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仁行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度质量技术监督局工作职责质量技术监督局工作内容9篇(完整)

2023年度质量技术监督局工作职责质量技术监督局工作内容9篇(完整)

时间:2023-07-28 14:25:03

质量技术监督局工作职责质量技术监督局工作内容同志们:这次全市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全省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工作会议、市十二届人大二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质量技术监督局工作职责质量技术监督局工作内容9篇,供大家参考。

质量技术监督局工作职责质量技术监督局工作内容9篇

质量技术监督局工作职责质量技术监督局工作内容篇1

同志们:

这次全市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全省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工作会议、市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总结20xx年全市质监工作,分析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部署今年的质监工作。下面,根据市局党组研究的意见,我讲四个问题。

一、团结拼搏,共克时艰,20xx年质监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0xx年对质监部门来讲,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面对大事、急事、难事多的严峻形势和繁重艰巨的任务,全市系统在省局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xx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恪尽职守、勇挑重担、团结一心、真抓实干,为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确保质量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形成了内外关系和谐,上下风清气正,发展态势强劲的良好局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应对复杂局面和突发事件的能力有了新提升。一年来,抗震救灾、奥运安保、应对三鹿奶粉事件等大事和突发事件接踵而至,全市系统坚决贯彻省、市局党组部署,迎难而上,积极应对,用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和艰苦的努力经受住了考验,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为援助四川抗震救灾,全市系统积极行动,为灾区捐款24万余元,免费检验救灾被褥5000件、服装3200件、食品400件,派出了电梯检验技术人员奔赴灾区圆满完成了电梯检验任务,对我市援建的2069套过渡安置房进行质量监管,为我市在全省率先保质保量完成安置房援建任务做出了贡献。为确保奥运质量安全,全市系统870多人投入到食品监管工作中,对101家涉奥食品企业实施了全过程、全天候质量监管,对1100多家其他食品企业和小作坊严密监控,督促企业落实了生产销售台帐、索证索票、添加剂备案、限区域销售等制度,提高企业质量保证能力,取缔了330家非法生产小作坊,消除了大量食品安全隐患,确保了涉奥食品质量安全;对全市1.9万台特种设备、5800家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逐一明确监管人员,进行全面监控,确保了特种设备安全;对54家危化品企业按照生产许可条件逐一进行了重新核查,责令4家无证企业停产,确保了危险化学品安全,圆满完成了奥运安保任务。为及时有效应对三鹿奶粉事件,确保对乳制品及含乳食品生产企业实施有效监控,全市系统特别是在食品监管、驻厂监管和食品检验岗位的同志不畏困难,不惧压力,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以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尽职尽责,无私奉献,实行“5+2”、“白+黑”工作制,对小洋人、乡谣等3家企业实施24小时驻厂监管,帮助乳制品和乳饮料企业把好原料关、生产过程关、出厂检验关,共新增三聚氰胺检测设备5台套,为奶农和企业检验原料和成品3184批次,共计3万余吨,确保了我市乳制品质量安全,用实际行动向社会展现了质监部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敢于负责的社会形象。

——质量安全监管取得了新成效。三鹿事件发生后,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全市系统举一反三,组织开展了食品、重点工业产品和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在整治行动中,全市系统重拳出击,凡是无证无标生产的,一律关停取缔;凡是获证企业达不到生产条件的,一律停产整顿;凡是特种设备超期未检、超限运行、无证使用的,一律停止运行;凡是整治工作不力的,一律追究责任。通过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拉网式检查,关停取缔三证不全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小作坊653家,关停无证生产工业产品企业115家,消除特种设备安全隐患2234处,枣蜜饯、肉制品加工、弯头管件、乳饮料等质量安全隐患集中产业得到了有效控制,企业生产行为得到了基本规范,质量安全保证能力大幅度提高,确保了全市质量安全,促进了相关产业健康发展。为推进监管长效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了打假责任制,制定了《获证企业后续监管办法》、《产品质量监督检查不合格企业后处理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监管制度,并且积极探索监管新模式,加快了监管工作信息化、电子化探索,作为全国唯一试点的河间市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系统完成了建设任务,顺利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验收。

——质量管理创出了新业绩。市委、市政府历史性地把我局提交的《关于名牌战略实施情况的报告》,作为20xx年1号文件转发各级各部门,把实施名牌战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举措,纳入各级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了沧州市名牌培育计划,提出了具体培育措施。在此基础上,市政府又出台了奖励暂行办法,不仅对获得名牌的企业将给予表彰,而且对名牌主管部门将进行重奖,激励政策的出台在全市营造了争创名牌的浓厚氛围。全市系统进一步加大力度,采取得力措施,不断推进“质量兴市”战略深入实施,引导企业坚持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20xx年推荐了华北石油一机厂“华”字牌抽油机等三个产品争创中国名牌,25个产品争创河北省名牌、7个产品争创河北省优质产品。在摸清全市企业底数的基础上,对619家重点工业产品生产企业建立了质量档案,为建立质量信用评价体系奠定了基础。通过加强质量基础工作,促进了企业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到目前,全市已有546家企业取得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245家企业通过了“3c”产品认证,1450家企业获得了体系认证证书。

——标准战略实施开创了新局面。围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全年制修订国家级、省级农业地方标准各1项、市级农业地方标准28项,任丘肉鸡养殖等5个第六批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圆满完成了阶段性建设任务,吴桥优质棉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顺利通过了验收,三年示范区建设期间累计增产优质棉1050万公斤,为农民增收6990万元。围绕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企业标准水平,对427项企业标准进行了备案,完成了《蜜枣》等两项省级工业地方标准的起草工作,我市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有标率保持在95%以上;完成了9项产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工作,9项产品全年实现产值6.35亿元,利税6500万元,出口创汇951万美元;帮助河北乐海乐器公司申报了全国乐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二胡、扬琴工作组,黄骅酥脆冬枣申报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围绕服务第三产业,提高服务标准化水平,完成了《保安服务质量规范》河北省服务地方标准的组织起草工作,指导帮扶四家企业开展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

——计量管理服务实现了新突破。为做好新形势下计量工作,制定了民生计量和工业计量两手抓的工作思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关注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深入开展了“健康计量进医院、放心计量进市场、光明计量进镜店、服务计量进社区”——“四个走进”活动。特别是根据市政协提案的要求,按照市领导批示精神,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大量医疗计量器具“超期服役”、“带病上岗”问题,组织了专项治理行动,对1297家医疗机构进行了检查,发现710台计量器具存在瞒报漏检现象、206台超期使用、41台已失准,并已依法完成了强制检定,确保了量值准确,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开展了重点耗能企业节能减排活动,建立了71家年耗标煤3000吨以上的重点企业档案,完善了企业能源能源检测体系,成立了计量服务队与企业结对帮扶,为企业及时检修能源计量器具800多台件,免费培训计量技术和管理人员200多人,指导企业靠严格的计量管理堵塞能源漏洞,一年来实现减损增效8000多万元。

——技术装备实力跃上了新台阶。基本建设、技术装备投入1620万元。孟村局筹建的占地35亩的国家管道装备质检中心项目,已投入750多万元,完成了5000多平方米的检测楼、检测车间建设,建立了普通化学等五个实验室,部分项目已开展检测业务;肃宁局筹建的国家裘皮产品质检中心项目,已投入660多万元,完成了检测用房的建设和设备的购置,已经开展检验工作。以上两个项目经省局研究同意,已上报国家质检总局。在建的总投资1700多万元的市特检所承压汽车罐车检测站和培训基地项目,已完成了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的检测楼和检测车间,今年上半年将投入使用;总投资1350万元的黄骅常压罐车检验站项目,已完成97.5亩土地征用、项目立项、规划设计。为完善基础项目,提升整体检验能力,投入366万元对7个基层技术机构的食品安全检测、6个基层技术机构的电能表检测项目进行了完善。

——政风行风建设取得了新辉煌。在20xx年、20xx年民主评议行风分别获得全市第二名、第一名的基础上,面对参评单位增加和评议方式方法改变的新形势,全市系统克服诸多不利因素,坚持不懈地把抓好政风行风建设作为构建和谐质监、树立部门形象的大事来抓,系统上下保持了良好的精神状态,充分发扬负重拼搏、敢打必胜、勇往直前的攻坚精神,自我加压,迎难而上,真抓实干,在全市民主评议行风工作中取得了优异成绩。特别是临港分局克服人员少、任务重等困难,最终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沧县局在上半年民主测评结果不理想的情况下,及时调整工作思路,集中精力想办法,寻突破,在下半年民主评议中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由第八名攀升至第一名,最终取得了全年第三名的好成绩。在各级党组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全市系统共有7个县(市、区)局进入当地排名前四名,其中泊头市局和临港分局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市局连续三年获得市本级第一名。政风行风建设取得的新辉煌,进一步提升了全市系统的整体社会形象,优化了系统内外部发展环境,极大地鼓舞了全体干部职工的斗志,激发了工作热情,促进了质监事业快速发展。

一年来,面对繁重任务和严峻考验,全市系统不畏困难,顽强拼搏,使质监事业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质监职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巩固。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省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部门和社会各界支持帮助的结果,凝结着全市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智慧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局党组向全市系统干部职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一年来不平凡的经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系统大局观念不强、配合意识不足,存在政令不通、配合不力,甚至相互拆台,上下争饭吃的问题;二是工作的有效性需要进一步提升,对工作研究不深,对企业了解不够,监管措施流于形式,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贴得不紧的现象普遍存在;三是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对质量监管深层次、潜在性问题研究不够,风险研判和预警能力薄弱;四是人员素质和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应对突发事件、攻坚克难、服务经济、行政管理、检验检测等方面的能力与形势任务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五是系统发展不平衡,市局调控力度需进一步增强;六是技术机构质量安全保障能力不强,检验检测水平低,高水平技术人员匮乏;七是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不强,不能贯彻民主集中制,不能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不能遵守干部任用程序的问题在个别单位一定程度存在;八是政风行风建设需进一步加强,主要表现在行政管理和执法人员服务意识不强,“吃拿卡要”行为屡禁不绝,技术机构不按标准规程检验检定、出据错误报告、虚假报告的现象时有发生。对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提高认识,把握形势,增强推进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0xx年既是建国60周年,又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施“”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全系统汲取三鹿事件教训,全面规范、全面调整、全面加强的一年,历史注定了20xx年也将是不寻常、不平凡的一年,我们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是监管工作的形势和任务给我们带来了巨大压力。三鹿奶粉事件的发生,严重损害了群众利益,产生了非常恶劣的影响,极大地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和质监部门的形象。在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这一大背景下,在当前我国产品质量分段管理为主的体制下,在企业自律意识不强、社会诚信评价体制不健全、市场监管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我们要对全市上万家食品和产品生产企业、200家特种设备生产企业、5800家特种设备使用单位、105家气瓶充装单位、1.9万台特种设备进行监管,确保不出问题,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质监部门的责任重于泰山,可以说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如果发生大的质量安全问题,无法向党和政府交代,无法向人民群众交代。

二是当前的经济形势给质监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自去年9月份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达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酿成了一场历史罕见、冲击力极强、波及范围很广的国际金融危机。这场被认为是“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经济危机”不仅至今尚未见底,而且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正进一步加深,其严重后果还会进一步显现。受其影响,我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我市大部分产业虽然受冲击不大,但也一定程度地受到了冲击,特别是由于大多产品处于产业链低端,对资源能源的依赖性较强,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正在逐步显现。

三是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必须坚持数量和质量相统一,速度和效益相统一,质量工作的重要性更加凸显。解决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粗放、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能力薄弱等一系列问题,需要质监部门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而目前我们这支队伍无论是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还是工作能力、工作作风,都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虽然我们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困难很多,但挑战与机遇并存,压力与动力同在。在看到困难的同时,我们也必须了解我们的优势和战胜困难的有利因素,坚定发展的信心,化危为机,危中寻机。

一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为我们抓好质量工作提供了坚强后盾。强调:“如果增长粗放和产品质量不高的问题不能得到全面有效解决,总有一天会引发系统性风险,甚至会引发信用危机和社会动荡,反过来会影响发展进程。我们必须警醒,痛下决心加快解决我国经济发展质量不高的问题”。的重要讲话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进一步阐明了加强质量工作的重大意义,对质监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为质监部门发挥职能作用提供了宽广的舞台。特别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食品质量工作提出要求:“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食品药品质量安全和生产安全,建立最严格的食品药品和安全生产标准,建立权责相对应的法律追究惩治体系。”充分体现了中央对食品质量的空前高度重视。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了在全国深入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专项行动以及“质量和安全年”活动,是全面提高我市食品和产品质量水平的重要契机,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奋发有为,用出色的工作成绩体现我们的作用,重塑质监部门的良好形象。

二是党中央、国务院采取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战略部署,为我市产业优化升级带来了机遇,为我们服务产业发展提供了舞台。为应对金融危机,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为新一轮经济整合提升创造了机遇。如国家把农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扩大内需的投入重点,为我市管道装备制造、电线电缆、扣件、化肥等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国家正在加快制定和实施的汽车、纺织、装备制造、石化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对我市的相关主导产业技术升级改造、结构调整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也为我们引导企业强化管理,提升素质、保证质量提供了机遇。我市一大批重大产业支撑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随着渤海新区和综合大港建设的加快推进,京沪高速铁路、邯黄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我市的区位优势、发展优势更加明显,目前1000个投资千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正在建设,总投资1400亿元,500个项目今年开工建设,总投资1100亿元,这些项目的建成投产必将对我市经济发展产生强大的拉动力。在刚刚闭幕的我市“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20xx年我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3%的预期目标,分别高于全省2个、3个百分点,表明了市委、市政府不遗余力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一系列工作措施的落实,为我们履行职能提供了广阔空间,为我们事业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是全市系统具备了一定发展基础,应对突发事件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近年来,质监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技术装备不断提升,人员素质逐步提高,特别是经过抗震救灾、奥运安保、应对三鹿事件等一系列大事、难事、突发事件的洗礼,全市系统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积蓄了应对复杂局面的经验和智慧。

困难面前勇者胜,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必须坚定信心,善于从变化的形势中捕捉和把握发展机遇,在逆境中发现和培育有利因素,拿出新举措,实现新突破,这是对我们每一位领导干部、每一位职工精神状态、工作作风的现实考验。只要我们把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统一到中央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判断上来,统一到各级党委政府和省、市局党组的决策部署上来,振奋精神,迎难而上,就一定能克服一切困难,开创质监工作新局面!

三、振奋精神,全力推进,确保今年质监工作取得新成效

在对形势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确定20xx年全市质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xx大、xx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以及省局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目标,以监管为首要职责,以开展“质量和安全年”、“作风建设年”活动为抓手,以增收节支为保障,完善监管制度,创新监管机制,夯实技术基础,巩固、扩大质量安全集中整治成果,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作风,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全面提高食品和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坚决避免重特大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努力开创质监工作新局面,为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市做出更大的贡献。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今年全市系统要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围绕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切实加强质量宏观管理,提升质量总体水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采取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政策措施,要求我们质监部门把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作为切入点。要保证产品质量的提高,就必须强化质量管理,为此,我们必须在以下四个方面加大力度。

一是大力推进质量振兴。进一步推进质量兴市(县)活动的开展,加快实施名牌战略,大力开展区域产业优化升级工程,对具备创建优质产品基地条件的,积极予以帮扶,在全市继续组织开展创建优质食品生产基地和优质食品安全示范乡镇、园区活动,带动全市提高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着手起草20xx—20xx年《沧州市质量发展规划》,确定质量安全发展目标、任务和措施,把质量宏观管理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来统筹谋划。

二是切实加强质量综合管理。继续做好建立质量档案工作,按照“企业全备案、产品全登记、检测全报告”的要求,完成8类重点产品生产企业100%建档,并实现动态管理。继续做好发证产品后续监管工作,按照生产许可证和强制认证条件对企业严格检查,并督促企业自查,对发证产品企业检查率不低于95%,企业自查率达到100%。

三是加强宏观质量状况分析。全面开展区域产品质量评价和质量竞争力指数测评与发布工作,编制年度质量状况白皮书,为各级政府宏观经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是加强质量信用体系建设。在建立企业质量档案的基础上,对企业进行质量信用分类,全面建立质量违法违规企业“黑名单”制度,及时发布质量信用记录,严厉惩处失信行为。

(二)围绕扩大城乡居民消费,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提升质量安全保障能力。保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用得称心、住得安心是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消费信心,繁荣市场,拉动内需的根本保障。我们应在以下三个方面切实提高监管的有效性。

一是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以乳制品、肉制品、酒类、饮料、面粉、调味品、植物油、蜜饯等食品为重点,加大监督抽查力度,坚决查处不合格食品生产企业;以沧县枣制品、肃宁、河间肉制品、任丘酱类等食品集中区域为重点区域,严格防范,避免形成群体性、区域性食品安全事件;以原辅材料进厂、生产加工、添加剂备案、出厂检验为重点监管环节,监督企业严格落实质量保障措施,确保生产食品质量安全;以销售量大、辐射面广的食品大型企业、产品销往京津城市的食品企业以及生产高危食品的企业为重点企业,采取巡查、抽查、专项检查、风险监测等多种措施实施有效监管,确保不出现食品安全重大事故;以用“吊白块”加工食品等32种已发生过的违法行为作为重点问题,继续抓好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对违法行为认真排查,严厉打击;以提高准入门槛,严格审查监督、加强证后监管为措施,提高企业质量保证能力;以强化责任、深化监管为重点,狠抓落实,推动全市食品质量安全水平再上新台阶。

二是继续开展区域性质量问题和重点工业产品专项整治工作。以涉及国计民生和人身健康安全的产品为重点,对孟村、盐山的管道管件,河间的电线电缆,河间、任丘、黄骅、沧县的机动车配件等一批生产比较集中、存在质量安全问题较多的区域,坚持“打击、疏导、帮扶、规范、发展”的工作方针,积极开展整治工作,严厉打击质量违法行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献县建筑扣件等具备条件的区域性产业,加大帮扶和培育力度,组织开展创建“产品质量平安区域”活动,建立和完善地方政府负总责、企业负首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行业协会和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产品质量区域整治机制。以絮用纤维制品、低压电器、等7类产品为重点,开展专项整治工作,通过帮扶规范,整治打击,全面提升企业的技术基础,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三是进一步强化源头产品质量监管措施。严格落实辖区监管责任制,切实做到底数要清、责任要明、措施要严。严格落实《产品质量定期监督检验管理细则》,规范定期监督检验工作,确保全市定检计划覆盖率达到95%以上,检验覆盖率达到90%以上,检验质量明显提升。围绕生产许可、强制认证产品以及政府关注、社会反映较多的产品,突出安全、健康、节能、环保等关键项目,加大监督抽查力度,将监督抽查与行政许可、行业治理、区域整顿工作有机结合,加强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的后处理工作,后处理办结率达到100%。建立以应急处置为中心的风险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质量安全巡查、明察暗访和举报奖励制度,加强对质量安全风险和行业“潜规则”的风险研判,及时发出预警,快速应对,妥善处置。

(三)围绕基础保障体系建设,加强质监基础工作,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通过强化标准化、计量、认证认可等基础工作,不断提高产品、服务的质量和档次,加快产品的升级换代,增强市场综合竞争能力。

一是加强标准化工作。围绕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等方面组织开展农业标准制定工作,充分调动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协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标准研究制定的积极性。继续抓好市级农业地方标准的清理和复审工作,确保其先进性、适用性。加快5个第六批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工作,确保完成阶段性示范任务。继续抓好企业产品执行标准的动态管理工作,严厉查处无标生产行为,确保我市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有标率在95%以上。加强企业标准管理工作,依托河北省食品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实行食品标准备案网上审查制度,提高标准水平。积极引导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参与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的制定以及各级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的申报工作,加强节能减排国家标准的宣贯和实施,引导企业建立科学的能源标准体系。积极培育商贸、餐饮、旅游等服务标准化试点,每个县(市、区)局至少确定1个试点开展工作,每个县级市要完成1个商贸行业省级试点工作。

二是加强工业计量工作。进一步完善计量器具管理台帐,建立强检计量器具分管目录,合理划分市、县两级计量检定机构的检定权限,推动市、县计量技术机构整合。在重点耗能企业开展计量保证能力合格确认活动,指导企业完善能源计量检测体系,保障计量器具的准确可靠,为企业节能减排提供服务。

三是加强生产许可和认证认可工作。以食品、危化品、电热毯、电线电缆、钢筋、水泥等发证产品为重点,按计划开展巡查、回访,加强证后监管。以电线电缆、低压电器、机动车辆及安全附件、装饰装修产品等强制性认证产品为重点,对建立质量档案的245家3c认证生产企业进行分类监管,实施动态管理,加强日常巡查、突击检查、专项监督抽查,提高监管的有效性。

(四)围绕改善民生,保障群众健康安全和合法权益,推进和谐沧州建设。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质监部门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核心。我们重点在计量惠民、执法打假、保证特种设备安全三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是深化民生计量服务。继续组织开展以“关注民生、计量惠民”为主题的“四个走进”专项行动,全面实现专项行动100%覆盖到所有的集贸市场、医疗卫生单位、眼睛店、社区乡镇“四个100%”的总体目标。在全市培育一批计量诚信样板市场,每个县(市)至少抓一个典型,在集贸市场设置公平秤,提高计量器具受检率;对车站、医院等流动人口密集的场所利用计量器具作弊,坑害消费者的行为进行集中整治,擦亮沧州的窗口,树立诚信沧州的新形象;加大医用计量器具的检测力度,让人民群众放心看病;充分发挥隐蔽式加油监测车的作用,严厉打击利用加油机作弊的违法行为;对居民小区在用的水表、电表、燃气表进行计量抽查,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加大对面粉、大米、食用油、农资等重点定量包装商品的抽查力度,进一步推动“c”标志工作的开展,为群众营造放心满意的购物环境。

二是加大执法打假力度。围绕农业生产,开展以查处假冒伪劣复混肥、磷肥、农药为重点的执法检查活动;围绕安全产品,开展以查处假冒伪劣人造板、电线电缆为重点的专项执法检查活动;围绕生活用品,开展以查处假冒伪劣电热毯、絮用纤维制品为重点的执法检查活动。

三是扎实推进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围绕为全市人民创造安全放心的生产生活环境,探索安全监管新机制,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状况现场检查制度,检查覆盖面达到55%以上。加大设备使用登记发证力度,发证率达到88%以上;强化技术检验区域负责制,扩大覆盖面,应检设备定期检验率要达到100%。对全市特种设备安全状况进行评价,编制《沧州市特种设备安全状况白皮书》,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开展车用气瓶和冶金起重机械专项整治,加强车用气瓶的安装质量和使用登记管理,规范充装行为,消除冶金起重机械的安全隐患。20xx年安全目标管理控制指标控制在省局的规定值以内。

(五)围绕推进事业发展,实施项目带动,为经济增长提供技术支撑。发展是第一要务,项目是第一抓手。没有项目,监管服务就没有技术支撑,发展就没有说服力。要集中精力抓项目谋划、抓开工建设、抓建成运行。

一是加大事业发展投入。要大力开展创建节约型质监活动,严禁购买小汽车,严格控制出国(境)考察,严格控制各种会议,严格控制招待费支出,保证一般性支出要比年度支出预算压缩5%。要加强财务管理,堵塞各种管理漏洞,防止铺张浪费现象,争取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事业发展中。要改革财务管理体制,在市本级实行财务集中支付制度,逐步加大全市系统统筹和转移支付力度,集中财力办大事。

二是加强项目建设。围绕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主导产业发展,着重提升高新技术产品、农用产品、节能环保产品和食品的监督检验和应急技术保障能力,切实解决检不了、检不出、检不准的问题。加快列入事业发展“”规划中的项目实施进度,重点推进投资1700万元的承压汽车罐车检测站项目建设,确保年内建成投入使用,推进投资1350万元的常压罐车检验站项目建设,力争年内一期工程建设完成;加快沧州市质检所和任丘、黄骅、青县局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建设,提高食品监管能力;加大上报国家质检总局的建设投资1.19亿元的20个中央投资项目和上报省局的建设投资1.16亿元的34个项目跑办力度,重点争取肃宁国家裘皮质检中心、孟村国家管道装备质检中心立项。

四、加强自身建设,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为质监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保障

新形势、新任务对质监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开创质监工作新局面,必须大力改进工作作风,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全市系统各单位要在深入开展思想作风教育整顿活动的基础上,着力抓好“五种能力建设”,做到职责到位、工作到位、作风到位,为完成全年各项任务提供坚实的保障。

(一)抓班子,带队伍,努力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在危机和考验面前,各级领导班子只有坚定信念,无所畏惧,迎难而上,才能走向光明的未来,越是在面临较大困难的时候,越要坚持做到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不动摇,就是要加快发展不动摇;不懈怠,就是要不断改进我们的作风,把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毫不放松;不折腾,就是要着眼大局,加强团结,互相支持,共渡难关。要用正确的用人导向激励人,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评判干部,选人用人凭德才、看民意、重程序,注重选拔任用“政治素质高、领导能力强”和“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的优秀干部,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位置。要大力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进一步完善议事和决策机制,健全分工负责的制度体系,增强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

(二)加强学习,提升素质,努力提高推进科学发展的能力。针对目前队伍素质与监管任务不相适应的突出问题,我们要强化学习教育培训,提高干部职工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按照中央的决定,今年全市系统将用六个月左右的时间,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是全市系统今年极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我们要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改革发展的具体举措、解放思想的重要前提,掌握其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加强质监工作理论研究,深化对科学发展观中所蕴含的深刻质量观的认识,充分认清质量安全与国内外形势、与经济社会发展、与企业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内在联系,研究探索质量监管的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建立产品质量全过程监管链条,完善质量监管体系,把坚持群众路线、深入调查研究等优良传统与运用现代高科技知识、信息化手段相结合,建立完备的风险分析、安全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增强质量监管的有效性。要开展全员培训,严格考核,把培训考核结果\\作为干部提拔、使用的依据,市局将成立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和培训考核制度、激励制度,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规范管理,夯实基础,努力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建立完善各项制度是促进作风转变,实现依法行政的保证。虽然全市系统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开展了思想作风教育整顿活动,解决了思想作风方面存在的许多突出问题,统一了思想,优化了作风,凝聚了力量,但思想作风建设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制度建设是规范管理的最具长远性、根本性的举措。全市系统必须坚持标本兼治、长短结合,在解决好突出问题的同时,更加注重从制度建设入手,用制度约束、规范每个人的行为,使整顿中形成的好做法、好经验在机关作风建设中长期见效。为推进各项工作科学化、精细化、标准化,省局决定开展质监工作标准示范点建设,全省确定了17个项目作为第一批示范典型,我市献县局的机关建设、市局的市本级财务集中支付制度、市局和河间局的辖区监管责任制建设、市局的提高技术机构能力建设四个项目列入其中,市局分管科室和有关县(市)局要分别抓紧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建立完善的工作标准规范,总结规律,形成经验,真正打造成为全省的典型。要依法、规范、有序地做好省局下放权力的承接工作,严格按照法定许可条件、标准实施行政许可,正确行使权力。

(四)严明责任,狠抓落实,努力提高贯彻执行的能力。根据形势的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任务,明确工作的方向,通过目标任务层层分解,促使人人有压力、人人有目标,是确保工作落实,推进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市局经过充分调研,制定了《沧州市质监系统20xx年度目标责任书》,刚才与各单位都签订了责任书。责任书是强化工作落实,强化行为约束,强化工作刚性的有效形式;是客观、公正、全面、具体评价一个单位工作成效的有效载体;是突出工作重点,保证政令畅通,集中系统优势,确保工作目标完成的有效措施。责任书签了就要负责,就要落实,就要兑现。各单位对每一项目标任务要在具体化上下功夫,通过定区域、定任务、定人员,把目标任务科学合理地分解到有关单位和部门,把责任分解到每一位主管领导、每一位工作人员,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制度措施到位、任务分解到位、层层落实到位。特殊时期,特殊考验,每一位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把系统利益、大局利益放在首位,恪尽职守,服从领导,心无旁骛,真抓实干,不断提高战斗力和执行力。

(五)惩防并举,优化行风,努力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要认真学习贯彻在xx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精神,严格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要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职工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认真遵守廉洁自律有关规定,树立权责一致思想,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觉防止权力滥用,对拟提拔的党员领导干部进行党纪政纪和廉政法规基本知识考试,考试合格后方可提拔任用。要加强行风建设,按照全省统一部署,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着力解决好不尽职责、服务差、不讲标准、效率低,不守纪律、乱作为等问题。要大力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抓好行政许可大厅建设工作,推行网上行政许可审批,严格落实国家总局制定的行风建设“八严禁”、省局制定的对违规违纪人员处理暂行规定以及行政执法“五公开、十不准”规定。要突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突出对关键岗位的监督,突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严厉查处利用行政执法、行政许可、检验检测、核查评审等工作职权吃拿卡要、不作为、乱作为、违反财经纪律以及把公共权力变为个人权力的违纪违规行为,树立“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部门形象。

同志们,做好20xx年质监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悲观失落,束手无策没有出路,毫无畏惧,奋起实干才有未来。只要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局的正确领导下,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勇往直前的气概,克难奋进,团结拼搏,就一定会在我市建设沿海强市的征途上,实现质监事业新跨越,创造质监事业新辉煌,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向党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质量技术监督局工作职责质量技术监督局工作内容篇2

同志们:

经市政府研究同意,今天在这里召开全市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工作成绩,交流工作经验,明确工作要点,提出工作要求。刚才,我们观看了展示20xx年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成果的专题片,表彰了20xx年度质量振兴先进单位和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签订了《20xx年质量振兴工作目标责任书》,张剑同志对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了回顾,并就今年的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作了安排,目标明确,措施得力,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按照工作部署,认真抓好落实。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深化认识,切实增强做好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决心和信心

20xx年,全市各地、各有关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切实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市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归纳起来,大致有五个方面的特点:

(一)质量兴市活动深入开展。全市各县、市、区都开展了质量兴县(市、区)活动,我市成为全省第一批100%开展质量兴市活动的地级市。全市各地、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质量、品牌意识日渐增强。

(二)实施名牌战略成效显著。名牌创建有声有色,全市涌现出了一批质量好、信誉高、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去年,全市新增中国名牌产品2个,获得国家免检产品7个,湖北名牌产品16个。我市精品名牌产品数在全省位居前列。

(三)专项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去年8月下旬开始,我市按照国务院、省政府的统一部署,迅速行动,开展了为期4个多月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通过出台方案,制定制度,强化督办,各项专项整治任务有条不紊、有声有色地落实,特别是质监部门6个100%目标任务的如期完成,为全市12个100%目标的实现做出了贡献。

(四)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规范。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了食品、农资、建材等专项打假行动,有力地打击了制假售假违法犯罪行为。20xx年,全市共查获各类假冒伪劣产品货值2100万元,捣毁各类制假售假黑窝点290个,为人民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800多万元。

(五)质量基础工作扎实有效。积极搭建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基础平台,加强企业质量人才队伍培训,广泛开展群众性质量技术创新,全市累计注册qc小组500个,取得成果360个,创造直接经济效益800多万元。省级以上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2家。20xx年,全市新增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企业5家,4家企业的68种定量包装产品获得国家计量免检“c”标志。

上述成绩的取得,是全市广大质量工作者克难奋进、顽强拼搏、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大家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全市质量技术监督工作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全社会质量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企业质量管理薄弱,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重投入、轻管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现代管理理念、方法、手段还没有得到充分运用。二是质量安全监管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还存在薄弱环节,长效机制还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三是名牌创建后劲有待于进一步增强。全市的中国名牌只集中在食品、化工行业,其他支柱产业在中国名牌上还是空白。这些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和改进。

新时期,质量技术监督工作重要性日益突出。市委作出了加快荆门崛起的战略决策,前段时间召开的市委六届三次全会、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市“两会”提出了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要达到16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要达到20%的奋斗目标,这些奋斗目标的落脚点在加快荆门崛起,关键是工业强市。质量振兴是实施百亿工程,打造百亿产业,建设工业强市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市委、市政府对此寄予厚望。这给质监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也给质量技术监督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提供了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舞台和机遇。因此,我们要切实增强做好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进一步坚定做好质监工作的决心和信心。

二、解放思想,明确目标,奋力开创全市质量工作新局面

目前“解放思想,开放崛起”大讨论活动正在全市深入开展,各地、各部门要通过大讨论进一步认清形势,突破思维定势和传统观念束缚,把思想认识真正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把力量凝聚到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上来。要把质监工作放在开放崛起的大格局中去研究、去规划,放在开放崛起的大决策中去思考、去部署,加快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体系,用发展开放的思路推进质监事业。

为此确定全市质量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xx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六届三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质取胜,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和标准化战略,建立健全立体化全程监管网络,构建以企业为主体,政府监管、市场引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质量工作体系,全面提高产品、工程、服务和环境质量水平。

主要目标是: 到20xx年,我市涉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农产品、食品、医药产品等全部达到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95%以上的主要工业产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工业产品总体质量水平不断提高,全市中国名牌产品数量力争新增3-5个;农业标准化覆盖率达95%以上;受监工程主体结构合格率、竣工验收合格率均达到100%,新建居住、公共建筑执行节能标准覆盖面达到100%;服务行业顾客满意率达90%以上;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围绕上述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重点要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强化质量监管。加强质量监管是保障质量安全的关键。要全面构建预防质量安全事故、突发事件的预警应急指挥和救援体系,降低事故发生率,保障经济安全运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要深入开展质量平安建设,全面落实政府部门监管责任,运用生产许可、强制认证、注册备案等手段,严格市场准入,建立起让消费者吃得放心、用得安心的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屏障。要始终保持打假治劣的高压态势,对于生产条件较差、产品质量不高、达不到生产要求的,要下决心,该整顿的整顿,该取缔的取缔。全面落实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于查处不力、履职不到位、失职渎职,甚至为制假售假分子充当保护伞的,要依照法律法规严肃予以查处。

(二)深入推进名牌战略。市委书记傅德辉同志强调,“名牌是崛起的希望”。近年来,通过大家的不断努力,我市涌现了一批名牌产品,但应该看到,全市名牌数量还不够多,相对中部发达城市,我们的差距显而易见。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名牌的培育、扶持和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的质量效益。企业要加大科研开发经费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品牌价值和竞争实力。已经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的企业要向更高目标迈进,获得湖北名牌产品的企业要向中国名牌产品迈进。要通过不懈努力,逐步实现荆门名牌由少到多、由多变强的新跨越,进一步推动“荆门制造”向“荆门创造”转变,不断提高影响力和美誉度,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品牌强市。

(三)大力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标准的高低是衡量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区域质量水平的重要标志。各地、各部门要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保障农产品和食品安全为重点,以促进自主创新、节能降耗、环境保护为主线,抓紧制定我市标准化发展规划纲要,服务标准化生产。去年,市质监局将我市23 个农业地方标准编印成册,免费发放到农民朋友手中,赢得广大农民朋友的称赞,这样的做法很好,要大力提倡。希望其他相关部门也能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优势,为我市标准化建设服务。

(四)不断提高技术保障能力。要围绕我市主导产业的提升和发展,着重提升高新技术产品、农产品、节能环保产品和食品、药品等涉及安全产品的监督检验和应急技术保障能力,提高检测检验水平。着重围绕石化、磷化、建材、食品、能源和高新技术六大百亿产业,重点建设一批技术装备精、支撑能力强的国家级、省级技术中心、检测中心和实验室,为企业和社会提供科学、准确、高效的检验检测服务平台。要加大对涉及民生、能源等方面计量器具的监管,充分发挥计量在保证质量、增加效益等方面的作用,不断加快检验检测机构的建设步伐和质量技术监督人才的培养。同时,要积极推行认证认可制度,鼓励企业开展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等体系认证,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五)继续实施专项整治活动。各地、各有关部门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克服松懈麻痹思想,继续保持昂扬的工作状态,建立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农业、药监、质监、工商、卫生、商务等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密切配合,继续做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任何部门不得推诿扯皮、敷衍应付,今后哪个方面、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就追究相关部门的责任。在前一段专项整治中,市质监、农业、商务、工商、药监等部门结合各自职责和实际,取得了一些经验,希望大家坚持边整治、边总结的好做法,把专项整治中行之有效的好做法、好经验及时总结推广,加快建立起我市产品质量体系的标准框架,建立健全保障我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长效机制。

(六)狠抓工程、环境等领域质量安全。要以重大基础设施工程、重点工业建设工程、大型公共建筑工程、民用住宅工程和校舍、娱乐场所建设工程等为重点,强化大型公共建筑质量监管,鼓励施工企业争创精品建筑工程。切实把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动结构调整,加快淘汰落后生产技术,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防护林、绿色通道等生态工程建设,加强生态示范区、重要饮水源的保护和管理,切实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三、强化领导,加强协调,为开展质量兴市营造良好环境

质量兴市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和配合,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齐抓共管,为实施质量兴市战略营造良好的环境。

(一)要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各地要把质量兴市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发展规划,根据当地经济发展进程要求,谋划质量兴市的项目、内容、计划。各级政府要加强对质量工作的组织领导,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要将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纳入考核目标,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质量安全工作负总责。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突出、长期得不到解决或发生恶性事件的地方,要追究其负责人的责任。

(二)要加大协调配合力度。质量工作涉及各个方面,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协同作战。质监部门要做好牵头工作,发挥在质量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搞好综合协调。工商、食品药品、农业、卫生、商务等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加强质量监管,依法做好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管工作,真正建立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监管网络,消灭监管盲区。监察部门要加大对质量监管执法的监督,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现象,对失职渎职、包庇纵容制假售假活动的,要依法严肃处理。

(三)要加大宣传投入力度。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对违法违规的企业,要公开曝光;对存在严重问题的企业,要跟踪报道。要广泛宣传一批优质产品、优良品牌和优秀企业,宣传质量管理先进典型和整治工作经验,引导消费,鼓励先进。同时,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大经费投入,保证质量检验检测技术基础建设、标准体系建设、质量问题攻关和质量改进等所必需的经费。要完善质量兴市的激励机制,对获得中国名牌、免检产品、湖北名牌、质量管理奖等称号的企业予以奖励。

(四)要加大督导考核力度。根据省政府实施质量兴省战略的要求,市政府一方面要迎接省政府的考核验收,同时也要对各地的质量振兴工作进行考核和监督。各地要制定质量兴县(市、区)的目标责任,把工作目标具体落实到部门、延伸到企业,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对于重视程度不够,特别是造成损失、对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的,要予以批评;对重大的问题要挂牌督办,确保我市质量工作的各项具体目标和要求能够落到实处。

同志们,做好新形势下的质量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牢记神圣使命,认真履行职责,为全面提高全市质量工作水平、加快荆门崛起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质量技术监督局工作职责质量技术监督局工作内容篇3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推进质量强省工作会议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xx年工作,研究部署20xx年重点任务,动员全系统干部职工,振奋精神,创新破难,争先实干,进一步抓好质量发展、质量监管,深入推进质量强市战略,为宜宾实施双轮驱动、推进转型发展、决胜全面小康提供有力的质量保障。上午,有关专家给同志们辅导解读了两个《规划》,刚才谭琦同志传达了全省质量强省工作会议精神,几位副局长结合分管业务分别对今年有关工作讲了安排意见,我都完全赞同,希望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按照会议安排,下面,我简要总结20xx年质监工作,并就做好20xx年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20xx年全市质监工作成效显著

20xx年,全市质监系统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产业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坚持抓质量、保安全、强检测、促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各项既定任务,全市质监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特别是去年2月,宜宾市被批准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是继成都、泸州后四川第三个获此殊荣的城市。这一成绩和荣誉来之不易,既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重视质量工作的结果,也是各级各部门配合协作,特别是全市质监战线的同志们艰苦努力、辛勤付出的结果。总结过去一年的质监工作,主要有以下方面特点成效:

一是持续推动质量发展,质量强市战略迈出新的步伐。牵头编制完成了《宜宾市“十三五”质量发展规划》、《绿色宜宾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xx-20xx年)》并都以市政府文件正式印发,将质量工作考核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实现了将质量工作目标责任压力向各部门、各县(区)、乡镇传导。在市本级、翠屏区组织开展了第二届市长质量奖、区长质量奖评选表彰。依托宜宾学院组建了全国首所“质检学院”,开设了“质量管理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两个本科专业,于去年秋期首届正式招生90名。五粮液、丝丽雅、普什集团、天原集团、春风村等示范点积极发挥质量示范引领作用。继翠屏区之后,宜宾县创建省级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乡镇)通过了预验收,南溪区、翠屏区李庄镇也在积极申报创建。积极宣传推广质量标杆企业的管理经验,引导更多企业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质量创新活动蓬勃开展,qc成果丰硕,荣获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奖3项、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1个、四川省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奖25个、四川省质量信得过班组7个、省级优秀企业4家、卓越领导者4名、优秀推进者3名、积极分子3名,获奖数量在全省市州(系统)中位列笫四,全域全员推进质量发展的氛围日渐浓厚。

二是全力保障质量安全,质量监管基础防线进一步夯实。深入推进重点产品质量监管,注重加强许可证后监管,实施产品监检和风险监测,全市工业产品市级监检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注重加强对机动车安检等技术机构的监督管理,检测数据保证了准确可靠。深入推进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注重加强了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全年未发生重大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启动了“96933”电梯应急救援平台建设,起草了《宜宾市住宅电梯安全管理规范》,正在呈报市政府审定,全年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重点突出、成效明显。同时,积极开展了“质检利剑”专项行动和“双打”执法行动,12345质量投诉处理率达到100%。

三是坚持做强供给质量,服务经济发展作用不断彰显。在质量品牌建设方面,立足“双轮驱动”,积极服务传统优势产业和“8+1”成长型新兴产业。推动市委市政府对首次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申报组织、首次获得四川名牌的企业给予20万元的奖补,最近又出台了《宜宾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产业化的意见》,决定每年由市财政给予500万元专项资金推进地标产品产业化发展。去年我市66家企业的88个产品被评为第十二届四川名牌,宜宾县经济开发区、高县工业集中区获批省级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合什手工面等9个产品新获批国家地标产品保护,全市地标产品总数达到15个,数量从全省倒数第二上升到顺数第四位。推荐了天原集团、五粮液陈林争创第四届天府质量奖,天原集团争创第三届中国质量奖;推荐了26家企业参加全国品牌价值评价活动,“宜宾早茶”、“南溪豆腐干”两个新兴品牌分别以110.09亿元、76.19亿元的品牌价值入围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保护)50强榜单,“宜宾造”品牌价值呈现逐年增长的向好趋势。兴文县依托“兴文山地乌骨鸡”地标品牌,成功引进山东新凤祥集团投资5.5亿元开发乌骨鸡产品。在标准化战略方面,积极推进质量对标建设。印发了《关于开展对标建设的实施意见》,在白酒、茶叶、机电等行业率先启动对标工作,并对经市级确认合格的质量对标企业一次性奖励10万元。去年,我市《白酒生产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规范》等一批团体标准相继发布,绿色茶产品等9个关键标准、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五粮春等3个白酒产品、兴文方竹笋专用标准已通过专家审查,筠连绿色漆产业等2个项目获批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宜宾县“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标准化试点”国家标准化项目以全省最高分通过国标委、财政部考核验收并在全省推广,宜宾港“西部内河枢纽”、五粮液公司国家循环经济等标准化在建项目积极推进,春风村综合体国家级农业综合标准化项目通过验收。在计量与认证方面,组织集贸市场、加油站、餐饮等行业开展诚信计量自我承诺,对22所中小学校、30个社区福利机构、45个集贸市场计量器具实施了免费检定,对12家计量技术机构(含授权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共88项到期计量标准进行了复查考核,对24家获证机构开展了监督检查,暂停资质2家,报请省局注销资质2家,约谈4家;配合省局完成了新申请资质认定和资质到期复查评审机构30家,监督检查体系认证企业10家。全市强检计量器具受检率达到95%,定量包装商品合格率提升了5个百分点,达到98.35%;全年处理计量、认证投诉8件,民生计量总体水平大幅度提高。在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方面,国家酒检中心获得了国家认监委正式授权,屏山茶检中心和宜宾县金属材料两个省级中心通过了认证评审。全市机动车检测机构新增9家,总数26家,总体运行良好。目前,我市通过认证的产品质检项目有7大类592种产品884个参数,计量所检定测试项目有71项200余个参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项目达到37类43项,检测能力处于全省市州前列。

四是注重加强自身建设,推动树立了法治质监良好形象。启动开展了“七五”普法相关工作,积极推进依法治市质监行动,着力建设法治质监。积极优化行政审批,梳理形成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推进行政许可和社会服务标准化工作,新增市局下放到县(区)局行政许可事项1项,全系统积极配合完成了“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工作;全年完成办理各类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7568件,社会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同时,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力参与精准脱贫和驻村帮扶工作,积极参与市委政府“双千”联系帮扶企业活动,不断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和内部管理,在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节能降耗减排等方面作出了积极努力和贡献,初步树立了质监部门体制调整后积极主动融入地方、服务发展的良好形象。

总之,一年来市、县区两级质监部门认真履职尽责,大胆开拓创新,不断彰显了服务经济发展成效,各地都创造出了一些有特色成效的亮点工作。比如,翠屏区、筠连县的品牌建设成效突出,筠连县成功申报地标产品达到4个;宜宾县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标准化试点项目以全省最高分通过考核验收,县委丁应虎书记、刘海昌县长均分别给予批示和肯定;南溪区、屏山县大胆推进检验检测技术机构整合,有效提高了综合检测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江安县探索推进了电梯安全保险,珙县启动编制了品牌培育规划,高县编写了《企业质量信用报告》,兴文利用品牌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长宁积极探索规范旅游服务标准化等等,各地都在用心用力推进质监事业发展,并都取得了初步成效,值得各地相互学习和借鉴推广。应该说,这些成绩也非常来之不易,饱含着全市质量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劳与付出,凝聚着大家的智慧和力量。在此,我也代表市局党组班子,向长期奋战在基层一线的质监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全系统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由于自然因素和经济发展的差异,也导致质量发展还不够平衡,个别地方受发展阶段、传统思维等多种因素影响,重总量、轻质量的惯性思维依然存在,权责明晰、齐抓共管的大质量工作格局还未有效形成;一些重点领域、重点监管产品质量追溯、市场退出、诚信体系建设等制度还不完善,质量监管制度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特种设备量大面宽,质量安全风险隐患压力不断增大;质量监管执法还不够主动和有力,执法打假面临电商等新模式的挑战,防控难度不断加大。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精准施策、逐项突破,切实加以解决。

二、20xx年质监工作的重点任务

20xx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市实施“双轮驱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做好今年的质监工作意义非常重大。当前,我市经济发展总体形势向好,但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仍然较多,尤其是产业转型发展和地区竞相发展的压力都很大,质监工作与市委市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也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我市多数品牌规模小,质量供给水平较低,安全监管有待强化,技术服务不够深入,质量基础还比较薄弱,质量强市工作任务依然艰巨。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开拓创新,担当破难,扎实做好今年工作。

今年,全市质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xx届六中全会、省委十届九次全会、市委五届二次全会和全省质量强省工作会议、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坚持紧贴中心服务发展,以建设质量强市为主线,以提升质量竞争力和质量供给水平为目标,以保障质量安全为落脚点,着力提升全市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宜宾推进创新转型绿色发展和决战决胜全面小康提供坚实的质量保障。

围绕上述目标要求,重点要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宏观质量管理,进一步健全大质量工作格局。一方面,要突出全员参与、共建共享原则,完善质量工作运行机制,健全“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质量发展监管责任体系,建立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主体、行业自律、社会参与”的大质量工作格局;要加大政府质量综合管理和质量安全保障能力投入,强化质量工作基础建设,提升质量监管部门履职能力;要积极开展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示范县区、示范乡镇创建活动,树立一批依靠质量提升作为区域发展战略核心内容的示范典型;要严格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指导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督促企业严格执行法律法规、标准及合同规定,切实履行质量责任和义务,扩大推行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另一方面,要以强化质量工作考核为抓手,分级分部门落实质量建设目标任务,压紧压实质量安全总体责任,探索建立以质量影响力指数评价考核为重点的质量工作考评体系和激励机制;要加强质量大数据信息平台建设,重点推进特种设备大数据、工业企业信用大数据平台建设,不断夯实质量发展的基层基础,提升质量管理服务公众、服务企业的能力水平。

(二)强化质量提升行动,全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央、省委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中心任务是全面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强化质量提升,是全市质监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必须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和市委的要求上来,用心用力做优做强供给质量,切实抓出成效。一要瞄准目标。推进质量提升必须瞄准实体经济,瞄准拉动内需,瞄准高质量供给,瞄准老百姓日常消费品。在产品质量方面,要围绕我市的重点产业、重点产品,围绕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大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要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以儿童玩具、学生用品、建筑装修材料、家具、食品相关产品、节能环保产品、农用生产资料为重点,力争这些重点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8%以上。在服务质量方面。除传统服务业外,要关注重点领域和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完善服务质量治理和促进体系,联合有关行业主管部门,重点抓好旅游、物流、养老服务、电子商务等领域以及检验检测认证、标准化、计量测试等技术服务业质量提升,争取重点领域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达到80%以上。要完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体系建设,持续推进民生计量工作开展。各县区要结合实际,研究确定本地区质量提升的重点行业、产业,实实在在地提升质量水平。二要明确重点。标准是质量提升的“牛鼻子”。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关键要提升标准。要继续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大力实施质量对标提升工程,围绕重点产品和服务,对标国际国内标准,向先进标准看齐。要以质量奖获奖企业为重点,推动企业参与地方、行业、国家和国际标准制修订。要在全面推行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的基础上,通过市场化机制,甄别先进标准,推进团体标准制修订工作,探索建立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要积极培育团体标准,引导行业组织参与标准制修订,提升行业质量整体水平,促进企业主动实施高标准。要积极开展“标准化+”行动,提升标准化在产品生产、装备制造、生态环境、高效农业、特色产业、美丽乡村、精准扶贫、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行业领域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引导各行业部门主动融入标准化发展中来,尤其要认真推进落实好《绿色宜宾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xx-20xx)》的各项任务,助推质量强市战略深入实施、取得实效。三要突出抓手。标准建立起来后,质量提升就有了明确目标,其他各种手段都要围绕这个目标集中发力,打出一套质量提升的“组合拳”。要抓好质量宣传发动。大力宣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质量工作的决策部署,宣传贯彻关于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让质量强国、质量第一、“三个转变”等新理念深入人心,让“追求质量、崇尚卓越”成为全社会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让“绿色发展、质量宜宾”成为当前推进宜宾转型发展的主旋律。要主动策划和组织系列质量主题宣传活动,在市、县区主流媒体开设质量专栏,用好全国“质量月”、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平台,营造浓厚的质量宣传氛围。要组织质量攻关和专项整治。要围绕当地主导产业、重点产品,组织开展质量状况调查分析,分行业进行质量调查摸底,通过各类信息汇集和分析,找准行业质量短板,形成产品质量分析报告或产业质量发展建议,为地方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要抓住当地骨干产业中的一些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组织技术力量开展质量攻关,积极提供质量问题解决方案,不断提高质量水平和市场占有率。要抓好稽查执法的协调调度,对质量问题较多的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实施集中整治、挂牌督办,落实属地责任。对区域性质量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的,市质量强市领导小组将约谈地方政府负责人,严重的将在媒体曝光,加强舆论监督,倒逼问题整改落实。要立足消费品市场,加快推进“品质革命”,针对市场中高端消费需求,加强质量信息供给和发布,积极传递质量信号,让老百姓有更强的“质量获得感”。要指导企业加强全面质量管理。企业是质量的主体,提升质量最终要依靠企业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来落实。要迅速组织力量,深入企业生产一线,了解企业质量管理的新情况、新问题,挖掘企业质量管理的好做法、好经验。要持续深入开展质量管理(qc)小组活动,组织质量管理创新成果和先进管理方法宣传,大力宣传质量标杆,开展比学赶超活动。要指导企业建立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质量比对、质量改进,提高质量在线监测、在线控制和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要特别关注发展潜力较大的小微企业和传统手工业,开展质量管理帮扶专项活动,对症施策、精准施策,引导他们弘扬“工匠精神”,敢于实施高标准、追求高质量,把产品做精做细,形成自已的比较优势,引导培育一批质量生命力强的企业。

(三)加大质量品牌创建,扎实推进地标产品产业化发展。质量发展提升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品牌建设。抓好质量提升工作,就是要用更大力气推动宜宾产品向宜宾品牌转变。目前,全市的四川名牌产品共有88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有15个,我们还要继续加大质量品牌的培育创建力度,尤其要引导宜宾的品牌企业向最高质量标准看齐,加强质量体系管理和质量控制,形成“拳头”和“合力”,更不能因为质量问题砸了宜宾的牌子。要深入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加强品牌培育,积极开展知名品牌示范区、地标产品示范区创建活动,积极推荐宜宾品牌参与品牌价值评价,提升品牌影响力。要注重加强品牌保护,严格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使用管理,既要管好供给端,又要加强组织执法打假,保证宜宾特色产品的品牌不受“侵犯”。要帮助企业加强宜宾品牌宣传,提升宜宾品牌的吸引力和美誉度,提升广大消费者购买宜宾品牌的信心,赢得消费者对宜宾品牌的信赖,推动名牌产品、地标产品优先列入政府采购目录,力争通过几年时间,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增加一批叫得响的宜宾品牌。要上下努力积极培育和新申报一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地标产品产业化的意见》(宜府发﹝20xx﹞5号),用好政府产业化发展专项扶持资金,扎实推进地标产品产业化发展,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推动品牌优势有效转化为经济优势,真正达到“培育一个地标产品、做大做强一个产业、发展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群众”,为实现宜宾绿色发展、跨越发展贡献我们质监力量。

(四)坚守质量安全防线,全力做好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今年,中央、省委和市委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我们务必突出以人为本、安全为先的质量工作的取向原则,把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质量发展的立足点和落脚点,切实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为此,必须牢固树立质量安全底线意识,坚持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行业性质量安全事故。要定期开展质量安全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行动,不忽视任何一个领域,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不漏掉任何一个疑点,确保隐患排查到位、问题整治到位、应急处置到位。

一要紧盯消费品质量安全。要盯住消费需求旺盛、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一般消费品领域,抓住儿童用品、电子电器、汽车产品、食品相关产品等重点产品,加强消费品质量安全的风险监测、监督抽查和联动处置,加大监督抽查力度,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引导和警示消费活动。继续开展以消费品、农资产品、建材产品、小家电、食品相关产品为重点的“质检利剑”行动和“双打”工作,健全执法打假工作督查制度,保持执法打假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要大力推进“企业产品质量承诺” 和缺陷产品召回工作。要对新产业、新业态采取既具弹性又有规范的管理措施,既要加大监管力度,又要开展帮扶,支持新产业、新业态健康发展。针对广大消费者高度关注的电商产品质量问题,要深入开展以消费品为重点的电商执法专项行动,营造行业健康发展环境。

二要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要以遏制重特大事故和重大负面影响事件发生为目标,以涉及民生、人员密集场所、盛装危险化学品的高风险特种设备为重点,深入开展电梯、气瓶、压力管道、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实施专项整治,指导和监督相关企业开展应急救援演练。要加快推进96933应急救援平台建设,推动出台我市住宅电梯安全管理指导意见办法,加快20xx年以上老旧电梯改造,建立电梯维保企业考核评价制度,开展电梯安全责任保险试点。积极协调住建、房管部门强化物业公司电梯安全管理主体责任,支持电梯行业协会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加快制定电梯维保服务质量团体标准。全力做好党的、全国“两会”等重要活动期间特种设备安全保障工作,继续推行分类分级监管,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完善特种设备重大事故隐患挂牌督办制度、企业负责人约谈等监督管理制度,探索开展风险评估,加强特种设备监管队伍建设,组织安全监察人员取证和专题培训,加大作业人员持证培训力度,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五)提升质监服务效能,精准服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抓质量、保安全本身就是服务发展、服务大局。当前,我市经济发展正处于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质监部门必须着眼全局、放大格局,更加主动作为、更加精准发力,进一步打好“技术牌”、念好“服务经”,服务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一要服务“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质监部门在这方面应积极作为,特别是在去产能、去库存方面主动作为。要更好发挥标准的规范控制作用,深入实施化解产能过剩标准支撑工程,以更加严格的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标准,推动钢铁、煤炭、水泥行业化解过剩产能。要更好发挥生产许可的政策约束作用,以钢铁、水泥等行业为重点,严格生产许可审批,对不符合要求的获证企业责令限期整改,查处无证生产行为。更好发挥执法检查的威慑作用,严查质量违法行为,推动淘汰落后产能,特别是各县区要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确保本辖区范围内不出现“地条钢”、平板玻璃产品和淘汰水泥生产线、,发现违规生产行为,要坚决予以取缔。

二要服务节能环保。我市正在创建环保模范城市,环保工作考核越来越严格,追责越来越严厉。质监部门不仅要落实履行成员单位职责,还要积极发挥技术优势,推进重点领域开展能源资源计量示范和“标准化+生态文明”活动,深入实施能效标准和绿色制造标准化提升工程,加强绿色产品、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强化对生态环保的硬约束。要围绕燃煤排放和机动车排放这两个影响环境的重要因素,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开展燃煤锅炉节能减排攻坚战,实施燃煤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提升工程,加强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标准和锅炉环保标准执行情况监督检查,解决燃煤工业锅炉节能环保问题;加强重点耗能企业能源计量审查,指导重点耗能企业完善能源计量管理体系,落实企业节能减排计量主体责任;全面实施成品油国v标准,协同相关部门抓好成品油质量监管;加强煤质监管,加大煤炭质量监检力度;联合有关部门开展机动车环检、安检机构检查。

三要服务“双城”建设。我们要以各类创新需求为导向,优化质检技术服务。要围绕市委确立的“8+1”新兴产业,充分发挥质量技术基础作用,积极培育标准化服务、计量测试校准、检验检测认证、品牌建设、质量责任保险等新兴质量服务业态。要加快推进国家酒检中心和各省级中心验收,完善各项检测功能,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推进质监系统技术资源向社会开放共享,推动检验检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积极拓宽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创新服务。要服务宜宾学院质检学院加强质量人才培养,积极在专业设置、实习实践等方面提供支持。要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横向合作,开展质量课题研究,推进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四要服务脱贫攻坚。脱贫攻坚是全党全社会的政治责任。要以提升农产品质量供给水平,作为质监部门服务脱贫攻坚的重要着力点,大力推进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建设,支持农产品企业开展有机产品、绿色产品认证,推动建立覆盖农产品全过程的认证监管制度,有效推动建设现代特色农业强市。同时,这几年我们在珙县珙泉镇永福村扶贫点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也取得了较好成效,去年底又新选派了1名第一书记。今年永福村要实现脱贫目标,责任更大,任务更重。我们要认真总结精准扶贫的经验做法,整合全系统的资源,选准精准扶贫的路子,全力做好各联系村的扶贫工作,确保按期脱贫“摘帽”。

(六)坚持改革创新,积极稳妥推进质监事业改革。质监部门是“凭数据说话、靠技术支撑”的监管执法部门,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要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在监管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有效监管。为了增强监管与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们必须综合运用监管和服务职能,积极稳妥推进质监事业改革,不断提升质监部门履职服务能力,树立良好形象。

一要启动推进检验检测机构改革。要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安排,积极推进检验检测机构整合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社会检验检测机构关系公共安全,也是我们监管的重要对象,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的原则,要切实加强对获证检测机构的管理,积极组织开展能力比对,督促行业自律和落实主体责任。

二要加大推行事中事后监管改革举措。要切实加强行政执法监管力度,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在获证后监管、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和日常执法检查中,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方式,实现随机抽查全覆盖。同时,进一步扩大随机事项和公开内容,做到“三随机、四公开”(随机抽查企业、随机抽检产品、随机选派检测机构;抽查依据、抽查结果、不合格企业后处理情况和抽查质量状况全公开),打造“双随机”工作升级版。要优化执法检查方式,探索大数据精准监管,推进执法创新。要把风险管理、信用监管、日常监管结合起来,建立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及时发布风险预警,加快推进质量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完善差别化管理与动态升降级措施,建立质量安全信用“黑名单”,定期集中公布质量安全违法典型案件,提高事中事后监管有效性。

三要支持配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目前市上正在研究设立行政审批局的方案,相对集中行政审批事项,我们必须态度坚决,积极支持配合。在正式实施前,我们仍然要全面清理许可事项,按有关要求精简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市、县区质监窗口要认真做好承接的各项工作,确保清理到位、流程优化。要加快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实体政务大厅向网上办事大厅延伸,切实提高审批效率。

四要积极推进“互联网+质监”行动。没有质监信息化就没有质监现代化。我们要主动顺应互联网发展的趋势,大力推行“互联网+质检技术+质量监管服务”,把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技术与质量管理、质量分析、质量改进、群众性质量活动紧密融合,与质量监督、执法打假、缺陷召回紧密融合,与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紧密融合,形成“1+1>2”的倍增效应。要加快质监信息化进程,加大质量信息供给,传递积极质量信号,促进以质定价、优质优价。要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新技术,搭建质监大数据平台、质量云平台,尤其要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检验检测、认证认可、行政许可等信息系统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服务公众、企业的质量和水平。

(七)落实从严管党责任,着力加强质监队伍自身建设。去年底,市委巡察组对市局党组进行了首轮巡察,反馈指出了我们在机关党的建设、队伍管理、纪律作风等方面的存在问题。目前,我们市局机关正以“转作风、守纪律、优服务、促发展”为主题,突出“四重四讲”,建设“四型机关”(即:重学习讲创新,建设与时俱进的学习型机关;重服务讲形象,建设促进发展的服务型机关;重落实讲效率,建设务实重行的效能型机关;重自律讲纪律,建设勤廉守纪的廉洁型机关),开展机关作风集中整顿活动,举一反三、有的放矢地整改问题。全市质监系统都要以巡察整改为契机,切实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和干部作风建设,积极推进机关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着力完善班子队伍和内部管理制度机制;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督促党员干部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准则,带头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市委政府十项规定,加强质监干部学习培训提能,不断提升队伍活力。尤其要贯彻好年初市委召开的全市领导干部培训大会精神,切实转作风、提效能、优服务,促进质监系统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明显转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明显提高、组织纪律和作风形象明显增强,营造一心为民、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为推动质监事业跨越发展、实现“十三五”质量建设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同志们,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质量发展尤为重要、质监工作重任在肩。让我们坚定信心、不忘初心、真抓实干,下最大气力抓好质量发展、质量监管、质量提升,加快建设质量强市,推动宜宾迈向质量时代,为建设幸福美丽宜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质量技术监督局工作职责质量技术监督局工作内容篇4

同志们:

今天召开这次全市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会议,主要是表彰20xx年度全市质监系统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总结20xx年全市质监系统工作情况,安排部署20xx年重点工作。刚才,为20xx年全市质监系统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了颁奖,我代表市局党组,向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祝贺!下面,根据市局党组研究的意见,我讲四个问题。

一、20xx年主要工作情况

20xx年以来,东营市局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局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服务“黄蓝经济”大局,坚持“夯实基础,突出重点,打造亮点”的工作路径,突出全面落实企业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这条主线,深入实施质量强市和标准化战略,强化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推动事业实现了新的突破和跨越式发展。截止去年年底,全市系统固定资产达到?亿元,同比增加?%;实现上缴收入?万元,同比增长?%;完成总收入?万元,同比增长?%。市局被省局表彰为20xx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先进单位和20xx年度“规范基层管理,加强基础建设”先进单位。

(一)积极谋划,全力推进,检验检测平台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一是国家石油装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获批筹建。今年1月10日,国家石油装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获批筹建,成为东营市第一个获批筹建的国家级质检中心。二是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一站两中心”建设拉开帷幕。去年11月22日,我们和东营港经济开发区联合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一站两中心”建设正式启动,建设工程将于今年11月完成。三是黄河三角洲质检中心建设顺利推进。所有中心建设相关手续已办理完毕,设计方案已经市政府、省局有关领导同意,现已报请市规划建设部门审批。四是山东省橡胶轮胎及原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山东省车轮及刹车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投入使用。去年4月,两个中心通过省局资质认定和验收,如期投入使用。五是山东省石油助剂及轻烃产品监督检验中心建设完成。中心已完成投资541万元,今年3月可以投入使用。另外,国家橡胶轮胎及原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设申请已上报国家总局,山东省有色金属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已获批复;山东省生态渔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7个省级中心已列入省局“”规划。

国家、省级质检中心建设为助推“黄蓝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实现质监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紧紧围绕政府中心工作和“为民服务、创先争优”这个主题,充分履行部门职能,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绩。一是以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为总抓手,三个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制定了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的工作方案和16项配套制度,与经信委签署了《关于加强工业产品质量工作合作协议》,推动市政府召开了动员会议。全市累计在市级以上媒体发表专题稿件579篇,组织专题宣传活动107场次,组织培训90次,培训企业法人代表1260人次,员工6600人次,培训系统内人员780人次,970家企业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进一步完善了有效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地方政府总体责任、有关部门监管责任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特种设备安全方面,开展了车用气瓶、电梯、工业压力管道等的专项整治,深入开展了打非治违和监督检查活动,并通过分级管理,安全监察有效性明显增强,确保全市连续三年未发生一起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事故。不断创新安全监管工作的方式方法,在全市23家车用气瓶充装站安装运用了电子标签自动充装控制系统,建立了黑名单制度,确保了车用气瓶安全,我们在省局各种会议上多次作典型发言,成功经验在全省推广。食品质量安全方面,以落实“三方责任”为抓手,以专项整治为突破口,组织召开了16期履责报告会,234名企业法人作了履责报告;开展了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地沟油、酒类产品、塑化剂、肉制品等专项整治,食品质量水平稳步提高,在全省第四、五批食品抽查中,合格率连续名列全省第一;全市监督检验食品1021批次,合格949批次,合格率为93%,同比提高两个百分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在全省率先开发建立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取证企业信息库,组建了证后监管专家库。开展了以汽车配件、无证产品、投诉热点产品等为重点的“双打”行动,全市出动执法人员2656人次,检查生产企业1147家。20xx年,全市系统罚没款达到?万元,同比增长?%。二是充分发挥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不断开创质量工作新局面。利华益集团获得第三届省长质量奖,胜动集团获得第三届省长质量奖提名奖,实现了我市省长质量奖争创工作的重大突破。首届东营市市长质量奖评审工作圆满完成。全市新增山东名牌19个、山东省服务名牌1个。成功创建山东省优质石油装备产品生产基地,6家企业获20xx年创建山东省优质产品生产基地龙头骨干企业称号。山东蓝海酒店集团董事长、总裁?获得“20xx至20xx年度全国质量工作先进个人”称号。我们通过召开现场会、走进直播间、举办培训班和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不断扩大典型的影响力,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通过深化宣传,也将“建设质量强国,共创美好生活”的理念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层面。三是不断加大质量基础工作力度,技术支撑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获批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东营市成为全国第一个获批的地级城市;成功创建1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个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示范项目获批立项;两项联盟标准制定完成;全市有8家企业被评为山东省首批标准创新型企业,4家企业被确认为4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7家企业被确认为3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均位居全省前列;山东蓝海酒店集团承担的国家级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扎实开展,并成功组织召开了山东省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现场会;黄河三角洲标准技术服务中心建设顺利推进。组织开展了胜利油田改制企业的计量专项检查。深入开展“推进诚信计量,建设和谐城乡”行动,7家企业被表彰为全省诚信计量示范单位。不断强化能源计量工作,胜利油田在省局组织的能源计量监督检查考核中获得104分的优异成绩,在全省名列前茅。全市系统有3个单位和4名个人荣获市政府节能记功奖励。科技支撑力不断加强,“高效温度控制系统的研制”和“棉花智能检验系统的研制与应用”分别被评为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cng装置及配件自动检测系统”项目列为国家质检总局科研项目;“高效温度控制系统的研制”还被省局列为科技兴检三等奖向国家总局进行了推荐。

(三)坚持不懈抓好队伍建设,事业发展的根基更加牢固。一是不断强化教育培训。组织了拓展训练,激发了干部职工的活力,培养了团队精神;开展了“提升能力,服务大局,创先争优,科学发展”主题教育培训活动;在全系统选拔出了22名科级后备干部,开展了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二是着力加强规范化建设。出台了《东营市质监局直属事业单位实施岗位绩效工资指导意见》,形成了科学规范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出台了《关于加强法治质监建设的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探索实施了开门审案活动,坚持不懈规范行政执法和检验检测行为。及早谋划并制定了《20xx年工作目标要求和指导意见》,明确了今年各项工作的思路、目标和措施。三是深入推行用人竞争机制。通过竞争上岗,充实了市质检所和市计量所的?名班子成员,在市局直属事业单位中采取竞争方式产生了?名中层。四是文明创建成绩斐然。广饶县局?同志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中央、省驻东营单位捐献造血干细胞第一人。市局和河口区分局继续保持了省级文明机关称号,东营区分局和垦利县局成功创建省级文明机关和省级文明单位,山东省特检院东营分院成功创建市级文明单位。五是不断深化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按照“一把手”负总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落实“一岗双责”,把党风廉政建设纳入岗位目标责任书,与业务工作一起研究,一起部署,一起考核。深入开展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排查各类风险点99个,优化控制流程83个,实现了廉政和监管的“双安全”。

一年来,全市质监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抢抓机遇、扎实工作、创新发展,探索出了许多成功经验。一是紧紧围绕政府中心工作,找准切入点、扩大结合点,积极服务“黄蓝”战略,是提升部门形象促进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一年来,我们通过加强能力建设、深化质量强市和标准化战略、推进能源计量等服务工程,为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作出了积极贡献,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市局受到市委“两评一树”领导小组的表彰。二是“依靠政府、依靠社会、依靠自身”加强能力建设是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我们成功趟出了一条质检中心建设的有效路径,完成了一系列只靠自己难以完成的任务。目前,各级政府用于支持质检中心建设的土地、资金和资产累计已近2亿元。三是全面摸清和有效利用资源是事业发展的坚实基础。我们通过开展资源清查活动,对全市油地军校的检验检测等资源有了全面深入地掌握,彻底解决了资源不清、资源闲置和利用率低等问题,为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提升工作层次奠定了基础。我们通过开展油田改制企业的计量专项检查,将17000多台(件)计量器具和68项计量标准纳入管理范围,大幅拓宽了计量工作领域,打开了工作新局面。四是不断加强规范化建设是促进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在内部管理、行政执法、检验检测工作等方面,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加大力度,将各项工作逐步引入规范,为提升工作水平和推动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五是改革创新是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在事业单位实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的用人机制,建立了岗位绩效工资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发挥干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激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和工作热情,成为我们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二、20xx年主要工作

20xx年,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xx届六中全会和中央、全省、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夯实基础,突出重点,打造亮点”的工作路径,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局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服务“蓝黄”经济发展大局,以建设质量强市为目标,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大力推进质检中心建设,不断加强质监文化建设,认真履行职能,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全面提升质监工作水平,为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新贡献。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全力推进质检中心建设。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和气魄,全力加快国家石油装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设步伐;要努力做好国家总局调研组对橡胶轮胎及原材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现场调研的前期准备工作,力争早日批复筹建;要加快山东省石油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设步伐,确保年内提报国家中心建设申请,并争取获批筹建。要积极推动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一站两中心”建设,争取11月完成基建工程,实现入住;要全力推动黄河三角洲质检中心早日开工建设;要确保山东省石油助剂及轻烃产品监督检验中心今年3月通过省局验收,投入使用;要及早谋划山东省有色金属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设;要积极协调争取山东省生态渔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省级中心获批筹建。

(二)不断加强质监文化建设。要加强对质监文化建设的领导,制定工作方案,把文化建设和日常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实施。要广泛开展争创一流活动,积极争创省、市级文明单位、青年文明号、优秀青少年维权岗、青年岗位能手和省局“五个十佳”,大力开展干一流工作、创一流业绩、做一流贡献活动。要开展特殊纪念日等教育活动,在“三八”、“五一”、“七一”、“八一”、“十一”、元旦、春节等节日期间,通过举行座谈会、文化活动等形式,陶冶道德情操,凝聚团队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质监文化活动,组织系统干部职工撰写论文、交流体会,提出建议,探讨工作、交流经验;要开展好各项文体活动,丰富干部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在活动中创新完善质监精神。要积极组织和鼓励干部职工参加各种学习和教育培训活动,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文化修养。要加强质量文化宣传,把质量诚信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引导企业“讲质量、守诚信”,在全社会形成“崇尚质量、追求卓越”的良好氛围。

(三)大力开展质量强市工作。要紧紧围绕“黄蓝”战略推进实施和东营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开展“品牌建设年”活动,以省长质量奖争创、优质产品生产基地创建、名牌工作和市长质量奖评选为重点,努力提升全市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总体水平,增强全社会的质量意识,着力营造质量强市的良好氛围。20xx年,全市要努力争创1个省长质量奖、12个山东名牌产品、3个山东省服务名牌、1个山东省优质产品生产基地,并及早谋划,确保圆满完成今年的市长质量奖评审工作。要通过多种媒介,采用多种形式,展示近年来的质量成果,宣传推介先进典型的成功经验,并通过组织开展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的交流和宣传,充分发挥标杆示范带动效应,不断推动质量强市战略深入实施。

(四)有效保障三个安全。要深入实施食品企业法人履责报告制度,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督促生产企业严格落实食品质量安全制度。确保食品企业和备案的小作坊100%建立质量安全信用档案、取证食品企业100%持续保持发证条件、食品企业主导产品100%纳入监督检查和监督检验计划、食品企业监督检查和产品监督检验计划完成率达到100%、食品企业主导产品监督检验合格率达到90%以上、食品企业监督检验不合格后处理完成率达到100%,保住不发生食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事故的底线,实现食品质量整体水平稳步提升的目标。要以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为主线,以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为主要手段,突出重点环节、重要监控企业、重点监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深化危化品压力容器、工业压力管道、气瓶、电梯等专项整治,加强体系建设,强化隐患治理,坚决杜绝重大以上特种设备事故,实现万台特种设备事故起数不超过0.6、万台特种设备死亡人数不超过0.7的工作目标。

(五)不断夯实质量工作基础。要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扎实推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和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单位创建工作;要按照计划要求完成胜大奶牛厂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年度工作任务;要积极组织申报山东省标准创新贡献奖;年内提出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计划8项,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5-10项;争取创建4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2家,3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8家,a和2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15家;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30项;成立标准联盟2个,制定联盟标准5项;制修订山东省地方标准2项,制定东营市农业地方规范20项。深入推进能源计量工作,努力实现“全市50家重点用能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达到100%,建档率达到100%;能源计量器具检定率达到100%;重点用能企业的能源计量管理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的工作目标。扎实推进民生计量工作,广泛开展诚信计量示范创建活动,争取在每个县区的集贸市场、商店超市、眼镜制配场所、加油站、医院、餐饮业等领域各培育1个诚信计量示范单位;积极开展“民用四表”的首检工作,逐步实现“民用四表”检定的常态化。进一步加大对强制性认证企业和流通领域强制性认证产品的监督检查工作力度,严厉查处超范围生产、不按型式试验报告生产以及销售和在经营活动中使用无证产品等违法行为;加强资质认定实验室的监督管理,不断提高检验能力和管理水平。

三、工作措施

(一)大力开展“项目攻坚”活动。当前,我们已有1个国家中心获批筹建,1个中心提报了建设国家中心的申请,有3个省级中心正在积极筹建,还有7个省级中心等待批复,建设任务异常繁重,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对此,我们必须清醒认识、积极应对。要积极做好项目争取工作,已经申请国家中心和省级中心的要努力争取及早获批筹建;要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已经批复的中心要明确阶段目标任务全力推进;要全力组织好建成项目的良好运行,充分发挥中心作用,并逐步实现效益最大化。要统筹规划中心建设各方面的工作,在坚持“依靠政府,依靠社会、依靠自身”路径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发展,积极争取方方面面的政策、资金、设备支持。要把人才的培养、引进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逐步形成结构完整、层次合理、专业配套的人才库,努力建设同国家质检中心、省级质检中心相适应的人才队伍。

(二)深入推进服务工程。目前,市委、市政府正在全力推进实施“黄蓝”两大国家战略,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典型示范城市。今年上半年,全市还将全面完成党委、政府换届工作,换届后的党委、政府发展的愿望将更强,发展的步子会更大,对质监工作也会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对于这些新形势、新情况,我们一定要认真分析、充分认识,以此为基础,把握工作方向、理清思路措施,找准切入点,扩大结合点,全力服务政府中心工作,在服务中提升地位、谋求发展。各县区局要积极主动地向地方党委、政府请示、汇报,并结合区域特点和自身情况,及早出台服务“黄蓝”经济的实施意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此处删去7行)。

(三)努力实现科学监管。要根据特种设备、食品质量和工业产品质量工作的不同特点,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监管模式,努力将事中监管和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移,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处置,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尽量避免和消除不良影响。要认真总结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分级分类监管的成功经验,推广普及到各类企业和各种产品,针对低级别、低信誉的企业和产品,要加大监督抽查力度和日常检查频次。要把有限的监管人力、物力、精力投入到容易发生问题的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产品上。要研究出台风险评估办法,对重点产品及时组织开展风险分析评估。要十分注重监管工作的执法跟进,对违法企业和问题产品坚决予以查处,并监督进行彻底整改,通过一手惩戒、一手帮扶,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引向规范,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

(四)全面提升工作水平。“规范”是我们去年工作的一个主题,以这个主题为引领,我们的各项工作水平得到了提高,各个工作领域呈现出了许多亮点。今年,我们要实现由“规范”向“提升”的迈进。“提升”是以“规范”为基础的新的阶段和更高层次,是“规范”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今年新的形势任务的必然要求。我们一定要在牢固树立“规范”意识的前提下,迅速引入“提升”理念,用全新的眼光考量工作,用全新的思维谋划工作,用全新的标准衡量工作;把目光放得更远一些,把调子定得更高一些,把步子迈得更大一些。要认真梳理一年来的工作,从沉淀中发掘闪光点,发现疏漏甚至败笔,找到提升的突破口和着力点。要以努力学习和深入思考为基础,以提升自身素质和境界为前提,努力探索出一些促工作和抓管理的科学规律,真正使整体工作水平有质的提高,让事业发展有新的飞跃。

四、工作要求

(一)要切实加强队伍建设。队伍建设是事业发展的根本,抓不住这个根本,事业发展就会成为沙上建塔,不会牢固,不会长久。要抓好学习教育,努力提升干部职工自身素质和政治素养,培养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既使每一名干部职工成为胜任自己岗位的可用之才,又要打造一个团结有力的坚强集体;要抓好班子建设,努力提高班子集体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作力,增强决策的科学性,真正使各级班子成为一面旗帜和一种导向,带领干部职工推动事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要抓好作风建设,进一步改进工作中还存在的不作为、乱作为、懒作为等问题,把质监队伍打造成服务发展的排头兵;要抓好和谐稳定,尤其在当前体制调整的关键时期,一定要教育广大干部职工以大局为重、以事业为重,以良好的心态和精神面貌干好工作,积极面对。

(二)要不断强化创新理念。实践告诉我们,创新是打开工作局面、推动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20xx年,我们以创新的理念指导工作,在质检中心建设、宏观质量管理、技术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积累了成功经验。今年的形势更加严峻,任务也更加繁重,如果遵循常规思维,一切按部就班,许多工作任务就不可能完成。所以,我们一定要继续利用好创新这个有力武器,以创新理念思考问题,谋划工作,推进实施,只有这样,一些难以克服的困难才有可能迎刃而解,一些事情做起来才会事半功倍。创新的根源在于思想的解放,我们一定要敢于摒弃一些习惯上认为正常和正确的东西,勇于站得高一点看事情,跳出圈子想问题,这样,身上的束缚才会少一些,脑子里新鲜的东西才会多一些;我们一定要敢于在行动上去尝试,把一些成熟的或虽然还不成熟但认为可行的想法付诸实践,让实践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让实践来检验。要将创新的理念渗透到工作的各个层面,不仅在业务工作上求创新,也要在管理机制上求创新,以创新为动力源泉,保持事业发展的强劲势头。

(三)要注重开展调查研究。我们所面临的形势,随时都在发生变化,我们的一些工作,随时会遇到新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把调查研究当做一项重要的和常规性的工作,抓紧抓好。要围绕中心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开展调查研究,切实解决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要围绕质量基础工作突破开展调查研究,不断开创各个工作领域新局面,切实增强服务效能;要走出去到先进地区开展调查研究,把一些先进经验转化成我们的办法措施;要深入一线到县级局和企业开展调查研究,不断增强我们政策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及时发现和帮助解决基层、企业的困难和问题。我们要把调研和创新这两个武器牢牢抓在手上,不断开辟和拓宽事业发展的道路。

(四)要着力抓好督查落实。年前我们已经印发了《20xx年工作目标要求和指导意见》,明确了今年的目标任务;今年春节刚过,有关科室长又为大家作了详细解读,下一步关键是结合各自实际抓好落实。要不断完善督查调度和检查考核的工作机制,明确工作机构和人员,不断加大对各项工作任务尤其质检中心建设等重点工作的督查力度,确保系统全面工作既均衡推进,又重点突出。要建立科学的和操作性强的考核体系,坚持日常考核同年终考核相结合,真正使考核成绩体现工作实绩,产生激励先进和鞭策后进的实际效果。

同志们,20xx年,质监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局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拼搏,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为推进实施“黄蓝”战略和东营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质量技术监督局工作职责质量技术监督局工作内容篇5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推进质量强省工作会议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xx年工作,研究部署20xx年重点任务,动员全系统干部职工,振奋精神,创新破难,争先实干,进一步抓好质量发展、质量监管,深入推进质量强市战略,为宜宾实施双轮驱动、推进转型发展、决胜全面小康提供有力的质量保障。上午,有关专家给同志们辅导解读了两个《规划》,刚才谭琦同志传达了全省质量强省工作会议精神,几位副局长结合分管业务分别对今年有关工作讲了安排意见,我都完全赞同,希望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按照会议安排,下面,我简要总结20xx年质监工作,并就做好20xx年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20xx年全市质监工作成效显著

20xx年,全市质监系统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产业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坚持抓质量、保安全、强检测、促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各项既定任务,全市质监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特别是去年2月,宜宾市被批准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是继成都、泸州后四川第三个获此殊荣的城市。这一成绩和荣誉来之不易,既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重视质量工作的结果,也是各级各部门配合协作,特别是全市质监战线的同志们艰苦努力、辛勤付出的结果。总结过去一年的质监工作,主要有以下方面特点成效:

一是持续推动质量发展,质量强市战略迈出新的步伐。牵头编制完成了《宜宾市“十三五”质量发展规划》、《绿色宜宾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xx-20xx年)》并都以市政府文件正式印发,将质量工作考核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实现了将质量工作目标责任压力向各部门、各县(区)、乡镇传导。在市本级、翠屏区组织开展了第二届市长质量奖、区长质量奖评选表彰。依托宜宾学院组建了全国首所“质检学院”,开设了“质量管理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两个本科专业,于去年秋期首届正式招生90名。五粮液、丝丽雅、普什集团、天原集团、春风村等示范点积极发挥质量示范引领作用。继翠屏区之后,宜宾县创建省级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乡镇)通过了预验收,南溪区、翠屏区李庄镇也在积极申报创建。积极宣传推广质量标杆企业的管理经验,引导更多企业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质量创新活动蓬勃开展,qc成果丰硕,荣获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奖3项、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1个、四川省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奖25个、四川省质量信得过班组7个、省级优秀企业4家、卓越领导者4名、优秀推进者3名、积极分子3名,获奖数量在全省市州(系统)中位列笫四,全域全员推进质量发展的氛围日渐浓厚。

二是全力保障质量安全,质量监管基础防线进一步夯实。深入推进重点产品质量监管,注重加强许可证后监管,实施产品监检和风险监测,全市工业产品市级监检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注重加强对机动车安检等技术机构的监督管理,检测数据保证了准确可靠。深入推进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注重加强了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全年未发生重大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启动了“96933”电梯应急救援平台建设,起草了《宜宾市住宅电梯安全管理规范》,正在呈报市政府审定,全年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重点突出、成效明显。同时,积极开展了“质检利剑”专项行动和“双打”执法行动,12345质量投诉处理率达到100%。

三是坚持做强供给质量,服务经济发展作用不断彰显。在质量品牌建设方面,立足“双轮驱动”,积极服务传统优势产业和“8+1”成长型新兴产业。推动市委市政府对首次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申报组织、首次获得四川名牌的企业给予20万元的奖补,最近又出台了《宜宾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产业化的意见》,决定每年由市财政给予500万元专项资金推进地标产品产业化发展。去年我市66家企业的88个产品被评为第十二届四川名牌,宜宾县经济开发区、高县工业集中区获批省级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合什手工面等9个产品新获批国家地标产品保护,全市地标产品总数达到15个,数量从全省倒数第二上升到顺数第四位。推荐了天原集团、五粮液陈林争创第四届天府质量奖,天原集团争创第三届中国质量奖;推荐了26家企业参加全国品牌价值评价活动,“宜宾早茶”、“南溪豆腐干”两个新兴品牌分别以110.09亿元、76.19亿元的品牌价值入围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保护)50强榜单,“宜宾造”品牌价值呈现逐年增长的向好趋势。兴文县依托“兴文山地乌骨鸡”地标品牌,成功引进山东新凤祥集团投资5.5亿元开发乌骨鸡产品。在标准化战略方面,积极推进质量对标建设。印发了《关于开展对标建设的实施意见》,在白酒、茶叶、机电等行业率先启动对标工作,并对经市级确认合格的质量对标企业一次性奖励10万元。去年,我市《白酒生产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规范》等一批团体标准相继发布,绿色茶产品等9个关键标准、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五粮春等3个白酒产品、兴文方竹笋专用标准已通过专家审查,筠连绿色漆产业等2个项目获批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宜宾县“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标准化试点”国家标准化项目以全省最高分通过国标委、财政部考核验收并在全省推广,宜宾港“西部内河枢纽”、五粮液公司国家循环经济等标准化在建项目积极推进,春风村综合体国家级农业综合标准化项目通过验收。在计量与认证方面,组织集贸市场、加油站、餐饮等行业开展诚信计量自我承诺,对22所中小学校、30个社区福利机构、45个集贸市场计量器具实施了免费检定,对12家计量技术机构(含授权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共88项到期计量标准进行了复查考核,对24家获证机构开展了监督检查,暂停资质2家,报请省局注销资质2家,约谈4家;配合省局完成了新申请资质认定和资质到期复查评审机构30家,监督检查体系认证企业10家。全市强检计量器具受检率达到95%,定量包装商品合格率提升了5个百分点,达到98.35%;全年处理计量、认证投诉8件,民生计量总体水平大幅度提高。在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方面,国家酒检中心获得了国家认监委正式授权,屏山茶检中心和宜宾县金属材料两个省级中心通过了认证评审。全市机动车检测机构新增9家,总数26家,总体运行良好。目前,我市通过认证的产品质检项目有7大类592种产品884个参数,计量所检定测试项目有71项200余个参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项目达到37类43项,检测能力处于全省市州前列。

四是注重加强自身建设,推动树立了法治质监良好形象。启动开展了“七五”普法相关工作,积极推进依法治市质监行动,着力建设法治质监。积极优化行政审批,梳理形成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推进行政许可和社会服务标准化工作,新增市局下放到县(区)局行政许可事项1项,全系统积极配合完成了“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工作;全年完成办理各类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7568件,社会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同时,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力参与精准脱贫和驻村帮扶工作,积极参与市委政府“双千”联系帮扶企业活动,不断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和内部管理,在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节能降耗减排等方面作出了积极努力和贡献,初步树立了质监部门体制调整后积极主动融入地方、服务发展的良好形象。

总之,一年来市、县区两级质监部门认真履职尽责,大胆开拓创新,不断彰显了服务经济发展成效,各地都创造出了一些有特色成效的亮点工作。比如,翠屏区、筠连县的品牌建设成效突出,筠连县成功申报地标产品达到4个;宜宾县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标准化试点项目以全省最高分通过考核验收,县委丁应虎书记、刘海昌县长均分别给予批示和肯定;南溪区、屏山县大胆推进检验检测技术机构整合,有效提高了综合检测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江安县探索推进了电梯安全保险,珙县启动编制了品牌培育规划,高县编写了《企业质量信用报告》,兴文利用品牌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长宁积极探索规范旅游服务标准化等等,各地都在用心用力推进质监事业发展,并都取得了初步成效,值得各地相互学习和借鉴推广。应该说,这些成绩也非常来之不易,饱含着全市质量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劳与付出,凝聚着大家的智慧和力量。在此,我也代表市局党组班子,向长期奋战在基层一线的质监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全系统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由于自然因素和经济发展的差异,也导致质量发展还不够平衡,个别地方受发展阶段、传统思维等多种因素影响,重总量、轻质量的惯性思维依然存在,权责明晰、齐抓共管的大质量工作格局还未有效形成;一些重点领域、重点监管产品质量追溯、市场退出、诚信体系建设等制度还不完善,质量监管制度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特种设备量大面宽,质量安全风险隐患压力不断增大;质量监管执法还不够主动和有力,执法打假面临电商等新模式的挑战,防控难度不断加大。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精准施策、逐项突破,切实加以解决。

二、20xx年质监工作的重点任务

20xx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市实施“双轮驱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做好今年的质监工作意义非常重大。当前,我市经济发展总体形势向好,但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仍然较多,尤其是产业转型发展和地区竞相发展的压力都很大,质监工作与市委市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也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我市多数品牌规模小,质量供给水平较低,安全监管有待强化,技术服务不够深入,质量基础还比较薄弱,质量强市工作任务依然艰巨。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开拓创新,担当破难,扎实做好今年工作。

今年,全市质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xx届六中全会、省委十届九次全会、市委五届二次全会和全省质量强省工作会议、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坚持紧贴中心服务发展,以建设质量强市为主线,以提升质量竞争力和质量供给水平为目标,以保障质量安全为落脚点,着力提升全市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宜宾推进创新转型绿色发展和决战决胜全面小康提供坚实的质量保障。

围绕上述目标要求,重点要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宏观质量管理,进一步健全大质量工作格局。一方面,要突出全员参与、共建共享原则,完善质量工作运行机制,健全“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质量发展监管责任体系,建立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主体、行业自律、社会参与”的大质量工作格局;要加大政府质量综合管理和质量安全保障能力投入,强化质量工作基础建设,提升质量监管部门履职能力;要积极开展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示范县区、示范乡镇创建活动,树立一批依靠质量提升作为区域发展战略核心内容的示范典型;要严格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指导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督促企业严格执行法律法规、标准及合同规定,切实履行质量责任和义务,扩大推行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另一方面,要以强化质量工作考核为抓手,分级分部门落实质量建设目标任务,压紧压实质量安全总体责任,探索建立以质量影响力指数评价考核为重点的质量工作考评体系和激励机制;要加强质量大数据信息平台建设,重点推进特种设备大数据、工业企业信用大数据平台建设,不断夯实质量发展的基层基础,提升质量管理服务公众、服务企业的能力水平。

(二)强化质量提升行动,全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央、省委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中心任务是全面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强化质量提升,是全市质监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必须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和市委的要求上来,用心用力做优做强供给质量,切实抓出成效。一要瞄准目标。推进质量提升必须瞄准实体经济,瞄准拉动内需,瞄准高质量供给,瞄准老百姓日常消费品。在产品质量方面,要围绕我市的重点产业、重点产品,围绕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大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要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以儿童玩具、学生用品、建筑装修材料、家具、食品相关产品、节能环保产品、农用生产资料为重点,力争这些重点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8%以上。在服务质量方面。除传统服务业外,要关注重点领域和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完善服务质量治理和促进体系,联合有关行业主管部门,重点抓好旅游、物流、养老服务、电子商务等领域以及检验检测认证、标准化、计量测试等技术服务业质量提升,争取重点领域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达到80%以上。要完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体系建设,持续推进民生计量工作开展。各县区要结合实际,研究确定本地区质量提升的重点行业、产业,实实在在地提升质量水平。二要明确重点。标准是质量提升的“牛鼻子”。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关键要提升标准。要继续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大力实施质量对标提升工程,围绕重点产品和服务,对标国际国内标准,向先进标准看齐。要以质量奖获奖企业为重点,推动企业参与地方、行业、国家和国际标准制修订。要在全面推行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的基础上,通过市场化机制,甄别先进标准,推进团体标准制修订工作,探索建立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要积极培育团体标准,引导行业组织参与标准制修订,提升行业质量整体水平,促进企业主动实施高标准。要积极开展“标准化+”行动,提升标准化在产品生产、装备制造、生态环境、高效农业、特色产业、美丽乡村、精准扶贫、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行业领域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引导各行业部门主动融入标准化发展中来,尤其要认真推进落实好《绿色宜宾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xx-20xx)》的各项任务,助推质量强市战略深入实施、取得实效。三要突出抓手。标准建立起来后,质量提升就有了明确目标,其他各种手段都要围绕这个目标集中发力,打出一套质量提升的“组合拳”。要抓好质量宣传发动。大力宣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质量工作的决策部署,宣传贯彻关于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让质量强国、质量第一、“三个转变”等新理念深入人心,让“追求质量、崇尚卓越”成为全社会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让“绿色发展、质量宜宾”成为当前推进宜宾转型发展的主旋律。要主动策划和组织系列质量主题宣传活动,在市、县区主流媒体开设质量专栏,用好全国“质量月”、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平台,营造浓厚的质量宣传氛围。要组织质量攻关和专项整治。要围绕当地主导产业、重点产品,组织开展质量状况调查分析,分行业进行质量调查摸底,通过各类信息汇集和分析,找准行业质量短板,形成产品质量分析报告或产业质量发展建议,为地方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要抓住当地骨干产业中的一些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组织技术力量开展质量攻关,积极提供质量问题解决方案,不断提高质量水平和市场占有率。要抓好稽查执法的协调调度,对质量问题较多的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实施集中整治、挂牌督办,落实属地责任。对区域性质量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的,市质量强市领导小组将约谈地方政府负责人,严重的将在媒体曝光,加强舆论监督,倒逼问题整改落实。要立足消费品市场,加快推进“品质革命”,针对市场中高端消费需求,加强质量信息供给和发布,积极传递质量信号,让老百姓有更强的“质量获得感”。要指导企业加强全面质量管理。企业是质量的主体,提升质量最终要依靠企业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来落实。要迅速组织力量,深入企业生产一线,了解企业质量管理的新情况、新问题,挖掘企业质量管理的好做法、好经验。要持续深入开展质量管理(qc)小组活动,组织质量管理创新成果和先进管理方法宣传,大力宣传质量标杆,开展比学赶超活动。要指导企业建立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质量比对、质量改进,提高质量在线监测、在线控制和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要特别关注发展潜力较大的小微企业和传统手工业,开展质量管理帮扶专项活动,对症施策、精准施策,引导他们弘扬“工匠精神”,敢于实施高标准、追求高质量,把产品做精做细,形成自已的比较优势,引导培育一批质量生命力强的企业。

(三)加大质量品牌创建,扎实推进地标产品产业化发展。质量发展提升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品牌建设。抓好质量提升工作,就是要用更大力气推动宜宾产品向宜宾品牌转变。目前,全市的四川名牌产品共有88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有15个,我们还要继续加大质量品牌的培育创建力度,尤其要引导宜宾的品牌企业向最高质量标准看齐,加强质量体系管理和质量控制,形成“拳头”和“合力”,更不能因为质量问题砸了宜宾的牌子。要深入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加强品牌培育,积极开展知名品牌示范区、地标产品示范区创建活动,积极推荐宜宾品牌参与品牌价值评价,提升品牌影响力。要注重加强品牌保护,严格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使用管理,既要管好供给端,又要加强组织执法打假,保证宜宾特色产品的品牌不受“侵犯”。要帮助企业加强宜宾品牌宣传,提升宜宾品牌的吸引力和美誉度,提升广大消费者购买宜宾品牌的信心,赢得消费者对宜宾品牌的信赖,推动名牌产品、地标产品优先列入政府采购目录,力争通过几年时间,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增加一批叫得响的宜宾品牌。要上下努力积极培育和新申报一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地标产品产业化的意见》(宜府发﹝20xx﹞5号),用好政府产业化发展专项扶持资金,扎实推进地标产品产业化发展,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推动品牌优势有效转化为经济优势,真正达到“培育一个地标产品、做大做强一个产业、发展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群众”,为实现宜宾绿色发展、跨越发展贡献我们质监力量。

(四)坚守质量安全防线,全力做好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今年,中央、省委和市委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我们务必突出以人为本、安全为先的质量工作的取向原则,把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质量发展的立足点和落脚点,切实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为此,必须牢固树立质量安全底线意识,坚持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行业性质量安全事故。要定期开展质量安全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行动,不忽视任何一个领域,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不漏掉任何一个疑点,确保隐患排查到位、问题整治到位、应急处置到位。

一要紧盯消费品质量安全。要盯住消费需求旺盛、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一般消费品领域,抓住儿童用品、电子电器、汽车产品、食品相关产品等重点产品,加强消费品质量安全的风险监测、监督抽查和联动处置,加大监督抽查力度,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引导和警示消费活动。继续开展以消费品、农资产品、建材产品、小家电、食品相关产品为重点的“质检利剑”行动和“双打”工作,健全执法打假工作督查制度,保持执法打假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要大力推进“企业产品质量承诺” 和缺陷产品召回工作。要对新产业、新业态采取既具弹性又有规范的管理措施,既要加大监管力度,又要开展帮扶,支持新产业、新业态健康发展。针对广大消费者高度关注的电商产品质量问题,要深入开展以消费品为重点的电商执法专项行动,营造行业健康发展环境。

二要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要以遏制重特大事故和重大负面影响事件发生为目标,以涉及民生、人员密集场所、盛装危险化学品的高风险特种设备为重点,深入开展电梯、气瓶、压力管道、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实施专项整治,指导和监督相关企业开展应急救援演练。要加快推进96933应急救援平台建设,推动出台我市住宅电梯安全管理指导意见办法,加快20xx年以上老旧电梯改造,建立电梯维保企业考核评价制度,开展电梯安全责任保险试点。积极协调住建、房管部门强化物业公司电梯安全管理主体责任,支持电梯行业协会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加快制定电梯维保服务质量团体标准。全力做好党的、全国“两会”等重要活动期间特种设备安全保障工作,继续推行分类分级监管,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完善特种设备重大事故隐患挂牌督办制度、企业负责人约谈等监督管理制度,探索开展风险评估,加强特种设备监管队伍建设,组织安全监察人员取证和专题培训,加大作业人员持证培训力度,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五)提升质监服务效能,精准服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抓质量、保安全本身就是服务发展、服务大局。当前,我市经济发展正处于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质监部门必须着眼全局、放大格局,更加主动作为、更加精准发力,进一步打好“技术牌”、念好“服务经”,服务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一要服务“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质监部门在这方面应积极作为,特别是在去产能、去库存方面主动作为。要更好发挥标准的规范控制作用,深入实施化解产能过剩标准支撑工程,以更加严格的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标准,推动钢铁、煤炭、水泥行业化解过剩产能。要更好发挥生产许可的政策约束作用,以钢铁、水泥等行业为重点,严格生产许可审批,对不符合要求的获证企业责令限期整改,查处无证生产行为。更好发挥执法检查的威慑作用,严查质量违法行为,推动淘汰落后产能,特别是各县区要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确保本辖区范围内不出现“地条钢”、平板玻璃产品和淘汰水泥生产线、,发现违规生产行为,要坚决予以取缔。

二要服务节能环保。我市正在创建环保模范城市,环保工作考核越来越严格,追责越来越严厉。质监部门不仅要落实履行成员单位职责,还要积极发挥技术优势,推进重点领域开展能源资源计量示范和“标准化+生态文明”活动,深入实施能效标准和绿色制造标准化提升工程,加强绿色产品、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强化对生态环保的硬约束。要围绕燃煤排放和机动车排放这两个影响环境的重要因素,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开展燃煤锅炉节能减排攻坚战,实施燃煤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提升工程,加强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标准和锅炉环保标准执行情况监督检查,解决燃煤工业锅炉节能环保问题;加强重点耗能企业能源计量审查,指导重点耗能企业完善能源计量管理体系,落实企业节能减排计量主体责任;全面实施成品油国v标准,协同相关部门抓好成品油质量监管;加强煤质监管,加大煤炭质量监检力度;联合有关部门开展机动车环检、安检机构检查。

三要服务“双城”建设。我们要以各类创新需求为导向,优化质检技术服务。要围绕市委确立的“8+1”新兴产业,充分发挥质量技术基础作用,积极培育标准化服务、计量测试校准、检验检测认证、品牌建设、质量责任保险等新兴质量服务业态。要加快推进国家酒检中心和各省级中心验收,完善各项检测功能,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推进质监系统技术资源向社会开放共享,推动检验检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积极拓宽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创新服务。要服务宜宾学院质检学院加强质量人才培养,积极在专业设置、实习实践等方面提供支持。要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横向合作,开展质量课题研究,推进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四要服务脱贫攻坚。脱贫攻坚是全党全社会的政治责任。要以提升农产品质量供给水平,作为质监部门服务脱贫攻坚的重要着力点,大力推进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建设,支持农产品企业开展有机产品、绿色产品认证,推动建立覆盖农产品全过程的认证监管制度,有效推动建设现代特色农业强市。同时,这几年我们在珙县珙泉镇永福村扶贫点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也取得了较好成效,去年底又新选派了1名第一书记。今年永福村要实现脱贫目标,责任更大,任务更重。我们要认真总结精准扶贫的经验做法,整合全系统的资源,选准精准扶贫的路子,全力做好各联系村的扶贫工作,确保按期脱贫“摘帽”。

(六)坚持改革创新,积极稳妥推进质监事业改革。质监部门是“凭数据说话、靠技术支撑”的监管执法部门,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要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在监管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有效监管。为了增强监管与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们必须综合运用监管和服务职能,积极稳妥推进质监事业改革,不断提升质监部门履职服务能力,树立良好形象。

一要启动推进检验检测机构改革。要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安排,积极推进检验检测机构整合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社会检验检测机构关系公共安全,也是我们监管的重要对象,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的原则,要切实加强对获证检测机构的管理,积极组织开展能力比对,督促行业自律和落实主体责任。

二要加大推行事中事后监管改革举措。要切实加强行政执法监管力度,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在获证后监管、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和日常执法检查中,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方式,实现随机抽查全覆盖。同时,进一步扩大随机事项和公开内容,做到“三随机、四公开”(随机抽查企业、随机抽检产品、随机选派检测机构;抽查依据、抽查结果、不合格企业后处理情况和抽查质量状况全公开),打造“双随机”工作升级版。要优化执法检查方式,探索大数据精准监管,推进执法创新。要把风险管理、信用监管、日常监管结合起来,建立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及时发布风险预警,加快推进质量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完善差别化管理与动态升降级措施,建立质量安全信用“黑名单”,定期集中公布质量安全违法典型案件,提高事中事后监管有效性。

三要支持配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目前市上正在研究设立行政审批局的方案,相对集中行政审批事项,我们必须态度坚决,积极支持配合。在正式实施前,我们仍然要全面清理许可事项,按有关要求精简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市、县区质监窗口要认真做好承接的各项工作,确保清理到位、流程优化。要加快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实体政务大厅向网上办事大厅延伸,切实提高审批效率。

四要积极推进“互联网+质监”行动。没有质监信息化就没有质监现代化。我们要主动顺应互联网发展的趋势,大力推行“互联网+质检技术+质量监管服务”,把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技术与质量管理、质量分析、质量改进、群众性质量活动紧密融合,与质量监督、执法打假、缺陷召回紧密融合,与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紧密融合,形成“1+1>2”的倍增效应。要加快质监信息化进程,加大质量信息供给,传递积极质量信号,促进以质定价、优质优价。要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新技术,搭建质监大数据平台、质量云平台,尤其要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检验检测、认证认可、行政许可等信息系统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服务公众、企业的质量和水平。

(七)落实从严管党责任,着力加强质监队伍自身建设。去年底,市委巡察组对市局党组进行了首轮巡察,反馈指出了我们在机关党的建设、队伍管理、纪律作风等方面的存在问题。目前,我们市局机关正以“转作风、守纪律、优服务、促发展”为主题,突出“四重四讲”,建设“四型机关”(即:重学习讲创新,建设与时俱进的学习型机关;重服务讲形象,建设促进发展的服务型机关;重落实讲效率,建设务实重行的效能型机关;重自律讲纪律,建设勤廉守纪的廉洁型机关),开展机关作风集中整顿活动,举一反三、有的放矢地整改问题。全市质监系统都要以巡察整改为契机,切实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和干部作风建设,积极推进机关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着力完善班子队伍和内部管理制度机制;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督促党员干部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准则,带头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市委政府十项规定,加强质监干部学习培训提能,不断提升队伍活力。尤其要贯彻好年初市委召开的全市领导干部培训大会精神,切实转作风、提效能、优服务,促进质监系统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明显转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明显提高、组织纪律和作风形象明显增强,营造一心为民、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为推动质监事业跨越发展、实现“十三五”质量建设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同志们,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质量发展尤为重要、质监工作重任在肩。让我们坚定信心、不忘初心、真抓实干,下最大气力抓好质量发展、质量监管、质量提升,加快建设质量强市,推动宜宾迈向质量时代,为建设幸福美丽宜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质量技术监督局工作职责质量技术监督局工作内容篇6

同志们:

今天召开这次全市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会议,主要是表彰20xx年度全市质监系统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总结20xx年全市质监系统工作情况,安排部署20xx年重点工作。刚才,为20xx年全市质监系统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了颁奖,我代表市局党组,向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祝贺!下面,根据市局党组研究的意见,我讲四个问题。

一、20xx年主要工作情况

20xx年以来,东营市局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局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服务“黄蓝经济”大局,坚持“夯实基础,突出重点,打造亮点”的工作路径,突出全面落实企业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这条主线,深入实施质量强市和标准化战略,强化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推动事业实现了新的突破和跨越式发展。截止去年年底,全市系统固定资产达到?亿元,同比增加?%;实现上缴收入?万元,同比增长?%;完成总收入?万元,同比增长?%。市局被省局表彰为20xx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先进单位和20xx年度“规范基层管理,加强基础建设”先进单位。

(一)积极谋划,全力推进,检验检测平台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一是国家石油装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获批筹建。今年1月10日,国家石油装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获批筹建,成为东营市第一个获批筹建的国家级质检中心。二是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一站两中心”建设拉开帷幕。去年11月22日,我们和东营港经济开发区联合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一站两中心”建设正式启动,建设工程将于今年11月完成。三是黄河三角洲质检中心建设顺利推进。所有中心建设相关手续已办理完毕,设计方案已经市政府、省局有关领导同意,现已报请市规划建设部门审批。四是山东省橡胶轮胎及原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山东省车轮及刹车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投入使用。去年4月,两个中心通过省局资质认定和验收,如期投入使用。五是山东省石油助剂及轻烃产品监督检验中心建设完成。中心已完成投资541万元,今年3月可以投入使用。另外,国家橡胶轮胎及原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设申请已上报国家总局,山东省有色金属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已获批复;山东省生态渔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7个省级中心已列入省局“”规划。

国家、省级质检中心建设为助推“黄蓝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实现质监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紧紧围绕政府中心工作和“为民服务、创先争优”这个主题,充分履行部门职能,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绩。一是以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为总抓手,三个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制定了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的工作方案和16项配套制度,与经信委签署了《关于加强工业产品质量工作合作协议》,推动市政府召开了动员会议。全市累计在市级以上媒体发表专题稿件579篇,组织专题宣传活动107场次,组织培训90次,培训企业法人代表1260人次,员工6600人次,培训系统内人员780人次,970家企业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进一步完善了有效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地方政府总体责任、有关部门监管责任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特种设备安全方面,开展了车用气瓶、电梯、工业压力管道等的专项整治,深入开展了打非治违和监督检查活动,并通过分级管理,安全监察有效性明显增强,确保全市连续三年未发生一起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事故。不断创新安全监管工作的方式方法,在全市23家车用气瓶充装站安装运用了电子标签自动充装控制系统,建立了黑名单制度,确保了车用气瓶安全,我们在省局各种会议上多次作典型发言,成功经验在全省推广。食品质量安全方面,以落实“三方责任”为抓手,以专项整治为突破口,组织召开了16期履责报告会,234名企业法人作了履责报告;开展了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地沟油、酒类产品、塑化剂、肉制品等专项整治,食品质量水平稳步提高,在全省第四、五批食品抽查中,合格率连续名列全省第一;全市监督检验食品1021批次,合格949批次,合格率为93%,同比提高两个百分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在全省率先开发建立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取证企业信息库,组建了证后监管专家库。开展了以汽车配件、无证产品、投诉热点产品等为重点的“双打”行动,全市出动执法人员2656人次,检查生产企业1147家。20xx年,全市系统罚没款达到?万元,同比增长?%。二是充分发挥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不断开创质量工作新局面。利华益集团获得第三届省长质量奖,胜动集团获得第三届省长质量奖提名奖,实现了我市省长质量奖争创工作的重大突破。首届东营市市长质量奖评审工作圆满完成。全市新增山东名牌19个、山东省服务名牌1个。成功创建山东省优质石油装备产品生产基地,6家企业获20xx年创建山东省优质产品生产基地龙头骨干企业称号。山东蓝海酒店集团董事长、总裁?获得“20xx至20xx年度全国质量工作先进个人”称号。我们通过召开现场会、走进直播间、举办培训班和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不断扩大典型的影响力,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通过深化宣传,也将“建设质量强国,共创美好生活”的理念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层面。三是不断加大质量基础工作力度,技术支撑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获批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东营市成为全国第一个获批的地级城市;成功创建1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个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示范项目获批立项;两项联盟标准制定完成;全市有8家企业被评为山东省首批标准创新型企业,4家企业被确认为4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7家企业被确认为3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均位居全省前列;山东蓝海酒店集团承担的国家级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扎实开展,并成功组织召开了山东省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现场会;黄河三角洲标准技术服务中心建设顺利推进。组织开展了胜利油田改制企业的计量专项检查。深入开展“推进诚信计量,建设和谐城乡”行动,7家企业被表彰为全省诚信计量示范单位。不断强化能源计量工作,胜利油田在省局组织的能源计量监督检查考核中获得104分的优异成绩,在全省名列前茅。全市系统有3个单位和4名个人荣获市政府节能记功奖励。科技支撑力不断加强,“高效温度控制系统的研制”和“棉花智能检验系统的研制与应用”分别被评为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cng装置及配件自动检测系统”项目列为国家质检总局科研项目;“高效温度控制系统的研制”还被省局列为科技兴检三等奖向国家总局进行了推荐。

(三)坚持不懈抓好队伍建设,事业发展的根基更加牢固。一是不断强化教育培训。组织了拓展训练,激发了干部职工的活力,培养了团队精神;开展了“提升能力,服务大局,创先争优,科学发展”主题教育培训活动;在全系统选拔出了22名科级后备干部,开展了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二是着力加强规范化建设。出台了《东营市质监局直属事业单位实施岗位绩效工资指导意见》,形成了科学规范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出台了《关于加强法治质监建设的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探索实施了开门审案活动,坚持不懈规范行政执法和检验检测行为。及早谋划并制定了《20xx年工作目标要求和指导意见》,明确了今年各项工作的思路、目标和措施。三是深入推行用人竞争机制。通过竞争上岗,充实了市质检所和市计量所的?名班子成员,在市局直属事业单位中采取竞争方式产生了?名中层。四是文明创建成绩斐然。广饶县局?同志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中央、省驻东营单位捐献造血干细胞第一人。市局和河口区分局继续保持了省级文明机关称号,东营区分局和垦利县局成功创建省级文明机关和省级文明单位,山东省特检院东营分院成功创建市级文明单位。五是不断深化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按照“一把手”负总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落实“一岗双责”,把党风廉政建设纳入岗位目标责任书,与业务工作一起研究,一起部署,一起考核。深入开展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排查各类风险点99个,优化控制流程83个,实现了廉政和监管的“双安全”。

一年来,全市质监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抢抓机遇、扎实工作、创新发展,探索出了许多成功经验。一是紧紧围绕政府中心工作,找准切入点、扩大结合点,积极服务“黄蓝”战略,是提升部门形象促进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一年来,我们通过加强能力建设、深化质量强市和标准化战略、推进能源计量等服务工程,为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作出了积极贡献,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市局受到市委“两评一树”领导小组的表彰。二是“依靠政府、依靠社会、依靠自身”加强能力建设是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我们成功趟出了一条质检中心建设的有效路径,完成了一系列只靠自己难以完成的任务。目前,各级政府用于支持质检中心建设的土地、资金和资产累计已近2亿元。三是全面摸清和有效利用资源是事业发展的坚实基础。我们通过开展资源清查活动,对全市油地军校的检验检测等资源有了全面深入地掌握,彻底解决了资源不清、资源闲置和利用率低等问题,为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提升工作层次奠定了基础。我们通过开展油田改制企业的计量专项检查,将17000多台(件)计量器具和68项计量标准纳入管理范围,大幅拓宽了计量工作领域,打开了工作新局面。四是不断加强规范化建设是促进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在内部管理、行政执法、检验检测工作等方面,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加大力度,将各项工作逐步引入规范,为提升工作水平和推动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五是改革创新是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在事业单位实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的用人机制,建立了岗位绩效工资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发挥干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激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和工作热情,成为我们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二、20xx年主要工作

20xx年,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xx届六中全会和中央、全省、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夯实基础,突出重点,打造亮点”的工作路径,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局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服务“蓝黄”经济发展大局,以建设质量强市为目标,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大力推进质检中心建设,不断加强质监文化建设,认真履行职能,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全面提升质监工作水平,为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新贡献。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全力推进质检中心建设。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和气魄,全力加快国家石油装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设步伐;要努力做好国家总局调研组对橡胶轮胎及原材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现场调研的前期准备工作,力争早日批复筹建;要加快山东省石油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设步伐,确保年内提报国家中心建设申请,并争取获批筹建。要积极推动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一站两中心”建设,争取11月完成基建工程,实现入住;要全力推动黄河三角洲质检中心早日开工建设;要确保山东省石油助剂及轻烃产品监督检验中心今年3月通过省局验收,投入使用;要及早谋划山东省有色金属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设;要积极协调争取山东省生态渔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省级中心获批筹建。

(二)不断加强质监文化建设。要加强对质监文化建设的领导,制定工作方案,把文化建设和日常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实施。要广泛开展争创一流活动,积极争创省、市级文明单位、青年文明号、优秀青少年维权岗、青年岗位能手和省局“五个十佳”,大力开展干一流工作、创一流业绩、做一流贡献活动。要开展特殊纪念日等教育活动,在“三八”、“五一”、“七一”、“八一”、“十一”、元旦、春节等节日期间,通过举行座谈会、文化活动等形式,陶冶道德情操,凝聚团队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质监文化活动,组织系统干部职工撰写论文、交流体会,提出建议,探讨工作、交流经验;要开展好各项文体活动,丰富干部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在活动中创新完善质监精神。要积极组织和鼓励干部职工参加各种学习和教育培训活动,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文化修养。要加强质量文化宣传,把质量诚信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引导企业“讲质量、守诚信”,在全社会形成“崇尚质量、追求卓越”的良好氛围。

(三)大力开展质量强市工作。要紧紧围绕“黄蓝”战略推进实施和东营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开展“品牌建设年”活动,以省长质量奖争创、优质产品生产基地创建、名牌工作和市长质量奖评选为重点,努力提升全市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总体水平,增强全社会的质量意识,着力营造质量强市的良好氛围。20xx年,全市要努力争创1个省长质量奖、12个山东名牌产品、3个山东省服务名牌、1个山东省优质产品生产基地,并及早谋划,确保圆满完成今年的市长质量奖评审工作。要通过多种媒介,采用多种形式,展示近年来的质量成果,宣传推介先进典型的成功经验,并通过组织开展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的交流和宣传,充分发挥标杆示范带动效应,不断推动质量强市战略深入实施。

(四)有效保障三个安全。要深入实施食品企业法人履责报告制度,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督促生产企业严格落实食品质量安全制度。确保食品企业和备案的小作坊100%建立质量安全信用档案、取证食品企业100%持续保持发证条件、食品企业主导产品100%纳入监督检查和监督检验计划、食品企业监督检查和产品监督检验计划完成率达到100%、食品企业主导产品监督检验合格率达到90%以上、食品企业监督检验不合格后处理完成率达到100%,保住不发生食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事故的底线,实现食品质量整体水平稳步提升的目标。要以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为主线,以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为主要手段,突出重点环节、重要监控企业、重点监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深化危化品压力容器、工业压力管道、气瓶、电梯等专项整治,加强体系建设,强化隐患治理,坚决杜绝重大以上特种设备事故,实现万台特种设备事故起数不超过0.6、万台特种设备死亡人数不超过0.7的工作目标。

(五)不断夯实质量工作基础。要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扎实推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和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单位创建工作;要按照计划要求完成胜大奶牛厂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年度工作任务;要积极组织申报山东省标准创新贡献奖;年内提出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计划8项,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5-10项;争取创建4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2家,3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8家,a和2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15家;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30项;成立标准联盟2个,制定联盟标准5项;制修订山东省地方标准2项,制定东营市农业地方规范20项。深入推进能源计量工作,努力实现“全市50家重点用能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达到100%,建档率达到100%;能源计量器具检定率达到100%;重点用能企业的能源计量管理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的工作目标。扎实推进民生计量工作,广泛开展诚信计量示范创建活动,争取在每个县区的集贸市场、商店超市、眼镜制配场所、加油站、医院、餐饮业等领域各培育1个诚信计量示范单位;积极开展“民用四表”的首检工作,逐步实现“民用四表”检定的常态化。进一步加大对强制性认证企业和流通领域强制性认证产品的监督检查工作力度,严厉查处超范围生产、不按型式试验报告生产以及销售和在经营活动中使用无证产品等违法行为;加强资质认定实验室的监督管理,不断提高检验能力和管理水平。

三、工作措施

(一)大力开展“项目攻坚”活动。当前,我们已有1个国家中心获批筹建,1个中心提报了建设国家中心的申请,有3个省级中心正在积极筹建,还有7个省级中心等待批复,建设任务异常繁重,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对此,我们必须清醒认识、积极应对。要积极做好项目争取工作,已经申请国家中心和省级中心的要努力争取及早获批筹建;要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已经批复的中心要明确阶段目标任务全力推进;要全力组织好建成项目的良好运行,充分发挥中心作用,并逐步实现效益最大化。要统筹规划中心建设各方面的工作,在坚持“依靠政府,依靠社会、依靠自身”路径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发展,积极争取方方面面的政策、资金、设备支持。要把人才的培养、引进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逐步形成结构完整、层次合理、专业配套的人才库,努力建设同国家质检中心、省级质检中心相适应的人才队伍。

(二)深入推进服务工程。目前,市委、市政府正在全力推进实施“黄蓝”两大国家战略,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典型示范城市。今年上半年,全市还将全面完成党委、政府换届工作,换届后的党委、政府发展的愿望将更强,发展的步子会更大,对质监工作也会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对于这些新形势、新情况,我们一定要认真分析、充分认识,以此为基础,把握工作方向、理清思路措施,找准切入点,扩大结合点,全力服务政府中心工作,在服务中提升地位、谋求发展。各县区局要积极主动地向地方党委、政府请示、汇报,并结合区域特点和自身情况,及早出台服务“黄蓝”经济的实施意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此处删去7行)。

(三)努力实现科学监管。要根据特种设备、食品质量和工业产品质量工作的不同特点,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监管模式,努力将事中监管和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移,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处置,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尽量避免和消除不良影响。要认真总结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分级分类监管的成功经验,推广普及到各类企业和各种产品,针对低级别、低信誉的企业和产品,要加大监督抽查力度和日常检查频次。要把有限的监管人力、物力、精力投入到容易发生问题的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产品上。要研究出台风险评估办法,对重点产品及时组织开展风险分析评估。要十分注重监管工作的执法跟进,对违法企业和问题产品坚决予以查处,并监督进行彻底整改,通过一手惩戒、一手帮扶,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引向规范,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

(四)全面提升工作水平。“规范”是我们去年工作的一个主题,以这个主题为引领,我们的各项工作水平得到了提高,各个工作领域呈现出了许多亮点。今年,我们要实现由“规范”向“提升”的迈进。“提升”是以“规范”为基础的新的阶段和更高层次,是“规范”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今年新的形势任务的必然要求。我们一定要在牢固树立“规范”意识的前提下,迅速引入“提升”理念,用全新的眼光考量工作,用全新的思维谋划工作,用全新的标准衡量工作;把目光放得更远一些,把调子定得更高一些,把步子迈得更大一些。要认真梳理一年来的工作,从沉淀中发掘闪光点,发现疏漏甚至败笔,找到提升的突破口和着力点。要以努力学习和深入思考为基础,以提升自身素质和境界为前提,努力探索出一些促工作和抓管理的科学规律,真正使整体工作水平有质的提高,让事业发展有新的飞跃。

四、工作要求

(一)要切实加强队伍建设。队伍建设是事业发展的根本,抓不住这个根本,事业发展就会成为沙上建塔,不会牢固,不会长久。要抓好学习教育,努力提升干部职工自身素质和政治素养,培养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既使每一名干部职工成为胜任自己岗位的可用之才,又要打造一个团结有力的坚强集体;要抓好班子建设,努力提高班子集体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作力,增强决策的科学性,真正使各级班子成为一面旗帜和一种导向,带领干部职工推动事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要抓好作风建设,进一步改进工作中还存在的不作为、乱作为、懒作为等问题,把质监队伍打造成服务发展的排头兵;要抓好和谐稳定,尤其在当前体制调整的关键时期,一定要教育广大干部职工以大局为重、以事业为重,以良好的心态和精神面貌干好工作,积极面对。

(二)要不断强化创新理念。实践告诉我们,创新是打开工作局面、推动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20xx年,我们以创新的理念指导工作,在质检中心建设、宏观质量管理、技术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积累了成功经验。今年的形势更加严峻,任务也更加繁重,如果遵循常规思维,一切按部就班,许多工作任务就不可能完成。所以,我们一定要继续利用好创新这个有力武器,以创新理念思考问题,谋划工作,推进实施,只有这样,一些难以克服的困难才有可能迎刃而解,一些事情做起来才会事半功倍。创新的根源在于思想的解放,我们一定要敢于摒弃一些习惯上认为正常和正确的东西,勇于站得高一点看事情,跳出圈子想问题,这样,身上的束缚才会少一些,脑子里新鲜的东西才会多一些;我们一定要敢于在行动上去尝试,把一些成熟的或虽然还不成熟但认为可行的想法付诸实践,让实践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让实践来检验。要将创新的理念渗透到工作的各个层面,不仅在业务工作上求创新,也要在管理机制上求创新,以创新为动力源泉,保持事业发展的强劲势头。

(三)要注重开展调查研究。我们所面临的形势,随时都在发生变化,我们的一些工作,随时会遇到新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把调查研究当做一项重要的和常规性的工作,抓紧抓好。要围绕中心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开展调查研究,切实解决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要围绕质量基础工作突破开展调查研究,不断开创各个工作领域新局面,切实增强服务效能;要走出去到先进地区开展调查研究,把一些先进经验转化成我们的办法措施;要深入一线到县级局和企业开展调查研究,不断增强我们政策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及时发现和帮助解决基层、企业的困难和问题。我们要把调研和创新这两个武器牢牢抓在手上,不断开辟和拓宽事业发展的道路。

(四)要着力抓好督查落实。年前我们已经印发了《20xx年工作目标要求和指导意见》,明确了今年的目标任务;今年春节刚过,有关科室长又为大家作了详细解读,下一步关键是结合各自实际抓好落实。要不断完善督查调度和检查考核的工作机制,明确工作机构和人员,不断加大对各项工作任务尤其质检中心建设等重点工作的督查力度,确保系统全面工作既均衡推进,又重点突出。要建立科学的和操作性强的考核体系,坚持日常考核同年终考核相结合,真正使考核成绩体现工作实绩,产生激励先进和鞭策后进的实际效果。

同志们,20xx年,质监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局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拼搏,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为推进实施“黄蓝”战略和东营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质量技术监督局工作职责质量技术监督局工作内容篇7

同志们:

这次全市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全省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工作会议、市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总结20xx年全市质监工作,分析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部署今年的质监工作。下面,根据市局党组研究的意见,我讲四个问题。

一、团结拼搏,共克时艰,20xx年质监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0xx年对质监部门来讲,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面对大事、急事、难事多的严峻形势和繁重艰巨的任务,全市系统在省局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xx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恪尽职守、勇挑重担、团结一心、真抓实干,为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确保质量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形成了内外关系和谐,上下风清气正,发展态势强劲的良好局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应对复杂局面和突发事件的能力有了新提升。一年来,抗震救灾、奥运安保、应对三鹿奶粉事件等大事和突发事件接踵而至,全市系统坚决贯彻省、市局党组部署,迎难而上,积极应对,用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和艰苦的努力经受住了考验,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为援助四川抗震救灾,全市系统积极行动,为灾区捐款24万余元,免费检验救灾被褥5000件、服装3200件、食品400件,派出了电梯检验技术人员奔赴灾区圆满完成了电梯检验任务,对我市援建的2069套过渡安置房进行质量监管,为我市在全省率先保质保量完成安置房援建任务做出了贡献。为确保奥运质量安全,全市系统870多人投入到食品监管工作中,对101家涉奥食品企业实施了全过程、全天候质量监管,对1100多家其他食品企业和小作坊严密监控,督促企业落实了生产销售台帐、索证索票、添加剂备案、限区域销售等制度,提高企业质量保证能力,取缔了330家非法生产小作坊,消除了大量食品安全隐患,确保了涉奥食品质量安全;对全市1.9万台特种设备、5800家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逐一明确监管人员,进行全面监控,确保了特种设备安全;对54家危化品企业按照生产许可条件逐一进行了重新核查,责令4家无证企业停产,确保了危险化学品安全,圆满完成了奥运安保任务。为及时有效应对三鹿奶粉事件,确保对乳制品及含乳食品生产企业实施有效监控,全市系统特别是在食品监管、驻厂监管和食品检验岗位的同志不畏困难,不惧压力,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以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尽职尽责,无私奉献,实行“5+2”、“白+黑”工作制,对小洋人、乡谣等3家企业实施24小时驻厂监管,帮助乳制品和乳饮料企业把好原料关、生产过程关、出厂检验关,共新增三聚氰胺检测设备5台套,为奶农和企业检验原料和成品3184批次,共计3万余吨,确保了我市乳制品质量安全,用实际行动向社会展现了质监部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敢于负责的社会形象。

——质量安全监管取得了新成效。三鹿事件发生后,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全市系统举一反三,组织开展了食品、重点工业产品和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在整治行动中,全市系统重拳出击,凡是无证无标生产的,一律关停取缔;凡是获证企业达不到生产条件的,一律停产整顿;凡是特种设备超期未检、超限运行、无证使用的,一律停止运行;凡是整治工作不力的,一律追究责任。通过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拉网式检查,关停取缔三证不全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小作坊653家,关停无证生产工业产品企业115家,消除特种设备安全隐患2234处,枣蜜饯、肉制品加工、弯头管件、乳饮料等质量安全隐患集中产业得到了有效控制,企业生产行为得到了基本规范,质量安全保证能力大幅度提高,确保了全市质量安全,促进了相关产业健康发展。为推进监管长效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了打假责任制,制定了《获证企业后续监管办法》、《产品质量监督检查不合格企业后处理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监管制度,并且积极探索监管新模式,加快了监管工作信息化、电子化探索,作为全国唯一试点的河间市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系统完成了建设任务,顺利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验收。

——质量管理创出了新业绩。市委、市政府历史性地把我局提交的《关于名牌战略实施情况的报告》,作为20xx年1号文件转发各级各部门,把实施名牌战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举措,纳入各级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了沧州市名牌培育计划,提出了具体培育措施。在此基础上,市政府又出台了奖励暂行办法,不仅对获得名牌的企业将给予表彰,而且对名牌主管部门将进行重奖,激励政策的出台在全市营造了争创名牌的浓厚氛围。全市系统进一步加大力度,采取得力措施,不断推进“质量兴市”战略深入实施,引导企业坚持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20xx年推荐了华北石油一机厂“华”字牌抽油机等三个产品争创中国名牌,25个产品争创河北省名牌、7个产品争创河北省优质产品。在摸清全市企业底数的基础上,对619家重点工业产品生产企业建立了质量档案,为建立质量信用评价体系奠定了基础。通过加强质量基础工作,促进了企业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到目前,全市已有546家企业取得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245家企业通过了“3c”产品认证,1450家企业获得了体系认证证书。

——标准战略实施开创了新局面。围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全年制修订国家级、省级农业地方标准各1项、市级农业地方标准28项,任丘肉鸡养殖等5个第六批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圆满完成了阶段性建设任务,吴桥优质棉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顺利通过了验收,三年示范区建设期间累计增产优质棉1050万公斤,为农民增收6990万元。围绕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企业标准水平,对427项企业标准进行了备案,完成了《蜜枣》等两项省级工业地方标准的起草工作,我市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有标率保持在95%以上;完成了9项产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工作,9项产品全年实现产值6.35亿元,利税6500万元,出口创汇951万美元;帮助河北乐海乐器公司申报了全国乐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二胡、扬琴工作组,黄骅酥脆冬枣申报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围绕服务第三产业,提高服务标准化水平,完成了《保安服务质量规范》河北省服务地方标准的组织起草工作,指导帮扶四家企业开展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

——计量管理服务实现了新突破。为做好新形势下计量工作,制定了民生计量和工业计量两手抓的工作思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关注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深入开展了“健康计量进医院、放心计量进市场、光明计量进镜店、服务计量进社区”——“四个走进”活动。特别是根据市政协提案的要求,按照市领导批示精神,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大量医疗计量器具“超期服役”、“带病上岗”问题,组织了专项治理行动,对1297家医疗机构进行了检查,发现710台计量器具存在瞒报漏检现象、206台超期使用、41台已失准,并已依法完成了强制检定,确保了量值准确,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开展了重点耗能企业节能减排活动,建立了71家年耗标煤3000吨以上的重点企业档案,完善了企业能源能源检测体系,成立了计量服务队与企业结对帮扶,为企业及时检修能源计量器具800多台件,免费培训计量技术和管理人员200多人,指导企业靠严格的计量管理堵塞能源漏洞,一年来实现减损增效8000多万元。

——技术装备实力跃上了新台阶。基本建设、技术装备投入1620万元。孟村局筹建的占地35亩的国家管道装备质检中心项目,已投入750多万元,完成了5000多平方米的检测楼、检测车间建设,建立了普通化学等五个实验室,部分项目已开展检测业务;肃宁局筹建的国家裘皮产品质检中心项目,已投入660多万元,完成了检测用房的建设和设备的购置,已经开展检验工作。以上两个项目经省局研究同意,已上报国家质检总局。在建的总投资1700多万元的市特检所承压汽车罐车检测站和培训基地项目,已完成了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的检测楼和检测车间,今年上半年将投入使用;总投资1350万元的黄骅常压罐车检验站项目,已完成97.5亩土地征用、项目立项、规划设计。为完善基础项目,提升整体检验能力,投入366万元对7个基层技术机构的食品安全检测、6个基层技术机构的电能表检测项目进行了完善。

——政风行风建设取得了新辉煌。在20xx年、20xx年民主评议行风分别获得全市第二名、第一名的基础上,面对参评单位增加和评议方式方法改变的新形势,全市系统克服诸多不利因素,坚持不懈地把抓好政风行风建设作为构建和谐质监、树立部门形象的大事来抓,系统上下保持了良好的精神状态,充分发扬负重拼搏、敢打必胜、勇往直前的攻坚精神,自我加压,迎难而上,真抓实干,在全市民主评议行风工作中取得了优异成绩。特别是临港分局克服人员少、任务重等困难,最终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沧县局在上半年民主测评结果不理想的情况下,及时调整工作思路,集中精力想办法,寻突破,在下半年民主评议中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由第八名攀升至第一名,最终取得了全年第三名的好成绩。在各级党组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全市系统共有7个县(市、区)局进入当地排名前四名,其中泊头市局和临港分局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市局连续三年获得市本级第一名。政风行风建设取得的新辉煌,进一步提升了全市系统的整体社会形象,优化了系统内外部发展环境,极大地鼓舞了全体干部职工的斗志,激发了工作热情,促进了质监事业快速发展。

一年来,面对繁重任务和严峻考验,全市系统不畏困难,顽强拼搏,使质监事业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质监职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巩固。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省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部门和社会各界支持帮助的结果,凝结着全市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智慧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局党组向全市系统干部职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一年来不平凡的经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系统大局观念不强、配合意识不足,存在政令不通、配合不力,甚至相互拆台,上下争饭吃的问题;二是工作的有效性需要进一步提升,对工作研究不深,对企业了解不够,监管措施流于形式,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贴得不紧的现象普遍存在;三是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对质量监管深层次、潜在性问题研究不够,风险研判和预警能力薄弱;四是人员素质和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应对突发事件、攻坚克难、服务经济、行政管理、检验检测等方面的能力与形势任务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五是系统发展不平衡,市局调控力度需进一步增强;六是技术机构质量安全保障能力不强,检验检测水平低,高水平技术人员匮乏;七是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不强,不能贯彻民主集中制,不能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不能遵守干部任用程序的问题在个别单位一定程度存在;八是政风行风建设需进一步加强,主要表现在行政管理和执法人员服务意识不强,“吃拿卡要”行为屡禁不绝,技术机构不按标准规程检验检定、出据错误报告、虚假报告的现象时有发生。对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提高认识,把握形势,增强推进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0xx年既是建国60周年,又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施“”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全系统汲取三鹿事件教训,全面规范、全面调整、全面加强的一年,历史注定了20xx年也将是不寻常、不平凡的一年,我们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是监管工作的形势和任务给我们带来了巨大压力。三鹿奶粉事件的发生,严重损害了群众利益,产生了非常恶劣的影响,极大地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和质监部门的形象。在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这一大背景下,在当前我国产品质量分段管理为主的体制下,在企业自律意识不强、社会诚信评价体制不健全、市场监管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我们要对全市上万家食品和产品生产企业、200家特种设备生产企业、5800家特种设备使用单位、105家气瓶充装单位、1.9万台特种设备进行监管,确保不出问题,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质监部门的责任重于泰山,可以说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如果发生大的质量安全问题,无法向党和政府交代,无法向人民群众交代。

二是当前的经济形势给质监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自去年9月份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达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酿成了一场历史罕见、冲击力极强、波及范围很广的国际金融危机。这场被认为是“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经济危机”不仅至今尚未见底,而且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正进一步加深,其严重后果还会进一步显现。受其影响,我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我市大部分产业虽然受冲击不大,但也一定程度地受到了冲击,特别是由于大多产品处于产业链低端,对资源能源的依赖性较强,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正在逐步显现。

三是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必须坚持数量和质量相统一,速度和效益相统一,质量工作的重要性更加凸显。解决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粗放、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能力薄弱等一系列问题,需要质监部门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而目前我们这支队伍无论是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还是工作能力、工作作风,都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虽然我们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困难很多,但挑战与机遇并存,压力与动力同在。在看到困难的同时,我们也必须了解我们的优势和战胜困难的有利因素,坚定发展的信心,化危为机,危中寻机。

一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为我们抓好质量工作提供了坚强后盾。强调:“如果增长粗放和产品质量不高的问题不能得到全面有效解决,总有一天会引发系统性风险,甚至会引发信用危机和社会动荡,反过来会影响发展进程。我们必须警醒,痛下决心加快解决我国经济发展质量不高的问题”。的重要讲话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进一步阐明了加强质量工作的重大意义,对质监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为质监部门发挥职能作用提供了宽广的舞台。特别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食品质量工作提出要求:“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食品药品质量安全和生产安全,建立最严格的食品药品和安全生产标准,建立权责相对应的法律追究惩治体系。”充分体现了中央对食品质量的空前高度重视。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了在全国深入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专项行动以及“质量和安全年”活动,是全面提高我市食品和产品质量水平的重要契机,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奋发有为,用出色的工作成绩体现我们的作用,重塑质监部门的良好形象。

二是党中央、国务院采取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战略部署,为我市产业优化升级带来了机遇,为我们服务产业发展提供了舞台。为应对金融危机,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为新一轮经济整合提升创造了机遇。如国家把农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扩大内需的投入重点,为我市管道装备制造、电线电缆、扣件、化肥等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国家正在加快制定和实施的汽车、纺织、装备制造、石化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对我市的相关主导产业技术升级改造、结构调整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也为我们引导企业强化管理,提升素质、保证质量提供了机遇。我市一大批重大产业支撑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随着渤海新区和综合大港建设的加快推进,京沪高速铁路、邯黄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我市的区位优势、发展优势更加明显,目前1000个投资千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正在建设,总投资1400亿元,500个项目今年开工建设,总投资1100亿元,这些项目的建成投产必将对我市经济发展产生强大的拉动力。在刚刚闭幕的我市“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20xx年我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3%的预期目标,分别高于全省2个、3个百分点,表明了市委、市政府不遗余力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一系列工作措施的落实,为我们履行职能提供了广阔空间,为我们事业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是全市系统具备了一定发展基础,应对突发事件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近年来,质监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技术装备不断提升,人员素质逐步提高,特别是经过抗震救灾、奥运安保、应对三鹿事件等一系列大事、难事、突发事件的洗礼,全市系统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积蓄了应对复杂局面的经验和智慧。

困难面前勇者胜,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必须坚定信心,善于从变化的形势中捕捉和把握发展机遇,在逆境中发现和培育有利因素,拿出新举措,实现新突破,这是对我们每一位领导干部、每一位职工精神状态、工作作风的现实考验。只要我们把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统一到中央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判断上来,统一到各级党委政府和省、市局党组的决策部署上来,振奋精神,迎难而上,就一定能克服一切困难,开创质监工作新局面!

三、振奋精神,全力推进,确保今年质监工作取得新成效

在对形势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确定20xx年全市质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xx大、xx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以及省局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目标,以监管为首要职责,以开展“质量和安全年”、“作风建设年”活动为抓手,以增收节支为保障,完善监管制度,创新监管机制,夯实技术基础,巩固、扩大质量安全集中整治成果,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作风,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全面提高食品和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坚决避免重特大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努力开创质监工作新局面,为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市做出更大的贡献。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今年全市系统要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围绕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切实加强质量宏观管理,提升质量总体水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采取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政策措施,要求我们质监部门把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作为切入点。要保证产品质量的提高,就必须强化质量管理,为此,我们必须在以下四个方面加大力度。

一是大力推进质量振兴。进一步推进质量兴市(县)活动的开展,加快实施名牌战略,大力开展区域产业优化升级工程,对具备创建优质产品基地条件的,积极予以帮扶,在全市继续组织开展创建优质食品生产基地和优质食品安全示范乡镇、园区活动,带动全市提高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着手起草20xx—20xx年《沧州市质量发展规划》,确定质量安全发展目标、任务和措施,把质量宏观管理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来统筹谋划。

二是切实加强质量综合管理。继续做好建立质量档案工作,按照“企业全备案、产品全登记、检测全报告”的要求,完成8类重点产品生产企业100%建档,并实现动态管理。继续做好发证产品后续监管工作,按照生产许可证和强制认证条件对企业严格检查,并督促企业自查,对发证产品企业检查率不低于95%,企业自查率达到100%。

三是加强宏观质量状况分析。全面开展区域产品质量评价和质量竞争力指数测评与发布工作,编制年度质量状况白皮书,为各级政府宏观经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是加强质量信用体系建设。在建立企业质量档案的基础上,对企业进行质量信用分类,全面建立质量违法违规企业“黑名单”制度,及时发布质量信用记录,严厉惩处失信行为。

(二)围绕扩大城乡居民消费,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提升质量安全保障能力。保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用得称心、住得安心是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消费信心,繁荣市场,拉动内需的根本保障。我们应在以下三个方面切实提高监管的有效性。

一是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以乳制品、肉制品、酒类、饮料、面粉、调味品、植物油、蜜饯等食品为重点,加大监督抽查力度,坚决查处不合格食品生产企业;以沧县枣制品、肃宁、河间肉制品、任丘酱类等食品集中区域为重点区域,严格防范,避免形成群体性、区域性食品安全事件;以原辅材料进厂、生产加工、添加剂备案、出厂检验为重点监管环节,监督企业严格落实质量保障措施,确保生产食品质量安全;以销售量大、辐射面广的食品大型企业、产品销往京津城市的食品企业以及生产高危食品的企业为重点企业,采取巡查、抽查、专项检查、风险监测等多种措施实施有效监管,确保不出现食品安全重大事故;以用“吊白块”加工食品等32种已发生过的违法行为作为重点问题,继续抓好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对违法行为认真排查,严厉打击;以提高准入门槛,严格审查监督、加强证后监管为措施,提高企业质量保证能力;以强化责任、深化监管为重点,狠抓落实,推动全市食品质量安全水平再上新台阶。

二是继续开展区域性质量问题和重点工业产品专项整治工作。以涉及国计民生和人身健康安全的产品为重点,对孟村、盐山的管道管件,河间的电线电缆,河间、任丘、黄骅、沧县的机动车配件等一批生产比较集中、存在质量安全问题较多的区域,坚持“打击、疏导、帮扶、规范、发展”的工作方针,积极开展整治工作,严厉打击质量违法行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献县建筑扣件等具备条件的区域性产业,加大帮扶和培育力度,组织开展创建“产品质量平安区域”活动,建立和完善地方政府负总责、企业负首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行业协会和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产品质量区域整治机制。以絮用纤维制品、低压电器、等7类产品为重点,开展专项整治工作,通过帮扶规范,整治打击,全面提升企业的技术基础,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三是进一步强化源头产品质量监管措施。严格落实辖区监管责任制,切实做到底数要清、责任要明、措施要严。严格落实《产品质量定期监督检验管理细则》,规范定期监督检验工作,确保全市定检计划覆盖率达到95%以上,检验覆盖率达到90%以上,检验质量明显提升。围绕生产许可、强制认证产品以及政府关注、社会反映较多的产品,突出安全、健康、节能、环保等关键项目,加大监督抽查力度,将监督抽查与行政许可、行业治理、区域整顿工作有机结合,加强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的后处理工作,后处理办结率达到100%。建立以应急处置为中心的风险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质量安全巡查、明察暗访和举报奖励制度,加强对质量安全风险和行业“潜规则”的风险研判,及时发出预警,快速应对,妥善处置。

(三)围绕基础保障体系建设,加强质监基础工作,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通过强化标准化、计量、认证认可等基础工作,不断提高产品、服务的质量和档次,加快产品的升级换代,增强市场综合竞争能力。

一是加强标准化工作。围绕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等方面组织开展农业标准制定工作,充分调动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协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标准研究制定的积极性。继续抓好市级农业地方标准的清理和复审工作,确保其先进性、适用性。加快5个第六批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工作,确保完成阶段性示范任务。继续抓好企业产品执行标准的动态管理工作,严厉查处无标生产行为,确保我市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有标率在95%以上。加强企业标准管理工作,依托河北省食品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实行食品标准备案网上审查制度,提高标准水平。积极引导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参与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的制定以及各级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的申报工作,加强节能减排国家标准的宣贯和实施,引导企业建立科学的能源标准体系。积极培育商贸、餐饮、旅游等服务标准化试点,每个县(市、区)局至少确定1个试点开展工作,每个县级市要完成1个商贸行业省级试点工作。

二是加强工业计量工作。进一步完善计量器具管理台帐,建立强检计量器具分管目录,合理划分市、县两级计量检定机构的检定权限,推动市、县计量技术机构整合。在重点耗能企业开展计量保证能力合格确认活动,指导企业完善能源计量检测体系,保障计量器具的准确可靠,为企业节能减排提供服务。

三是加强生产许可和认证认可工作。以食品、危化品、电热毯、电线电缆、钢筋、水泥等发证产品为重点,按计划开展巡查、回访,加强证后监管。以电线电缆、低压电器、机动车辆及安全附件、装饰装修产品等强制性认证产品为重点,对建立质量档案的245家3c认证生产企业进行分类监管,实施动态管理,加强日常巡查、突击检查、专项监督抽查,提高监管的有效性。

(四)围绕改善民生,保障群众健康安全和合法权益,推进和谐沧州建设。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质监部门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核心。我们重点在计量惠民、执法打假、保证特种设备安全三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是深化民生计量服务。继续组织开展以“关注民生、计量惠民”为主题的“四个走进”专项行动,全面实现专项行动100%覆盖到所有的集贸市场、医疗卫生单位、眼睛店、社区乡镇“四个100%”的总体目标。在全市培育一批计量诚信样板市场,每个县(市)至少抓一个典型,在集贸市场设置公平秤,提高计量器具受检率;对车站、医院等流动人口密集的场所利用计量器具作弊,坑害消费者的行为进行集中整治,擦亮沧州的窗口,树立诚信沧州的新形象;加大医用计量器具的检测力度,让人民群众放心看病;充分发挥隐蔽式加油监测车的作用,严厉打击利用加油机作弊的违法行为;对居民小区在用的水表、电表、燃气表进行计量抽查,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加大对面粉、大米、食用油、农资等重点定量包装商品的抽查力度,进一步推动“c”标志工作的开展,为群众营造放心满意的购物环境。

二是加大执法打假力度。围绕农业生产,开展以查处假冒伪劣复混肥、磷肥、农药为重点的执法检查活动;围绕安全产品,开展以查处假冒伪劣人造板、电线电缆为重点的专项执法检查活动;围绕生活用品,开展以查处假冒伪劣电热毯、絮用纤维制品为重点的执法检查活动。

三是扎实推进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围绕为全市人民创造安全放心的生产生活环境,探索安全监管新机制,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状况现场检查制度,检查覆盖面达到55%以上。加大设备使用登记发证力度,发证率达到88%以上;强化技术检验区域负责制,扩大覆盖面,应检设备定期检验率要达到100%。对全市特种设备安全状况进行评价,编制《沧州市特种设备安全状况白皮书》,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开展车用气瓶和冶金起重机械专项整治,加强车用气瓶的安装质量和使用登记管理,规范充装行为,消除冶金起重机械的安全隐患。20xx年安全目标管理控制指标控制在省局的规定值以内。

(五)围绕推进事业发展,实施项目带动,为经济增长提供技术支撑。发展是第一要务,项目是第一抓手。没有项目,监管服务就没有技术支撑,发展就没有说服力。要集中精力抓项目谋划、抓开工建设、抓建成运行。

一是加大事业发展投入。要大力开展创建节约型质监活动,严禁购买小汽车,严格控制出国(境)考察,严格控制各种会议,严格控制招待费支出,保证一般性支出要比年度支出预算压缩5%。要加强财务管理,堵塞各种管理漏洞,防止铺张浪费现象,争取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事业发展中。要改革财务管理体制,在市本级实行财务集中支付制度,逐步加大全市系统统筹和转移支付力度,集中财力办大事。

二是加强项目建设。围绕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主导产业发展,着重提升高新技术产品、农用产品、节能环保产品和食品的监督检验和应急技术保障能力,切实解决检不了、检不出、检不准的问题。加快列入事业发展“”规划中的项目实施进度,重点推进投资1700万元的承压汽车罐车检测站项目建设,确保年内建成投入使用,推进投资1350万元的常压罐车检验站项目建设,力争年内一期工程建设完成;加快沧州市质检所和任丘、黄骅、青县局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建设,提高食品监管能力;加大上报国家质检总局的建设投资1.19亿元的20个中央投资项目和上报省局的建设投资1.16亿元的34个项目跑办力度,重点争取肃宁国家裘皮质检中心、孟村国家管道装备质检中心立项。

四、加强自身建设,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为质监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保障

新形势、新任务对质监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开创质监工作新局面,必须大力改进工作作风,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全市系统各单位要在深入开展思想作风教育整顿活动的基础上,着力抓好“五种能力建设”,做到职责到位、工作到位、作风到位,为完成全年各项任务提供坚实的保障。

(一)抓班子,带队伍,努力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在危机和考验面前,各级领导班子只有坚定信念,无所畏惧,迎难而上,才能走向光明的未来,越是在面临较大困难的时候,越要坚持做到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不动摇,就是要加快发展不动摇;不懈怠,就是要不断改进我们的作风,把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毫不放松;不折腾,就是要着眼大局,加强团结,互相支持,共渡难关。要用正确的用人导向激励人,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评判干部,选人用人凭德才、看民意、重程序,注重选拔任用“政治素质高、领导能力强”和“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的优秀干部,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位置。要大力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进一步完善议事和决策机制,健全分工负责的制度体系,增强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

(二)加强学习,提升素质,努力提高推进科学发展的能力。针对目前队伍素质与监管任务不相适应的突出问题,我们要强化学习教育培训,提高干部职工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按照中央的决定,今年全市系统将用六个月左右的时间,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是全市系统今年极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我们要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改革发展的具体举措、解放思想的重要前提,掌握其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加强质监工作理论研究,深化对科学发展观中所蕴含的深刻质量观的认识,充分认清质量安全与国内外形势、与经济社会发展、与企业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内在联系,研究探索质量监管的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建立产品质量全过程监管链条,完善质量监管体系,把坚持群众路线、深入调查研究等优良传统与运用现代高科技知识、信息化手段相结合,建立完备的风险分析、安全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增强质量监管的有效性。要开展全员培训,严格考核,把培训考核结果\\作为干部提拔、使用的依据,市局将成立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和培训考核制度、激励制度,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规范管理,夯实基础,努力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建立完善各项制度是促进作风转变,实现依法行政的保证。虽然全市系统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开展了思想作风教育整顿活动,解决了思想作风方面存在的许多突出问题,统一了思想,优化了作风,凝聚了力量,但思想作风建设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制度建设是规范管理的最具长远性、根本性的举措。全市系统必须坚持标本兼治、长短结合,在解决好突出问题的同时,更加注重从制度建设入手,用制度约束、规范每个人的行为,使整顿中形成的好做法、好经验在机关作风建设中长期见效。为推进各项工作科学化、精细化、标准化,省局决定开展质监工作标准示范点建设,全省确定了17个项目作为第一批示范典型,我市献县局的机关建设、市局的市本级财务集中支付制度、市局和河间局的辖区监管责任制建设、市局的提高技术机构能力建设四个项目列入其中,市局分管科室和有关县(市)局要分别抓紧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建立完善的工作标准规范,总结规律,形成经验,真正打造成为全省的典型。要依法、规范、有序地做好省局下放权力的承接工作,严格按照法定许可条件、标准实施行政许可,正确行使权力。

(四)严明责任,狠抓落实,努力提高贯彻执行的能力。根据形势的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任务,明确工作的方向,通过目标任务层层分解,促使人人有压力、人人有目标,是确保工作落实,推进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市局经过充分调研,制定了《沧州市质监系统20xx年度目标责任书》,刚才与各单位都签订了责任书。责任书是强化工作落实,强化行为约束,强化工作刚性的有效形式;是客观、公正、全面、具体评价一个单位工作成效的有效载体;是突出工作重点,保证政令畅通,集中系统优势,确保工作目标完成的有效措施。责任书签了就要负责,就要落实,就要兑现。各单位对每一项目标任务要在具体化上下功夫,通过定区域、定任务、定人员,把目标任务科学合理地分解到有关单位和部门,把责任分解到每一位主管领导、每一位工作人员,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制度措施到位、任务分解到位、层层落实到位。特殊时期,特殊考验,每一位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把系统利益、大局利益放在首位,恪尽职守,服从领导,心无旁骛,真抓实干,不断提高战斗力和执行力。

(五)惩防并举,优化行风,努力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要认真学习贯彻在xx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精神,严格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要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职工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认真遵守廉洁自律有关规定,树立权责一致思想,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觉防止权力滥用,对拟提拔的党员领导干部进行党纪政纪和廉政法规基本知识考试,考试合格后方可提拔任用。要加强行风建设,按照全省统一部署,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着力解决好不尽职责、服务差、不讲标准、效率低,不守纪律、乱作为等问题。要大力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抓好行政许可大厅建设工作,推行网上行政许可审批,严格落实国家总局制定的行风建设“八严禁”、省局制定的对违规违纪人员处理暂行规定以及行政执法“五公开、十不准”规定。要突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突出对关键岗位的监督,突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严厉查处利用行政执法、行政许可、检验检测、核查评审等工作职权吃拿卡要、不作为、乱作为、违反财经纪律以及把公共权力变为个人权力的违纪违规行为,树立“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部门形象。

同志们,做好20xx年质监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悲观失落,束手无策没有出路,毫无畏惧,奋起实干才有未来。只要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局的正确领导下,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勇往直前的气概,克难奋进,团结拼搏,就一定会在我市建设沿海强市的征途上,实现质监事业新跨越,创造质监事业新辉煌,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向党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质量技术监督局工作职责质量技术监督局工作内容篇8

刚才**局长代表质量技术监督局对全市的质量监督工作进行了全面回顾,对20xx年的工作也作了全面的安排,我认为这份报告非常全面,希望全市质量技术监督系统的同志们抓好这份报告的贯彻和落实。去年一年,在应对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全市质量技术监督系统的同志们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和市委、市政府的总体工作部署密切结合,为保企业、保增长做出了卓越贡献,赢得了全市上下广泛的好评。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质监系统的同志们一年来的辛苦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经济基础相对来说仍然比较薄弱,当前又处在经济发展的一个上升期,所以摆在我们面前的困难和问题仍然很多,质量技术监督这样一个领域也不例外。尽管我们产品质量的合格率在逐渐上升,去年达到了百分之七十九点几的水平,但仍然还有很大的空间和差距,反过来说就是我们还有百分之二十的抽检不合格率。百分之二十可以说也是一个十分惊人的数字,在这百分之二十的不合格率里面蕴藏着我们很大的发展潜力。这是从正面说,若是从反面说我们百分之二十的不合格品率意味着社会财富的浪费,意味着我们经济增长的损失。这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讲,如果这百分之二十的不合格产品流通到社会上去,又将给多少消费者和人民的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呢?所以,我们的质量水平还有待于大幅度提高。我们刚才表彰了获得质量管理奖的企业,去年全省是63家,我市是3家,占的比例仍然不到全省的平均数,而且这3家企业中工业企业只有1家,这也反映我们企业的管理水平有很大差距。我市获得名牌产品4个,全省今年新增了133个,我们的比例也很低。从以上多个角度来看,提高企业的质量水平应该说仍然是任重道远的,所以我想在秀川同志工作报告的基础上,就做好今年的质量工作再讲三点意见。

第一,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取代的位置

(一)质量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石。这几年经济发展的步伐非常快,不论是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还是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以及由于工业的较大增长拉动整个gdp的增长速度,还有经济总量的增加带动我们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都是建市历史的最好水平,很多指标在皖北地区都是名列前矛,甚至有些主要指标在全省17个市都走在了前列。但是,我们这种增长仍然是一种粗放式的增长,这种粗放式的增长受到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非常之大,所以经济能不能有个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我们经济增长的质量水平怎么样。

首先,质量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义。我们今天强调的发展,最重要的理念就是科学发展。那么科学发展指的是什么,指的就是高质量的、低消耗的、低污染的发展;发展本身也是有质量的,而不是单纯的靠速度去发展;发展应该是一种精细的发展,而不是粗放式的发展;发展应该是一种产品质量非常高,资源消耗非常少,对环境没有破坏的发展,这就是科学发展的基本要义。这些东西最后都体现在我们经济运行的质量上,这说的是大质量。大质量是由我们的产品质量、企业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以及我们的工作质量构成的。这是我想说的第一点,就是科学发展从基本要义来说,就是注重质量的发展。

其次,质量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体现。靠什么去实现经济效益,靠的是产品质量,靠的是优质的新产品。我们的产品有没有竞争力,关键看我们的产品质量和性能价格比是高还是低。没有质量你占领不了市场,没有质量你打垮不了对手,当然就不存在经济效益。质量也体现为广大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程度,它又是一种社会需求,一种社会效益,没有社会效益其实也就没有经济效益。所以我说质量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体现。

再次,质量是我们经济转型和升级的标志和方向。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受到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程度是大是小,取决于我们自身是什么样的发展方式。经济增长方式属粗放式的,所以,今年受到的影响就比较大。大家知道,国家去年经济政策的中心是“保增长”,今年的中心是“调结构”,在经济结构的低端,所以政策调整对我们的压力比较大。今年元月份我市工业总产值环比下降幅度非常大,与国家产业政策、信贷政策的变化有一定关系。所以经济要想持续发展,就要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经济转型升级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那么向什么方向调整呢?质量就是方向、就是标志,把我们的产品档次调上去,把我们的经济运行的质量调上去,这就是方向。把我们的单一形结构调成多元化的结构,包括提高我们的外向度,都要靠质量为支撑,所以上质量就是调结构,质量调优就是结构调整的方向,质量调优了也是我们结构升级的标志。

这是从经济持续增长的角度来说,质量是基石,这是我对质量工作认识的第一个方面。

(二)质量是社会和谐的保障。质量工作不仅是经济工作,它还是社会工作或者是民生工作。第一,质量是健康安全的保证,特别是食品、生活消费品的质量。第二,质量是市场秩序的基础。这也很好理解,市场流通的产品是不是合格产品,能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人民群众用价格交换到产品是不是与它的质量内涵相吻合,决定了一个地方的市场秩序。一个地方如果假冒伪劣产品、不合格产品满天飞,那必然是一个市场秩序非常混乱的地方。第三,质量是人民生活改善的要素。这就是一个更高的要求。只是提供一个合格的产品还不行,还要把优等、适用性高的、符合性更强的产品提供到市场,用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生活和文化需求。比如,过去我们有房子住就行,现在我们还要求有一定的面积;有面积还不够,我们还要有合理的房型;房形好还不行,我们还要求阳光空间,还要求后勤服务、配套供给、物业管理是否跟得上等等。这就是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对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也要不断改进提高。所以,无论从经济的角度,还是从社会发展、社会和谐的角度,质量技术监督工作都处在一个核心的重要的基础位置。因此说,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取代的位置。

第二,落实质量兴市战略,实现增长方式转变

既然质量工作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有这样一个重要的位置,所以加快质量兴市的步伐,把质量兴市的各项举措落到实处,就是我们今天经济发展必须要解决的课题。这项工作,秀川局长在工作报告里面也作了重点安排,我想再强调这么几点:

(一)大力培育名牌产品,塑造**品牌形象。**处于工业化的初期,产品结构的层次相对比较低,因此包括产品、**品牌、形象,在外地、在社会上的影响度都还比较低,直接制约经济的发展。所以,以名牌战略为核心,来引领质量兴市工作的实施,是未来几年我们质量工作的主要方向。一是要倡导质量诚信。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企业也好,行业也好,包括地方也好,都要树立一种质量诚信的观点。市场经济就是一种诚信经济,市场经济交换的是产品和服务,产品和服务的要素就是质量,所以质量诚信就是一种市场诚信。我们很多同志都曾受过假冒伪劣产品的伤害,尽管受到伤害的程度有所不同,但受到伤害时的切肤痛恨的感受都是一样的。一个企业或部分企业的质量不诚信甚至会对整个地方商品的信用度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所以我们要教育和树立广大企业质量诚信的观点,建立起质量信用等级的评价制度。包括对不诚信的企业给予惩处的制度和机制,以加强企业的自觉性和行业的自律性。二是要强化技术进步。怎么去树立品牌?品牌必须要有实在的、内质的东西,不是单纯的被政府命名为名牌产品而就是名牌了。名牌要让市场去认可,名牌是看产品在市场上占有了多少比例,拥有了多少比例的客户,这是最内在的东西,靠一时的宣传,是塑造不了名牌的。过去有些品质不高的产品通过在中央电视台狂轰滥炸做广告,也有过一时的知名度,但一、两年后就销声匿迹了,这就是因为质量没跟上去,内在的东西没跟上去。怎样提高内在的东西?持续的技术进步,不断去提高我们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内在质量,这是唯一的手段。三是要培育品牌文化。单纯有内在的质量也不行,因为一个企业的品牌,它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所以品牌的树立一定要有一个品牌的培育战略。品牌的树立不光牵涉到产品的形象,也牵涉到企业的形象和企业每个员工的形象,它是整个企业文化里面一个核心的重要部分,我们的企业包括已经获得名牌产品的企业在这方面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我们很多企业还没有坐下来认真去思考一下品牌战略如何去营造,如何去实施,甚至也没有一个清晰完整的战略方案,没有把品牌作为企业百年不倒的长久之治的文化内涵去营造。所以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同志认真思考一下,结合我们现有的产业特点,以及下一步经济发展的重点,在主导产业、主导产品里面,真正地培育起几个名牌产品出来。我们不求多,要能真正代表形象的名牌产品,在内涵上下真功夫,使人家提到就能想到这几个名牌产品,提到这几个品牌就能想到,这就是我们名牌战略需要做的东西。

(二)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质量工作的主体不是政府部门,而是企业,因为不管是工业产品,还是其它行业的产品,都是企业创造的,所以企业是质量兴市战略的主体。只有把主体作用发挥起来,才能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企业要以产品质量为龙头,开拓市场。有市场就意味一个企业的产品被别人接受了,别人买你的产品就是因为接受了你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所以,第一,改善我们的产品结构,提高我们的产品质量是企业开拓市场的基础。目前,我们的产品合格品率还不到80%,而且仅是合格品,还不足以去开拓市场,因为我们还有一个行业内竞争的问题,那就是同等价格的情况下,我们的产品要比别人优,才能去开拓市场。第二,以服务质量为手段巩固用户。产品质量是开拓市场,服务质量才是巩固用户,良好的配套的售后服务,是巩固用户的重要手段。第三,以质量体系的建设为核心,改善管理。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从哪里来?都从管理来,都从人来。怎么去改善我们的管理?质量体系的建设是管理的核心。目前,全市通过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有一百四十几家。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是比例不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707家,加上其它类型的企业,大大小小的企业总数一万多家,而通过质量体系认证的才100多家。二是通过认证的企业对质量体系的认识还不充分。能不能真正按照体系标准的要求把企业质量体系建立起来,完善起来,让质量手册在企业真正发挥作用,这才是企业管理是不是上了一个台阶的标志。在这一点上的差距还非常大,还需要企业的艰苦努力,也需要我们政府部门,特别是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精心指导。只有这样,企业的产品结构改善了,企业的管理结构改善了,企业才能上去。企业的结构改善了,我们的产业结构就改善了;产业结构改善了,经济结构就改善了。这是第二点,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来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

(三)加强技术基础工作,健全支撑能力体系。这是对我们质监系统内部说的。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我们质量技术监督的技术基础工作仍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我们要做的事很多,着重讲三点:第一,标准化体系建设。去年,市政府批转了质量技术监督局拟订的技术标准战略实施意见。我们提出要消灭无标生产,要加大贯彻标准,这都是最基本的,说明我们的标准化工作还处在一个比较低的层次。无标生产本身就是不允许的,按标准生产本身就是最低的要求。在标准体系建设中要着力加大主导权,特别是农产品的标准化在应是有文章去作的,也是非常有必要去作的,这一点希望今年要有所突破。对于占领制高点的标准制定甚至是牵头制定工作,要结合新兴产业的发展去发展。我觉得,尽管这个要求很高,但不是没有可能,我们要去挖掘。比如碳纤维这个产业。第二,技术检测能力的建设。这里面既包括我们技术检测装备能力的提升,也包括我们检测机构的加强,还包括检测平台的培育。特别是在检测平台上要结合地方重点产业,一年做一到两个文章,这也是掌握我们支持和扶持地方经济发展主动权的一个重要的基础。第三、质监信息化建设。既包括我们网络设施的硬件建设,也包括我们信息平台的软件建设。更重要的是能实现资源共享与使用,使质量监督的信息化与整个社会的信息化融为一体,形成一个资源共享的大平台,不只是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服务于我们的经济发展。

(四)严格市场执法监管。营造优良的发展环境,这也是质量监督系统的一个很重要的职能,通过严格的市场执法监管,打造优良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为此,要抓好三个重点环节:第一,食品安全监管。这是直接牵涉到老百姓身体健康的大事。这几年在食品安全上,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很多问题,所以说在食品安全上一定要出重拳。第二,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这也是安全生产管理中一个核心的部分。生命安全不能有丝毫马虎。第三,重要生产资料的监管。不只是指我们生产的生产资料,也包括进入**市场流通的生产资料的监管。严格的市场执法监管,是净化了市场环境,而不是破坏**市场环境,一定要有这样一种认识。招商引资来的企业如果在买不到好的生产资料,买不到合格的生活用品,他们还愿意在这里持续投资吗?讲诚信、讲法制,这就是经济发展的环境,这种环境是花钱买不到的。

(五)提升质监队伍素质,服务经济发展大局。质量技术监督系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能不能履行好服务经济,培育**名牌产品,提升和改善经济结构,维护**市场环境这一职能,还取决于我们这支队伍的素质能不能跟得上。这种素质既包括政治素质也包括业务素质,要通过教育,通过党风政风的建设,通过业务知识的培训来不断提高。换一个角度,质量监督部门的同志一定要树立几个意识:一是进一步树立服务意识。怎么去服务经济发展的大局?质检部门是保障经济发展的一支中坚力量,既然座落在这个地方,就有为经济发展服务的重要使命。二是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融合,与主流与大方向相结合。大方向是什么?就是加快发展,就是通过结构调整去健康发展。要围绕这样一个方向去考虑我们的质量工作怎么做。这就是我前面讲的,我们怎么去培育名牌而不仅仅是命名品牌;怎么去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质量体系而不仅仅是认证;以及应该给经济发展提供一个什么样的市场环境等,要思考这样的问题,然后主动去做。三是进一步树立法制意识。我们监督是依法监督,提升我们的法制意识能维护我们质监部门公正、廉明的形象,也是我们工作的保障。四是发展的意识。这种发展包括我们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自身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为整个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来发挥质监系统的作用。就是说,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地方社会发展的事我们要做,要多做;反过来,对地方经济发展不利的事,我们不能做。要通过对企业的扶持,通过实施保增长的这些举措,使经济有一个长远的发展,这是我们质检部门的职责所在,也是我们质检部门自身发展的基础。如果我们的企业都倒闭了,我们部门的同志还做什么?还有什么舞台?还有什么作为?这就是一个共同发展的意识。

第三,齐抓共管,推动技术质量监督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质量技术监督事业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质量工作不是靠质量技术监督局一家就能做好的工作,需要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一要加强领导。既然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是地方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为地方提供发展的重要保证。那么,党委政府应该把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给予指导,给予支持,支持质量监督事业的发展就是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二要落实各方责任。今天到会的部门都是与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有着工作联系的部门。有的部门是共同执法主体,如工商部门、食品卫生部门、农业部门、工业部门等,都在产品质量的某一个环节、某一个过程负有自己一定的责任和使命,所以要加强和质量监督部门的配合,形成一种互动的关系,形成一种合作的关系。还有一些部门是为质监部门提供一些后勤保障的,如规划部门、财政部门等,也要尽好自己的职,履好自己的责,支持质监事业的发展,形成全社会大合唱的局面。三要制定好规划。今年是规划的最后一年,与经济发展规划相吻合的质量技术监督规划,也应该同步摆上议事议程,在规划里面要结合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来谋划质量技术监督的保障工作怎么配套搞上去。

最后,再次向全市质量技术监督系统的同志们和长期以来为质量工作作出贡献的同志们致以新春的问候。

质量技术监督局工作职责质量技术监督局工作内容篇9

刚才**局长代表质量技术监督局对全市的质量监督工作进行了全面回顾,对20xx年的工作也作了全面的安排,我认为这份报告非常全面,希望全市质量技术监督系统的同志们抓好这份报告的贯彻和落实。去年一年,在应对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全市质量技术监督系统的同志们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和市委、市政府的总体工作部署密切结合,为保企业、保增长做出了卓越贡献,赢得了全市上下广泛的好评。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质监系统的同志们一年来的辛苦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经济基础相对来说仍然比较薄弱,当前又处在经济发展的一个上升期,所以摆在我们面前的困难和问题仍然很多,质量技术监督这样一个领域也不例外。尽管我们产品质量的合格率在逐渐上升,去年达到了百分之七十九点几的水平,但仍然还有很大的空间和差距,反过来说就是我们还有百分之二十的抽检不合格率。百分之二十可以说也是一个十分惊人的数字,在这百分之二十的不合格率里面蕴藏着我们很大的发展潜力。这是从正面说,若是从反面说我们百分之二十的不合格品率意味着社会财富的浪费,意味着我们经济增长的损失。这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讲,如果这百分之二十的不合格产品流通到社会上去,又将给多少消费者和人民的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呢?所以,我们的质量水平还有待于大幅度提高。我们刚才表彰了获得质量管理奖的企业,去年全省是63家,我市是3家,占的比例仍然不到全省的平均数,而且这3家企业中工业企业只有1家,这也反映我们企业的管理水平有很大差距。我市获得名牌产品4个,全省今年新增了133个,我们的比例也很低。从以上多个角度来看,提高企业的质量水平应该说仍然是任重道远的,所以我想在秀川同志工作报告的基础上,就做好今年的质量工作再讲三点意见。

第一,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取代的位置

(一)质量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石。这几年经济发展的步伐非常快,不论是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还是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以及由于工业的较大增长拉动整个gdp的增长速度,还有经济总量的增加带动我们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都是建市历史的最好水平,很多指标在皖北地区都是名列前矛,甚至有些主要指标在全省17个市都走在了前列。但是,我们这种增长仍然是一种粗放式的增长,这种粗放式的增长受到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非常之大,所以经济能不能有个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我们经济增长的质量水平怎么样。

首先,质量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义。我们今天强调的发展,最重要的理念就是科学发展。那么科学发展指的是什么,指的就是高质量的、低消耗的、低污染的发展;发展本身也是有质量的,而不是单纯的靠速度去发展;发展应该是一种精细的发展,而不是粗放式的发展;发展应该是一种产品质量非常高,资源消耗非常少,对环境没有破坏的发展,这就是科学发展的基本要义。这些东西最后都体现在我们经济运行的质量上,这说的是大质量。大质量是由我们的产品质量、企业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以及我们的工作质量构成的。这是我想说的第一点,就是科学发展从基本要义来说,就是注重质量的发展。

其次,质量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体现。靠什么去实现经济效益,靠的是产品质量,靠的是优质的新产品。我们的产品有没有竞争力,关键看我们的产品质量和性能价格比是高还是低。没有质量你占领不了市场,没有质量你打垮不了对手,当然就不存在经济效益。质量也体现为广大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程度,它又是一种社会需求,一种社会效益,没有社会效益其实也就没有经济效益。所以我说质量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体现。

再次,质量是我们经济转型和升级的标志和方向。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受到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程度是大是小,取决于我们自身是什么样的发展方式。经济增长方式属粗放式的,所以,今年受到的影响就比较大。大家知道,国家去年经济政策的中心是“保增长”,今年的中心是“调结构”,在经济结构的低端,所以政策调整对我们的压力比较大。今年元月份我市工业总产值环比下降幅度非常大,与国家产业政策、信贷政策的变化有一定关系。所以经济要想持续发展,就要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经济转型升级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那么向什么方向调整呢?质量就是方向、就是标志,把我们的产品档次调上去,把我们的经济运行的质量调上去,这就是方向。把我们的单一形结构调成多元化的结构,包括提高我们的外向度,都要靠质量为支撑,所以上质量就是调结构,质量调优就是结构调整的方向,质量调优了也是我们结构升级的标志。

这是从经济持续增长的角度来说,质量是基石,这是我对质量工作认识的第一个方面。

(二)质量是社会和谐的保障。质量工作不仅是经济工作,它还是社会工作或者是民生工作。第一,质量是健康安全的保证,特别是食品、生活消费品的质量。第二,质量是市场秩序的基础。这也很好理解,市场流通的产品是不是合格产品,能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人民群众用价格交换到产品是不是与它的质量内涵相吻合,决定了一个地方的市场秩序。一个地方如果假冒伪劣产品、不合格产品满天飞,那必然是一个市场秩序非常混乱的地方。第三,质量是人民生活改善的要素。这就是一个更高的要求。只是提供一个合格的产品还不行,还要把优等、适用性高的、符合性更强的产品提供到市场,用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生活和文化需求。比如,过去我们有房子住就行,现在我们还要求有一定的面积;有面积还不够,我们还要有合理的房型;房形好还不行,我们还要求阳光空间,还要求后勤服务、配套供给、物业管理是否跟得上等等。这就是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对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也要不断改进提高。所以,无论从经济的角度,还是从社会发展、社会和谐的角度,质量技术监督工作都处在一个核心的重要的基础位置。因此说,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取代的位置。

第二,落实质量兴市战略,实现增长方式转变

既然质量工作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有这样一个重要的位置,所以加快质量兴市的步伐,把质量兴市的各项举措落到实处,就是我们今天经济发展必须要解决的课题。这项工作,秀川局长在工作报告里面也作了重点安排,我想再强调这么几点:

(一)大力培育名牌产品,塑造**品牌形象。**处于工业化的初期,产品结构的层次相对比较低,因此包括产品、**品牌、形象,在外地、在社会上的影响度都还比较低,直接制约经济的发展。所以,以名牌战略为核心,来引领质量兴市工作的实施,是未来几年我们质量工作的主要方向。一是要倡导质量诚信。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企业也好,行业也好,包括地方也好,都要树立一种质量诚信的观点。市场经济就是一种诚信经济,市场经济交换的是产品和服务,产品和服务的要素就是质量,所以质量诚信就是一种市场诚信。我们很多同志都曾受过假冒伪劣产品的伤害,尽管受到伤害的程度有所不同,但受到伤害时的切肤痛恨的感受都是一样的。一个企业或部分企业的质量不诚信甚至会对整个地方商品的信用度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所以我们要教育和树立广大企业质量诚信的观点,建立起质量信用等级的评价制度。包括对不诚信的企业给予惩处的制度和机制,以加强企业的自觉性和行业的自律性。二是要强化技术进步。怎么去树立品牌?品牌必须要有实在的、内质的东西,不是单纯的被政府命名为名牌产品而就是名牌了。名牌要让市场去认可,名牌是看产品在市场上占有了多少比例,拥有了多少比例的客户,这是最内在的东西,靠一时的宣传,是塑造不了名牌的。过去有些品质不高的产品通过在中央电视台狂轰滥炸做广告,也有过一时的知名度,但一、两年后就销声匿迹了,这就是因为质量没跟上去,内在的东西没跟上去。怎样提高内在的东西?持续的技术进步,不断去提高我们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内在质量,这是唯一的手段。三是要培育品牌文化。单纯有内在的质量也不行,因为一个企业的品牌,它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所以品牌的树立一定要有一个品牌的培育战略。品牌的树立不光牵涉到产品的形象,也牵涉到企业的形象和企业每个员工的形象,它是整个企业文化里面一个核心的重要部分,我们的企业包括已经获得名牌产品的企业在这方面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我们很多企业还没有坐下来认真去思考一下品牌战略如何去营造,如何去实施,甚至也没有一个清晰完整的战略方案,没有把品牌作为企业百年不倒的长久之治的文化内涵去营造。所以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同志认真思考一下,结合我们现有的产业特点,以及下一步经济发展的重点,在主导产业、主导产品里面,真正地培育起几个名牌产品出来。我们不求多,要能真正代表形象的名牌产品,在内涵上下真功夫,使人家提到就能想到这几个名牌产品,提到这几个品牌就能想到,这就是我们名牌战略需要做的东西。

(二)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质量工作的主体不是政府部门,而是企业,因为不管是工业产品,还是其它行业的产品,都是企业创造的,所以企业是质量兴市战略的主体。只有把主体作用发挥起来,才能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企业要以产品质量为龙头,开拓市场。有市场就意味一个企业的产品被别人接受了,别人买你的产品就是因为接受了你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所以,第一,改善我们的产品结构,提高我们的产品质量是企业开拓市场的基础。目前,我们的产品合格品率还不到80%,而且仅是合格品,还不足以去开拓市场,因为我们还有一个行业内竞争的问题,那就是同等价格的情况下,我们的产品要比别人优,才能去开拓市场。第二,以服务质量为手段巩固用户。产品质量是开拓市场,服务质量才是巩固用户,良好的配套的售后服务,是巩固用户的重要手段。第三,以质量体系的建设为核心,改善管理。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从哪里来?都从管理来,都从人来。怎么去改善我们的管理?质量体系的建设是管理的核心。目前,全市通过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有一百四十几家。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是比例不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707家,加上其它类型的企业,大大小小的企业总数一万多家,而通过质量体系认证的才100多家。二是通过认证的企业对质量体系的认识还不充分。能不能真正按照体系标准的要求把企业质量体系建立起来,完善起来,让质量手册在企业真正发挥作用,这才是企业管理是不是上了一个台阶的标志。在这一点上的差距还非常大,还需要企业的艰苦努力,也需要我们政府部门,特别是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精心指导。只有这样,企业的产品结构改善了,企业的管理结构改善了,企业才能上去。企业的结构改善了,我们的产业结构就改善了;产业结构改善了,经济结构就改善了。这是第二点,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来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

(三)加强技术基础工作,健全支撑能力体系。这是对我们质监系统内部说的。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我们质量技术监督的技术基础工作仍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我们要做的事很多,着重讲三点:第一,标准化体系建设。去年,市政府批转了质量技术监督局拟订的技术标准战略实施意见。我们提出要消灭无标生产,要加大贯彻标准,这都是最基本的,说明我们的标准化工作还处在一个比较低的层次。无标生产本身就是不允许的,按标准生产本身就是最低的要求。在标准体系建设中要着力加大主导权,特别是农产品的标准化在应是有文章去作的,也是非常有必要去作的,这一点希望今年要有所突破。对于占领制高点的标准制定甚至是牵头制定工作,要结合新兴产业的发展去发展。我觉得,尽管这个要求很高,但不是没有可能,我们要去挖掘。比如碳纤维这个产业。第二,技术检测能力的建设。这里面既包括我们技术检测装备能力的提升,也包括我们检测机构的加强,还包括检测平台的培育。特别是在检测平台上要结合地方重点产业,一年做一到两个文章,这也是掌握我们支持和扶持地方经济发展主动权的一个重要的基础。第三、质监信息化建设。既包括我们网络设施的硬件建设,也包括我们信息平台的软件建设。更重要的是能实现资源共享与使用,使质量监督的信息化与整个社会的信息化融为一体,形成一个资源共享的大平台,不只是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服务于我们的经济发展。

(四)严格市场执法监管。营造优良的发展环境,这也是质量监督系统的一个很重要的职能,通过严格的市场执法监管,打造优良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为此,要抓好三个重点环节:第一,食品安全监管。这是直接牵涉到老百姓身体健康的大事。这几年在食品安全上,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很多问题,所以说在食品安全上一定要出重拳。第二,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这也是安全生产管理中一个核心的部分。生命安全不能有丝毫马虎。第三,重要生产资料的监管。不只是指我们生产的生产资料,也包括进入**市场流通的生产资料的监管。严格的市场执法监管,是净化了市场环境,而不是破坏**市场环境,一定要有这样一种认识。招商引资来的企业如果在买不到好的生产资料,买不到合格的生活用品,他们还愿意在这里持续投资吗?讲诚信、讲法制,这就是经济发展的环境,这种环境是花钱买不到的。

(五)提升质监队伍素质,服务经济发展大局。质量技术监督系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能不能履行好服务经济,培育**名牌产品,提升和改善经济结构,维护**市场环境这一职能,还取决于我们这支队伍的素质能不能跟得上。这种素质既包括政治素质也包括业务素质,要通过教育,通过党风政风的建设,通过业务知识的培训来不断提高。换一个角度,质量监督部门的同志一定要树立几个意识:一是进一步树立服务意识。怎么去服务经济发展的大局?质检部门是保障经济发展的一支中坚力量,既然座落在这个地方,就有为经济发展服务的重要使命。二是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融合,与主流与大方向相结合。大方向是什么?就是加快发展,就是通过结构调整去健康发展。要围绕这样一个方向去考虑我们的质量工作怎么做。这就是我前面讲的,我们怎么去培育名牌而不仅仅是命名品牌;怎么去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质量体系而不仅仅是认证;以及应该给经济发展提供一个什么样的市场环境等,要思考这样的问题,然后主动去做。三是进一步树立法制意识。我们监督是依法监督,提升我们的法制意识能维护我们质监部门公正、廉明的形象,也是我们工作的保障。四是发展的意识。这种发展包括我们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自身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为整个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来发挥质监系统的作用。就是说,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地方社会发展的事我们要做,要多做;反过来,对地方经济发展不利的事,我们不能做。要通过对企业的扶持,通过实施保增长的这些举措,使经济有一个长远的发展,这是我们质检部门的职责所在,也是我们质检部门自身发展的基础。如果我们的企业都倒闭了,我们部门的同志还做什么?还有什么舞台?还有什么作为?这就是一个共同发展的意识。

第三,齐抓共管,推动技术质量监督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质量技术监督事业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质量工作不是靠质量技术监督局一家就能做好的工作,需要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一要加强领导。既然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是地方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为地方提供发展的重要保证。那么,党委政府应该把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给予指导,给予支持,支持质量监督事业的发展就是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二要落实各方责任。今天到会的部门都是与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有着工作联系的部门。有的部门是共同执法主体,如工商部门、食品卫生部门、农业部门、工业部门等,都在产品质量的某一个环节、某一个过程负有自己一定的责任和使命,所以要加强和质量监督部门的配合,形成一种互动的关系,形成一种合作的关系。还有一些部门是为质监部门提供一些后勤保障的,如规划部门、财政部门等,也要尽好自己的职,履好自己的责,支持质监事业的发展,形成全社会大合唱的局面。三要制定好规划。今年是规划的最后一年,与经济发展规划相吻合的质量技术监督规划,也应该同步摆上议事议程,在规划里面要结合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来谋划质量技术监督的保障工作怎么配套搞上去。

最后,再次向全市质量技术监督系统的同志们和长期以来为质量工作作出贡献的同志们致以新春的问候。

推荐访问:质量技术监督局 工作职责 内容 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什么 质量技术监督局主要工作 质量技术监督局主要职能 质量技术监督局一般做什么工作 质量技术监督局属于什么性质 质量技术监督局工作怎么样 质量技术监督局全称叫什么? 质量技术监督局业务范围 质量技术监督局做什么的 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职责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 仁行文秘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1606278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