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物质世界和实践(全文),供大家参考。
物质世界和实践 物质世界和实践 张筱老师 一. .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哲学与哲学的基本问题 (二)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三)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四)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哲学与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 .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2)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体系 (3)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二. . 哲学的基本问题
(1)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归结来无非是两大类现象 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 (2)人类的一切活动也可以归结为两大类活动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二. . 哲学的基本问题 —— 思维和存在
1.由谁提出:恩格斯 2.包括几个方面 (1)存在和思维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存在和思维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 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3.名词解释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
唯物主义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源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形态:金、木、水、火、土 Eg:战国荀子“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 王充“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谢” (2)近代机械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 Eg: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霍布斯、洛克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就是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相结合,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证法就是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唯心主义 1.主观唯心主义:把主观精神(人的情感、意志)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 Eg:宋代的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明代的王阳明“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英国的贝克莱“物质是”观念的集合”” 2.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物质、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变为独立的存在,把它变为世界的本原. Eg: 魏晋玄学王弼认为“万物皆由道而生” 南宋朱熹认为“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有理” 柏拉图“理念” 黑格尔“绝对精神”是宇宙的本原和基础 (2)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者是不能被完全认识,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一致性. 世界的本质问题,实质上就是世界的统一性问题.
一元论:承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或本原
二元论: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物质很精神这两个相互平行、各自独立的本原——法国笛卡尔 2016 年 10 月真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时间的关系问题 D.物质和空间的关系问题 【答案】A 2015 年 4 月真题 2.对世界存在状态问题的不同回答所区分的哲学派别是
( ).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B.反映论和先验论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答案】C 一. .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哲学与哲学的基本问题 (二)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三)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四)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二)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客观实在性. 客观存在指的是得到普遍的认同,也就是合理化.例如坐公交车总有人有位置坐,总有人没位置坐,这是客观存在的. 客观实在,是指不依赖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物质世界.为转移并能为人的感觉所感知的客观存在,即物质世界 (三)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物质和运动关系原理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一方面,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世界上一切事物无一不是处在运动中. 另一方面,世界上也不存在没有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是运动的主体,一切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 (四)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1.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 2.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 3.时间和空间是内在统一不可分离的,两者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世界上既没有脱离时间和空间运动的物质,也没有脱离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 4.时间和空间既是绝对的、无限的,又是相对的、有限的,是绝对和相对、无限和有限的统一. 二、实践的本质、特点、形式和作用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明确提出了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 (一)、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运动 1、实践主体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有实践能力的人,包括个人主体、集团主体和类主体. 实践客体是主体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具有三种基本类型: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 一般来说,实践主要是指主体变革世界的活动,同时也包括为变革时间所必需的、以变革世界为目的的探索性活动,如天文观测、地质考察、社会调查、军事侦察等等. 2、实践具有的三个基本特点 第一、客观性
实践的主体是有血有肉客观的人; 主体所使用的工具是客观的物质的工具; 时间的作用的对象是可感知的客观物质实践; 实践的发展过程是在意识指导下的现实的客观过程; 实践的结果是外在于人的意识的客观的结果. 第二、自觉能动性 人的实践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活动.动物没有自己的主观世界,它们的活动是本能的活动. 第三、社会历史性 作为实践主体的人,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实践活动.人们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进行的实践活动,都是受社会条件限制的,并且是随着社会条件的发展而发展的,决不会永远处于同一水平上,因此实践又具有历史性. 3、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 第一、物质生产实践 它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物质生产实践解决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衣食住行的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实践活动产生和发展的前提. 第二、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它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活动.主要表现为:社会管理、阶级斗争、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 第三、科学实验 它是从物质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的尝试性、探索性的实践活动,其目的是为成功地改造世界提供必要的知识. 除上述三种基本实践形式外,还有其他一些实践形式,如教育实践、医疗实践和艺术实践等等. (三)、社会生活在本质上实践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第一、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境 第二、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 第三、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思想的确立,使马克思主义克服了旧唯物主义不彻底性的缺陷,把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科学地说明了社会的物质性.
推荐访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物质世界和实践 马克思主义 概论 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