中马克思认为实行社会主义的时机尚未成熟,社会认可度如何材料没有涉及,排除 C 项;材料中马克思认为实行社会主义的时机尚未成熟,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具体途径是暴力革命还是合法斗争材料没有涉及,排除 D 项。

 2.?共产党宣言?提出,生产力开展和物质条件的丰富对开展无产阶级民主及其实现程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尽可能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这反映了〔

  〕 A.阶级斗争的根本目的是夺取政权

  B.解放开展生产力是无产阶级使命 C.资本主义从开展到灭亡的必然性

  D.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性 【答案】B 【解析】从材料“生产力开展和物质条件的丰富对开展无产阶级民主及其实现程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尽可能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可知无产阶级为实现政治民主需要开展生产力,故解放开展生产力是无产阶级的使命,应选 B 项;材料表达了生产力对无产阶级民主和实践程度的作用,以及无产阶级需尽可能增加生产力,反映的是无产阶级与生产力的关系,并没有涉及阶级斗争、夺取政权等政治方面的内容,排除 A 项;材料表达的是无产阶级与生产力开展水平的关系,没有涉及资本主义从开展到灭亡的必然规律,排除 C 项;材料只强调了生产力开展与无产阶级的关系,没有涉及到社会主义开展历程需要由理论到实践的必要性,排除 D 项。

 3.?共产党宣言?指出:“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根底〞。这一论断〔

  〕 A.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是对唯物史观的集中表述 C.提供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依据

  D.揭示出当时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 【答案】B 【解析】据材料“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根底〞强调经济根底决定上层建筑,这是唯物史观的根本内容,应选 B 项;此材料内容是?共产党宣言?的一局部主张,但不是其发表的意义,排除A 项;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依据是阶级斗争观,排除 C 项;材料观点客观描述了社会开展的本质,而不是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排除 D 项。

 4.在这篇著作中,作者指出工人的家庭“由于大工业的开展而被破坏了,他们的子女也由于这种开展而被变成单纯的商品和劳开工具〞,指出无产阶级的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这篇著作发表的时代背景是〔

  〕 A.国际工人组织广泛建立

  B.英、法等国社会制度的弊端日趋暴露 C.欧洲工人运动走向联合

  D.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答案】B 【解析】据材料“指出无产阶级的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可知,这篇著作为?共产党宣言?,其发表的时代背景是英、法等国社会制度的此 卷 只 装 订 不 密 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此 卷 只 装 订 不 密 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弊端日趋暴露,应选 B 项;?共产党宣言?发表于 1848 年,当时国际工人组织并未广泛建立,排除 A 项;欧洲工人运动走向联合是在?共产党宣言?发表之后,是其影响而非背景,排除 C 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是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晚于?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时间,排除 D 项。

 5.1889 年,各国社会主义者在巴黎召开国际工人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 1890年 5 月 1 日举行国际示威〞的决议,后来这被视为五一国际劳动节诞生的标志。五一国际劳动节的诞生〔

  〕 A.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B.激化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C.为工人运动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D.推动了国际工人阶级的进一步联合 【答案】D 【解析】各国社会主义者决定“1890 年 5 月 1 日举行国际示威〞,这一行动本身表达了国际工人阶级的进一步联合,应选 D 项;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排除 A 项;五一国际劳动节属于工人群体的节日,这一节日本身并不会激化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排除 B 项;?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工人运动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排除 C 项。

 6.19 世纪后期,恩格斯曾谈到旧式的起义、巷战和设置路障的时代已经过去,因为火药的开展使国家军队处于不大可能被打败的地位;选举权的逐步扩展,使投票成为扩大社会主义影响的最有效方法。这说明恩格斯〔

  〕 A.放弃了马克思主义暴力革命的学说

  B.背离了共产主义政治信仰 C.注重反思实现社会主义运动的策略

  D.由革命者演变成改进主义者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旧式的起义、巷战和设置路障的时代已经过去〞、“选举权的逐步扩展,使投票成为扩大社会主义影响的最有效方法〞,说明恩格斯面对社会开展变化,反思社会主义运动的新策略,应选 C 项;材料虽有恩格斯认为“使投票成为扩大社会主义影响的最有效方法〞,没有涉及暴力革命的作用,故不能说明恩格斯放弃了马克思主义暴力革命的学说,排除 A 项;从材料中“选举权的逐步扩展,使投票成为扩大社会主义影响的最有效方法〞,可知恩格斯是为社会主义运动寻找有效方法,仍然坚持社会主义信仰,排除 B 项;从材料“选举权的逐步扩展,使投票成为扩大社会主义影响的最有效方法〞,可知恩格斯反思的是社会主义运动,仍然是社会主义革命者,并没有主张改进思想,排除 D 项。

 7.19 世纪 30 年代,英国医学检查委员会描述“5 岁的孩子被派去一天工作 13 小时,通常 9 岁、10 岁和 11 岁的孩子被指派工作 14 和 15 小时〞。这种现象〔

  〕 A.推动了空想社会主义理念的萌发

 B.是近代机器大工业开展的必然结果 C.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事实依据

 D.说明英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答案】C 【解析】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分析,探究矛盾的症结所在,找到社会开展的良策,提供事实依据,与材料中“19 世纪 30 年代,英国〞童工现象相符,应选 C 项;空想社会主义流行于 19 世纪初期的西欧,最早见于 16 世纪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一书,与材料中“19 世纪 30 年代〞不符,排除 A 项;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开展,资产阶级为榨取更多的超额利润,大量雇佣并严重剥削童工,这是资本主义制度开展的必然结果,而非近代机器大工业开展的必然结果,排除 B 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根本矛盾开展的产物,与资产阶级大量雇佣并严重剥削童工无关,排除 D 项。

 8.法国 1871 年巴黎公社失败后,德国成了欧洲工人运动的中心。俾斯麦提出了“甜面包〞政策,出台了一系列社会立法:1883 年公布了疾病保险法,1884 年通过了事故保险法,1889 年公布了老人与残疾者保险法。俾斯麦甚至公开支持带有浓厚社会主义色彩的“生产合作社〞。这些政策〔

  〕 A.标志着西方社会保障体系的成熟

  B.反映了德国是法治健全的民主国家 C.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开展的结果

  D.是德国垄断资本在全球扩张的结果 【答案】C 【解析】1871 年巴黎公社革命虽然失败了,但给资产阶级很大的警醒,促使工人运动中心德国的资产阶级调整政策缓和阶级矛盾,应选 C 项;西方社会保障体系成熟是在二战后,排除 A 项;19 世纪末德国是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排除 B 项;材料表达的是德国的国内政策的调整,没有反映对外扩张,排除 D 项。

 9.1917 年,?四月提纲?发表后引发党内震动。加米涅夫认为“这是不能接受的,因为它的出发点是成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完成〞;普列汉诺夫那么主张“在工人阶级中间进行长期的教育工作和组织工作,为将来社会主义革命作准备〞。据此可知〔

  〕 A.党内分歧导致民主革命进程受阻

  B.和平夺取政权的方式脱离俄国实际 C.布尔什维克党内部思想交锋剧烈

  D.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尚未成熟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了针对?四月提纲?,加米涅夫提出质疑,并认为“不能接受〞;而普列汉诺夫那么认为做和组织工作,?四月提纲?的目标可以实现;由此可见,对于?

 四月提纲?,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内部存在分歧,应选 C 项;材料反映了党内分歧,但不代表分歧导致革命进程受阻,排除 A 项;材料未涉及到关于夺取政权方式的评价,排除 B 项;材料反映的是党内分歧严重,而没有评论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是否成熟,排除 D 项。

 10.1917 年底至 1918 年初,苏俄外交人民委员部先后将大战前假设干年和大战期间俄国同英、法、意、日等国的幕后交易和盘托出,其中包括列强在中东和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或进行瓜分的密约。苏俄政府此举〔

  〕 A.遏制了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野心

  B.成为中国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C.打击了帝国主义主导的国际秩序

  D.旨在扩大社会主义阵营的影响力 【答案】C 【解析】材料中“列强在中东和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或进行瓜分的密约〞是帝国主义主导的世界殖民体系,“幕后交易和盘托出〞是对其打击,应选 C 项;材料中“大战前假设干年和大战期间〞是已经发生的,是揭露而非遏制了,排除 A 项;导火线是巴黎和会外交失败,排除 B 项;当时只有“苏俄〞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排除 D 项。

 11.有学者指出:布尔什维克成功的唯一原因在于他们实现了最基层百姓那普遍而又单纯的愿望,号召他们起来摧毁旧制度,然后同他们一道,在旧制度的废墟上构建新制度的框架。据此可知,该学者〔

  〕 A.认为革命胜利来自舆论的宣传

  B.否认了列宁革命策略的灵活性 C.强调十月革命顺应了民心民意

  D.夸大了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作用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布尔什维克成功的唯一原因在于他们实现了最基层百姓那普遍而又单纯的愿望,号召他们起来摧毁旧制度,然后同他们一道,在旧制度的废墟上构建新制度的框架〞可知该学者认为十月革命符合民心,应选 C 项;据材料“布尔什维克成功的唯一原因在于他们实现了最基层百姓那普遍而又单纯的愿望〞可知革命胜利是因为符合百姓愿望而非舆论宣传,排除 A 项;材料没有提及列宁革命策略,排除 B 项;材料主要强调民心而非布尔什维克党领导,排除 D 项。

 12.1917 年 7—9 月,?在国家与革命?一书的提纲和纲要中,列宁指出巴黎公社是“‘终于发现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治形式〞。据此可知,列宁〔

  〕 A.强调无产阶级要坚持暴力革命

  B.认为巴黎公社只是一次城市起义 C.为俄国革命的开展指明了方向

  D.强调俄国革命要汲取巴黎公社教训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1917 年 7—9 月〞“‘终于发现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治形式〞结合所学知识,在俄国十月革命前列宁认为法国的巴黎公社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治形式,因此列宁为俄国的革命指明了社会主义的方向,应选 C 项;材料中列宁强调巴黎公社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治形式〞并非因为其是“暴力革命〞的特征,排除 A项;根据所学知识,认为巴黎公社“只不过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起义〞是马克思的观点,材料中列宁并未表达相关观点,排除 B 项;材料中列宁强调的是巴黎公社“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特征,并未涉及巴黎公社的教训,排除 D 项。

 13.1925 年,苏联?农民报?刊登了?男人心灵的哀号?一文,文中主人公的妻子将要与其离婚并“拿走她应得的一份〞。一些读者在回复中感慨道,如果“法律条文把妇女限制在 1917 年以前〞就不会出现这个情况。由此可见〔

  〕 A.方案体制下男女平等观念不断加强

  B.十月革命之后妇女权益得到保障 C.当时普遍义务劳动中妇女地位提高

  D.农业集体化使妇女工作时机增加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如果‘法律条文把妇女限制在 1917 年以前’就不会出现这个情况〞,从“1917 年以前〞这一时间信息可知,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女性的地位有所提高,权益得到保障,应选 B 项;1925年苏联处于新经济政策时期,不是方案体制...

推荐访问:【原创】(新高考)2022届第六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训练卷 B卷 教师版 高考 社会主义制度 单元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 仁行文秘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1606278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