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中国历史文化归纳
中国历史文化知识大全
中国历史上,古今窑口,总计238个。东汉伊始,制瓷窑口,相继诞生。经长时间大小窑口互相竞争模仿,至宋代,中国陶瓷遂已形成“八大窑系”的鼎足局面,直至今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国历史文化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国号的分类
朝代大致这么几个来源:由部族、部落联盟的名称而来,来自创建者原有卦号、爵位;源于创建者原始所或政权统治的区域;源于宗族关系等等,总而言之寓意吉祥。
一、以部落名为国名:以族名为国名在中国上比较常见。夏朝、商朝、周朝都是以部落为名的。
二、以地名为国名:在周朝时的诸侯国最常见,比如陈、蔡等即是地名又是国号。
三、以姓为国号:战国初期的赵、魏、韩这三国就是典型的以姓为国号。
以原封号为国号
开国皇帝在未登基前,有过封号后来就以封号为国号。比如:曹丕在称帝前世袭魏王,当皇帝后就以魏为国号。这样的例子还很多,比如刘邦受封汉中王,司马炎受封晋王,杨坚袭父爵隨国公,李渊袭父爵唐国公、后又受封唐王等。南朝的刘宋、萧齐、萧梁、南陈更是齐刷刷保持这样的规律,刘宋武帝即位前为宋王、萧齐武帝即位前为齐王、萧梁武帝即位前为梁王、南陈武帝即位前为陈王;夏,五代时期定难军节度使李彝兴(李彝殷)被北宋封为夏王,后来李继迁叛宋,又被辽封为夏王,故国号为夏,史称“西夏”;其实封号也是地名,指被封的地方。再举几个例子,让楼塌一下。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在建立北魏王朝前,自称代王。后唐庄宗李存勖在建立后唐王朝前,封号晋王。后晋高祖石敬瑭在建立后晋王朝前,封号赵国公。
从文化角度确定的国名
国号都寄托了某种愿望。比如:元朝,就是取自《周易》中的一
句话“大哉乾元”。元为首,为刚。而“大明”在《易经》中,表示光明周而复始,成就天地四方,在《诗经》中是歌颂周文王的功业。清又是五行属水,水克火,明属火。是从五德文化角度上确定的。
六、继承(山寨)历史上同姓或同族人的国名:唐朝时,武则天因为出身本不显,加上唐人认为,唐以前的盛世只有周朝和汉朝,而周又比汉更为称赞。为了表明自己其实出身显赫,武自认是周平王的少子姬武的第40代子孙,改唐为周,史称“武周”。五代时的代北沙陀族人李存勖以忠于唐朝自居,故灭梁后以唐为号,史称“后唐”;郭威自称为周朝虢叔后裔,故国号为周,史称“后周”;又以郭威之姓,别称“郭周”,或以柴荣之姓称“柴周”。清朝在前期叫金,就是继承女真族完颜部建立的金,史称“后金”;刘姓皇帝除了刘裕甭管跟刘邦有无血统关系就喜欢继承汉朝的国号。这些无非是显示皇族的历史悠久和血统高贵。
夏朝
据传禹曾受卦于夏伯,因用以称其政权为“夏”。另据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禹的儿子启西迁大夏(山西南部汾浍一带)后,才称“夏”。
篇二:中国历史文化归纳
.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
?中国历史朝代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两汉,三分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一、先时期的历史发展
距今50万年的店
“猿人”
?(一)先时期--原始社会
?先时期--中国古代传说
?盘古——开天地
?女娲——造人类
?伏羲——画八卦
?燧人——钻木取火
?神农(炎帝)——教稼穑创医药
?黄帝(轩辕)——造屋宇、作舟车、制衣服
?嫘祖——养蚕缫丝
?仓颉——造字
?伶伦——造律吕
?大挠——作甲子
?尧、舜、禹——禅让制“禅始不禅终”
(二)先时期--奴隶社会
1、夏:(前2070年至1600年)
启废“禅让制”,用“世袭制”替代,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2、商:(前1600年至前1046年)
青铜铸造业/甲骨文文字
代表:四羊方尊(精美的艺术品)
司母戊大方鼎(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最大青铜器)
3、周:(前1046至前771年西周--前771年221年东周)
公元前841年,周公、召公共同执掌朝政,史称“行政”——中国确切纪年开始
.
可修编.
.
-
商在公元前1600年灭夏
出现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青铜器的冶炼和
铸造技术达到了
很高的水平
司母戊大方鼎
平王东迁为界分为西周和东周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周朝,共近八百年的历史,以平王东迁为界分为西周和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
二、封建社会
?(一)确立和初步发展?a?a春秋战国、、?1、春秋战国(前771年至前476年、前475至前221年)
?春秋五霸:一说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穆公、楚庄王;?另一说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战国七雄:齐、楚、燕、、、、?百家争鸣:老子、孔子、墨子、孟子、荀子、庄子、非子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楚庄王、穆公
战国七雄:齐楚燕
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前221年至前206年)
始皇的主要事迹:
政治上:统一中国;建立皇帝制,确立中央集权
和地方行政机构
经济上: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文化上:统一文字
思想上:焚书坑儒
军事上:出击匈奴,修筑长城,南攻越族
胜吴广起义
统一越族地区、击退匈奴,取得河套,修建万里长城(400)
.
可修编.
.
-公元前209,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6年王朝灭亡。
3、汉
西汉:(前202年至25年)
楚汉战争(前206年至前202年):邦战胜项羽,建立西汉,定都长安。
文景之治(西汉)
汉武帝统治时期:
思想家: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史学家:司马迁
《史记》
文学家:司马相如
军事家:卫青、霍去病
理财家:桑弘羊
音乐家:延年
政治活动家:骞
绿林、赤眉起义
东汉:(25年至220年)
秀:汉光武帝
光武中兴(东汉)
蔡伦
衡:《灵宪》、地动仪
两汉的思想、文化和科学
(二)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
?1、三国鼎立
?2、晋南北朝时期
1、三国鼎立
三国:(220年)蜀(221年)吴(222年)
马钧:浇灌工具翻车
诸亮:改善同少数民族的关系,促进西南地区
的发展(七擒孟获)
权派卫温进达夷州()
2、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上长期分裂的时期
?三分天下最后归于,继而司马氏代建晋,史称“西晋”
?公元316年,匈奴攻占,西晋灭亡。西晋皇族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史称“东晋”。
?与此同时,北方各族的统治者先后建立起16个封建割据国家,史称“十六国”。
?公元420年,东晋灭亡后,南方先后经历宋、齐、梁、,总称南朝;北、东、西、北齐、北周总称北朝,与南朝并存,史称“南北朝。”
?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江南得到开发。
.
可修编.
.
-
北孝文帝(鲜卑)迁都与改革,加速了当时北方各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祖冲之、贾思勰、郦道元、王叔和、缜、法显、王羲之、顾恺之、灵运等名人。
(三)隋唐时期
——封建社会走向繁荣和成熟的时期
1、隋朝,定都长安,前后历经两帝:隋文帝和隋炀帝,开凿大运河。
坚建立隋朝(581年至618年)
“开皇之治”、隋炀帝实行科举考试、三省六部制、大运河、安济桥(宋哲宗赐名,意为“安渡济民”)、密、翟让起义。
2、唐朝
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618年至907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安史之乱”/王仙芝、黄巢起义
瓷、绢、锦均闻名
唐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人口最多的都市
唐本草、药王思邈、茶圣、诗仙、诗圣、画圣、书法
鉴真、玄奘、莫高窟
后周渊建立了唐朝。
唐朝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四)民族融合的加强和封建经济的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
?五代十国(907年至960年)
后梁、唐、晋、汉、周(五代)
南唐等十个割据政权(十国)
桥兵变:匡胤建立宋朝(北宋)(960年至1127年)
构建立南宋(1127年至1276年)都城临安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1206年),称大汗,先后消灭西
夏及金
忽必烈:建立元朝1271年至1368年),1276年灭南宋,建行省制度
红巾军起义:灭元。
.
可修编.
.
-
1、宋元时期
——中国封建社会的高度发展时期
?960年,匡胤桥兵变,建立北宋。
?辽、金、西夏并立。
?征战不息。
?宋南迁,爱国名将岳飞
?《满江红》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括,北宋科学家、改革家。晚年以平生见闻,在梦溪园撰写了笔记体巨著《梦溪笔谈》,是一位非常博学多才、成就显著的科学家。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他还是卓越的工程师、出色的外交家。英国科学史家约瑟评价括“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五)明清(鸦片战争以前的清)时期
——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
?1、明朝
?元末,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建立了明朝,并灭掉了元朝,统一了全国。
?明成祖朱棣迁都,并派遣和下西洋。1644年,自成推翻明朝。
和航海图
和宝船模型
2、清朝
女真族努尔哈赤建立金(161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36年),1644年迁都
1661年成功收复
1662-1795康雍乾盛世。
?历史上三个盛世(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泰民安)。
三、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灾难深重的近代中国
1、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
?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略
.
可修编.
.
-?三元里抗英、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反帝运动
?洋务运动
?辛亥革命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
?1919年五四运动
?2、新主义革命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
1927年第一次国革命战争失败;八一起义
1931年九一八事变
1934年红军长征
1935年会议
1936年事变
1937年卢沟桥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
1946年6月全面战爆发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国成立
第二节中国历史小常识
?5、根据政权所在地定:如蜀、吴
?6、根据吉祥之意定:元(“大哉乾元”)
?7、以建立者的姓氏定:朝(霸先)
?8、以社会上流行口号定:明(“弥勒降生,明王出世”)
?9、按同音通假定:清(“后金”之“金”)
二、帝王、皇族、皇戚称谓
1、帝王称谓
?“后”、“王”的称谓始于原始社会,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都称为“王”。
?“天子”一称始于西周。
?公元前221年,王嬴政统一全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始称“皇帝”。
?此后,“皇帝”的称谓被我国封建社会历代君主所沿用,成为最高统治者的专有名称。
2、皇族、皇戚称谓
?皇太子:皇帝诸子中皇位的法定继承人,也称为“太子”。
?皇太:由皇帝册封的有皇位继承权的嗣。
?公主:汉代开始专指皇帝之女,皇帝的姊妹称长公主,皇帝的姑母称大长公主。清代除皇帝之女外,其他皇族之女均称“格格”。
.
可修编.
.
-?驸马:晋以后指皇帝的女婿,清代称“额驸”。
三、名号
1、谥号、庙号
皇帝死后,一般有两个正式称号:
一是谥号,一是庙号。
谥号
皇帝死后,大臣们根据皇帝生前事迹拟定的一种称号。
?美谥:如昭、文、武、庄、烈
?恶谥:如厉、炀、幽
?平谥:如怀、悼、哀
?谥号不独立使用,或与庙号结合,或为全称的组成部分。
庙号
帝王死后,根据他在皇族中的世系,奉入祖庙祭祀,并追尊为某祖、某宗,就是庙号。如:
讨论下列帝王的称号哪是谥号?哪是庙号?
2、尊号(徽号)帝、后在生前接受的尊崇颂扬性称号。如:慈禧——圣母皇太后
3、全称
即庙号、尊号、谥号的合称。如乾隆帝:
高宗法天隆运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
纯皇帝讳弘历
4、年号
?封建帝王即位,为纪年而设置的称号,是某皇帝当政的时代标志,它起源于汉代。
?汉武帝第一个年号是“建元”,为中国史上的第一个年号纪年(公元前140年)。
?元年:1.帝王即位的第一年。2.指帝王改换年号的第一年。新君继位于次年改用新年号,叫“改元”。
?年号的拟定,均选吉利样瑞词语。
?一般选用两个字。
如明世宗的年号:嘉靖
?也有用四个字的:
如唐代武则天年号:天册万岁、万岁登封
.
可修编.
.
-?个别也用六个字的:西夏惠帝秉常年号:天赐礼盛国庆
?明清两代仅明英宗有两个年号,其他都是一个。需强调的是乾隆、康熙只是年号。
5、陵号
帝王陵墓的名号,始于西汉。
如:汉茂陵
6.避讳
“避讳”就是不直接说出或写出君主或尊长的名字,凡遇到和君长名字相同的字或音,用改字、空字、缺笔或改变读音的办法来回避。
起源于周朝,避讳有“国讳”,“家讳”和“圣人讳”三种。
四、古代天文历法
1、纪年方式
?干支纪年
?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
?干指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支指地支: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帝号纪年
?汉武帝以前没有年号,以帝王的年次纪年,史书记载时则连同帝号合称。比如周宣王元年、二年,鲁隐公元年、二年等,一直延续到下一嗣王即位或改朝换代新帝即位。
?年号纪年
?封建帝王即位,为纪年而设置的称号,称年号自汉武帝始。
?元年:?1.帝王即位的第一年。
?2.指帝王改换年号的第一年。
五、日期、时辰及记录方法
?阳历:以太阳的运动为依据。
?阴历:以月亮的运动为依据。
?每月的第一天叫“朔”,?每月的十五日叫“望”,?十五日的后一日叫“既望”,?每月的最后一日叫“晦”。
古代计时方法
?古代一昼夜为一日,用干支纪日。
?用十二地支记录每天的时辰。
?古代分一日为十二个时辰。
?每日24小时,2个小时为一时辰。
.
可修编.
.
-?子时
23:00——1:00计时
?漏壶
?每个壶近底部都有一个滴水口,壶盖上开有一个进水孔。
?圭表
?圭表是一种既简单又重要的测天仪器,它由垂直的表(一般高八尺)和水平的圭组成。
?古人就以正午时的表影长度来确定节气和一年的长度。
?香篆(更香)
?一盘香可用二十四小时。
?优点:材料易得、价格便宜、使用方法简便、可以随身携带,用于行进中的车船、军队和商旅。
?缺点:如使用时易受空气湿度和空气流动的影响。
六、四时、节气
?四时,也称四季。一季为三个月,孟、仲、季。
?正月、二月、三月为春,可称为孟春、仲春、季春之月。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以回归年为周期循环往复。它根据季节的变化,将一年分为24个节,也称“气”或“节气”。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了一首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讨论
?今年高考某某同学考了全省第一名,我们常常称之为“高考状元”。
“状元”,在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中是怎样产生的?通常对第二名、第三名怎样称谓的?
一、中国古代科举制度
二、中国古代的教育
?1.官学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三纲五常
?三纲:君为臣纲(忠),父为子纲(孝),夫为妻纲(节);
?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
可修编.
.
-2.中国古代的私学教育
?产生于春秋,以孔子的私学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
?孔丘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拥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门生。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庐山白鹿洞书院
?岳麓书院
?登封嵩阳书院(石鼓书院)
?应天书院(雎阳书院)
三、五行及古代天文历法
讨论
?清代皇家专储《四库全书》的藏书阁为(故宫)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避暑山庄)文津阁、(故宫)文溯阁,为什么如此命名?
1.五行
?“五”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
?“行”就是运动变化、运动不息的意思。
?“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1)五行相生
?木生火:火要依靠柴薪来维持燃烧
?火生土:土要依靠太阳来普照
?土生金:金要依靠山岩来储存
?金生水:水要依靠铁器来开导疏通
?水生木:木要依靠雨露来灌溉
(2)五行相克
?木克土:树木可以入土
?火克金:烈火可以溶金
?土克水:土可以覆水
?金克木:金可以伐木
?水克火:水可以灭火
五行与五色
?木=青色,为木叶萌芽之色
?火=赤色,为篝火燃烧之色
?土=黄色,为地气勃发之色
?金=白色,为金属光泽之色
?水=黑色,为深渊无垠之色
讨论
.
可修编.
.
-?“安远庙”
殿顶全部用黑色琉璃瓦覆盖,这在寺庙建筑中极为罕见。为什么这样建造?
.
可修编.
课后作业
篇三:中国历史文化归纳
中国历史文化归纳
第二章
中国历史与文化
历史时期
距今约170万年前
距今70万-20万年
距今约50万年
元谋人
蓝田人
北京人
第一节
中国历史发展概况
黄河流域仰韶文化
西安半坡氏族是仰韶文化的最典型代表
母系氏族公社
发现稻谷,是迄今最古老的人工栽培稻,说明中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文化
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山东章丘龙山文化
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贫富分化,阶级对立出父系氏族公社
山东泰安大汶口文化
现
浙江良渚文化
中国古代史传说中的女娲、伏羲、神农(炎帝)、轩辕(黄帝)以及尧、舜、禹时期,都处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父系氏族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阶段。
三皇:燧人、伏羲、神农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夏(禹)
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2.经济以农业为主
前2070-前16003.标志着阶段、国家的确立,并开始长达几千年的王位世袭制度
1.经济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
商(汤)
2.司母戊大方鼎(安阳出土),重875公斤,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世界
前1600-前1046上最大的青铜器。
3.卜辞中已有日食、月食的记录,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日食的记录
西周(姬发)
《诗经》中关于公元前776年9月6日的日食记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
前1046-前771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
春秋
1.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楚庄王、秦穆公
周
东周
770-4762.春秋后期,著名的冶铁中心:楚国的宛、赵国的邯郸
姬
宜
战国
1.战国七雄:齐
楚
燕
韩
赵
魏
秦
臼
475-2212.著名的水利:秦国的都江堰和郑国渠(由韩国的郑国修建)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历史时期
主要成就或特点
他的言论被汇集成《论语》,后被人尊为“圣人”
儒家
春秋
战国
道家
春秋
孔丘(创始人)
儒家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据说都曾经孔丘审定。
孟轲(代表)
李耳(创始人)
1/9著《孟子》,被尊为“亚圣”
《老子》
中国历史文化归纳
战国
庄周(代表)
《庄子》
墨家
春秋
墨翟(创始人)
《墨子》
法家
战国
韩非(创始人)
《韩非子》
兵家
春秋
孙武(代表)
《孙子兵法》
孙膑(代表)
《孙膑兵法》
阴阳家
邹衍
刑名家
惠施和公孙龙
纵横家
苏秦、张仪
农家
许行
春秋战国时期科技和文学成就
《甘石星经》
甘德、石申
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战国时
制定了24节气
《春秋》
留下了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四诊法”
扁鹊
望、闻、问、切
《诗经》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楚辞》
屈原
《离骚》
全套编钟
湖北随州
当时音乐已达到很高水平
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辽西夏金元、明清
秦(嬴政)前221-前206标志着我国统一的多名组中阳集团国家的建立
西汉(刘邦)前206-公元25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东汉(刘秀)25-22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三国
魏蜀吴
魏马钧发明了翻车,蜀锦非常有名,吴的造船业发达
两晋
南北朝西晋东晋
220-581南北朝
南朝先后有宋、齐、梁、陈四个政权
隋(杨坚)581-618李春和赵州桥;开凿南北大运河全长四五千里
唐(李渊)618-90唐三彩;雕版印刷品《金刚经》;药王孙思邈《千金方》;陆羽《茶经》;
五代十国907-97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十国:南蜀、吴、吴越、南平、楚、闽、南汉、后蜀、南唐、北汉
北宋(赵匡胤)
南宋,“苏湖熟,天下足”
960-1127北宋的手工业中金银铜铁等矿产开采量居当时世界第一。
中国当时世界上造船水平最先进国家,船上已安装指南针。
南宋(赵构)
瓷器最著名的有定窑、汝窑、钧窑、官窑。
1127-1279北宋在四川地区发行了纸币——交子
元(忽必烈)1271-136郭守敬《授时历》;元曲
明(朱元璋)1368-16441.明清,“湖广熟,天下足”2.遵化、佛山的冶铁已十分有名。
清(努尔哈赤)1644-1911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宋应星《天工开物》
成果
2/科技
中国历史文化归纳
西汉
东汉
纸
造纸术
《周髀算经》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
蔡伦
改进造纸方法
世界上最早的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
第一次把圆周率数字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比欧洲早了1000多年
显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
世界上第一次测出地球子午线的长度
世界上第一部
茶叶著作
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四大发明之三
世界上最早、最完备的建筑学著作
测定一年365.2425天
被誉为“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医学成果
张仲景(医圣)东汉
汉
两晋
唐
北宋
明
华佗
《黄帝内经》
《神农本草经》
王叔和
孙思邈(药王)《唐本草》
宋慈
李时珍
《脉经》
《伤寒杂病论》
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我国最早的一部医书
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
是我国现存第一部脉学著作
《千金方》
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颁布的药典,比欧洲早800年
《洗冤录》
《本草纲目》
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著作
当时世界上著名的药物学著作
提出勾股定理,比西方早500年
祖冲之
李春
地动仪、浑天仪
张衡
南朝
隋
唐
圆周率
赵州桥
《金刚经》
《茶经》
《梦溪笔谈》
北宋
活字印刷术
指南针、火药
《营造法式》
南宋
元
明
泉州安平桥
《授时历》
《天工开物》
时间(868)
现存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品
陆羽
沈括
毕升
劳动人民
杨诫
郭守敬
宋应星
我国保存至今最长的桥
地球子午线长度
僧一行
发明了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思想文化成果
王充
法显
范缜
鉴真
玄奘
理学(北宋)
心学(明代)
东汉
东晋
南朝
唐
唐
《论衡》
《佛国记》
《神灭论》
《大唐西域记》
哲学上最有名
第一个到达印度取经,历时14年
批判佛教的神不灭理论
六次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西游天竺取经
代表人物有周敦颐,程颐,程颢,张载等,朱熹是集大成者
代表人物是王守仁
思想家(明代)
李贽,明末清初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以及清代魏源,龚自珍都是著名的思想家
史学成果一览表
西汉
司马迁
《史记》
3/9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中国历史文化归纳
东汉
北宋
班固
司马光
《汉书》
第一部断代史
《资治通鉴》
编年体通史
第一部编年体著作是<春秋>
书法成果
东晋
王羲之“书圣”
《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北魏
形成了“魏碑”书体
唐
著名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颜体)、柳公权(柳体)
北宋
宋四家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北宋
宋徽宗(赵佶)
“瘦金体“明清
吴家三门(祝允明,文徽明,王宠)和董其昌成就都很高
农学成果和地理著作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
我国现存最早的农书
明朝
徐光启
《农政全书》
优秀的农学著作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
具有很高的史学、文学、地理学价值
明
徐霞客
《徐霞客游记》
第一次提到并研究了岩溶地貌
绘画成果
东晋
隋
唐
唐
北宋
元
顾恺之
展子虔
阎立本
吴道子
张择端
黄荃
荆浩、董源
吴派(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董其昌
徐渭
陈洪绶
清
古代主要文学成就
赋的名家有贾谊《吊屈原赋》《鸟赋》、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汉代
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归田赋》
乐府诗有《孔雀东南飞》《十五从军行》等。
魏晋南北朝
著名文学家:田园诗人陶渊明、山水诗人谢灵运
北朝的乐府民歌如《敕勒歌》《木兰辞》都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文学理论名著。
4/9石涛、朱耷、郑板桥为首的“扬州八怪”
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擅长人物画
擅长画政治人物
所画人物衣带漂浮异动,人称“吴带当风”,有“画圣”之誉
《清明上河图》风俗画的代表
花鸟画
山水画
著名画家
以泼墨花卉著称
以人物画著称
著名画家
年画,清代有名的民间画
明
中国历史文化归纳
唐
宋
元
《三国演义》
大诗人:李白(诗仙)、杜甫(诗圣)、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白居易
陆羽(茶圣)《茶经》是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
著名词人有苏轼,欧阳修,柳永,李清照,黄庭坚等。
关汉卿是最杰出剧作家,其代表作是《窦娥冤》
罗贯中
我国最早的长篇小说
我国古代长篇白话小说的高峰
《红楼梦》
曹雪芹
明清
《水浒传》
施耐庵
《西游记》
吴承恩
《儒林外史》
吴敬梓
《金瓶梅》
兰陵笑笑生
《聊斋志异》
蒲松龄
《牡丹亭》
汤显祖
《长生殿》
洪升
《桃花扇》
明代
《永乐大典》
明清小说我国第一部以农发起义为题村的长篇小说
我国古代文言小说的高峰
“四大文学名著”
戏曲
我国最大的一部类书
孔尚任
京剧形成于乾隆末年四大微班和湖北汉调进京后,程长庚为开山祖师
清代
《古今图书集成》
《四库全书》
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一部类书
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部丛书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
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时期
科学技术方面:
李善兰
詹天佑
严复
新民主主义革命
李四光
科学技术方面
竺可桢
茅以升
侯德榜
鲁迅
郭沫若
矛盾
文学艺术发面
巴金
老舍
曹禺
聂耳
冼星海
创建了地质力学
创办了我国第一个气象研究所
设计了第一座近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
发明了联合制碱法
《狂人日记》《孔乙己》《阿Q正传》
《屈原》
《子夜》《林家铺子》
《家》《春》《秋》
《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
《日出》《雷雨》
《义勇军进行曲》
《黄河大合唱》
5/9创造了“代数”“微分”“积分”等数学名词;
设计并督建了我国第一条自行设计的铁路
翻译了《天演论》,影响很大。
徐寿,华蘅芳
制成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
都是著名的作家
著名的音乐家
中国历史文化归纳
蔡元培、陶行知
徐悲鸿,张大千,齐白石等
《定军山》
1905年
著名的教育家
著名画家
我国第一部影片问世
第二节湖北省历史发展概况
湖北,因地处洞庭湖之北而得名。
简称“鄂”,是因为自隋朝开始,湖北部分地区为鄂州所辖,又因为历史上湖北的部分
地区为鄂州所辖,而战国时又属于楚国,人们习惯上把“荆楚大地”作为湖北的泛称。
《尚书.禹贡》为湖北最早的地理书。
湖北历史概况
1970年,湖北建始县高坪乡龙骨洞发现了3颗南方古猿下臼齿化石
同时巴东县也收集到一颗南方古猿下臼齿
2.新石器时代的村落遗址,可以概括为3种类型的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和湖北龙山文化
大溪文化所反映的社会形态是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
3.目前湖北境内发现了一些殷商文化遗址,最典型的是武汉市黄陂区发掘的盘龙城遗址。
盘龙城约建于公元前15世纪,是我国迄今在长江流域发现最早的商代古城之一,也是目前我国发现的第二座最早的商城。
4.宣威盛世楚国在行政建制上普设县治,在边疆设郡开了秦统一中国前地方郡县体制的先河。
5.公元前600年,楚国令尹孙叔敖修建了著名的期思坡,这是我国最早的水利工程。
6.《云梦睡虎地秦墓》——是世界上至今最早的法律文本
7.公元222年,东吴孙权改鄂县为武昌,去“因武而昌”之意。
8.南北朝时期,荆楚地区之间形成了3个中心城市,它们是江陵,襄阳和夏口。
9.南宋时南宋三大都会:江夏城(今武汉市武昌)和建康(今南京)临安(进杭州)
10.明代:湖广熟,天下足
11.明末清初,明代四大名镇:汉口与景德镇,佛山镇,朱仙镇
12.1911年11月11日革命党人推举黎元洪为军政府都督,汤化龙为民政总长,11月3日黎元洪拜黄兴为战时总司令。
湖北历史文化名人
炎帝神农氏
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
楚国名相孙叔敖
春秋时期军事家伍子胥
戏剧鼻祖优孟
浪漫主义诗人屈原
古战国晚期文学家宋玉
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
汉光武刘秀
代著北宋活字排版印刷术的发明茶圣陆羽
唐代高僧弘忍(佛教禅宗五祖)
名人毕昇
人物著名书法家米芾
明代杰出政治家张居正
明代著名医学药学家李时珍
明代“公安派”文学的代表人物“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近代著名历史人物
现代著名清末明初的历史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组织者邓玉北洋军阀政府总统黎元洪
地理学家杨守敬
麟,吴兆麟孙武
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陈潭秋,恽代英,李先念,张浩,林育南,萧楚女
6/9表明湖北是全国首次发现这种化石,且化石地质年代早的省份。
中国历史文化归纳
人物
著名军事家林彪
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
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陈再道,陈锡连,韩先楚,王树声,秦基伟等
著名诗人,学者闻一多等
第三节
中国区域历史文化
{一}特色区域文化
1齐鲁文化内涵;是指东临大海、西峙泰岱、北傍燕辽、南依青淮的区域文化,相当于今天的山东地区。
特征;文化差异性,灵气活力性,雄厚沉稳性,富有生命力。
2中原文化内涵;指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文化,主要指以今天河南省为主题的区域文化。
特征;a、根源性
b、交汇性和包容性
c、淳朴民风
3燕赵文化内涵;指相当于今天河北省、北京、天津的区域文化,因该地是春秋战国时期燕国和赵国的疆土,而以方国称为“燕赵文化”
特征;a、慷慨悲歌、豪气任侠的区域文化特征
b、帝都文化
c、变革进取、自强不屈
4关中文化内涵;指函谷关以西至秦岭北麓的广大地带,相当于今天的陕西省。
特征;a、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b、古朴、稳健的文化特质
c、恢弘的帝都文化
5巴蜀文化内涵;以巴蜀地区为依托,北及天水、汉中区域,南涉滇东、黔西,生存和发展于长江上游流域的区域文化。
特征;a、开放性和封闭性并存
b、整体性
6吴越文化内涵;指长江下游的地域文化,大致包括了今天江苏省和浙江省的大部分地区。
特征;文化趋于文雅、纤细、柔弱。
7岭南文化内涵;指南岭以南地区的区域文化。
特征;a、开放性和兼容性
b、重商性
8其他区域文化;荆楚文化、陇石文化、三晋文化、湖湘文化、滇黔文化、闽台文化、松辽文化、西藏文化、西域文化等
第四节
湖北特色文化
楚文化概述
楚文化内容概括为六大支柱:
青铜冶炼、丝织刺绣、木竹漆器、美术
音乐、老庄哲学、屈原文学。
按楚文化不同时期的特点可分为:
1、滥觞期(楚人建国丹阳至周平王三十一年【公元前740年】。特点:崇火崇凤好巫、开拓进取、不拘礼法。爱标新立异。
2、勃兴期(春秋时期)特点:楚人尚赤,楚人尚东,楚人尚左,楚人念祖、爱国、忠君比周人更突出。楚国建城不建池。
3、鼎盛期(战国时期)
4、转变期(秦汉之际)
楚文化特点:
7/中国历史文化归纳
1,民族精神层面:表现为积极进取、开放融合、革新鼎故、至死不屈。
2,民族心理层面:是崇火尚凤、亲鬼好巫、天人合一、;力主浪漫,与中原文化崇土尚龙、敬鬼远神、天人相分、力主现实形成鲜明对照。
3,物质层面:表现为漆器、木器和青铜器,丝织、刺绣及工艺品,郢都、宫殿及台榭建筑,帛画、壁画及屈原庄文,编钟、琴弦及轻歌曼舞,以及祭祀膜拜、占卜神算等民俗。
湖北地方文学
(一)湖北文学发展简史
1、神话史诗:
20世纪80年代,神农架发现的民间盘歌唱本《黑暗传》引起来学术界的关注,目前学术界倾向于认为《黑暗传》是汉民族的创世史诗。它的故事上起宇宙起源,下迄大禹治水,共四部分。第一部《先天》,第二部《后天》,第三部《泡天》,第四部《治世》。
2、屈骚宋赋:屈原主要作品《离骚》《九歌》《天问》。
宋玉以词赋见长,代表作《九辩》《高唐赋》《神女赋》《风赋》。
3、“相”歌和乐府:秦汉时期,荆楚地区流行“相”歌。
六朝时期,荆楚地区流行西曲乐府。代表有《襄阳乐》《那呵滩》《江南乐》。文学作品以凿齿的《襄阳耆旧记》,袁山松的《宜都山川记》为代表
4、唐诗荟萃:在唐代,出自荆楚地区的诗达2000多首,仅次于首都长安。荆楚级的事人有60多人,较有名的有杜审言,孟浩然,杜甫,岑参,戎昱,皮日休,崔道融,段成式等。
5、“二宋”散文:宋庠,宋祁兄弟均为安陆人,宋祁曾与欧阳修和修《新唐书》。有杏枝头春意闹.6、“公安派”文学:昰晚明文学中的重要流派,代表人物是三袁,袁宏道,袁宗道,袁中道,均为公安人。成就最高的是袁宏道。
7、“竟陵派”文学:也是晚明文学中的重要流派,与“公安派”基本同时,钟惺喜著有《隐绣轩集》,谭元春有《岳归堂集》《谭友夏集》《谭子诗归》
(二)湖北民间文学
1、董永传说:在孝感地区。孝感市是唯一一个以孝命名的城市。孝感市等地不仅有与董永相关的遗迹,而且地方志中也多有记载。
(三)湖北曲艺文化
{一}主要地方戏曲
1、汉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名“汉调”,又名“楚调”、“黄腔”,是在结合西皮、二黄的演唱艺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戏曲;《窦娥冤》
《二度梅》
《打花鼓》
《宇宙锋》
等传统剧目。
2、楚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称“黄孝花鼓”,又称“西路花鼓”,是在黄陂、孝感一代的竹马、高跷等明间歌舞及鄂东喔呵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楚剧原为人声帮腔,铜鼓伴奏。戏曲;《葛麻》
《百日缘》
《泼粥》
《打豆腐》
《杨绊讨亲》
《白扇记》
《吴天寿观书》
《赶会》及现代戏《双教子》
《追报表》等,其中《葛麻》曾获第一届全国戏曲会演剧本奖和演出奖,并拍成电影。
3、黄梅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于鄂东流行的“喔呵腔”和黄梅县的采茶歌及其他民歌小调,距今已有350多年的历史。戏曲《天仙配》《血掌记》《珍珠塔》《打猪草》《夫妻观灯》等。剧目《过界岭》在湖北省第一届戏曲会演中,荣获了剧目奖和表演奖。
4、花鼓戏;湖北重要的地方戏曲之一。主要有荆州花鼓戏、远安花鼓戏、东路子花鼓戏三种。其中以荆州花鼓戏较为著名。荆州花鼓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天门、仙桃一带,流行与江汉平原。起源与当地的高跷、渔鼓、三棒鼓、采莲船、敲碟唱曲等民间歌舞说唱。东路子花鼓戏起源于麻城、流行于鄂豫皖交界地带。
5、南剧;又名施南调,新中国成立前是恩施唯一能在庙台演出的大剧种。化妆与人物造型重装扮。
{二}湖北说唱艺术
1、湖北大鼓;又叫“大鼓说书”距今有160年的历史。通常是一人表演,只用书鼓加云板,说古唱今。曲目《岳飞传》《木兰从军》《昭君和番》《杨门女将》《包公案》《陈胜起义》《斩蛇起义》《李自成》等。
8/中国历史文化归纳
2、湖北评书;是只说不唱的艺术形式。传统曲目《列国》《英烈传》《奇女报国》等。新中国成立后曲目《铁道游击队》《林海雪原》《杨柳寨》等。湖北评书历史悠久,相传明末即已形成,清同治年间{公元1862—1874年}已经趋于成熟。
3、湖北渔鼓;盛行于荆州、孝感、黄冈等地区。渔鼓以唱为主。传统曲目《武松赶会》《拷棚案》《包公案》等。
4、汉川善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流行于湖北广大地区。通常是一人主讲,穿插着叙述故事情节,另有几人配合主讲人或诉唱或答问。讲一段、唱一段是其重要特点。传统“案传”有《铡美案》《三魁冤》等。
5、荆州鼓盆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形式通常为一人或二人自击鼓板独唱或对唱。
9/9
篇四:中国历史文化归纳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
?中国历史朝代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一、先秦时期的历史发展
距今50万年的周口店
“北京猿人”
?(一)先秦时期--原始社会
?先秦时期--中国古代传说
?盘古——开天地
?女娲——造人类
?伏羲——画八卦
?燧人——钻木取火
?神农(炎帝)——教稼穑创医药
?黄帝(轩辕)——造屋宇、作舟车、制衣服
?嫘祖——养蚕缫丝
?仓颉——造字
?伶伦——造律吕
?大挠——作甲子
?尧、舜、禹——禅让制“禅始不禅终”
(二)先秦时期--奴隶社会
1、夏:(前2070年至1600年)
启废“禅让制”,用“世袭制”替代,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2、商:(前1600年至前1046年)
青铜铸造业/甲骨文文字
代表:四羊方尊(精美的艺术品)
司母戊大方鼎(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最大青铜器)
3、周:(前1046至前771年西周--前771年221年东周)
.
.公元前841年,周公、召公共同执掌朝政,史称“共和行政”——中国确切纪年开始
商在公元前1600年灭夏
出现最早的文字
甲骨文
青铜器的冶炼和
铸造技术达到了
很高的水平
司母戊大方鼎
平王东迁为界分为西周和东周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周朝,共近八百年的历史,以平王东迁为界分为西周和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
二、封建社会
?(一)确立和初步发展?a?a春秋战国、秦、?1、春秋战国(前771年至前476年、前475至前221年)
?春秋五霸:一说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另一说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百家争鸣:老子、孔子、墨子、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楚庄王、秦穆公
战国七雄:齐
楚
燕
韩
赵
魏
秦
2、秦——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秦(前221年至前206年)
秦始皇的主要事迹:
政治上:统一中国;建立皇帝制,确立中央集权
和地方行政机构
经济上: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
.文化上:统一文字
思想上:焚书坑儒
军事上:出击匈奴,修筑长城,南攻越族
陈胜吴广起义
秦统一越族地区、击退匈奴,取得河套,修建万里长城(400)
公元前209,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6年秦王朝灭亡。
3、汉
西汉:
(前202年至25年)
楚汉战争(前206年至前202年)
:刘邦战胜项羽,建立西汉,定都长安。
文景之治(西汉)
汉武帝统治时期:
思想家: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史学家:司马迁
《史记》
文学家:司马相如
军事家:卫青、霍去病
理财家:桑弘羊
音乐家:李延年
政治活动家:张骞
绿林、赤眉起义
东汉:(25年至220年)
刘秀:汉光武帝
光武中兴(东汉)
蔡伦
张衡:《灵宪》、地动仪
两汉的思想、文化和科学
(二)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
?1、三国鼎立
?2、魏晋南北朝时期
1、三国鼎立
三国:魏(220年)蜀(221年)吴(222年)
马钧:浇灌工具翻车
诸葛亮:改善同少数民族的关系,促进西南地区
.
.
的发展(七擒孟获)
孙权派卫温进达夷州(台湾)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上长期分裂的时期
?三分天下最后归于曹魏,继而司马氏代魏建晋,史称“西晋”
?公元316年,匈奴攻占洛阳,西晋灭亡。西晋皇族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史称“东晋”。
?与此同时,北方各族的统治者先后建立起16个封建割据国家,史称“十六国”。
?公元420年,东晋灭亡后,南方先后经历宋、齐、梁、陈,总称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总称北朝,与南朝并存,史称“南北朝。”
?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江南得到开发。
北魏孝文帝(鲜卑)迁都洛阳与改革,加速了当时北方各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祖冲之、贾思勰、郦道元、王叔和、范缜、法显、王羲之、顾恺之、谢灵运等名人。
(三)隋唐时期
——封建社会走向繁荣和成熟的时期
1、隋朝,定都长安,前后历经两帝:隋文帝和隋炀帝,开凿大运河。
杨坚建立隋朝(581年至618年)
“开皇之治”、隋炀帝实行科举考试、三省六部制、大运河、安济桥(宋哲宗赐名,意为“安渡济民”)、李密、翟让起义。
2、唐朝
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618年至907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安史之乱”/王仙芝、黄巢起义
陶瓷、绢、锦均闻名
唐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人口最多的都市
唐本草、药王孙思邈、茶圣、诗仙、诗圣、画圣、书法
鉴真、玄奘、莫高窟
后周李渊建立了唐朝。
.
.
唐朝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四)民族融合的加强和封建经济的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
?五代十国(907年至960年)
后梁、唐、晋、汉、周(五代)
南唐等十个割据政权(十国)
陈桥兵变:赵匡胤建立宋朝(北宋)(960年至1127年)
赵构建立南宋(1127年至1276年)都城临安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1206年),称大汗,先后消灭西
夏及金
忽必烈:建立元朝1271年至1368年),1276年灭南宋,建行省制度
红巾军起义:灭元。
1、宋元时期
——中国封建社会的高度发展时期
?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北宋。
?辽、金、西夏并立。
?征战不息。
?宋南迁,爱国名将岳飞
?《满江红》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沈括,北宋科学家、改革家。晚年以平生见闻,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笔记体巨著《梦溪笔谈》,是一位非常博学多才、成就显著的科学家。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他还是卓越的工程师、出色的外交家。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沈括“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五)明清(鸦片战争以前的清)时期
——中国封建
社会的晚期。
?1、明朝
?元末,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建立了明朝,并灭掉了元朝,统一了全国。
.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并派遣郑和下西洋。1644年,李自成推翻明朝。
郑和航海图
郑和宝船模型
2、清朝
女真族努尔哈赤建立金(161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36年),1644年迁都北京
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1662-1795康雍乾盛世。
?历史上三个盛世(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泰民安)。
三、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灾难深重的近代中国
1、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
?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略
?三元里抗英、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反帝运动
?洋务运动
?辛亥革命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
?1919年五四运动
?2、新民主主义革命
1921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4年
国共第一次合作
1927年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八一南昌起义
1931年
九一八事变
1934年
红军长征
1935年
遵义会议
1936年
西安事变
1937年
卢沟桥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
1945年
抗日战争结束
1946年6月
全面内战爆发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二节
中国历史小常识
.
.?5、根据政权所在地定:如蜀、吴
?6、根据吉祥之意定:元
(“大哉乾元”)
?7、以建立者的姓氏定:陈朝(陈霸先)
?8、以社会上流行口号定:明(“弥勒降生,明王出世”)
?9、按同音通假定:清(“后金”之“金”)
二、帝王、皇族、皇戚称谓
1、帝王称谓
?“后”、“王”的称谓始于原始社会,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都称为“王”。
?“天子”一称始于西周。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始称“皇帝”。
?此后,“皇帝”的称谓被我国封建社会历代君主所沿用,成为最高统治者的专有名称。
2、皇族、皇戚称谓
?皇太子:皇帝诸子中皇位的法定继承人,也称为“太子”。
?皇太孙:由皇帝册封的有皇位继承权的嗣孙。
?公主:汉代开始专指皇帝之女,皇帝的姊妹称长公主,皇帝的姑母称大长公主。清代除皇帝之女外,其他皇族之女均称“格格”。
?驸马:魏晋以后指皇帝的女婿,清代称“额驸”。
三、名
号
1、谥号、庙号
皇帝死后,一般有两个正式称号:
一是谥号,一是庙号。
谥
号
皇帝死后,大臣们根据皇帝生前事迹拟定的一种称号。
美谥:如昭、文、武、庄、烈
恶谥:如厉、炀、幽
平谥:如怀、悼、哀
谥号不独立使用,或与庙号结合,或为全称的组成部分。
庙
号
帝王死后,根据他在皇族中的世系,奉入祖庙祭祀,并追尊为某祖、某宗,就是庙号。如:
.
.讨论
下列帝王的称号哪是谥号?哪是庙号?
2、尊号(徽号)
帝、后在生前接受的尊崇颂扬性称号。
如:慈禧——圣母皇太后
3、全称
即庙号、尊号、谥号的合称。如乾隆帝:
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
纯皇帝
讳弘历
4、年
号
封建帝王即位,为纪年而设置的称号,是某皇帝当政的时代标志,它起源于汉代。
汉武帝第一个年号是“建元”,为中国史上的第一个年号纪年(公元前140年)。
元年:1.帝王即位的第一年。2.指帝王改换年号的第一年。新君继位于次年改用新年号,叫“改元”。
?年号的拟定,均选吉利样瑞词语。
?一般选用两个字。
如明世宗的年号:嘉靖
也有用四个字的:
如唐代武则天年号:天册万岁、万岁登封
个别也用六个字的:
西夏惠帝赵秉常年号:天赐礼盛国庆
明清两代仅明英宗有两个年号,其他都是一个。需强调的是乾隆、康熙只是年号。
5、陵
号
帝王陵墓的名号,始于西汉。
如:汉茂陵
6.避
讳
“避讳”就是不直接说出或写出君主或尊长的名字,凡遇到和君长名字相同的字或音,用改字、空字、缺笔或改变读音的办法来回避。
起源于周朝,避讳有“国讳”,“家讳”和“圣人讳”三种。
四、古代天文历法
1、纪年方式
.
.?干支纪年
?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
?干指天干: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支指地支: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鼠
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狗
猪
帝号纪年
汉武帝以前没有年号,以帝王的年次纪年,史书记载时则连同帝号合称。比如周宣王元年、二年,鲁隐公元年、二年等,一直延续到下一嗣王即位或改朝换代新帝即位。
?年
号
纪
年
?封建帝王即位,为纪年而设置的称号,称年号自汉武帝始。
?元年:
?1.帝王即位的第一年。
?2.指帝王改换年号的第一年。
五、日期、时辰及记录方法
?阳历:以太阳的运动为依据。
?阴历:以月亮的运动为依据。
?每月的第一天叫“朔”,?每月的十五日叫“望”,?十五日的后一日叫“既望”,?每月的最后一日叫“晦”。
古代计时方法
?古代一昼夜为一日,用干支纪日。
?用十二地支记录每天的时辰。
?古代分一日为十二个时辰。
?每日24小时,2个小时为一时辰。
?子时
23:00——1:0计时
?漏壶
?每个壶近底部都有一个滴水口,壶盖上开有一个进水孔。
?圭
表
.
.?圭表是一种既简单又重要的测天仪器,它由垂直的表(一般高八尺)和水平的圭组成。
?古人就以正午时的表影长度来确定节气和一年的长度。
?香篆(更香)
?一盘香可用二十四小时。
?优点:材料易得、价格便宜、使用方法简便、可以随身携带,用于行进中的车船、军队和商旅。
?缺点:如使用时易受空气湿度和空气流动的影响。
六、四时、节气
?四时,也称四季。一季为三个月,孟、仲、季。
?正月、二月、三月为春,可称为孟春、仲春、季春之月。
二
十
四
节
气
?二十四节气以回归年为周期循环往复。它根据季节的变化,将一年分为24个节,也称“气”或“节气”。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了一首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讨
论
?今年高考某某同学考了全省第一名,我们常常称之为“高考状元”。
“状元”,在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中是怎样产生的?通常对第二名、第三名怎样称谓的?
一、中国古代科举制度
二、中国古代的教育
?1.官学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三纲五常
?三纲:君为臣纲(忠),父为子纲(孝),夫为妻纲(节);
?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2.中国古代的私学教育
?产生于春秋,以孔子的私学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
.
.?孔丘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拥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门生。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
?湖南长沙岳麓书院
?河南登封嵩阳书院(湖南衡阳石鼓书院)
?河南商丘应天书院(雎阳书院)
三、五行及古代天文历法
讨
论
?清代皇家专储《四库全书》的藏书阁为(北京故宫)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避暑山庄)文津阁、(沈阳故宫)文溯阁,为什么如此命名?
1.五
行
?“五”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
?“行”就是运动变化、运动不息的意思。
?“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1)
五行相生
?木生火:火要依靠柴薪来维持燃烧
?火生土:土要依靠太阳来普照
?土生金:金要依靠山岩来储存
?金生水:水要依靠铁器来开导疏通
?水生木:木要依靠雨露来灌溉
(2)
五行相克
?木克土:树木可以入土
?火克金:烈火可以溶金
?土克水:土可以覆水
?金克木:金可以伐木
?水克火:水可以灭火
五行与五色
?木=青色,为木叶萌芽之色
?火=赤色,为篝火燃烧之色
?土=黄色,为地气勃发之色
?金=白色,为金属光泽之色
?水=黑色,为深渊无垠之色
.
.讨
论
?承德“安远庙”殿顶全部用黑色琉璃瓦覆盖,这在寺庙建筑中极为罕见。为什么这样建造?
课后作业
.
篇五:中国历史文化归纳
历史沿革:
时间
作者
作品
岩画、彩陶纹饰、青铜纹饰
评价
奠定中国绘画艺术整体着眼、以线为主、平面构图的特色
可以看到的最早的古代绘画实物
其他
新石器
战国
秦汉
三国:吴:曹不兴
东晋:顾恺之
初唐:阎立本
帛画:龙凤人物图
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
专门擅长人物画
壁画、画像砖、画像石
第一个画佛像
魏晋南北朝
《女史箴》图、《洛神赋》第一个提出“以形图
写神”
人称“疏体”,“吴带当风”,画圣
隋:展子虔
《游春图》
步辇图、历代帝王图
天王送子图
隋唐
中唐:吴道子
张萱、周昉
仕女画
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书画为一体的风格,文人画的始祖
展子虔:设色山水;李思训:金碧山水;王维:水墨山水。
南唐: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
五代
荆浩、董源
李成、范宽
黄筌、崔白
张择端
北宋
宋徽宗
苏轼、文同
米芾、米友仁
南宋
元
明
山水画的代表
山水画
花鸟画
清明上河图
北宋民俗画推向高潮
工笔山水和花鸟
墨竹:以意趣为长
运用水墨横点,表现烟雨迷蒙的景象,称为:米点山水
成就:以莫高窟为代表的壁画,涌现一批蜚声中外的艺术大师
宫廷中设有“图画院”,中国历史上正式设立画院的开端
“画学”列入科举,宫廷画最鼎盛的时期
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称为“南宋四家”
赵孟頫、“元四家”:黄公望、倪瓒、王蒙、吴镇
戴进
以地区为中心的流派
沈周、文徵明
董其昌
浙派
吴派
松江派
徐渭:花鸟画派
陈淳:水墨写意派
周之冕:钩花点叶派
陈洪绶:《西厢记》木刻插图
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
清
文学
时间
西周—春秋
战国
先秦
汉
体裁
诗歌
楚辞体
散文
赋、乐府诗
代表作者
屈原
贾谊
司马相如
班固
张衡
乐府诗集
魏晋南北朝
诗歌
作品
诗经
离骚
评价
第一部诗歌总集,现实主义文学先河
我国古代第一篇长诗
石涛、朱达:遗民画家
扬州八怪:文人画派
论语、孟子、庄子、中国古代散文的光辉起点
荀子、韩非子
鹏鸟赋、过秦论
子虚赋
两都赋
孔雀东南飞
第一个用诗歌的形式反映田园生活
山水诗
诗仙
诗圣
三曹、建安七
子、竹林七贤
陶渊明
谢灵运
唐
诗歌
李白
杜甫
王维、孟浩
然、白居易、杜牧、李商隐
传奇小说
散文
五代、宋
元
词
散曲、杂剧
陈鸿
李朝威
唐宋八大家
长恨歌传
柳毅传
韩愈、柳宗元
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窦娥冤
汉宫秋
墙头马上
西厢记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最杰出的浪漫主义长篇神元曲四大家
南唐后主李煜、宋代:欧阳修、辛弃疾、李清照、柳永、陆游、姜夔
关汉卿
马致远
白朴
郑光祖
王实甫
明
小说
罗贯中
施耐庵
吴承恩
话小说
兰陵笑笑生
清
史学
时间
春秋
西汉
作者
鲁国
司马迁
作品
春秋
史记
体裁
编年体
纪传体通史
评价
第一部
二十四史之首、传记文学的鼻祖、“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后世“正史”的楷模
曹雪芹
蒲松龄
金瓶梅词话
红楼梦
聊斋志异
第一部文人创作的长篇世情小说
古代长篇白话小说的高峰
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高峰
东汉
北宋
中医
时代
战国
西汉
东汉
东汉
东汉
西晋
西晋
唐朝
唐朝
唐朝
北宋
南宋
明朝
姓氏
类别
姓
氏
名医
扁鹊
班固
司马光
成就
汉书
资治通鉴
断代体
编年体通史
评价
首创望闻问切“四诊法”
黄帝内经
神农本草经
伤寒杂病论
精于外科、针灸、内、妇科、儿科,麻沸散、五禽戏
脉经
针灸甲乙经
医校
唐本草
千金方
制作两具刻有经脉腧穴的针灸铜人,洗冤集录
本草纲目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书,从事中医工作的必读书目
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
中医医疗学基础、医圣
神医
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
我国第一部针灸学专著
世界上第一座
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订颁布的药典
东方医学圣典,药王
用于针灸教学、考试用
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著作
当时世界上内容最丰富、考订最详细的药物学著作
举例
姬、姜、嬴、妊、姒、妫
黄帝,轩辕氏
张仲景
华佗
王叔和
皇普谧
唐太宗
唐政府
孙思邈
王惟一
宋慈
李时珍
作用
别婚姻,识别区分氏族,实行族外婚
明贵贱,古代贵族的标志
战国后,姓氏开始合二为一;汉代全部为姓
名
字
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称号
成年后取的别名,与名相表里
诸葛亮,字孔明;岳飞,字鹏举。白居易,字乐天;王安石,字介甫;苏轼,字子瞻,赵孟頫,字子昂
李白,号青莲居士。郑燮号板桥。
号
名字以外的别名,一般为美称、尊称
科举制度
以明清科举考试为依据
考试级别
院试
参试人员
童生(非满族人员)
考中人员
秀才
举人(有做官资格)
贡士
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
二甲:若干,赐进士出身
三甲:若干:赐同进士出身
八卦
卦名
乾
兑
离
震
巽
坎
艮
坤
北
黑
水
肾
中
羽
黄
土
脾
宫
物象
天
泽
火
雷
风
水
山
地
形象记忆
离离原上草
封神榜:雷震子
坎儿井
第一名
解元
会员
第一:状元
第二:榜眼
第三:探花
第一名:传胪
考试时间
考试地点
乡试(秋闱)
秀才
会试(春闱、举人
礼闱)
殿试(廷试)
贡士
每三年一次,省城
秋天
乡试后第二年春天
会试发榜后举行
礼部
保和殿(清后期)
西
白
金
肺
商
东
青
木
肝
角
篇六:中国历史文化归纳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介绍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介绍(精选5篇)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依据中国历史大系表相传经历了史前时期的:有巢氏
、燧人氏
、伏羲氏
、神农氏(炎帝)、黄帝(轩辕氏)、尧、舜、禹等时代,《先秦史》载:“吾国开化之迹,可征者始于巢、燧、羲、农。下面店铺整理了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介绍相关内容,欢迎参考。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介绍
篇1传盖碗茶起源于唐代
成都人对茶具的使用,彰显出了对生活品质的高要求。成都茶馆里的传统茶具是三件套——茶碗、茶盖和茶托子(因为形状似船,故又名茶船),俗称盖碗茶。
盖碗茶的历史非常悠久,相传起源于唐代。唐人李匡乂《资暇录》卷下《茶托子》条载:“建中蜀相崔宁之女以茶杯无衬,病其熨指,取碟子承之,抚啜而杯倾,乃以蜡环碟子之央,其杯遂定。即命匠以漆环代蜡,进于蜀相。蜀相奇之,为制名而话于宾亲。人人为便,用于世。是后传者更环其底,愈新其制,以至百状焉。”
建中为唐德宗年号(公元780年—783年),崔宁是当时的西川节度使兼成都府尹。翻阅着《资暇录》,一位兰心蕙质、冰雪聪明的青年女发明家的形象便浮现在我们眼前。
遥想1200年前,成都最高行政长官的千金口啜香茗,纤纤玉指却被茶杯烫痛,于是打算想个办法来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她拿出一个碟子,把茶杯放在上面,端着碟子喝茶,这样就烫不着手了。不过,茶杯还是容易倾倒,好在崔小姐久困闺中,闲极无聊,有的是时间。几经试验,她终于发现蜡可以固定茶杯。为了让外形更美观,崔小姐又让匠人制作漆环代替蜡环,来套住茶杯。大功告成,便拿到老爸面前献宝,经崔长官之口,小姐的发明一传十十传百,终于在世上流行。经过后人的改良,茶托子便以多种面貌出现在世上。
其实,普通的茶杯当然一样可以喝茶,但唐代崔小姐的发明,让喝茶这件事变得如此有趣,这跟成都人的本性是相符的。
今天成都人使用的盖碗茶,即是崔小姐发明的茶托子的改良形式,成都人还加上了一个茶盖。而在客来客往、人声鼎沸的茶馆里,瓷碟茶船因为较重又易碎,则常为轻便又结实的铜铝质茶船取代。盖碗茶不讲繁文缛节,无论是在人声嘈杂的茶铺,还是在装饰精致的雅室,捧一盏盖碗茶,用茶盖轻拨茶汤,总有馥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盖碗茶有诸多好处,成都文化名人车辐先生总结了三点:“一、碗口敞大成漏斗形,敞大便于掺入开水,底小便于凝聚茶叶;二、茶盖可以滤动浮泛的茶叶、盖上它可以保温;三是茶船子承受茶盖与茶碗,如载水行舟,也可平稳地托举,从茶桌上端起进嘴,茶船还在于避免烫手。”盖碗茶的茶盖还有一个用途,车辐并没有谈到,那就是:茶客如果要暂时离开一下,可以把茶盖子反扣在桌子上,这样幺师就不会当成残茶倒掉,其他人也不会来占这个位子了。
与成都的盖碗茶相映成趣的,是流行于闽浙潮汕一带的功夫茶。无论从茶具还是沏茶、饮茶的操作方式来看,功夫茶都更为讲究。
从材质论,功夫茶具可分为紫砂茶具、陶瓷茶具和铁壶茶具等。具体而言,盖碗、茶海(公道杯)、闻香杯、茶杯、茶滤、茶夹、茶托、茶盘、茶巾一应俱全,杯盏次第罗列。泡不同类型的茶,使用的茶具也不尽相同。
功夫茶沏茶还有着一整套程序,所谓“焚香静气”“乌龙入宫”“重洗仙颜”“关公巡城”“韩信点兵”“尽杯谢茶”云云。
其实,无论是盖碗茶还是功夫茶,所反映的都是地域文化的差异。近些年,功夫茶也开始在成都流行;而不少来成都定居、经商或求学的外地人,也都迷上了功夫茶——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成都这座城市的包容、豁达。
盖碗茶里细品回族茶文化
“油茶奶茶甘露茶,顶不上回族的盖碗茶。”“老回回开斋炸油香,糖泡的盖碗子端上。”回族有待客敬茶、聘礼包茶、斋月散茶、节日宴茶、喜庆品茶等茶俗。喝盖碗茶是宁夏回族的一种遍及嗜好。元代饮膳太医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一书中说:“回人以茶滋饭蔬之精素,攻肉食之膻腻,发当暑之清吟,涤通霄之昏寐。”史料《伊斯兰
青年》中也有“缘回民以牛羊常食,非佐以茶茗不易消化”“穆民不喝酒,以茶代酒更甚”的记载。古时回族先民多居西北,从事游牧业,以牛羊肉为主食,“乳肉滞隔,用茶通利。”长期以来,回族从选茶、点茶、配茶、冲茶、递茶、品饮到请客,形成了一套共同的。
回族茶谚云:“早茶一盅,一天神威;午茶一盅,劳作轻松;晚茶一盅,提神去痛。一日三盅,雷打不动。”回族白叟每天朝晨礼完“榜布达”(晨礼)有喝早茶的习气。他们围在火护旁,烤上几片馍馍,总是要“刮”一碗子的。这碗子也叫“盅子”,是一种陶瓷器皿,底小口大,由茶碗、茶盖、茶托组成,有的茶盖上绘有蓝色或赤色的小花朵,还有的绘有绿色或黑色阿拉伯文“清真”字样,既精巧漂亮,又便利经用。盖碗茶,碗上加盖,既可保温,蒸腾茶叶,加浓茶味,卸下茶盖,又可散热,使其温凉适合。盖碗泡出精气神,茶之品、茶之性、茶之韵,尽在这盖碗茶之中。
鲁迅先生在《喝茶》中写道:“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所以用盖碗。公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茶叶。”是的,盖碗之茶,佳茗清醇,香远溢清,茶池盏畔,幽若山林。品茶,用盖碗,盖为天、船为地、碗为人,真可谓是:六合人和,禅茶一味。
品种
盖碗茶,因配料不一样而有不一样的称号,依据不一样的时节选用不一样的茶叶。在配料上,通常有红糖砖茶,白糖清茶,冰糖窝窝茶,三香茶(茶叶、冰糖、桂圆),五香茶(冰糖、茶叶、桂圆、葡萄干、杏干),八宝茶(红枣、枸杞、核桃仁、桂圆、芝麻、葡萄干、白糖、茶叶)等。回族考究沏茶,以为用雪水、泉流沏茶最佳。
身体欠好的人可依据病况选用不一样的茶水,如清热泄火可用冰糖窝窝茶;胃塞的人可用红糖砖茶;欲推进消化可用白糖清茶平常保健的“八宝茶”,回族泡盖碗茶需用滚烫的开水冲下碗,然后放入茶叶和各种配料,冲入开水,加盖。泡茶时刻通常为二至三分钟。
喝法及考究
中国茶文化源源不绝,包含很深沉的文化底蕴。在中国茶文化影响下,形成了以甜味为特征的喝茶习气,“盖碗茶”的喝法也承继了
这一传统习气,并且喝法十分考究。盖碗茶有其特别的喝法。喝盖碗茶时,用托盘托起茶碗,用盖子“刮”几下碗里的茶叶,使之浓酽;然后,把盖子盖得有点倾斜度,用嘴吸着喝。不能拿掉上面的盖子去吹飘在上面的茶叶,不能连续吞饮,要一口一口地慢饮;当喝完一盅还想喝时,碗底要留一点水,不能喝干。
喝盖碗茶也是有考究的。当着客人的面泡茶。给客人上茶,要在吃饭前。斟茶时,要当着客人的面,将碗盖掀开,放入茶料,然后,倒入开水,盖好茶盖。一方面,表明给客人新泡的茶,不是他人喝剩的茶,另一方面,端着茶双手捧送,表明对客人的敬重。并且,茶盖的放置也是有含义的。品茶之时,茶盖置于桌面,表明茶杯已空,主家会很快过来将水续满;茶客暂时离去,将茶盖扣置于椅之上,表明人未走远,少时即归。若是现已喝够了,就把茶盅的水悉数喝干,用手把碗口捂一下,或从碗中捞出一颗大红枣放到嘴时,表明已喝够了,主人也就再不推让斟茶了。
制造方法
八宝茶的做法其实很简单,本钱低价,操作也不杂乱。
一、用料
绿茶3g,枸杞8g,葡萄干5g,干菊花3朵,红枣4枚,甘草1g,冰糖40g,干桂圆肉5g,沸水250ml。
二、详细制造
将准备好的资料放入小碗,用50ml沸水冲去外表浮土。
把冰糖和绿茶放入杯底,再放入枸杞、葡萄干、干菊花、红枣、甘草和干桂圆肉。
将余下的沸水(200ml)冲入杯中,再盖上盖子,闷约8分钟即可。
冰糖沉于杯底不易完全溶化,将八宝茶冲泡好后可用小勺或搅拌棒悄悄搅动,令冰糖的甜味均匀地融合在八宝茶中。
宁夏盖碗茶的由来
相传,在很久以前的一年夏天,在云南做平章政事的赛典赤·赡思丁带领穆斯林在九华山盖清真寺时,因天气炎热,中暑晕厥曩昔,昏
迷不醒。在场的大家都十分着急,在紧要关头,一名叫尤努斯的白叟,急速跑回家去用瓷碗放上茶叶、葡萄干、菊花等,用开水泡一碗药茶,匆忙端到工地。见赡思丁依然晕厥未醒,他怕工地上的尘土落到瓷碗里,把茶水弄脏了,所以,他找了个瓷器盖子盖好。大概过了半个时辰,赡思丁醒来,尤努斯赶忙端起药茶递曩昔。赡思丁喝了一口,感到清甜爽口,登时,感到暑气全消,并握着尤努斯白叟的手说道:“美哉,盖碗茶!”
云南一带从此就盛传饮盖碗茶的风俗。后来赡思丁的儿子纳速拉丁到陕西当官,把饮盖碗茶的风俗传到陕西,从此,宁夏、甘肃、青海等西北地区也盛行饮盖碗茶。
四川会说话的盖碗茶
旧时的乡镇茶馆
谁都知道成都的一大特色就是茶铺多。正如地方谚语说的“头上青天少,眼前茶馆多”。
早年成都,在家中待客,或在茶铺喝茶,最具代表性的茶具就是“盖碗茶”。盖碗茶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又称“三才碗”——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茶托”又称“茶船”,起始为木托,后来以原瓷套、漆制、铜制、锡制等多样。盖碗茶具通常绘有山水花鸟、名人诗词书法、福禄寿禧等图案,很是讲究。
年经月久,形成了一种地方茶文化——喝出了会说话的盖碗茶。
在茶铺中,茶客若是需要掺水,不必大声吆喝,只需把茶盖揭开摆在一边,堂倌就会来续水;茶客要离开一会儿就回,将茶盖靠着茶船斜放,堂倌一定不会收去;茶客喝好离去了,茶盖朝天沉入茶碗,堂倌自然会来收碗抹桌子;茶客今天对茶馆极为不满意,茶盖、茶碗、茶船拆散一字摆开,堂倌看见后,必来道歉,甚至连老板都会立马过来询问原因赔不是的。
在行业中,帮会派系为了解决争端、平息矛盾或商议机密事宜,往往相约到茶铺“摆茶阵”。何谓茶阵:一方将茶碗摆出一个形状,对方又将其拆散摆出另一种形状,就是以这种无声的对答和交流,表达各自的意思,一直到问题解决,旁边的人听不到一句话。这种茶阵
的语言方式很深奥,只有早年“道”上的人才懂得,且运用自如。这种暗语般的摆茶阵早已失传,大多茶客只知其表象,而不知其究理。
在社会上,有生活无着或走投无路的人,到茶馆里去求救,往往会得到资助。这些求助事件的解决过程,也有特定的“茶馆语言”和“特定手法”。据说去茶馆求救的人,若是因为“犯了事”,求救就带有一定的隐秘性:求救者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进茶馆喝茶,堂倌掺第二道水时,按规矩掺水后要给茶客盖上茶盖,却发现茶盖不见了,求救者揭起桌上的帽子,露出茶盖来,堂倌一看,心中有数,告知掌柜后,大多会邀客人后堂说话。老板出面,问清事由原委,一般会助以盘缠,指点避祸方法。
在江湖上,无论是平民还是“袍哥”组织之间起了纠纷,若愿意通过“谈”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就会约到茶馆,请有权威的或双方信得过的人出面,通过约定俗成的程序进行“谈判”,直至解决。输理的一方付清所有到场人的茶钱,按照谈好的办法实行。这就是所谓“吃讲茶”,往往很能解决问题。
过去成都人说,老茶馆是旧时的“民间法庭”,“江湖救急处”,看来是很有道理的。
孙大军:《一种由饮而艺的生活——
且论且饮且读的茶文化研究》
感谢孙大军老师的评介,受益良多!文中多有过誉之词,惭愧。
孙大军:淮南师范学院中文与传媒系硕士副教授,学校办公室副主任。主持省社科规划项目、省厅级项目6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文研究网、中国文学网等转摘,曾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安徽省文联文艺评论三等奖。人,作为大自然的一种生灵,总会林林总总的想法,也会有各式各样的行为。能始终坚持自己的想法,并始终如一的去践行它,殊为不易。且饮且读先生就是我结识到的一位这样的人。他一边教书,一边品茗,徜徉在三尺讲台和一杯清茶的美好世界里,让思想在粉笔灰中闪耀着光辉,让智慧在茶氤氲中飞腾出力量,给人们带来几多欣喜。
茶饮是且饮且读先生选择的一种文明的生活方式
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人们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
大,于是,很多人开始追求豪宅、华服、美食的奢侈生活,很多人争斗、倾辄于名利场上,说着言不由衷的话,做着违背良心的事。急功近利、躁动不安、伪饰和虚夸之风逐渐成为当今社会的时代症候。处于这样的一个物欲横流的年代,一些有道德良知的文人们是不屑于营营苟苟,随波逐流的。他们开始在落落寡欢中寻求他途。
茶作为大自然的精灵,质朴无华、自然天成。品茶一直被文人当成一种高雅的艺术享受,一种淡泊的人文精神,既讲究泡饮技艺,更注重情趣,追求天然野趣。茶饮具有清新、雅逸的天然特性,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修炼身心,这与提倡清静、恬淡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中国儒释道三家的“内省修行”思想。吴觉农先生曾说:“把茶视为珍贵、高尚的饮料,因茶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种艺术,或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
据朋友介绍,且饮且读君曾深入钻研过茶树的栽培种植、茶叶的加工制作到各类茶叶的品饮鉴别,尤其是茶文化的历史演变,茶与古代诗词歌赋、书画陶瓷,甚至宗教哲学等方面知识。从第一部茶叶专著唐代茶圣陆羽所著《茶经》,到宋、明、清各代茶文化著作,以及现当代茶界专家的作品都做过系统深入地研读。并在各种茶文化专业杂志上发表了有关茶文化的学术论文和散文随笔近百篇。完成了散文集《诗畔说茶》和《紫砂文化漫谈》等两部茶文化著作。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他还走出书斋,走进茶区,遍访名茶产区,遍访茶文化专家,组建茶文化协会,积极投身于促进饮茶养生的社会实践中。
与且饮且读君的交往中,能感觉到他是个十足的文人。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古代文人雅士的沾溉,爱好茶饮似乎已经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他的文章里,茶已成为他净化心灵、文思泉涌、创作大块文章的动力。他谈茶论道,畅意人生,将情思、情性和情趣溶入了琴、棋、书、画之中,这种品茗论道的方式,是他所选择的一种陶渊明悠然见南山式的生活方式。
茶与中国的书法艺术
“酒壮英雄胆,茶助文人思”。茶能触发文人创作激情,提高创作效果。但是,茶与书法的联系,更本质的是在于两者有着共同的审
美理想、审美趣味和艺术特性,两者以不同的形式,表现了共同的民族文化精神。也正是这种精神,将两者永远地联结了起来。
中国书法艺术,讲究的是在简单的线条中求得丰富的思想内涵,就象茶与水那样在简明的色调对比中求得五彩缤纷的效果。它不求外表的俏丽,而注重内在的生命感,从朴实中表现出韵味。对书家来说,要以静寂的心态进入创作,去除一切杂念,意守胸中之气。
书法对人的品格要求也极为重要的,如柳公权就以“心正则笔正”来进谏皇上。宋代苏东坡最爱茶与书法,司马光便问他:“茶欲白墨欲黑,茶欲重墨欲轻,茶欲新墨从陈,君何同爱此二物?”东坡妙答曰:“上茶妙墨俱香,是其德也;皆坚,是其操也。譬如贤人君子黔皙美恶之不同,其德操一也。”这里,苏东坡是将茶与书法两者上升到一种相同的哲理和道德高度来加以认识的。此外,如陆游的“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这些词句,都是对茶与书法关系的一种认识,也体现了茶与书法的共同美。
唐代是书法艺术盛行时期,也是茶叶生产的发展时期。书法中有关茶的记载也逐渐增多,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唐代著名的狂草书家怀素和尚的《苦笋贴》。
宋代,在中国茶业和书法史上,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时代,可谓茶人迭出,书家群起。茶叶饮用由实用走向艺术化,书法从重法走向尚意。不少茶叶专家同时也是书法名家。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宋四家”。
唐宋以后,茶与书法的关系更为密切,有茶叶内容的作品也日益增多。流传至今的佳品有苏东坡的《一夜帖》、米芾的《苕溪诗》、郑燮的《竹枝词》、汪巢林的《幼孚斋中试泾县茶》等等。其中有的作品是在品茶之际创作出来的。至于近代的佳品则更多了。
法门寺地宫的茶具和法门寺发现的茶文化。
西安大雁塔在慈恩寺内,是玄奘法师译经的地方,传说玄奘为担忧经文梵箧遇到火难而散佚,乃请高宗皇帝采西域之制,建大雁塔,安置梵箧。
大雁塔的来源还有两个传说,都非常动人。
一是在一位菩萨舍身的纪念日,慈恩寺的法师聚集在一起诵经,这时,一群雁子呈人字飞过天空,有一位僧人起了一念:“我们生活艰苦,一直不能饱腹,菩萨也应该知道吧!尤其今天是他舍身的日子。”
他的念头才闪过,空中雁群里有一只雁子突然笔直坠落,当场触地而死,为了纪念这只舍身供僧的雁子,在它触地的地方盖了一座雁形的宝塔。
二是曾有猎人在慈恩寺外射雁,一只大雁被射中了,它的伴侣悲啼数声,飞上高空,然后急速地撞地而亡,为了纪念这对雁子的情深义重,慈恩寺的僧人遂盖大雁塔以为见证。
不管哪一个说法是正确的,每一个都令人十分动容。
法门寺则是收藏佛骨舍利的地方。唐朝皇帝经常迎佛骨舍利入宫供养,使得韩愈看不过去,写了《谏迎佛骨表》给宪宗皇帝。
我想去法门寺,不只是为了瞻礼佛骨,而是十年前因法门寺的宝塔崩塌,发现了“地宫”,这地下宫殿里保留了非常重要的茶文化,还是首次被发现。
可惜行程的安排太紧,使我没有时间到大雁塔和法门寺,幸好,在书店里找了许多书籍资料,对法门寺发现的茶文化有了更新的认识。
在陆羽的《茶经》里虽然对茶作过非常完整的记述,但陆羽到底是一个平民,对于唐朝宫廷的饮茶方式是无法记载的。
此外,陆羽对茶具虽有细致的描写,可惜因年代久远,找不到当时的茶具,无法呈现出茶道在唐朝的原貌。
法门寺在一九八八年发现的茶具,制成于咸通九年到十二年,为僖宗皇帝御用的真品,保留得非常完整,这套唐朝宫廷用的茶具,是迄今世界上发现最早、最完善、最精致的茶具文物。
法门寺地宫的茶具包括:
一、烘焙器:金银丝结条笼子、鎏金飞鸿球路纹笼子。
这两件都是烘烤团茶所用的,通体剔透,工艺精巧,可见早在唐代,金丝编织工艺已达到极高的水准。
二、碾罗器:鎏金鸿雁流云纹银茶碾子、鎏金仙人驾鹤纹壶门座
茶罗子。
因唐代用团茶,煮茶之前,要将团茶烘烤,用茶碾子碾碎,再用茶罗子筛茶。当时的人品茶,多是自碾自罗,是品茶者酝酿品茶情趣的重要过程。
陆羽在《茶经》中主张碾罗器要用竹木制成,法门寺出土的茶具显然豪华得多,也可见帝王饮茶的享受比一般人讲究得多。
三、贮茶器、贮盆、椒器:鎏金银龟盒、鎏金人物画坛子、鎏金摩羯纹蕾纽三足架银盐台。
唐人吃茶,以茶粉末放入爆发中烹煮,加入椒、盐等佐料,调成糊状,一起吃下。
四、烹煮器:鎏金飞鸿纹银匙、鎏金飞鸿纹银则。
银则是投茶时的匕状量具,形如勺,茶匙是煮茶时用来击沸汤面,使茶末融于汤中。
五、饮茶器:鎏金伎乐纹银调达子、素面淡黄色琉璃茶盏、茶托。五瓣葵口圈足秘色瓷茶碗。
可见以琉璃制成的茶具,早在唐代就已起用,色茶碗更可看出茶具在唐朝已经在造型、釉彩、纹色等方面达到最高境界了!
法门寺地宫得以保存如此完整的茶具是非常偶然的。原来,晚唐的皇帝经常到法门寺拜祭佛骨舍利,祈愿“圣寿万春,圣枝万叶,八荒来服,四海无波”。这套文思院特别为僖宗打造的茶具,不知是僖宗拜祭时供养佛陀所用?或者是随行喝茶所用?它就存放在法门寺的地窖里,上面又盖了宝塔,才能经历千年还毫发无损,完美如新。
这套茶具使我们知道茶道在唐朝不只是成熟的文化现象,具有深邃的思想内涵,还是精美的艺术形式,成为生活的完美实践。
宫廷,是封建社会的最高层,也是社会意识的"源头。既是时尚与文明的典范,又是文化思想传播的中心。当皇帝讲究饮茶之道,御用茶具金碧辉煌、华美富丽到了极致,社会饮茶的风靡也就可想而知了。
如果我们将饮茶分为不同的层次:民间茶道是为了联结友情、品味人生;寺院茶道是为了超脱世俗、宁静致远;宫廷茶道是为了拣精择极、豪华享受。这样,我们才能对茶道有全面的了解。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介绍
篇2满族茶饮历史悠久。早在唐代,茶叶作为贸易产品之一已经引入北方。辽金时期的女真人已有饮茶习惯。据记载:当时的女真族男女相爱可自由相携而去,然后才回女家拜门,执妇婿之礼,谓之“纳彩”。
女婿登门之时,女方无论大小皆坐于炕上,任凭女婿来拜,谓之“男下女”。但女方要盛情招待,食品中茶是必备物,另有酒、乳酪与蜜饯等。而在婚嫁之日,饮酒之后,仅留上等客人饮茶。
清入关后,满族茶俗受汉文化影响,内涵更加丰富。尤其是宫廷茶宴,精致、富贵,规模更是超越以往朝代。满族茶饮器具以瓷器为主,至于清皇室,更有用黄金和玉器制作的茶具使用,据《清稗类钞》载,“宫中茗眊,以羒金为托,白玉为眊”。
由于生存环境和生活层次的不同,历史上满族人饮茶种类多样。乳房茶:由于满族祖先长期居住在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属于畜牧游猎民族。因此,传统满族人喜饮马奶、牛奶、羊奶。
后来随着与汉族的交流融合,茶叶输入后开始出现奶茶,将茶叶泡好后加入奶一起饮用。花茶:清入关后,清宫廷专设御茶房,所收茶之种类很多,但在宫廷茶宴和民间,除传统习饮的奶茶外,花茶也是日常喜饮品种之一。
各种土茶: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历史上满族农村人大多饮用自己制作的土茶。具体有如下几种:柳蕾茶,用春天嫩柳芽焙制的,常用来待客,喝了能清火明目,有一定健身疗效。糊米茶,女真时期,百姓在饭糊中加入开水饮用,可以养胃助消化。
酸茶,依兰、双城一带的满族用黄米面加豆面发酵后,煎沸饮用,味带酸甜,十分好喝。还有一种土茶,用野玫瑰叶(间或有少量的花)、黄芪、达子香(一种山杜鹃花)叶晒干泡饮,也十分清香;另外相传满族人还有饮用小青草之说,就是将蒲公英的根挖出来之后,晒干切片当茶来饮。也有人将中药黄芪的叶子采回来晒干后当茶饮。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介绍
篇3黑砖茶的历史渊源
湖南安化县生产黑茶历史悠久,早在明朝万历年间由户部正式定为运销西北地区以茶易马的"官茶"后,陕、甘、宁、晋地区的茶商,到朝廷在各地设置的茶马司以金(货币)易领"茶引"(按:明制茶课引规定:上引五千斤、中引四千斤、下引三千斤),至安化大量采购黑茶砖,运销西北地区以茶易马(按:明洪武二十二年所定茶易马分上、中、下三等:上等马每匹一百二十斤、中等马每匹七十斤、下等马每匹五十斤)。
大都运往兰州再转销陕、甘、青、新、宁、藏少数民族地区。明末清初西北地区的"边茶"十之八九由安化黑茶供应,多在陕西泾阳压成茶砖。1939年,湖南省茶叶管理处在安化县设厂大批量生产黑砖茶,产品分"天、地、人、和"四级,统称"黑茶砖"。
1947年,安化茶叶公司设厂于江南镇,在茶砖面上印有"八"字,称"八字茶砖",供不应求。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茶业公司安化砖茶厂(白沙溪茶厂前身)积极扩大生产,产品改称"黑砖茶",主销西北少数民族地区。
砖茶原产于湖南安化白沙漠,1939年前后开始生产。因砖面压有“湖南省砖茶厂压制”8个字,又称“八字砖”。因砖面用凸字字模,兰州市场称黑砖为“鼓字名牌安化黑砖”。现在年产量约5000吨,主销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省区,以兰州为集散地。
历史悠久的碣滩茶
碣滩茶,得名于唐,明清时代称它为“辰州碣滩茶”。碣滩茶产于湖南武陵山沅水江畔的沅陵碣滩山区。碣滩,因“滩中礁石竖立如碑”而名,碣滩茶,又因产于沅水北岸碣滩山坡而名。这里峰峦挺秀,林木苍翠,溪水纵横,云雾缭绕,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造就了芽头肥壮、叶质柔软、茸毛甚多、品质风格独特的茶树,而其中又以碣滩茶最负盛名。
碣滩茶栽培历史悠久。据《辰州府志》载:邑中出茶多,先以碣滩产者为最……相传1300多年前的盛唐时期,唐睿宗的娘娘胡凤姣从故里沅陵胡家坪回京,夜泊碣滩,品尝到碣滩茶,觉香气馥郁,甘醇爽口,便择其佳制,带回京都,唐睿宗赏赐众大臣品尝,无不交口称
赞。此后,碣滩被指令辟为茶园,官府每年派人督造监制。以后又逐渐传到了日本和印度。
碣滩茶为绿茶,其形、色、香、味均很独特。其外形条索紧细,挺秀显毫,色泽绿润,内质香高持久,有栗香气,滋味鲜醇甘爽,饮后回甘,冲泡后汤色黄绿清透,杯中茶叶时起时落如银鱼游翔。更有趣的是,近者因“醉”而不闻其香,远者因“渴”倒倍觉芬芳。一人品茶满屋香气,正是碣滩茶与众不同之处。因其品质优秀,碣滩茶连续被评为湖南名茶。“皇后牌”碣滩茶多次被评为省、部名优茶金奖,1991年该茶荣获“国际文化节文化名茶”称号,并授金奖载入中国名茶录。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时,特向周恩来总理问及此茶,因此其也被称之为“中日友好之茶”。
碣滩茶鲜叶标准要求十分严格,除具一般名茶的共同特点外,其采摘标准均为一芽一叶。加工工艺分为:杀青、清风、初揉、初干、复揉、复干、割脚摊凉、烘焙、摊凉、包装10道工序。鲜叶杀青后,即行扇凉,然后初揉,将茶坯揉成圆球状,入锅在80℃锅温下炒至5成干出锅,为加紧茶条,初干后须经复揉,再入锅在70℃~75℃锅温下,搓条、翻炒整形,称为“复干”,炒至茶叶7成干,略感刺手时,进行提毫,8成干时出锅,用24孔筛子割去茶末,然后摊凉约半小时,在烘炕上烘焙,烘温为65℃左右,烘至足干下炕,略加摊凉,用两层牛皮纸外加塑料袋包装候用。高档碣滩茶的品质,外形条索细紧、圆曲,色泽绿润,匀净多亮。香气嫩香、持久,汤色绿亮明净,滋味醇爽、回甘,叶底嫩绿、整齐、明亮。
蒙顶茶贡茶史
蒙顶茶从唐朝开始被列为“贡茶”,一直沿袭到清末。我国研究茶史的专家惊叹:这在中国茶史上也是罕见的。蒙顶贡茶分为“正贡”与“陪贡”。
“正贡”茶是皇帝用来祭祀天地、宗庙的,每年在蒙顶山“皇茶园”采摘。“皇茶园”始建于唐代,先称贡茶院,后称仙茶园。明孝宗弘治十三年正式命名为“皇茶园”。它是用石栏围起的面积仅3.5平方米的肥土沃壤,位于蒙顶山五峰之间的凹地,因地势低凹,每次遇
到降雾天气,这里的雾气总是最后散去,它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是山中最适于茶叶生长的地方,而它也是吴理真选择种植七株仙茶的地方。
在每年春茶采摘的时候,地方官择吉祥之日,率领乡绅僧众,祭拜神灵,然后由12名采茶僧(象征一年12个月),在“皇茶园”采茶。在这里,采茶僧沐手、薰香,采茶时每人采摘30个芽头,12人共采茶360芽(象征一年),这些采摘的皇茶将被送往古代僧人专制皇茶的地方——智矩寺加工精制。在智矩寺,僧人们用最传统的制茶方式制茶,他们利用竹剪选裁茶叶,然后焙炒、揉搓成形、摊凉、微火慢焙、摊凉、皇茶入银瓶、装箱盖印,最后交付送茶使者送往京都进贡。
“陪贡”茶则制28斤,只供皇帝享受。这28斤贡茶是在“皇茶园”外的百亩茶地中采摘的。古时因皇帝要求喝道原味的蒙顶茶,就让数名16岁处子之身的童女,在禁食辛腥,吃斋一个月之后,用嘴唇一个个将芽头采摘下来,以此避免指甲对芽头的破坏,保证芽头的新鲜。采摘下的芽头再送往智矩寺,由制茶高僧经过多道工序加工为“陪贡茶”,然后同“正贡”茶一道送往京都。
九华佛茶来源传说
九华佛茶又名:九华毛峰、黄石溪毛峰.属绿茶类,他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哦。
传说,唐末时,有一僧一道因慕地藏菩萨之名从四川来九华山修行,修行期间不食米粮,仅以野草、野果等为食,日子一久,出现了头晕身肿的病症,无奈,二人只好自寻草药医治,结果发现将采回的茶叶煮饮后,病症有逐渐减轻的趋向,一段时间后居然“药”到病除。此种茶叶即是九华毛峰。
话说金乔觉——金地藏的化身,从新罗国渡海来,入唐求法,吃尽千辛万苦,才找到这仙气悠悠的九华山。“袈裟借地”,得山主闵公让和的施舍,将这九华九十九峰做了他的道场。那年春天,春雨连绵,一连半个多月,九华山沉浸在浓雾细雨之中。金地藏坐岩洞中,诵经不歇。忽儿,隐隐听到耳边听见起“辟叭、辟叭”的声音,原来是茶籽,是新罗国王子金地藏来唐的前一天深夜,遭父王废弃的母后,含泪将她亲手采来的王家香茶籽,缝在金地藏的衣襟里的。来之不易,后来,金地藏将发了芽的茶籽取出,种在他禅修的南台(神光岭)向阳的山坡上。茶籽入土,日日见长。不出三月,竟长成一片郁郁葱葱的茶园,满山飘香。
这里所产的九华佛茶朝夕吸纳高山雾露之滋润,独吮奇花异草之灵气,汤色碧绿,回味甘爽。同时由于高山气候之缘故,昼夜温差大,而方圆百里人烟稀少,茶园无病虫害,无农药和工业污染,是天然有机生态茶园。
九华佛茶被誉为“圣茶”,分一、二、三级,购买时需仔细挑选;一级最好,为一芽一、二叶占80%以上,且无对夹叶,二级次之,为一芽一、二叶占60-80%,允许有少量的对夹叶,三级最次,为一芽一、二叶占40-60%,并有少量初展的一芽三叶。
黑茶,古丝绸路上的美丽传说
“黑茶一何美?羌马一何殊?”明代文学家汤显祖的《茶马》,真实记录了黑茶在中国古代茶马交易治边制度中的重要作用。湖南黑茶,其色如铁,汤如琥珀,芳香异常;入口,先涩、後甘、再醇。细啜,既有“采菊东篱下”的闲适,也有“行看流水坐看云”的洒脱。不管是一个人的小安逸,或者是三五知己的大热闹,都可自这一杯水意盎然里品出百味人生。
关於湖南黑茶,有一个流传很广的传说。在古丝绸之路上,运茶的马帮经常遇到下雨,茶叶被淋湿了,茶商心里很难过,扔掉又可惜。他们到了一个痢疾横行的村子,那里死了很多人,村民们没吃没喝。茶商想到自己带的茶长霉了,不值钱了,就送给这些可怜的人。结果奇迹发生,村民们的痢疾全好了。传说道出了黑茶产生的偶然性和必然性。正是这无意中的日晒夜露,自然发酵,形成了黑茶“後发酵”的独特制作工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湖南黑茶中的茯茶中含有一种特有菌种—冠突散囊菌(EurotiumCritstatum),俗称“金花”。这种菌类目前只在灵芝上有小量发现。它不仅形成了茯砖茶独特的“菌花香”,还因为富含15种氨基酸及茯茶素A、茯茶素B,对人体健康极有好处。茯砖茶“发花”的绝技,已被列为国家二级机密。世界一流的微生物学
家王志伟博士,称其为世界上最神奇的食品。近年来,仅日本每年进口茯茶就超过200吨。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介绍
篇4梧州历史文化长廊利用长达1.5公里的梧州市河东城区桂汇段防洪堤内壁制作,从鸳江桥底西桂江段防洪堤转角处至桂北闸口处。共有17幅大型浮雕、6个文化景观、3个水景、55幅雕刻诗词书法。表现的内容分为梧州龙文化、古文化、传说文化及近代文化,刻画了梧州的历史沧桑,展现了独特的民俗风情,表现了梧州人的奋发精神,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
同时,其长度和大面积的浮雕群在全国极为少见,嵌于防洪堤壁上的五龙阴雕更是绝无仅有。通过游览梧州历史文化长廊便可一日读懂梧州上下4000多年文明历史。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介绍
篇5据文字记载表明,茶树的历史文化在3000多年前就已存在,我们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然而,同任何物种的起源一样,茶的起源和存在,必然是在人类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之前,直到相隔很久很久以后,才为人们发现和利用。人类的用茶经验,也是经过代代相传,从局部地区慢慢扩大开了,又隔了很久很久,才逐渐见诸文字记载。对于中国茶树的历史文化下面就进行详细介绍。
茶树的起源问题,历来争论较多,随着考证技术的发展和新发现,才逐渐达成共识,即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并确认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由于地质变迁及人为栽培,茶树以及茶文化开始由此普及全国,并逐渐传播至世界各地。
茶树原产于中国,自古以来,一向为世界所公认。只是在1824年之后,印度发现有野生茶树,国外学者中有人对中国是茶树原产地提出异议,在国际学术界引发了争论。这些持异议者,均以印度野生茶树为依据,同时认为中国没有野生茶树。其实中国在公元200年左右,《尔雅》中就提到有野生大茶树,且现今的资料表明,全国有10个省区198处发现野生大茶树,其中云南的一株,树龄已达1700年左右,仅是云南省内树干直径在一米以上的就有10多株。有的地区,甚至野
生茶树群落大至数千亩。所以自古至今,我国已发现的野生大茶树,时间之早,树体之大,数量之多,分布之广,性状之异,堪称世界之最。此外,又经考证,印度发现的野生茶树与从中国引入印度的茶树同属中国茶树之变种。由此,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遂成定论。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介绍(精选5篇)】
篇七:中国历史文化归纳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大全
【十大名河】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黑龙江、淮河、汉江、湘江、鸭绿江、嘉陵江
【十大名酒】茅台、五粮液、洋河大曲、泸州老窖、汾酒、郎酒、古井贡酒、西凤酒、董酒、剑南春
【十大火炉】吐鲁番、重庆、长沙、武汉、南京、福州、成都、合肥、广州、南昌
【五大瑞兽】龙、凤凰、龟、貔貅、麒麟
【十大避暑胜地】贵阳、昆明、承德、哈尔滨、长春、伊春、丽江、吉林、呼伦贝尔、大连
【十大名花】兰花、梅花、牡丹、菊花、月季、杜鹃、荷花、茶花、桂花、水仙
【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代中国、古印度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五贡】恩贡、拔贡、岁贡、副贡、优贡
~~
~【六家】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
【六部】礼部、户部、吏部、兵部、刑部、工部
【六历】《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
【六法】规、矩、权、衡、准、绳
【四礼】冠、婚、丧、祭
【五行】金、木、水、火、土
【十大宗教名山】
1、湖北武当山
2、四川峨眉山
3、山西五台山
4、浙江普陀山
5、浙江天台山
6、江西龙虎山
7、安微九华山
8、甘肃崆峒山
~~
~9、江西三清山
10、山西绵山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六义】风、赋、比、兴、雅、颂
【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
【最有影响力的十大诗歌】
1、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孟郊《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白居易《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及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4、曹植《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5、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6、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7、诗经《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8、李清照《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9、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0、李绅《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十大历史文化楼阁】
1、贵州贵阳甲秀楼
2、山东聊城光岳楼
3、山西永济鹳雀楼
4、湖南岳阳岳阳楼
5、湖北武昌黄鹤楼
6、江西南昌滕王阁
7、江苏南京阅江楼
8、江西九江浔阳楼
9、陕西西安鼓楼
10、江苏南京鼓楼
~~
~
【十大古代商人】
1、富甲陶朱——范蠡(前536-前448年)
2、儒商鼻祖——端木子贡(前520—?)
3、智慧商祖——白圭(前463年—前385年)
4、营国巨商——吕不韦(约前292年~约前235年)
5、富可敌国——沈万三
6、第一富翁——伍秉鉴
7、商业巨族——乔致庸(1818-1907)
8、红顶商人——胡雪岩(1823-1885)
9、一代钱王——王炽(1836-1903)
10、五金大王——叶澄衷(1840-1899)
【十大名医】秦越人〖战国〗、华佗〖汉末〗、张仲景〖汉末〗、孙思邈〖唐代〗、刘河间〖金代〗、李东恒〖金代〗、张子和〖金代〗、朱丹溪〖元代〗、李时珍〖明代〗、王肯堂〖明代〗
【十大猛将】项羽〖秦〗、霍去病〖西汉〗、英布〖西汉〗、吕布〖三国〗、马超〖三国〗、冉闵〖南北朝〗、斛律光〖南北朝·北齐〗、史万岁〖隋〗、杨再兴〖南宋〗、李文忠〖明〗
~~
~【隋唐名将】
四猛:罗世信、来忽尔、尚师徒、辛文礼
四大锤:李元霸、裴元庆、秦用、梁士泰
十三好汉:李元霸、宇文成都、裴元庆、雄阔海、伍云召、武天锡、罗成、杨林、魏文通、杨义臣、秦用(秦琼的义子)、梁士泰、秦琼、尉迟恭
【十大战略名将】田穰苴〖春秋〗、孙武〖春秋〗、吴起〖战国〗、乐毅〖战国〗、白起〖战国〗、张良〖汉初〗、韩信〖汉初〗、诸葛亮〖三国〗、李靖〖唐初〗、李绩〖唐初〗
【十大经典遗言】
1、周渝:既生瑜,何生亮!
2、项羽:时不利兮骓不逝,虞姬虞姬奈若何?
3、谭嗣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4、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5、孙文: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
~
6、文天详: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7、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8、阮玲玉:不死不足以明我冤!
9、夏明翰:杀了我一个,还有后来人!
10、王成:为了祖国,向我开炮!
【十大傲骨之言】
1、毛泽东:粪土当年万户侯。
2、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吉鸿昌:我是中国人!
4、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徐悲鸿: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6、阮籍: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7、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
~
8、苏武:苏武留胡节不辱!
9、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10、伯夷、叔齐:不食周粟!
【九大豪言壮语】
1、孟子: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2、刘邦:大丈夫生当如此!项羽:彼可取而代之!
3、陈胜吴广: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4、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为家?
5、陈汤: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6、冉闵:天下大乱,尔曹夷狄禽兽之类尤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得称帝也!
7、王安石:人言不足恤,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
~~
~8、完颜亮:万里车书尽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9、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十大文人书斋联】
1、诸葛亮的草庐对联: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2、苏轼早年书房对联:发奋识全天下字,立志读遍世间书。
3、楼大防的书斋对联:门前莫约频来客,座上同观未见书。
4、陆游的书房对联: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5、徐文长的青藤书屋对联: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
6、王夫之的书房对联: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
7、明末崇祯进士金声的书斋对联:穷已彻骨,尚有一分生涯,饿死不如读书;学未惬心,正须百般磨练,文通既是运通。
8、郑板桥的书斋联:咬住几句有用书,可以充饥;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
~~
~
9、蒲松龄的书斋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10、蒋士铨的书斋联:至乐莫过读书,至要莫于教子;寡智乃能习静,寡营乃可养生。
【月令(农历)别称】
一月:正月,孟春,初春,早春,上春,端春,端月,征月,初月,泰月,杨月,寅月,孟阳,春阳,初阳,首阳,新正,月正,开岁,献岁,芳岁,华岁,岁岁。
二月:仲春,中春,甜春,正春,仲阳,如月,杏月,丽月,令月,卯月,花朝,竹秋。
三月:季春,暮春,晚春,末春,嘉月,蚕月,花月,桃月,桃浪。
四月:初夏,首夏,孟夏,维夏,槐夏,仲月,梅月,阴月,乏月,麦月,余月,巳月,槐月,清和月,中吕,麦候,麦秋。
五月:仲夏,中夏,榴月,蒲月,午月,皋月,天中,端阳。
~~
~六月:季夏,晚夏,暮夏,暑月,季月,荷月,伏月。
七月:首秋,早秋,新秋,初秋,孟秋,上秋,兰秋,申月,兰月,巧月,相月,霜月。
八月:仲秋,正秋,桂月,壮月,酉月,获月,仲商,南吕。
九月:暮秋,晚秋,季秋,凉秋,菊月,戌月,玄月,秋白,霜序,暮商,季商。
十月:初冬,孟冬,上冬,开冬,吉月,良月,坤月,阳月,小阳春,亥月,应钟。
十一月:仲冬,中冬,子月,辜月,龙潜月,葭月,畅月,黄钟。
十二月:严冬,季冬,残冬,末冬,暮冬,穷冬,腊冬,严月,腊月,冰月,大吕。
【季令别称】
一年四季,一季三个月,常用孟、仲、季来称呼。如:孟春、仲春、季春。
~~
~
春:阳春,三春,九春,芳春,青春,艳阳,阳中。
夏:朱夏,三夏,九夏,朱明,昊天。
秋:金秋,素秋,三秋,九秋,素商,高商,金天。
冬:寒冬,三冬,九冬,安宁。
【节令别称】
正月初一:正朝,三朝,元春,元旦,元日,无朔,元正,元春。
正月初七:人曰。
正月十五:元宵,元夕,元夜,上元,灯节。
二月初一:中和日。
三月初三:重三,上巳,三巳,上除,令节。
四月初八:浴佛日。十九日:浣花日。
五月初五:端午节,蒲节,午日。
~~
~
六月初六:天贶节。
七月初七:七夕,星节,乞巧节。
七月十五:中元。
八月十五:中秋节,仲秋节。
九月初九:重阳节,菊花节,重九。
十月十五:下元。
十二月三十:除夕,守岁。【年龄别称】
孩提——幼儿时期
总角——童年时期
及笄——女子15岁
弱冠——男子20岁
花信——女子24岁
而立——30岁
不惑——40岁
知命——50岁
~~
~花甲——60岁
古稀——70岁
喜寿——77岁
米寿——88岁
耄耄——80-90岁
白寿——99岁
期颐——100岁
【十二时辰别称】
一昼夜分十二个时辰,用十二地支表示,其
子时——“夜半”
丑时——“鸡鸣”
寅时——“平旦”
卯时——“日初”
辰时——“食时”
巳时——“隅中”
午时——“日中”
未时——“日映”
申时——“哺时”
酉时——“日入”
~~“别称”分别为:
~戌时——“黄昏”
亥时——“人定”。
【老人别称】
老先生:年高学博者之称。《史记·贾谊传》:“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力为之对。”
老父:对老年人的尊称。《汉书·张良传》:“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
老丈:对老年男人的尊敬之称呼。《称谓录》卷三十二引《孙公谈圃》:“周孟阳春卿,英庙宫僚也。圣眷素隆,书简以老丈称之。”
老宿:年老而在学艺上有造诣的人。如文坛老宿。汪启淑《鹿菲子小传》:“黄景仁著有《浮湘赋》,老宿咸称之。”
老骥:老年人自喻。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老苍:谓头发苍白的老人。杜甫《壮游》诗:“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
~~
~老子:老人自称。《晋书·庚亮传》:“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
老夫:老人自称。《礼记·曲礼上》:“大夫七十而致仕……自称曰老夫。”
老身:老人自称。《北史·穆崇传》:“老身二十年侍中。”
老拙:老人自谦之称。苏轼《章质夫寄惠崔徽真》诗:“卷赠老夫惊老拙。”
老朽:老人自谦之称。苏轼《与冯祖仁书》:“辱笺教累幅,文义粲然,礼意兼重,非老朽所敢当。”
【中国的别称】
九州:相传禹治水后,分中国为九州:冀、兖、青、徐、荆、阳、豫、梁、雍。《淮南子地形》又载:古代中国设置九个州:神州、次州、戎州、州、冀州、台州、济州、薄州、阳州。后来,九州泛指中国。
赤县神州:《史记·孟子荀子列传》战国邹衍言:“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诗北山传》:“中国名曰赤县。赤县内,自有九州。”~~
~《谷梁恒五年传》又载:“九州之内,名曰赤县。”神州,《中华大字典》:“神州,中国之别称。”始于战国后。
海内:《辞源》“四海”条注:古人以为中国四周皆是海,所以把中国叫作海内,外国叫海外。
华夏:《史记·夏本纪》:“禹封国号为夏。”《左定十年传》:“夷不乱华。”夏原为国号,华原为国名。后称华夏为中国。
中夏:《后汉书》:“目中夏而布德,瞰四裔而抗棱。”
函夏:《汉书》:“以函夏之大汉兮,彼曾何足与比功。”晋朝张景阳《七命》:“王猷四塞,函夏谧宁。”
九牧:《荀子》:“此其所以代殷王而受九牧也。”又据《汉书?郊祀志》载:“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象九州”。
九区:晋朝陆士衡《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九区克咸,燕歌以咏。”
九域:《汉书》:“《祭典》曰:"共工氏伯九域’。”据宋朝《九域图》、《九域志》,皆记全国各地的地理图志。
~~
~
八州:《汉书·许皇后传》:“殊俗慕义、八州怀德。”
~~
篇八:中国历史文化归纳
中国历史文化知识要点
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国家,几千年来的文化发展形成了多样的知识结构。历经繁荣昌盛与沉寂沮丧,中国依然保存着深厚的文明底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总结介绍一下中国历史文化知识要点。
一、古代中国
中国古代包含许多古老的文化组成部分,其中有殷商时代,秦汉时代,三国时代,晋朝,隋朝,唐朝等。
1.殷商时代:中国最早的时代,也是中国商文化的起源之时,当时制定了一系列像《尚书》、《周礼》之类的法律,传统节日也都由此起源,如春节、秋节等。
2.秦汉时代:俗称秦汉鼎盛时期,中国科技、文明也进入了最大的发展阶段,主要的发明有纸、造纸术、甲骨文和金文等。
3.三国时代:著名的汉朝文化景象也在三国时代闪耀过,传世功绩有《三国演义》、《西游玉玲珑》、《水浒传》、《聊斋志异》等。
4.晋朝和隋朝:晋朝多次大规模建筑项目和改革,生产力得到极大的发展,文化也受到关注,吴道子、陆游就是当时最著名的诗人。隋朝是中国古代最后一次大一统中央集权,推动文明发展的改革也得到大量的发展,大唐丝绸及窑器都是闻名的传奇,文化进步也得到大量的推进。
5.唐朝:唐朝统治时期,书法、国画、绘画等艺术形式都出现了非凡的发展,杨玉环、陆游就是当时最佳的文人艺术家。此外,唐朝还促进了多宗教融合,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传播。社会经济更加发达,文学也更加多元,诗词、古诗词也大行其道,唐朝的著名诗人杜甫、白居易等都是唐朝文化的一大遗产。
近代中国有清朝、民国等。
1.清朝:清朝虽然缩短了中国的历史,但文化却有着丰富多彩的内涵。它推广了新的国画、书法,洋溢了禅宗文化,也植根了孔学的研究。更重要的是,清朝时期出现了以徐悲鸿、萧红等人为代表的近代艺术思潮,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民国:中国新文化起源于民国,被称为“四大名著”的鲁迅、老舍、矛盾、林语堂,以及像胡适、钱钟书之类文学家都为民国文学添砖加瓦。同时,人们也开始注重形式主义文化,电影、新闻等艺术形式也迅速发展起来。
三、中国现代文化
现代文化包括它的文化理念、文艺艺术、民俗文化、传统文化等。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新的文化理念不断重新定义,新的表现形式也不断出现。其中有摄影、小说、诗歌、音乐、舞蹈等文艺形式;有节日礼仪、风俗文化、祭祀习俗等民俗文化;有孔学、佛教、民间传说、养生、园林文化等传统文化。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中国历史文化知识要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