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仁行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广西专用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检4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及现代中国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新人教版

广西专用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检4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及现代中国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新人教版

时间:2022-06-28 20:10:02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广西专用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检4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及现代中国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新人教版,供大家参考。

广西专用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检4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及现代中国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新人教版

 

 单元质检四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及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时间:45 分钟,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共 12 小题,60 分) 1 1.1845 年,恩格斯说:“富裕市民的‘占有阶级’,即‘资产阶级’和依赖工资的工人的‘劳动阶级’,即‘无产阶级’,这两个阶级之间不可避免地要发生斗争和战争。和平解决问题已经为时过迟。”这反映出(

 ) A.工人缺少科学理论的指导 B.政权争夺加剧矛盾激化 C.阶级对立的经济基础形成 D.西方代议制民主不完善 答案:C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恩格斯主张暴力斗争的必然性,没有反映工人缺少科学理论的指导,故 A 项错误;1845 年英国已基本完成工业革命,当时资本主义制度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工人阶级不具备夺取政权的条件,故 B 项错误;材料反映了恩格斯看到工业革命后阶级关系的变化,故 C 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反映 D 项。

 2 2.《共产党宣言》指出:“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这一论断 (

 ) A.是对唯物史观的集中表述 B.提供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依据 C.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D.揭示出当时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一个时代的政治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是这个时代的经济发展,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内容之一,故选 A 项。题干材料是从理论角度论述的,而不是从历史依据方面论述,排除 B 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1848 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排除 C 项;材料没有具体论述某一个时期的社会状况,排除 D 项。

 3 3.巴黎公社形成了异于“三权均衡”的“人民监督”这一新型的权力制约机制。在马克思看来,公社的“人民监督”像一个倒“金字塔”结构,与人民选举的正“金字塔”结构形成了权力对称,有效地防止了官僚腐败和权力失衡。这表明巴黎公社(

 ) A.实现了权力的绝对监督 B.充分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C.选举权与监督权相矛盾

 D.堪称科学社会主义典范 答案:B 解析:对权力的绝对监督至今仍未实现,材料只提到有效地防止了官僚腐败和权力失衡,故 A 项错误;一个倒“金字塔”的人民监督和一个正“金字塔”的人民选举共同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原则,故 B 项正确;材料揭示的是选举权和监督权相结合,而不是相矛盾,故 C 项错误;巴黎公社不是科学社会主义,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故 D 项错误。

 4 4.巴黎公社“把行政、司法和国民教育方面的一切职位交给由普选选出的人担任,而且规定选举者可以随时撤换被选举者;不论职位高低,都只付给跟其他工人同样的工资”以“可靠地防止人们去追求升官发财”。巴黎公社的这一做法有利于(

 ) A.建立人人平等的社会秩序 B.树立公职人员的社会威信 C.保证民主制度的真正落实 D.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 答案:C 解析:材料中“规定选举者可以随时撤换被选举者;不论职位高低,都只付给跟其他工人同样的工资”的做法有利于保证民主制度的真正落实,故选 C 项;材料涉及的是巴黎公社公职人员的相关规定,A项表述与题意无关,排除 A 项;B 项表述与题干中“不论职位高低,都只付给跟其他工人同样的工资”不相符,排除 B 项;材料中并未涉及工人和农民的关系,排除 D 项。

 5 5.俄国二月革命时,社会革命党有 80 万党员,孟什维克有 20 万。布尔什维克到 1917 年 4 月仅有八万人,那时列宁等党的领导人有的在国外,有的在流放地,在国内的布尔什维克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这种情形导致了二月革命后(

 ) A.布尔什维克党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占据国家的主导地位 C.凸显出无产阶级政党暴力夺权的迫切性 D.政党纷争导致俄国沙皇专制制度的延续 答案:B 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社会革命党”“孟什维克”等政党占据优势,无产阶级政党群龙无首,造成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政权,故正确答案为 B 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十月革命后实施的,排除A 项;二月革命后仍存在政权和平转移到苏维埃的可能性,C 项错误;D 项与史实不符。

 6 6.1918 年,苏维埃俄国召开了酝酿已久的立宪会议。参加会议的 3 600 多万人有 900 万人选择了布尔什维克党,2 100 多万人选择了社会革命党。列宁说,“把全部政权交给立宪会议,同样是和凶恶的资产阶级妥协”。于是,人民委员会解散了立宪会议。这主要反映了(

 ) A.苏维埃政权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B.发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C.布尔什维克党未得到群众支持 D.调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必要性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把全部政权交给立宪会议,同样是和凶恶的资产阶级妥协”“解散了立宪会议”,表明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拒绝与资产阶级妥协,坚持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故 A 项正确;材料讨论的是政权的建设问题,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中“3600 多万人有 900 万人选择了布尔什维克党”,可知布尔什维克党获得了群众支持,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1918 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当时正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之时,该政策适应了当时的国情,故 D 项错误。

 7 7.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情况一览表 项目 党派代表 区域代表 军队代表 团体代表 特别邀请人士 正式代表 142 人 102 人 60 人 206 人 75 人 候补代表 23 人 14 人 11 人 29 人

  以上代表情况,反映这次会议是(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筹备会议 B.制宪与立法会议 C.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D.代行中央政府职权 答案:C 解析: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此时尚不具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故 A 项错误;制宪与立法权力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构常务委员会,而此时全国人大尚未召开,故 B 项错误;由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具有广泛性,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暂时无法召开的情况下,它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故 C 项正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不能代行中央政府职权,故 D 项错误。

 8 8.1949 年 11 月,毛泽东在给华中局等单位的电报中指出,“你们必须将这种市的县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看成是团结各界人民,动员群众完成剿匪反霸……恢复与发展生产,恢复与发展文化教育直至完成土地改革的极重要的工具。”这反映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 A.政治协商成为统战的重要方式 B.民主政策深得民心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初步形成 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你们必须将这种市的县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看成是团结各界人民,动员群众完成剿匪反霸……恢复与发展生产,恢复与发展文化教育直至完成土地改革的极重要的工具”,可知毛

 泽东主张动员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各界人士,因此可以看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政治协商成为统战的重要方式,故 A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民主政策,故 B 项错误;材料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无关,故 C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 D 项错误。

 9 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要以不违背我国宪法和法律的基本原则为前提,在此基础上根据地方实际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这表明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

 ) A.是中央领导下的地方自治 B.强调权利与义务统一 C.是符合国情的民族政策 D.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要以不违背我国宪法和法律的基本原则为前提”,可知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央领导下的地方自治,故 A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民族区域自治行使自治权的前提,不是强调权利与义务统一,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符合国情的信息,故 C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民族区域自治行使自治权的前提,没有体现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故 D 项错误。

 10.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1982 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逐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两部宪法的颁布和通过(

 ) A.反映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B.改变了国家的基本法律架构 C.适应了当时经济建设的需要 D.标志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立 答案:C 解析:1954 年宪法适应了我国过渡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1982 年宪法适应了改革开放初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故选 C 项。1954 年到 1982 年,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没有发生变化,排除 A 项;国家的基本法律架构都是以宪法为核心的,不会因为宪法的修改而改变,排除 B 项;我国正在向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迈进,排除 D 项。

 11.在世界上 142 个有成文宪法的国家中,97 个规定相关国家公职人员必须宣誓拥护或效忠宪法。2016 年 2 月 26 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人民大会堂首次举行宪法宣誓仪式。宣誓台前,领誓人左手抚按宪法、右手举拳,在国徽下庄严宣读誓词。全国人大规定这一制度体现了(

 ) A.人民主权

 B.依法治国 C.以史为鉴

 D.从严治党 答案:B 解析:“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人民大会堂首次举行宪法宣誓仪式”与国家性质无关,故 A 项错误;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宪法宣誓仪式,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原则,故 B 项正确;根据材料“97 个规定相关国家公职人员必须宣誓拥护或效忠宪法”,可知拥护和效忠宪法、依法治国是国际社会的普遍认识,与以史为鉴无关,故 C 项错误;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宪法宣誓仪式与从严治党无关,故 D 项错误。

 12.“‘一国两制’既充分尊重了中国的文化精神和政体传统,又吸纳了联邦制的包容性优点,从而具备了一般单一制国家结构模式所没有的柔性特征。”这主要说明“一国两制”(

 ) A.整合了联邦制的主要优点 B.整合了中西政体和文化精神 C.发展了联邦政体的柔性特征 D.继承了传统政体和文化精神 答案:B 解析:“整合了联邦制的主要优点”偷换材料中“包容性优点”的概念,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既充分尊重了中国的文化精神和政体传统,又吸纳了联邦制的包容性优点”,可知“一国两制”整合了中西政体和文化精神,故 B 项正确;发展了联邦政体的柔性特征与材料强调的“单一制国家结构模式”不符,故 C 项错误;继承了传统政体和文化精神与材料“既充分尊重了中国的文化精神和政体传统,又吸纳了联邦制的包容性优点”不符,故 D 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 2 小题,40 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初活跃于国会中的政党,可大别为激进、保守二派。激进派的政党,严格说来,只有同盟会和国民党。统一共和党在并入国民党以前,是骑墙于同盟会与共和党之间的;民宪党则系由国民党分出。……统一共和党的党员虽有不少原属革命派,但以出身立宪派和旧官僚者为多,故在态度上较同盟会为温和。……与同盟会合组国民党的其他小党派,亦大多不是起于理想相同,而是因为眼见国民党将能在政坛上占优势。……至于正式国会后期出现的民宪党,虽系自国民党分出,但以吸收了许多进步党党员,在态度上亦较温和。作为激进派政党的同盟会和国民党,是使民初国会发挥功能的主要力量。如果在野党的功能是以言论和立法来监督政府,并以诉诸选民的办法促使执政者重视国利民福,同盟会和国民党确是具有这方面的资格与潜能。但以执政者无限制的伸张行政权,在野党和立法者愈伸展其监督权,结果使政治势力走向两个极端。当政治势力走向两个极端,而又不能取决于选民时,政治的危机即升高。民初国民党之策动“二次革命”,以及“二次革命”失败后执政者一意伸张一己的权力,均为政治势力走向两极端的表现,亦为政治危机升高的表现。结果是两败俱伤。

 ——张玉法《民国初年的政党》

 材料二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特点,并分析民国初年政党政治活跃的原因。(10 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政党制度有何创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10 分) 参考答案:(1)特点:党派分化组合多变;政党林立,政治倾向大抵为激进和保守两派;国民党力量强大,立场激进;政党政治形式上活跃,但任何政党都未进入国家权力的核心;受执政者打压,政党政治的实践以失败告终。原因:辛亥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确立责任内阁制;西方政党政治的影响;中国经济结构与阶级关系多样化的影响。

 (2)创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意义:为社会各界的利益表达提供了制度保障;为民主政党参政议政提供了制度平台;为执政党提供了坚实的民意基础。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民初活跃于国会中的政党,可大别为激进、保守二派”“与同盟会合组国民党的其他小党派”,可知党派之间分化组合多变;根据材料一“作为激进派政党的同盟会和国民党,是使民初国会发挥功能的主要力量”,可知国民党力量强大,立场激进;根据材料一“在野党的功能是以言论和立法来监督政府”,可知未进入国家权力的核心;根据材料一“执政者一意伸张一己的权力”,可知政党政治的实践以...

推荐访问:广西专用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检4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及现代中国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新人教版 年高 广西 质检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 仁行文秘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1606278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