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仁行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1+X证书制度实施要件、挑战及策略(完整)

1+X证书制度实施要件、挑战及策略(完整)

时间:2022-06-30 12:15:03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X证书制度实施要件、挑战及策略(完整),供大家参考。

1+X证书制度实施要件、挑战及策略(完整)

 

 1+X 证书制度实施的要件、挑战及策略 ——The Elements,Challenges and Strategi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1+X Certificate System 作

 者:

 杜怡萍

 作者简介:

 杜怡萍,女,广东省教育研究院职业教育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理论与政策、专业与课程建设(广东广州 510035)。

 原发信息:

 《教育学术月刊》(南昌)2020 年第 20204 期 第 35-41 页

 内容提要:

 1+X 证书制度是我国职业教育类型发展的重大创新,其有效实施需具备五项重要条件,即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要切实反映综合能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评价要有信度和效度保证,并具有高社会认可度,此外,“X”与“1”能够有机匹配,且两种证书的课程能融通互认。但在实践中,1+X 证书制度面临综合能力呈现及评价难度大、企业主体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国家学分银行和资历框架不健全、书证融通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能力不足等问题。为确保证书的“含金量”,必须以职业活动为载体,反映综合能力,建构课程内容,检测能力的达成度。为提高考证的信度和效度,必须以标准体系建设为核心,规范证书的开发、培训、考核及学分管理全过程。为促进 1+X 证书制度的健康发展,必须重遴选、强监管,建立市场化的管理机制。

 The Elements,Challenges and Strategi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1+X Certificate System

 关

 键

 词:

 1+X 证书制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职业能力/标准

 期刊名称:

 《职业技术教育》 复印期号:

 2020 年 09 期

  中图分类号:G71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2311(2020)4-0035-07

 2019 年,1+X 证书制度试点在职业教育领域引起了强烈反响。教育行政部门以建规章、广招募、高投入的方式大力推进,职业院校以高涨的热情、认真的态度和积极的行动参与到试点中来,培训评价组织开发立项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快速增长。至今,教育部公布立项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一共 92 个(首批 6 个,第二批 10 个,第三批 76 个),可以预计,后续会越来越多。1+X 证书制度试点已一年,不仅在职业教育内部而且在行业企业产生了广泛影响,当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必要进一步明确推行1+X 证书制度的必要性,厘清制度实施的重要条件,研判面临的挑战,寻求破解难题的策略方法。

 一、1+X 证书制度是职教改革的必然选择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 号,简称“职教 20条”)提出:从 2019 年开始,我国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学历证书用“1”代表,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用“X”代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缩写为:1+X 证书制度。1+X 证书制度就是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多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历证书是学制系统内实施学历教育的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对完成了学制系统内一定教育阶段的学习

 任务的受教育者所颁发的文凭。“职教 20 条”明确指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反映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1+X 证书制度是我国职业教育类型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其重要性毋庸置疑,1+X 证书制度也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1+X 证书制度是职业教育跨界属性的内在需要

 职业教育兼具职业属性和教育属性,这种跨界性质决定了职业教育是不同于普通教育的一种教育类型。具体体现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必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目标指向应用型人才,培养内容针对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养,人才培养过程必须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评价需要多元参与的职业能力考评。长期以来,职业院校既是人才培养的主体又是评价的主体,集“运动员”和“裁判员”于一身,导致学生的能力水平与职业要求差距越来越大。1+X 证书制度将来自用人需求方的外部评价纳入职业教育评价之中,打破了单一的内部评价格局,评价主体从单一走向了多元,且以职业需求作为评价标准,契合了教育与职业紧密结合的本质要求。1+X 证书制度不仅为学生提供多维度的能力凭证,而且通过评价模式的改革倒逼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改革。

 (二)1+X 证书制度是“双证书”制度新时代变革的产物

 我国职业教育长期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制度,“双证书”制度对于推动职业教育发展产生过积极的作用。但随着国家对各类职业资格证书的清理和规范,证书覆盖面非常有限,令“双证书”制度难以为继。而且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相互平行、互不交叉,造成

 “两张皮”的问题,导致了重复学习和教育资源浪费。此外,职业资格证书过分强调岗位能力,一是将知识与技能分开评价,忽视了能力形成的综合性与情境性,无法体现复杂职业能力的特点;二是对职业生涯成长和职业岗位能力的迁移性关注不够,无法满足企业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呼唤能及时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要求,具体表征劳动力素质的证书体系,1+X 证书制度成为新时代变革的必然产物。[1]

 (三)职业教育发挥培训功能迫切需要 1+X 证书制度助力

 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且跨越教育和职业两个领域,不仅要发挥学校的学历教育功能,而且要发挥社会的职业培训功能,为学习型社会构建和终身教育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和“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把培训工作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职业教育实行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既有利于国家人力资源开发,又有利于劳动者个体的终身学习和发展。“职教 20 条”明确规定,职业院校既要开展院校内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又可面向社会人群培训,可见,1+X 证书制度从设计和实施两方面,成为职业教育发挥培训功能的助推器。职业教育开展职业培训的同时就在率先探索国家资历框架和学分银行建设,推动全民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

 二、1+X 证书制度的实施要件

  教育评价就是对教育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而教育的价值在于能够满足人和社会需要的程度。[2]为实现有效评价,有必要追根溯源,厘清1+X 证书制度实施的重要条件。1+X 证书制度中的“X”是新生事物,其内涵、考证质量及社会认可度是重要的决定因素,同时,“X”与“1”的等级和课程内容必须有机联系,才能真正发挥 1+X 证书制度的作用。因此,1+X 证书制度实施需要五项重要条件支撑。

 (一)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能切实反映综合能力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需要反映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这些综合能力具体体现在培训评价组织开发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之中,“X”能有效证明学习者能力,必然要求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能够完整、准确、及时地反映综合能力。

 毋庸置疑,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所反映的综合能力与职业密切相关,笔者认为,某一职业的综合能力主要是指从事该职业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因此,综合能力主要指向职业能力。从心理学的层面看,能力通常指完成活动的本领,包括完成一定活动的具体方式,以及顺利完成一定活动所必需的心理特征。[3]知识、技能和态度是能力构成的三个基本要素。依此类推,职业能力就是指要完成一项职业活动的本领,即必须具备相应的职业知识,掌握相应的职业技能,具备相应的职业素养。德国联邦职教所认为,职业能力表现为人们从事一门或若干相近职业所必备的本领,使个体在职业工作、社会和私人情境中科学的思维,对个人和社会负责任行事的热情和能力。[4]将职业能力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有的学

 者还将职业能力分为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这些对职业能力的内涵理解是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重要参考。值得注意的是,要素本身并不是能力本身,即不能将知识、技能、态度的相加或叠加等同于能力的形成,这些要素必须相互联系结构化,才能形成职业能力,因此,在能力的培养和评价中不可将要素割裂。

 (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评价有信度和效度保证

 信度和效度保证是任何一种评价的基本要求,也是 1+X 证书制度实施的基本要求。培训评价组织既要保证评价结果应当符合评价目的,又要保证评价指标(或工具、结果)的可靠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程度。培训评价组织除开发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外,还要负责开发培训教材和学习资源、考核站点建设、考核颁证等工作。这些工作均直接影响“X”的评价信度和效度,其中,考核内容及考核方法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X”应采取上机考试和现场操作考核并举、定量评定与定性评定结合的评价方式。从评价的效率来看,上机考试是各种方法中效率最高,费用成本较低,测试结果比较客观、可靠,适合于大规模的评价。从评价的内容来看,随着技术的进步,上机考试不仅对知识而且可以对部分技能进行测试,例如书面操作测试、辨认测试、模拟操作等,尤其是对依托信息技术的职业技能评价具有天然优势。但是上机考试对于心智层面的技能始终具有间接性,现场操作考核是十分必要的。通过现场观察,可获得被评价对象不愿意或没有报告的行为表现,不仅可以判断被评价者的技能掌握程度,而且对其知识、技能和人格等整体方面的发展具有非常强的直接

 性。[5]从评价结果来看,必须从质和量两个方面综合判断被评价者的本质特性,因此,“X”的考核不能仅是填空、选择等具有标准答案的封闭性定量考核内容,更应有完成一份解决方案、生产一个产品、提供一项服务等开放性的定性考核内容,当然,为了提高精确性,可以对定性信息进行二次量化,如观察量表既可以作为质的评价,又可进行量化统计。

 (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具有高社会认可度

 “X”不仅具有评价功能,而且要有实用价值。职业院校学生取得“X”的目的不仅在于证明自己的能力水平,更希望能通过这一凭证被社会认可,帮助其就业,甚至获得相应薪资,否则,“X”没有吸引力。目前国内外不少证书经市场化检验了价值,考证者甚多,例如华为认证、英国伦敦工商会证书(LCCI),不仅社会认可度高而且具有国际影响力。因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高社会认可度是 1+X 证书制度实施又一重要条件。

 培训评价组织作为“X”建设的主体,对证书质量、声誉负总责。证书的质量取决于证书开发的系列工作的质量,包括标准开发、教材和学习资源开发、考核站点建设、考核颁证等。决定证书声誉除质量外,还取决于培训评价组织的行业影响力,其举办历史、产值规模、商誉,尤其是技术的先进性,均是保证和提升“X”声誉的重要因素,一般龙头企业、规模企业、骨干企业的证书社会认可度更有保证。

 (四)“X”与“1”的等级能有机匹配

  从数学的角度看 1+X 证书制度,其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1”与“X”是否可加?如前所述,由于“1”与“X”的本质均指向职业能力,性质一致,两者可以相加。二是相加是否有意义?职业院校的学生不是每个级别的证书都要去考的,例如,高学历层次考低层级证书就没有意义。“X”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应对接不同学历层次。从制度设计来看,“X”的初级、中级、高级分别对接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这就有必要要求“1”与“X”同级是相匹配的。

 实现同级匹配,需要职业教育“1”的等级和“X”的等级都依据一套共同的标准即通用等级标准,在国际上的普遍做法,就是资历框架。[6]资历框架制度,是为实现各类学历文凭、证书和沟通衔接而设计的一种制度,它为各种学习成果的积累、转换提供通用等级和标准,是沟通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等各类教育的“立交桥”。

 (五)“X”的培训课程与“1”的专业课程能融通互认

 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两者均指向职业能力,均是衡量学习者的职业能力水平的凭证,只不过反映的角度不同,犹如一枚货币的两面,表现形式不一样,其本质是一致的。此外,1+X 证书制度设计将“X”作为“1”的补充、深化或拓展,因此,学历教育中已有的课程可以作为“X”培训的基础,两种证书课程可以互认,书证应该融通。课程能融通互认是 1+X 证书制度实施的重要条件,否则,“X”和“1”又变成了“两张皮”,重蹈覆辙。

  在 1+X 证书制度实施中,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要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不需要重复学习,只需要学习未达到或未涉及的能力要求的培训内容,一般一个“X”附加的培训不超过 100 学时。因此,职业院校在选择“X”时,必须将该证书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相比较,分析哪些能力通过已有的课程学习可达到,哪些能力已有课程没有涉及或没有达到,确定需补充的培训课程。从学分制的角度看,也就是原有的学历教育的部分课程不仅在学历证书中计算学分,而且在“X”获取中也计算学分。学分的计算、课程的互认,必然需要学分银行的支持。

 三、1+X 证书制度试点面临的挑战

 综上所述,1+X 证书制度的有效实施,取决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对综合能力的切实反映,取决于证书考核评价的信度和效度,以及证书的社会认可度,取决于“X”与“1”的有机匹配,以及两类课程的融通互认。目前,试点阶段要满足这些条件,面临着较大挑战。

 (一)综合能力的呈现及评价难度大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 1973 年提出的冰山模型理论,将人员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图 1)。“冰山以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外在表现,容易了解与测量,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而“冰山以下部分”包括角色定位、自我认知、品质和动机,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它们不太容易通...

推荐访问:1+X证书制度实施要件、挑战及策略 要件 证书 策略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 仁行文秘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1606278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