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仁行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对于《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心律失常》调研报告

对于《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心律失常》调研报告

时间:2022-07-01 13:25:02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于《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心律失常》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

对于《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心律失常》调研报告

 

 附件1 1

 关于《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心律失常》的调研报告 刘存志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69)

 心律失常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以心脏搏动或节律异常为主要特征,好发于中老年人群,随着社会压力的逐渐升高,心律失常发病年龄也呈逐年降低趋势 [1] 。据统计,约有50%的死亡是由心血管疾病引起的,其中15%是由心源性猝死导致的,而这些心源性猝死中有80%的患者是死于心律失常 [2] 。目前,常规的心律失常管理主要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手术治疗、导管消融、心电复律、植入术等 [3] 。但这些疗法存在疗效不足,适应症有限,不良反应明显等局限 [4] 。针灸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在183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应用。据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调查统计:针灸可治疗疾病种类达500多种 [5] ,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疗效显著。已有多项研究证明针灸治疗心律失常的有效性 [6-8] 。与此同时,在中国针灸学会研制的20项《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中,为20种病症的针灸临床治疗提供了实用、规范的方案 [9] 。为了进一步了解临床中运用针灸治疗心律失常的情况,为拟定《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心律失常》以规范针灸临床操作,提高疗效,课题组就相关问题选取全国各级医院的59名针灸从业人员进行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1 调查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调研对象与范围 本项目组抽取临床工作者或从事针灸教学的教师以及相关科研人员为调研对象 59 名。调查范围包括全国地区的各级医院、医学院校或科研机构。

 1.2 调查研究方法 通过“问卷星”制作调研问卷,将调研问卷通过网络链接发送至每位调研对象的手中,并向调研对象解释此次调研目的及填表方式,以求问卷高质量完成,并定期回收问卷。

 1.3 资料整理与数据分析 汇总所回收的问卷并整理,统计实验数据采用 WPS office 进行统计学处理。

 2 调查结果 2.1 调研回执情况 本次临床问题调研问卷全部回收,得到有效问卷 59 份。

 2.2 基础信息统计 2.2.1 学历 本次调查问卷回执人员中具备博士学历39人,硕士学历17人,本科学历3人。(如图1)

 图 1 调研对象的学历统计结果

 2.22 职称 本次调查问卷回执人员中,有高级职称20人,副高级职称25人、中级职称14人。(如图2)

 5.08%28.81%66.10%本科硕士博士

  图 2 调研对象的职称统计结果

 2.2.3 所在单位 本次调查问卷回执人员中在综合性医院工作有 40 人、医学院校有 12 人、科研机构有 1 人,社区医院有 1 人,专科医院有 5 人。(如图 3)

 图3 调研对象所在单位统计结果

 2.2.4 从事针灸年限 经统计,本次调查问卷回执人员中工作年限 3-10 年的有 18 人,11-20 年的有 31 人,21-30 年的有 8 人,30 年以上的有 2 人。(如图 4)

 23.73%42.37%33.90%中级职称副高级职称高级职称67.80%20.34%1.69%1.69%8.47%综合性医院医学院校科研机构社区医院专科医院

  图4 调研对象的从事针灸相关年限统计结果

 2.2.5 所在行政区域 本次调查问卷回执人员中,华北地区有 18 人,华东地区有 18 人,华南地区有 3 人,华中地区有 3 人,东北地区 11 人,西南地区 4 人,西北地区 2 人。(如图 5)

 图5 调研对象的所在行政区域统计结果

 2.3 具体内容及统计结果 2.3.1 心律失常的针灸适宜干预人群 (1)病因 30.51%52.54%13.56%3.39%3-10年11-20年21-30年30年以上30.51%30.51%5.08%5.08%18.64%6.78%3.39%华东华北华南华中东北西南西北

 调研对象认为针灸主要可以改善心源性疾病、非心源性内科系统性疾病、日常生活因素引起的心律失常,所占比例分别为 83.05%、72.88%、89.83%。(如图6)

 图 6 针灸可以改善相关诱因引发的心律失常 (2)疾病类型 按照部位分类,有 100%的调研对象认为针灸可以治疗窦性心律失常,有49.15%调研对象认为针灸可以治疗房性心律失常,37.29%的调研对象认为针灸可以治疗房室交界区性心律失常,33.9%的调研对象认为针灸可以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如图 7)按照速率进行分类,针灸既可以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尤其是早搏、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也可以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尤其是窦性心动过缓、窦房传导阻滞)。

 5.08%89.83%25.42%27.12%32.20%72.88%83.05%0% 20% 40% 60% 80% 100%其他日常生活因素医源性因素非内科性疾病非系统性内科疾病非心源性内科系统性疾病心源性疾病33.90%37.29%49.15%100%0% 20% 40% 60% 80% 100%室性心律失常房室交界区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律失常

 图 7 按部位分类,适宜针灸治疗的心律失常亚型

 2.3.2 针灸干预 (1)辅助干预 几乎所有的调研对象都认为针灸可以作为辅助手段用于心律失常的治疗,有66.1%认为可以联合西医常规药物治疗,有 23.73%认为应该联合其他中医疗法(如艾灸)。(如图 8)

 图 8 针灸治疗心律失常可联合其他干预,以提高临床疗效 (2)干预原则 有 83.05%调研对象认为针灸治疗心律失常应该考虑辨证论治(如图 9),有79.66%的调研对象认为针灸治疗心律失常也应该考虑辨经论治(如图 10)。

 8.47%23.73%66.10%1.69%0% 20% 40% 60% 80%其他联合其他中医疗法联合西医常规药物单独针刺治疗系列11.69%8.47%6.78%10.17%72.88%非常不同意234非常同意

 图 9 针灸治疗心律失常需要重视辨证论治

 图 10 针灸治疗心律失常需要重视辨经论治 超过 90%的调研对象同意针灸治疗心律失常时应重视特定穴的应用(如图11)。推荐的特定穴为心俞、膻中、内关、神门。

 图 11 针灸治疗心律失常需要重视特定穴的应用

 (3)影响因素 多数调研对象认为,在针灸治疗心律失常时,腧穴选择(93.22%)、是否得气(76.27%)、行针手法(62.71%)是影响针灸疗效的重要因素。(如图 12)

 3.39%5.08%11.86%23.73%55.93%非常不同意234非常同意0.00%3.39%5.08%18.64%72.88%非常不同意234非常同意

  图 12 影响针灸治疗心律失常疗效的重要因素 2.3.3 结局指标 (1)结局指标 超过 85%的调研对象认为针灸可以改善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发作时间、减少发作次数、改善生活质量和精神心理状态、改善心功能、调节心率变异性等。(如图 13)

 图 13 针灸治疗心律失常可以改善的结局指标 (2)临床症状 超过 75%的调研对象认为针灸可以改善心律失常患者的心悸、呼吸短促或困难、胸痛或不适感、疲劳、头晕等临床症状。(如图 14)

 3.39%49.15%44.07%38.98%27.12%40.68%62.71%76.27%16.95%93.22%0% 20% 40% 60% 80% 100%其他针刺疗程针刺频次留针时间针刺深度补泻手法行针手法是否得气取穴数量腧穴选择0%89.83%88.14%59.32%55.93%96.61%86.44%88.14%0% 20% 40% 60% 80% 100%其他精神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心率变异性心功能发作次数发作时间临床症状严重程度

  图 14 针灸治疗心律失常可以改善的临床症状 (3)介入/外科手术治疗后 所有调研对象都认为针灸可以使心律失常介入/外科手术治疗后(如导管消融术后、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患者获益。针灸可以降低术后复发率(67.8%)、降低相关心血管事件发生率(69.49%)、改善术后生活质量(86.44%)、改善术后精神心理状态(84.75%)。(如图 15)

 图 15 针灸有助于心律失常介入/外科手术治疗后的患者获益 (4)针灸治疗心律失常的安全性 多数调研对象认为针灸治疗心律失常有较少的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皮下血肿、针后异常感觉(如疼痛、麻木)。(如图 16)

 1.69%77.97%81.36%93.22%77.97%76.27%100%0% 20% 40% 60% 80% 100%其他头晕疲劳胸部不适感胸痛呼吸短促或困难心悸1.69%84.75%86.44%69.49%47.46%67.80%0% 20% 40% 60% 80% 100%其他改善精神心理状态改善生活质量降低相关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减少相关入院次数降低术后复发率

  图 16 针灸治疗心律失常常见的不良反应 3 结论 从学历、职称、所在单位及从事相关专业年限等统计的基础信息上看,研究对象具有以下特征:以具有博士学位的医疗机构中高级职称针灸医师为主,也有医学院校的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参与调研的针灸从业人员临床经验较为丰富,且分布于全国各地,意见具有一定代表性。

 我们纳入临床医生最关心的临床问题,从适宜的干预人群、治疗措施、可改善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等角度精心设计问卷,收集临床医生对相关问题的见解和建议。结果表明,多数调研对象认为针灸可以作为一种辅助疗法用于心律失常的治疗,以提高临床疗效。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重视辨证论治,辅以辨经论治,穴位的选择应以特定穴为主。针灸可以用于改善心源性疾病、非心源性内科系统疾病或日常生活因素引起的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的疾病分类标准不一,疾病亚型种类较多,总体上看,针灸可以用于治疗窦性心律失常、早搏、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等。针灸是一种复杂的干预措施,影响其疗效的因素众多,腧穴选择、是否得气以及行针手法均是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多数调研对象认为针灸治疗心律失常的不良反应较少。针灸对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明显,比如心悸、呼吸短促或困难、胸痛或不适感、疲劳、头晕等。针灸也可以用于调节心率/心律,降低发作时间和发作次数。随着介入/外科手术技术的飞速发展,患者的生存率得到显著提高,但是其复发率和术后的不良反应也较多。而针灸可以使术后患者受益,辅助降低术后的复发率和相关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针灸的不良反1.69%35.59%18.64%30.51%30.51%55.93%55.93%71.19%57.63%86.44%0% 20% 40% 60% 80% 100%其他滞针断针刺伤内脏(如气胸)周围神经损伤 (如感觉异常、肌…晕针弯针针后异常感觉 (如疼痛、麻木等)出血皮下血肿

 应较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干预手段。

 多数调研对象认为无论是规范针灸专病治疗方案,还是提升国际针灸医疗服务质量,促进针灸临床疗效的提升及提高针灸临床安全性方面,修定《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心律失常》都很有必要,尤其是对进一步规范针灸专病的治疗方案尤为突出。调研表明:在制定《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心律失常》方面,应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如治疗原则、选穴配穴、具体针灸方案的推荐等。

 本问卷调查着眼于临床,围绕心律失常这一疾病,掌握临床中医医师对本病治疗动态的同时,发现《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心律失常》在临床中医医师中的需求程度极高。制定心律失常的针灸临床实践指南,不仅有利于提高针灸对本病的疗效,也有助于规范针灸治疗本病的方法,使更多的中医从业人员掌握针灸操作,提高临床针灸操作的安全性。《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心律失常》的制定将对针灸疗法的标准化、国际化和现代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萍,王玉华.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精神心理压力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8,10(1):76-77, 81. [2] Mehra R. Global public health problem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J Electrocardiol 2007;40(6 Suppl):S118–22. [3] Nattel S, Andrade J, Macle L, et al. New directions in cardiac arrhythmia management: present challenges and future solutions. Can J Cardiol, 2014, 30(12 Suppl):S420-30. [4] Kaab S. Genetics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 An epidemiologic perspective. Int J Cardiol.2017, 15;237:42-44. [5]

 杨宇洋,骆璐.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中医针灸走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J].中国社会组织,2017(22):45-46. [6] LiY, Barajas-Martinez H, LiB, et al.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of Acupuncture and Antiarrhythmic Drugs for the Prevention of Cardiac Arrhythmia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 Front Physiol, 2017, 8:358. [7] Yin J, Yang M, Yu S, et al. Effect of acupuncture at Neiguan point combined with amiodarone therapy on early recurrence after pulmonary vein electrical isolation in 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electrophysiology[J]. 2019;30(6):910-917. [8] Lomuscio A, Belletti S, Battezzati PM, Lombardi F.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in preventing atrial fibrillation recurrences after electrical cardioversion.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electrophysiology[J]. 2011;22(3):241-247. [9]武晓冬,刘保延.我国针灸标准化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中国针灸,2019,39(04): 343-348.

推荐访问:对于《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心律失常》调研报告 心律失常 针灸 调研报告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 仁行文秘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1606278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