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为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教师〔2019〕1号),从今年起启动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10篇,供大家参考。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篇1
为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教师〔2019〕1号),从今年起启动实施我省中小学(含幼儿园、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以下简称“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工作,现将《xxxx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实施方案》《xxxx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方案》《xxxx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及核心能力点测试方案》(以下分别简称《实施方案》《考核方案》《环境测试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能力提升工程2。0”是落实国家教育信息化战略的一项新
举措,对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各市(地)、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提高对“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成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负责本地实施“能力提升工程2。0”的领导和组织工作。
二、做好顶层设计,明确职责任务
各市(地)要围绕“能力提升工程2。0”总体发展目标,加强协调培训团队建设、教师培训开展、资源建设创新、校本应用考核等工作。把握“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步骤和关键环节,制定工作时间表和路线图,根据教师培训需求,依据试点先行、示范引领的思路,选点打样,设立实验区、示范校等示范引领培训项目。要注重“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与国培、省培、地方培训工作的整合与衔接,与学校校本研修计划、教师常态研修结合起来,通过组织有效的校本研修考核和本地资源平台和管理平台的应用和服务等,真正实现教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
各市(地)要加强对县(市、区)“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的监管。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协同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统筹制定县级“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研修计划及考核要求,强化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上的主体责任。中小学校长作为“能力提升工程2。0”的第一责任人,要构建整校推进工作机制,统筹整合多方资源,制订本校“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和发展规划,严格校本研修考核管理,为本校教师全员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完善保障措施、加强考核评估
各市(地)要设立专项经费,明确市本级实施“能力提升工程2。0”专项经费数额及用途,加强网络平台和课程资源建设。充分整合本地师训、教研、电教等部门力量,建立和完善运行管理机制。加强宣传,营造良好应用氛围。积极培养本地“能力提升工程2。0”管理团队、指导团队、骨干团队,形成省、市、县、校四级管理服务支持体系。
各市(地)、县(市、区)要分别在xxxx年xx月底和xx月底前,召开本地“能力提升工程2。0”启动会。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强化培训项目管理,加强培训过程监管和质量评估,确保2022年底前我省完成“能力提升工程2。0”全员培训任务。
省教育厅将加强对各市(地)“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工作的检查和指导。各市(地)要将本通知及时传达至所辖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并按照《实施方案》《考核方案》《环境测试方案》要求,分级制定本地实施“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细则、考核办法、学校环境测试办法和xxxx年度培训计划等,于xxxx年xx月底前,将上述材料(电子稿)报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办公室。各县(市、区)要在xxxx年xx月底前,完成上述相关方案的制定工作。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篇2
教师信息素养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保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新时代高素质教师的核心素养。xxxx年至xxxx年,我省按照教育部的总体部署,组织实施了首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通过工程的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意识明显增强,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初步具备,信息素养初步形成,部分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改变教育教学、优化课堂等方面进行的尝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的出现,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不足,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薄弱,各级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支持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日益突出。为切实增强我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要求,根据教育部和我省有关会议及文件精神,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及xx省教育工作大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决策部署,按照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xxxx-xxxx年)》及xx省委省政府印发的《xx教育现代化2035》总体部署,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xxxx-xxxx年)》,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xx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xxxx-xxxx年)》、xx省教育厅《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通过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含幼儿园、普通中小学,下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推动中小学教育教学信息化的发展,促进教育信息化有力支撑我省教育现代化。
二、目标任务
到xxxx年,全面构建适合我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创新发展的新机制,打造信息化教学应用支持服务体系,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每人5年不少于50学时,其中实践应用学时不少于50%),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基本实现“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简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
三、基本思路
一是统筹规划,顶层设计。围绕工程实施总体目标任务,以教师全员培训为核心,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统筹设计好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的各个环节和内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健全组织管理机构,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明确目标,夯实责任,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调动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信息化的有效推进奠定基础。做好“xx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监管服务平台”的建设,为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提供保障。
二是建强队伍,保障全员。调动电教、教研、师训等各部门力量,组建工程培训团队,打造“过得硬、靠得住、推得动”的信息化教育教学应用支持服务队伍。遴选培训资源丰富,专家队伍业务能力强,教师教学信息化培训基础好,管理团队认真负责的高等学校、教科研机构和教师培训机构,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围绕信息化教育教学和能力提升工程的组织实施开展工程培训团队培训。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发挥团队协作的力量,确保工程实施各环节、各内容紧密衔接,有力保障教师全员培训的质量。
三是以校为本,整校推进。结合我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实际,围绕基本实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模式;探索骨干引领、学科联动、教师选学、整校推进的应用能力提升新路径;形成校有规划、组有计划、师有清单的整校推进新机制。建立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分批跟进、注重实效的示范带动体系,保证推进有示范引领,实施有经验借鉴。
四是测评并举,推动应用。结合教育部校本应用考核有关要求,制定出台符合我省实际的校本应用考核指导意见,指导县区学校组织开展校本应用考核,督促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用信息技术。依托xx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监管服务平台,建立监管评估工作机制,细化工作流程,强化工作措施,发挥团队上下联动作用,加强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培训团队、各中小学的监督检查力度,保障工程实施效益的高效发挥。
五是倾斜乡村,鼓励创新。以国家级贫困县乡村学校为重点,整合资源,重点扶持,因地制宜开展贫困地区乡村教师信息化教学示范培训,提高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动乡村教育现代化。面向信息化教学应用基础较好的中小学校和学科骨干教师,开展智能化教育领航名校长和名师培训,打造智能化教育领航团队。指导有条件的县区和学校开展跨学科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打造一批基于信息技术开展跨学科教学的骨干教师和示范学校,推动信息化教学创新发展。
四、主要措施
(一)开展学校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提升行动
鼓励各级各类学校试行首席信息官(CIO)制度,确保信息技术应用与学校各领域发展紧密结合;组建由校长领衔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在示范培训的基础上,逐级逐年推进面向所有学校的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提升专项培训。依据《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标准(试行)》,将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的制订与落实作为培训主线,指导管理团队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目标,形成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推进数字校园、智慧学校建设,探索教育、教学、教研、管理、评价等领域的创新发展,确定相应的信息化教学研修主题及教师培训计划。支持学校管理团队落实信息化发展规划,组织教师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培训,有效提升管理团队领导全校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创新的能力。
(二)开展培训团队指导能力提升行动
发挥各级电教、教研、师训以及高等学校、教科研机构、教师培训机构等专家的作用,选拔一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突出的学科骨干教师,专兼结合,建强省、市、县三级工程实施培训团队。依据中省有关文件精神,面向各级工程实施培训团队进行一轮信息化教育教学及工程组织实施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学习工程实施先进地区的经验,切实提升团队规划制定、组织教研、指导校本研修、开展校本应用考核等能力。指导学校选拔一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突出的学科教师,建强培训骨干队伍;采用专题研修、分类培训与学习共同体建设等模式,开展培训骨干队伍专项培训,推动教师开展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科教育教学的研究,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教研组织形式,提高学校骨干团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培训设计、管理、评价以及指导学科教师信息化教学等的能力。
(三)开展教师全员应用能力提升行动
在学校管理团队完成培训,明确整校推进能力提升目标任务的基础上,以学校为单位申报研修主题和培训需求,在县级工程实施培训团队指导下,采取校本研修、区域教研、教师选学等多种方式,将集中培训、网络研修与实践应用相结合,以学科信息化教学为重点,整校推进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依据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组建“骨干引领、学科联动、团队互助、整体提升”的研修共同体,以《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应用考核规范》提出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三种环境下的四项能力为导向,开展信息技术应用案例研讨、课堂实录分析等专题研修活动,推进相关教学设备和学科软件应用;推动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等,利用线上资源,结合线下研讨,打造“技术创新课堂”,提高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的能力,破解教育教学重难点问题,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助力学校教学创新。
(四)开展信息化教学帮扶行动
结合我省教育脱贫攻坚任务,根据省内深度贫困地区乡村学校实际需求,多层次、多学科、多方式开展名师网络课堂和远程协同教研相结合的“双师教学”模式教师培训改革,加强乡村教师信息化培训精准帮扶工作。鼓励城乡之间校际合作,发挥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实验区及示范校等的引领作用,通过优质学校与乡村学校“结对子”、建立“双师工作坊”等方式,利用专递课堂、同步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采取教师模仿名师网络录像,或者名师网络录像与当地教师辅导结合等模式开展教学。鼓励合作校教师组成协同教研共同体,通过网络研修加强集体备课、研课、交流,远程授课教师对乡村教师进行长期陪伴式培训,定向帮扶乡村教师提高专业水平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助力贫困、边远地区教学点及乡村学校开齐国家课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延长能力提升工程各承训机构教师培训平台向乡村学校教师开放的时间,助力贫困地区乡村学校教师提高教育教学信息化应用能力。
(五)开展信息化教学领航队伍培养行动
遴选高等学校、教科研机构、教师培训机构、企业等组建高水平培训团体,开展信息技术支持的跨学科教学培训,打造一批基于信息技术开展跨学科教学的骨干教师,推动信息化教育教学创新,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积极发掘中小学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跨学科教学优秀示范案例,形成本地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提升培训资源,建设一批省级跨学科教学示范校。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为基础,依托各类智能设备及网络,开展智慧教育创新研究;重点面向学校信息化基础较好的中小学校长和学科专业骨干教师开展引领性信息化教学研修,推动教育理念与模式、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变革创新,优化课程教学结构,积累一批可操作、易推广的先进经验与优秀案例;开展人工智能助推教育领导力和教育教学能力示范培训,帮助参训校长、教师形成智能化教育意识,掌握智能化教育工具,提升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
(六)开展教师培训资源建设行动
以信息化教学方法创新、精准指导学生个性化发展为重点,依据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和实际应用水平,统筹做好教师信息素养培训资源建设。围绕教育部2014年印发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应用考核能力点,遴选培训机构优质资源,引进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慕课资源。依托xx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监管服务平台,建立优质培训资源遴选机制,引入本省优秀教学案例,吸收本周期优秀生成性资源。向一线教师开放资源,推送能力提升相关资源,为教师自主学习提供必要的条件。鼓励学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建立适合学校和教师自身发展需求的、涵盖信息化教育教学理念、信息素养、学科教学软件等方面的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库。
(七)开展信息技术校本应用考核行动
根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规范》,制定出台《xx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指导意见》,指导市县以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为目的,以教师在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式教学环境和智慧教学环境下的教学应用能力评价等为主要内容,制订校本应用考核实施细则。校本应用考核由县区统一安排组织,采取教师组内互评、学校骨干复评、县级专家团队审核认定、省市专家团队抽查的方式进行。教师在参加完不少于25学时的线上培训任务后,依据学校研修目标和教研组研修任务,至少选择2个能力点作为线下实践活动主要内容,通过研课、磨课、授课、评课等环节,最终将线下实践内容转化为成果提交到校本应用考核系统;校本应用考核结果以教师具有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式教学环境和智慧教学环境下的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的能力呈现;考核结果在教师教学评比、专家团队遴选、教学名师评选等活动中作为重要依据,并且作为xxxx年以后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主要指标之一,并列入学校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评估、学校信息化教学应用评估指标体系中。
(八)开展工程实施效益提升行动
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案例、工程实施案例评选活动,每年由各市向省级推荐参训教师总数1%的教学应用优秀案例和工程实施典型案例,由省教育厅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开展工程实施整校推进示范校、示范县区评选活动,通过能力提升工程2。0监管服务平台汇总各校、各县区培训数据,结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案例和工程实施管理案例评选结果、以及实地评估检查等综合评定。通过设立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专项课题的形式,调动教师学习研究的积极性,激发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每年定期组织全省工程培训团队、中小学教师赴工程实施管理案例评选优秀县区、学校进行现场学习,交流经验。
五、工程保障
(一)加强领导。省教育厅成立能力提升工程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师工作处,负责能力提升工程的统筹规划与管理,制订能力提升工程规划方案,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施精细化管理,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纳入教师培训必修学分,建立推动学校与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相关制度,健全完善教育系统网络安全制度体系。执行办公室设在省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负责工程组织实施的具体工作。各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地区能力提升工程的组织管理,统筹规划好本市各县区教师全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整校推进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做好本区域能力提升工程的监管评估,推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明确专门机构具体负责工程的组织实施和业务联系工作。
(二)明晰职责。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是本地能力提升工程组织管理的责任主体,要完善制度、健全机制,调动电教、教研、师训等部门力量,科学统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项目,有效遴选学员,打造本地工程培训团队和整校推进示范校,构建示范带动辐射体系。中小学校是提升教师全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关键节点,校长是第一责任人,要制订本校信息化发展目标和规划,并组织开展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和校本应用考核,落实教师全员培训任务,切实提高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水平。
(三)落实经费。省级充分利用“国培计划”等项目,做好省市县三级工程培训团队培训和整校提升示范性培训,2019年完成省市县三级工程培训团队培训和214所省级试点学校的整校推进任务,为全面推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打好基础;支持56个国家级贫困县区完成能力提升工程任务,2020年,完成贫困县辖区学校总数30%学校(1874所)的整校推进,2021年和xxxx年各完成贫困县辖区学校总数35%学校(2186所)的整校推进。地市及区县要建立经费分担机制,将教育经费向能力提升工程倾斜,全力保障教师全员培训,支持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典型培育和经验推广;积极争取社会力量支持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建立多元化筹资渠道,鼓励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与企业和社会机构合作,参与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及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2020至xxxx年,各市分别完成辖区内20%、50%、30%学校的整校推进任务;省市严格按照任务分解开展整校推进工作,各市年度推进计划和完成情况报省教育厅备案。中小学校要统筹整合多方资源,为本校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提供良好条件。
(四)监管评估。省教育厅将加强对各市县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情况的监测、督导,定期汇总各地各校整校推进情况,并进行公布。通过招标遴选前组织专家对各培训机构的资质、资源、上年度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审核,培训过程中,组织专家到县区、学校对机构专家力量、课程设置、资源提供等进行检查;培训结束后,结合调查问卷、各级培训团队实地检查及各县区优秀课例参评情况等对培训机构培训服务能力进行综合评估。中小学校制定的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由区县工程实施培训团队进行审核,在教师全员培训、线下研修、校本应用考核过程中,由区县培训团队全程进行监管和督导。省、市培训团队根据各县区工作安排,在培训期间每县区抽查3-5所学校检查学校全员培训的组织实施情况。检查发现的问题通过现场、书面等形式作以反馈。必要时进行复查,确保培训质量。各市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做好能力提升工程实施规划及整校推进的时间表、路线图,规划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总结报省教育厅审核;各县能力提升工程规划方案和工作计划总结报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报省教育厅备案。县区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和自我测评,对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作进行过程督导和质量评估,并将评估结果纳入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考评的指标体系。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篇3
按照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总体部署,结合xxxx市教育局《xxxx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实施方案》,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及黑龙江省教育工作大会精神为指导,贯彻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黑龙江省教育厅《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通过组织实施xxxx市第一中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工程,推动我校中小学教育教学信息化深入发展,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质量。
二、目标任务
到xxxx年,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开展全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培训(每人不少于50学时,其中实践应用学时不少于50%),基本实现“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简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
第一阶段xxxx年6月启动阶段。
第二阶段xxxx年9月——xxxx年7月推进阶段
第三阶段xxxx年9月——xxxx年7月考核阶段
第四阶段xxxx年下半年验收阶段
三、组织机构及其职责分工
1、组织机构
为确保能力提升工程的顺利实施,我校成立了xxxx市第一中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校长书记
副组长:教学副校长教务主任副主任教研主任副主任
成员:学年及其他各部门负责人
2、职责分工
教务处负责工程的统筹规划与管理协调,制定能力提升工程规划方案及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业务管理与支持服务等具体工作;教研处负责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作校本研修、教师信息化教学培训等指导工作,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教研组织工作;信息技术中心负责培训工作,网站设置等技术支持;其他部门具体实施。
四、实施路径
(一)健全工程管理机构。健全组织机构,完善管理机制,围绕工程实施总体目标任务,以教师全员培训为核心,统筹设计好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的各个环节和内容。
(二)组建骨干培训团队。积极配合各方力量,同时选拔一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突出的学科骨干教师,建强校级培训团队;采取集中培训方式实施团队培训,同时建立有效工作机制,有力保障教师全员培训的质量。
(三)有序实施整校推进。分年度实施整校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xxxx年6月,启动提升工程2。0工作,xxxx至xxxx年完成整校推进及考核任务。
(四)测评教师应用能力。按照“省市统筹、学校自主、全员参与”的实施路径,结合省、市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规范,组织开展校本应用考核,实现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精准测评。
五、主要措施
(一)开展学校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提升行动。学校是提升教师全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关键节点,由校领导担任组长,组建由校长领衔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采取集中培训和网络研修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方式,开展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提升专项培训,着重提升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能力、混合式校本研修设计与组织实施能力、指导学校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校本应用考核能力;指导管理团队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目标,形成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推进数字校园、智慧学校建设,探索教育、教学、教研、管理、评价等领域的创新发展。
(二)开展培训团队指导能力提升行动。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提升团队规划制定、组织教研、指导校本研修、开展校本应用考核等能力;指导学校选拔一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突出的学科教师,采用专题研修、分类培训与学习共同体建设等模式,开展培训骨干队伍专项培训;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教研组织形式,推动教师开展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科教育教学的研究,提高学科教师信息化教学等的能力。
(三)开展教师全员应用能力提升行动。整校推进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采取校本研修、区域教研、教师选学等多种方式,将集中培训、网络研修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组建“骨干引领、学科联动、团队互助、整体提升”的研修共同体;开展信息技术应用案例研讨、课堂实录分析等专题研修活动,推进相关教学设备和学科软件应用;推动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等,利用线上资源,结合线下研讨,打造“技术创新课堂”,提高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能力。
(四)开展工程实施效益提升行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案例、工程实施案例评选活动,每年逐级上报,最终向xxxx市推荐教学应用优秀案例和工程实施典型案例;开展工程实施整校推进示范校评选活动,通过能力提升工程2。0监管服务平台汇总各校培训数据,结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案例和工程实施管理案例评选结果、以及实地评估检查等综合评定;通过设立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专项课题的形式,激发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六、工程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我校成立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领导小组,制订能力提升工程规划方案,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施精细化管理,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纳入教师培训必修学分,建立推动学校与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相关制度,健全完善教育系统网络安全制度体系。
(二)明确职责任务。我校将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整合各方力量,科学统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项目,有效遴选学员,打造市级工程培训团队和整校推进示范校,构建示范带动辐射体系;中小学校是提升教师全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关键节点,制订本校信息化发展目标和规划,并组织开展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和校本应用考核,落实教师全员培训任务,切实提高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水平。
(三)做好监管评估。我校制定的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由市级工程实施培训团队进行审核,在教师全员培训、线下研修、校本应用考核过程中,由市级培训团队全程进行监管和督导。
总之,信息技术2。0工程关系到教育长远发展大计,我校认真实施,提前准备,精准落实,推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篇4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教师〔2019〕1号)、《xx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意见》(xx教函〔2020〕266号)、《xx市教育局关于印发〈xx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的通知》(xx教电〔2020〕5号)等文件精神,全校深入推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根据学校的基本现状,特制定研修方案如下:
一、现状分析
(一)参训教师基本情况
我校是农村小学,位于xx镇上,现有参训教师41人,其中50岁以上教师有13人,约占32%,40岁以下教师仅19人,占47。5%,整体年龄结构两极化;从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来看,50岁以上的比较差,40-50岁的稍微懂一些,40岁以下的要好得多。
(二)学校信息化建设情况
学校现有微机室一间,班主任教师、中层人员基本配备电脑,班班电脑联网并有一套电子白板系统。但电脑使用年限较长,电脑运行慢,使用效果较差。
(三)存在问题
1、由于学校教师年龄的两极化,教育信息化理念不均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水平不足。地处农村,教师网络学习和自我提升的主动性不强。学校没有专业的计算机教师,教师们的信息技术水平提升系统培训也很不足。
2、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3、学校信息技术应用氛围不足,大部分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能力较弱。
二、研修目标
了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目标和要求,通过培训,能够应用搜索引擎、图片处理、视频录制等相关信息技术能力,并能够按照要求提交认证材料,全体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考核。
1、以学校整校推进为基础,促进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与培训团队建设,推动学校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水平提升。
2、精准对接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意见要求的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4个维度、3种教学环境中的30项能力点,学校全体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能力点,通过培训和学习,完成线上30学习和线下校本研修30学时的学习任务。
3、通过信息技术2。0项目的全校推进,加快学校信息化发展进程,营造本校信息技术应用氛围,促进学科融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研修内容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我校在三个环境中选择了2个环境,4个维度中选择了三个维度中的8个能力点,具体内容为:
1、A1学情分析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
2、A2教学设计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
3、A3教学设计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4、A5学法指导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5、A6学法指导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
6、B1学情分析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
7、B2教学设计微课程设计与制作
8、B6学法指导技术支持的演示交流
四、研修方法
研修学习共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网络研修,二是校本线下研修。
(一)网络研修(30学时)
1、六月底组织教师进行线上进行微能力点选择,针对自己的情况选择能力点。
2、七月15日以前按要求自主观看通识课程及教师自己所选的能力点课程,累计学习600分钟以上,其中通识课程200分钟,4各能力点课程400分钟。(各能力点视频均要观看,不能只看某一段或部分视频)
3、在线讨论活动:参训学校管理者可通过培训平台,设置在线讨论活动,本校参训教师需选择2个在线讨论参与留言,对本校开展能力提升工程2。0工程建言献策。
(二)校本线下研修(30学时)
学校信息技术2。0全员培训+教研组为单位校本研修。
全员培训:深刻理解能力提升工程2。0政策背景与价值意义;明确整校推进主要成果维度;培训主要内容、作业解析。培训时间推进等
教研组研修:骨干教师培训;教研组选点;作业辅导、评价
1、7-8月各教研组组织进行校本教研活动。(包括集体备课、教研磨课、观课议课等),形成活动成果材料。
2、9月按照所选能力点要求制作并提交认证材料,并对提交认证材料进行自评和互评。教研组活动形式,切记保留活动痕迹。
3、10月坊主对教师所提交的认证材料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各坊主对所在坊成员考核负责);学校对考核进行抽查、监督。
五、研修保障
(一)组织保障
建立管理团队和指导团队
1、管理团队
组长:xx(校长)
副组长:xx(副校长)
成员:xx(教科室主任)xx(教导处副主任)xx(教务员)
2、指导团队
组长:xx(提升工程2。0学校管理员)
成员:xx(语文组组长)xx(数学组组长)xx(综合组组长)xx(体育组组长)
3、骨干教师团队
组长:xx(提升工程2。0学校管理员、音乐教师)xx(语文教师)xx(语文教师)xx(数学教师)xx(体育教师)xx(英语教师)xx(美术教师)
(二)学习保障
1、网络研修:在规定的时间里,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个人积极参与线上学习。(各坊主对所在组成员学习情况进行监督)
2、疑难解决:学校工作微信群、QQ群或学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研修指导团队成员寻求帮助解决。
3、硬件保证:学校给老师配的电脑,可以在假期对培训教师开放。
(三)制度保障
1、晋级、提薪必须要有信息技术2。0合格证。
2、与年度考核、绩效考核等挂钩,凡未合格者或被上级抽检不合格者,一律按学校规章制度处理。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篇5
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教师〔xxxx〕1号)总体部署,结合我省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发展实际,为组织实施好我省中小学教师(含幼儿园、普通中小学,下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以下简称能力提升工程2。0),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到xxxx年,通过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每人不少于50学时,其中网络研修20学时、校本实践应用30学时),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基本实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一)立足整校推进,形成整校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校本模式。组建校长领衔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围绕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目标,制定并落实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制定校本研修主题,指导教师开展基于课堂教学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组织校本应用考核评价,提升学校管理团队信息化发展规划领导力和信息化指导能力。建立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校本研修新机制,整校推进、全员参与,以问题为导向,立足应用信息技术解决课堂教学实际问题,提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等问题的能力,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聚焦教育扶贫,建立提升“两区”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精准帮扶体系。以革命老区和深度贫困地区为重点,开展对口帮扶“两区”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面向革命老区,通过帮扶制定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开展乡村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形成常态化信息技术应用课堂的教学模式。面向深度贫困地区,通过建立“双师工作坊”带动形成“双师教学”的有效模式,提高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动乡村教育质量提升。
(三)推进教学创新,探索智能化教育教学新模式。以名校长和名师为培育对象,引导主动应用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智能化教育教学新模式,提升名校长和名师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育领导力和教学创新力,破解教育教学重难点问题,助力学校教学创新。
(四)强化校本应用,形成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常态化机制。以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为引领,中小学校要对照能力标准找准方向,教师要对照能力标准找准问题,整校推进中要以方向为指引,以问题为导向,在校本研修中去应用,在校本应用中去解决问题,提升能力。优选公共服务平台,形成教师选点、选学、应用、测评的工作机制,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常态化机制的形成。
二、主要措施
(一)突出应用指导,打造各级培训团队。
由高等学校专家、教师培训机构专职培训者、教研员、电教技术人员、一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突出的校长及学科骨干教师等专兼结合,组建省、市、县三级培训管理指导团队。由校长担任学校首席信息官(CIO),组建由校长领衔、教务主任、信息技术学科骨干教师等构成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
整合“国培”、“省培”、“市、县培”等培训资源,采用分级负责、分批分层、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开展对培训管理指导团队和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专题培训,切实提升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市、县培训管理指导团队负责指导学校制定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指导学校开展基于信息化教学的校本研修,提升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
(二)突出示范带动,建优建强试点学校。
建立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分批跟进、注重实效的示范带动体系,省、市、县分级遴选能力提升工程2。0试点校。试点校要涵盖不同类型、不同技术环境、不同发展水平的城、乡(镇)、村学校,以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能力为目标,精心打造,生成经验,保证各级各类学校推进有示范引领,实施有经验借鉴。
构建“学校有规划方案、教研组有研修计划、教师有学习任务”的整校推进机制,建立“应用驱动、成果导向、骨干引领、教师选学、组内互助、学校推动、整体提升”的混合研修新模式,形成教师应用能力、教研组应用效果、学校应用水平全面提升的新经验。
(三)突出经验推广,分批推进全员培训。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联合教师培训机构,指导培训管理团队总结试点校经验,通过举办交流会等方式分享成果,形成示范带动、分批推进、分类指导、全员覆盖的有效机制。xxxx年试点先行,省教育厅遴选100所试点学校实施整校推进、全员参训,打造试点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骨干教师和未来教育引领团队。xxxx年分批推进,继续扩大试点范围,由试点校带动小规模推进能力提升工程培训。xxxx、xxxx年按照试点校带动与批次间结队滚动相结合方式,大规模推进能力提升工程培训。xxxx年兜底总结,力争完成全员培训任务。
(四)突出问题解决,提升校本应用能力。
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导向,以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目标,学校制定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方案和教研组研修计划。教师个人自诊问题点、自定技术应用点、自主选学课程,学科骨干指导,教研组同伴互助,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难点问题,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创新融合,推动信息技术校本应用,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五)突出精准帮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遴选一批优质学校依托研修平台,采取一对一精准帮扶的方式,对100所革命老区学校开展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根据老区学校信息化发展现状,帮助制定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帮扶老区学科骨干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指导能力,指导老区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解决课堂教学问题,推动老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形成常态化信息技术应用课堂的教学模式,助力教育脱贫攻坚。
以贫困地区乡村学校教师需求为导向,采取乡村教师模仿名师网络录像、名师网络录像与当地教师辅导相结合等形式,开展多层次、分类别、全覆盖名师网络课堂和远程协同教研相结合的“双师教学”模式教师培训。通过市(县、区)优质学校与贫困地区乡村学校“结对子”的方式,建立100个“双师工作坊”,助力深度贫困地区乡村学校及教学点开齐国家课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六)突出教育创新,探索智能教育模式。
面向学校信息化基础好、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强、教师信息素养高的地区,遴选50位名校长和100位名师,开展人工智能助推教育领导力和教育教学能力的示范培训。采用项目驱动、深度体验、行动研究等相结合的方式,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以及智能化教育工具,提升校长、教师的信息素养,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通过迭代开发、优化升级,形成100个智能化教育管理与教学优秀示范案例,完善研修课程,融入最新技术内容和应用成果,形成“产、学、研、培、用”为一体的多方协同参与机制,打造智能化教育领航名校长、名师,引领我省教育信息化发展。
整合高等学校、教科研机构、教师培训机构、校外科技活动中心、企业等多方资源,组建培训团队,开展信息技术支持的跨学科教学培训。通过实施专项培训、组织多校协同的跨学科教学研修活动等方式,打造一批基于信息技术开展跨学科教学的骨干教师,培育100所跨学科教学示范校,建设一批优秀的本地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提升培训资源,推动信息化教育教学创新。
(七)突出应用考核,促进校本应用实效。
省能力提升工程执行办公室统筹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校本应用考核工作,制定《河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应用考核评价指标》,建立“省抽检市、市抽检县、县普查校、校测评教师”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监测评价体系。
省、市重在抽检所属地区各级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校本应用研修方案和教研组计划落实情况,检查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应用研修成果。县区普查重在抓严进口、抓实出口,“进口”采取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和校本应用方案报备审核制度,严把质量关;“出口”依据《校本应用考核评价指标》,对教师应用能力、教研组应用效果、学校应用水平进行严格考核。抓实校本应用考核,以评促学,以评促用,以评促提升,保障整校提升实效。根据抽检和普查结果,及时调整和干预实施计划,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全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大幅度提升。
(八)突出过程监测,构建监测评价体系。
建立应用成果导向的能力评估模型,通过测评系统,充分利用教师网络空间、教育教学案例、教学情境等开展测评。重点考察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及教研活动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程度、课堂应用效果、自主学习与专业发展等能力,使发展测评成为促进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转变教育教学方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构建过程性监测评价体系。
(九)突出成果导向,实施“十区百校千人万课”工程。
培育10个示范县为同类区域的发展提供参照,引领全省教育信息化提质升级发展。根据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分类打造100所示范校,探索在不同信息化条件下实现差异化教学、个性化学习、精细化管理、智能化服务的典型途径。遴选1000名学科骨干教师,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动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管理模式创新,培育信息化教育教学标杆,引领未来的教育发展。依托“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活动成果,遴选10000节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示范课,生成万堂优秀课堂教学案例,充分发挥示范课例的辐射效能,促进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总结典型经验,汇聚优秀成果,出版一系列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案例集,通过开设专栏、召开现场会、举办优秀作品展览等方式进行成果推广。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教育厅负责能力提升工程的顶层设计和宏观指导,省能力提升工程执行办公室负责过程管理和支持服务等工作,组建能力提升工程2。0省级专家指导团队,为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的规划、评审、验收、评奖等工作提供咨询和服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能力提升工程2。0列入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整体规划,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辖区内项目的组织管理。结合实际编制本地区培训规划,做好与中小学教师其他专项培训的融合与衔接,并纳入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和教师教育绩效考核体系范围。
(二)明确主体责任。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是能力提升工程组织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本地能力提升工程的规划、组织、实施、监督和管理。整合培训、教科研、电教等机构资源,建立县级能力提升工程2。0专家指导团队,制定信息化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打造本地骨干培训者和项目示范校,构建示范带动辐射体系,示范带动、分批推进、分类指导,确保整校推进、全员参与;严格落实学校信息化教学规划和校本应用研修方案备案审核制度,严格普查学校信息技术校本应用实施情况和培训实效,推动全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效提升。
中小学校是提升教师全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关键,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建立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制定本校信息化发展目标规划和信息技术校本应用研修方案,指导教研组制定研修计划,指导教师自诊课堂教学问题、自选技术应用点、自主选学,组织全员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为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创造条件、营造氛围、提供支持。要严格检测评价过程,制定“教师自评——教研组互评——学校总评”的工作实施细则和评价量规,确保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实效,提高信息化教育教学水平。
(三)落实经费保障。省级依托“国培计划”“省培计划”重点支持省级试点校和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能力提升工程的实施,依托省级财政资金保障省级能力测评抽检和全省高中学校能力提升工程的实施。市、县要加大投入力度,通过安排专项经费保障本地能力提升工程的实施,确保开展全员培训,为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创造良好条件。中小学校要在学校公用经费中安排专项资金,为本校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创造良好条件。
(四)建立制度保障。省教育厅将各地开展能力提升工程2。0的情况纳入教育督导评价体系和教师教育工作绩效考核重要内容,能力提升工程2。0学时纳入继续教育学时范畴,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参训情况和运用水平纳入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考评的指标体系。通过信息技术应用示范课评选、教学技能竞赛、评选信息化教学优质课和命名整校推进示范校等活动,充分调动教师参训的积极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围绕广大教师的实际需求和项目实施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激励机制和制度保障,确保能力提升工程2。0有效实施。
(五)做好监管评估。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能力提升工程规划方案报教育厅审核备案,省教育厅采取专家评估、参训教师网络评估和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对各地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情况进行检测、督导。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托县级培训机构和信息化管理团队,对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校本应用培训进行过程性督导和质量评估。建立定期通报制度,定期通报各承训单位项目实施进度和效果,各市县参训学员选送率、报到率和结业率等情况,项目实施过程管理、实施效果等作为教师教育项目计划分配的重要依据,实现全过程质量管理。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篇6
为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教师〔2019〕1号),从今年起启动实施我省中小学(含幼儿园、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以下简称“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工作,现将《xxxx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实施方案》《xxxx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方案》《xxxx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及核心能力点测试方案》(以下分别简称《实施方案》《考核方案》《环境测试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能力提升工程2。0”是落实国家教育信息化战略的一项新
举措,对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各市(地)、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提高对“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成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负责本地实施“能力提升工程2。0”的领导和组织工作。
二、做好顶层设计,明确职责任务
各市(地)要围绕“能力提升工程2。0”总体发展目标,加强协调培训团队建设、教师培训开展、资源建设创新、校本应用考核等工作。把握“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步骤和关键环节,制定工作时间表和路线图,根据教师培训需求,依据试点先行、示范引领的思路,选点打样,设立实验区、示范校等示范引领培训项目。要注重“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与国培、省培、地方培训工作的整合与衔接,与学校校本研修计划、教师常态研修结合起来,通过组织有效的校本研修考核和本地资源平台和管理平台的应用和服务等,真正实现教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
各市(地)要加强对县(市、区)“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的监管。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协同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统筹制定县级“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研修计划及考核要求,强化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上的主体责任。中小学校长作为“能力提升工程2。0”的第一责任人,要构建整校推进工作机制,统筹整合多方资源,制订本校“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和发展规划,严格校本研修考核管理,为本校教师全员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完善保障措施、加强考核评估
各市(地)要设立专项经费,明确市本级实施“能力提升工程2。0”专项经费数额及用途,加强网络平台和课程资源建设。充分整合本地师训、教研、电教等部门力量,建立和完善运行管理机制。加强宣传,营造良好应用氛围。积极培养本地“能力提升工程2。0”管理团队、指导团队、骨干团队,形成省、市、县、校四级管理服务支持体系。
各市(地)、县(市、区)要分别在xxxx年xx月底和xx月底前,召开本地“能力提升工程2。0”启动会。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强化培训项目管理,加强培训过程监管和质量评估,确保2022年底前我省完成“能力提升工程2。0”全员培训任务。
省教育厅将加强对各市(地)“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工作的检查和指导。各市(地)要将本通知及时传达至所辖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并按照《实施方案》《考核方案》《环境测试方案》要求,分级制定本地实施“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细则、考核办法、学校环境测试办法和xxxx年度培训计划等,于xxxx年xx月底前,将上述材料(电子稿)报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办公室。各县(市、区)要在xxxx年xx月底前,完成上述相关方案的制定工作。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篇7
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结合我区“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与发展需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到xxxx年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通过实施能力提升工程2。0,带动全区各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每人不少于50学时,其中实践应用学时不少于50%),基本实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信息化管理团队建设,提升信息化领导力。建立校长牵头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由校领导担任学校首席信息官(C10),组建由校长领衔、主管教学副校长、教学主任(教科室主任)等相关管理人员、教研或学科组长、信息技术教师等3-8人构成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通过短期集中、网络研修等混合式培训和跟踪指导,提升校长团队的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教师研修计划的制订与落实能力,提升校长组织和指导教师实施信息化课堂应用的能力。
(二)加强信息化培训团队建设,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指导力。建立自治区、市、县(区)三级信息化应用指导团队,选拔信息化应用有专长的高校专家、教研员和学科教师,按照自治区15一20人、市10-15人、县(区)8-10人的标准组建专家团队,逐级研制培训团队的建设标准、管理办法与动态考评机制。采取短期集中、网络研修、“做中学”相结合的形式,提升培训团队的顶层设计、方案研制、送培送教、指导校本研修、指导技术变革课堂、实施应用测评等能力。
(三)实施全员教师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自治区教育厅通过“国培计划”支持,三年内完成对全区所有市、县(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整县推进。组织每名教师完成至少50学时的研修学时任务(其中线上研修25学时,线下实践应用25学时),提升全体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线上研修为25学时,培训机构根据能力提升工程2。0要求和教师需求,设计系列课程模块,将必修与选学相结合,开展全员教师网络研修;同时,充分发挥自治区、市、县(区)三级培训团队的指导作用,在教育厅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培训机构的协同下,组织培训团队开展线上线下应用指导,保证网络研修质量。
线下实践应用为25学时。构建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培训团队、教师“四位一体”的信息技术应用共同体,以问题解决(任务驱动)为主线,进行线上线下一体化设计,确定研修主题,以成果为导向,实施“线上研修+线下实践+跟进指导与研究”学用研一体化的能力提升新方式,实现边学习边应用边研究;各市、县(区)教育局可设立信息技术应用专项课题,组织教师团队申报,在培训团队的指导下,开展应用研究,以研促学、促用,形成本地应用案例和典型经验以及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学校组织实施教师线下实践应用和校本教研。
(四)开展对口帮扶,推进乡村学校培训模式改革。根据乡村学校实际需求,多层次、多学科、多方式开展名师网络课堂和远程协同教研相结合的“双师教学”培训模式改革,加强乡村教师信息化培训精准帮扶工作。鼓励城乡之间、信息技术示范校与乡村学校之间的校际合作,发挥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示范校的引领作用,利用同步课堂、名师课堂、专递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组成教师协同教研共同体,开展“结对子”、“双师工作坊”、“伴随式培训”等,促进城乡教师、优质校与薄弱校之间的交流互动,提升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五)发挥示范引领,开展跨学科、智能化教育等“新领航”应用培训。整合高等学校、教科研机构、教师培训机构、校外科技活动中心、企业等多方资源,组建培训团队,开展100所“互联网+教育”标杆校建设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共育计划,面向校长和学科专业骨干教师,分别开展人工智能助推教育领导力和教育教学能力示范培训。通过实施专项培训、组织多校协同的跨学科教学研修、人工智能教育教学活动等方式,打造一批基于信息技术开展跨学科教学的骨干教师、智能化教育领航名校长、名师,推动信息化教育教学创新,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打造全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样板间”,辐射和带动本区域内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均衡提升和发展。
(六)坚持成果导向,组织实施全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依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规范》、《自治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测评实施办法》,组建测评专家团队,利用宁夏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管理平台(学分管理平台),通过线上线下、普查与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师成果导向的应用能力测评,完成全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任务。
(七)加强平台建设与应用,不断丰富课程资源建设。建设完善宁夏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管理平台(学分管理平台),增设教师管理和能力提升测评模块,实现培训管理和开展在线测评等工作,实现数据实时、可视、共通,让各级管理团队和培训团队方便直观了解培训、测评等工作开展情况和进度。加强教师网络学习空间、课程资源建设和应用,开展教学技能比赛、应用成果征集等活动,遴选优质教学案例,不断丰富课程资源。
三、实施进程
第一阶段(xxxx年):顶层设计,试点先行。一是先行遴选5个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项目县,实施整县推进能力提升工程2。0。二是组织100所“互联网+教育”标杆校整校推进,实施百所“互联网+教育”标杆校建设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共育计划,打造全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样板间”。三是其他市县(区)要按照自治区统一安排部署,结合自身实际,做好本区域能力提升规划,启动和实施能力提升工作。四是组建150人的自治区、市、县(区)三级培训团队,开展培训团队指导力提升,组织培训团队对示范县、标杆校开展线上线下应用指导、研究、总结提升等工作,形成一批典型经验、应用模式与案例。五是组织培训团队完成示范县、示范校的全员测评工作,年度内完成全区约30%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任务。
第二阶段(xxxx年):示范引领,全面推进。一是组织召开“工程”实施阶段性总结会和全区示范县区、示范校经验推广交流会,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二是实施第二批市、县(区)应用能力提升任务。第一批测评不合格的教师继续参加xxxx年项目,直至测评合格。三是第一批完成任务的和下年度进入的市、县(区)可依据自身实际继续开展能力提升工作。四是组织“工程”相关资源成果的申报与评选活动。五是各市、县(区)组织专家团队完成本批次学校全员教师测评工作,年度内完成全区约40%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任务。
第三阶段(xxxx年):成果导向,总结提升。一是剩余市、县(区)全部进入能力提升工程实施中,开展全员培训和所有教师测评达标,xxxx年测评不合格的教师继续测评,直到合格,全面完成兜底测评工作,完成能力提升工程2。0总体工作任务,基本实现既定目标。二是召开全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总结表彰大会,全面总结能力提升工程的成效与经验,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四、管理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教育厅建立健全自治区级专家团队,依据教育部能力提升工程2。0的目标和任务,统筹全区项目规划、过程质量监控、项目评估、应用测评、资源建设等,指导做好区级示范校实施工作;各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是能力提升工程2。0组织管理的责任主体,教育局长是第一责任人,组建市、县(区)工程办和专家团队,建立健全适合本地的相关制度和保障措施,负责工程的管理和实施,实施和督查评估本市、县(区)的全员教师培训及应用测评,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学校建立由校长牵头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结合本校实际、从教育教学、管理等真实问题出发,科学制定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和教师研修计划,建立健全有利于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各项制度,做好校本应用考核测评工作。
(二)落实经费保障。自治区教育厅通过“国培计划”专项经费支持,开展“能力提升工程2。0”专项培训、资源开发、区级能力测评、研究跟进与成果推广等工作。各市、县(区)教育局安排专项经费,依据《xxxx自治区本级党政机关培训管理办法》(xx规发〔xxxx]3号)等相关文件精神,确保校长团队信息化领导力提升、市级培训团队建设以及全员培训、能力测评等工作顺利开展。中小学校要在学校公用经费中安排资金,为本校教师实践和应用信息技术创造良好条件。
(三)加强制度保障。自治区将各地开展能力提升工程2。0的情况纳入教育督导评价体系。将教师参与项目情况与教师职称评聘挂钩,将能力提升工程2。0学时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学时;遵选优秀成果,纳入优质课项目评选范围,充分调动教师参训的积极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围绕广大教师的实际需求和项目实施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激励机制和制度保障,确保能力提升工程2。0有效实施。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篇8
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教师〔xxxx〕1号)《xx省教育厅关于印发〈xx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的通知》(xx教函〔xxxx〕266号)和《成都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成都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的通知》(成教函〔xxxx〕89号)文件精神,为全面提升我区中小学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加快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现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实施方案公布如下:
—、实施目标
通过对区域骨干培训团队、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学校信息化骨干教师团队的专项培训,全面完成我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每人不少于50学时(其中线上课程不少于20学时,实践应用不少于30学时)的全员培训任务。建立协同培训机制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机制,构建“实践、实证、实效”的适应学校发展需求的整校推进混合式研修新模式,提升管理团队的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团队的信息技术应用指导能力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创新发展。
二、主要任务
建强区级研训团队
以校为本,整校推进,开展教师全员培训,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
三、参培对象
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含所有普通中小学校、幼儿园、中职学校、特教学校以及社区治理和社事局等具有教师资格证的教师序列人员和行政管理干部)。
四、考核认证
(一)合格认定
测评结果由20课时线上网络课程培训和30学时线下校本实践应用(其中能力点实践应用认证材料15学时,参加能力点的校本教研10学时,完成综合应用能力点课堂实录5学时)两个板块构成,认定等级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
(二)证书打印
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制定合格证书。
五、研修阶段安排
培训采取“集中面授+管理实践”的混合模式。
第一阶段:xxxx年1—4月,xx天府新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管理办公室(简称项目办)组织专家对学校信息化团队进行政策解读与理念更新。
第二阶段:xxxx年4—8月,新区“项目办”对试点校参培教师情况进行摸排,审核“整校推进”方案,进行全体管理员培训。
第三阶段:xxxx年9—12月,基于试点经验总结,组织学校教师(人数约为全区教师总数的60%)参与培训,初步形成区域精品应用成果。
第四阶段:xxxx年3—6月,组织余下学校教师开始进行项目实施,完成合格认定,形成可推广应用成果。
第五阶段:xxxx年6—12月,对全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2。0工程进行全面总结,打印证书,梳理各校优秀教学案例、课堂实录、个性化学科教学模式等实践应用成果。
六、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
加大经费预算,确保经费投入
开展督导评估,营造良好氛围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篇9
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教师〔xxxx〕1号)《xx省教育厅关于印发〈xx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的通知》(xx教函〔xxxx〕266号)和《成都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成都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的通知》(成教函〔xxxx〕89号)文件精神,为全面提升我区中小学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加快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现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实施方案公布如下:
—、实施目标
通过对区域骨干培训团队、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学校信息化骨干教师团队的专项培训,全面完成我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每人不少于50学时(其中线上课程不少于20学时,实践应用不少于30学时)的全员培训任务。建立协同培训机制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机制,构建“实践、实证、实效”的适应学校发展需求的整校推进混合式研修新模式,提升管理团队的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团队的信息技术应用指导能力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创新发展。
二、主要任务
建强区级研训团队
以校为本,整校推进,开展教师全员培训,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
三、参培对象
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含所有普通中小学校、幼儿园、中职学校、特教学校以及社区治理和社事局等具有教师资格证的教师序列人员和行政管理干部)。
四、考核认证
(一)合格认定
测评结果由20课时线上网络课程培训和30学时线下校本实践应用(其中能力点实践应用认证材料15学时,参加能力点的校本教研10学时,完成综合应用能力点课堂实录5学时)两个板块构成,认定等级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
(二)证书打印
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制定合格证书。
五、研修阶段安排
培训采取“集中面授+管理实践”的混合模式。
第一阶段:xxxx年1—4月,xx天府新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管理办公室(简称项目办)组织专家对学校信息化团队进行政策解读与理念更新。
第二阶段:xxxx年4—8月,新区“项目办”对试点校参培教师情况进行摸排,审核“整校推进”方案,进行全体管理员培训。
第三阶段:xxxx年9—12月,基于试点经验总结,组织学校教师(人数约为全区教师总数的60%)参与培训,初步形成区域精品应用成果。
第四阶段:xxxx年3—6月,组织余下学校教师开始进行项目实施,完成合格认定,形成可推广应用成果。
第五阶段:xxxx年6—12月,对全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2。0工程进行全面总结,打印证书,梳理各校优秀教学案例、课堂实录、个性化学科教学模式等实践应用成果。
六、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
加大经费预算,确保经费投入
开展督导评估,营造良好氛围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篇10
教师信息素养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保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新时代高素质教师的核心素养。xxxx年至xxxx年,我省按照教育部的总体部署,组织实施了首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通过工程的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意识明显增强,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初步具备,信息素养初步形成,部分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改变教育教学、优化课堂等方面进行的尝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的出现,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不足,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薄弱,各级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支持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日益突出。为切实增强我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要求,根据教育部和我省有关会议及文件精神,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及xx省教育工作大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决策部署,按照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xxxx-xxxx年)》及xx省委省政府印发的《xx教育现代化2035》总体部署,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xxxx-xxxx年)》,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xx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xxxx-xxxx年)》、xx省教育厅《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通过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含幼儿园、普通中小学,下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推动中小学教育教学信息化的发展,促进教育信息化有力支撑我省教育现代化。
二、目标任务
到xxxx年,全面构建适合我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创新发展的新机制,打造信息化教学应用支持服务体系,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每人5年不少于50学时,其中实践应用学时不少于50%),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基本实现“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简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
三、基本思路
一是统筹规划,顶层设计。围绕工程实施总体目标任务,以教师全员培训为核心,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统筹设计好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的各个环节和内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健全组织管理机构,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明确目标,夯实责任,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调动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信息化的有效推进奠定基础。做好“xx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监管服务平台”的建设,为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提供保障。
二是建强队伍,保障全员。调动电教、教研、师训等各部门力量,组建工程培训团队,打造“过得硬、靠得住、推得动”的信息化教育教学应用支持服务队伍。遴选培训资源丰富,专家队伍业务能力强,教师教学信息化培训基础好,管理团队认真负责的高等学校、教科研机构和教师培训机构,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围绕信息化教育教学和能力提升工程的组织实施开展工程培训团队培训。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发挥团队协作的力量,确保工程实施各环节、各内容紧密衔接,有力保障教师全员培训的质量。
三是以校为本,整校推进。结合我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实际,围绕基本实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模式;探索骨干引领、学科联动、教师选学、整校推进的应用能力提升新路径;形成校有规划、组有计划、师有清单的整校推进新机制。建立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分批跟进、注重实效的示范带动体系,保证推进有示范引领,实施有经验借鉴。
四是测评并举,推动应用。结合教育部校本应用考核有关要求,制定出台符合我省实际的校本应用考核指导意见,指导县区学校组织开展校本应用考核,督促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用信息技术。依托xx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监管服务平台,建立监管评估工作机制,细化工作流程,强化工作措施,发挥团队上下联动作用,加强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培训团队、各中小学的监督检查力度,保障工程实施效益的高效发挥。
五是倾斜乡村,鼓励创新。以国家级贫困县乡村学校为重点,整合资源,重点扶持,因地制宜开展贫困地区乡村教师信息化教学示范培训,提高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动乡村教育现代化。面向信息化教学应用基础较好的中小学校和学科骨干教师,开展智能化教育领航名校长和名师培训,打造智能化教育领航团队。指导有条件的县区和学校开展跨学科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打造一批基于信息技术开展跨学科教学的骨干教师和示范学校,推动信息化教学创新发展。
四、主要措施
(一)开展学校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提升行动
鼓励各级各类学校试行首席信息官(CIO)制度,确保信息技术应用与学校各领域发展紧密结合;组建由校长领衔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在示范培训的基础上,逐级逐年推进面向所有学校的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提升专项培训。依据《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标准(试行)》,将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的制订与落实作为培训主线,指导管理团队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目标,形成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推进数字校园、智慧学校建设,探索教育、教学、教研、管理、评价等领域的创新发展,确定相应的信息化教学研修主题及教师培训计划。支持学校管理团队落实信息化发展规划,组织教师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培训,有效提升管理团队领导全校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创新的能力。
(二)开展培训团队指导能力提升行动
发挥各级电教、教研、师训以及高等学校、教科研机构、教师培训机构等专家的作用,选拔一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突出的学科骨干教师,专兼结合,建强省、市、县三级工程实施培训团队。依据中省有关文件精神,面向各级工程实施培训团队进行一轮信息化教育教学及工程组织实施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学习工程实施先进地区的经验,切实提升团队规划制定、组织教研、指导校本研修、开展校本应用考核等能力。指导学校选拔一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突出的学科教师,建强培训骨干队伍;采用专题研修、分类培训与学习共同体建设等模式,开展培训骨干队伍专项培训,推动教师开展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科教育教学的研究,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教研组织形式,提高学校骨干团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培训设计、管理、评价以及指导学科教师信息化教学等的能力。
(三)开展教师全员应用能力提升行动
在学校管理团队完成培训,明确整校推进能力提升目标任务的基础上,以学校为单位申报研修主题和培训需求,在县级工程实施培训团队指导下,采取校本研修、区域教研、教师选学等多种方式,将集中培训、网络研修与实践应用相结合,以学科信息化教学为重点,整校推进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依据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组建“骨干引领、学科联动、团队互助、整体提升”的研修共同体,以《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应用考核规范》提出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三种环境下的四项能力为导向,开展信息技术应用案例研讨、课堂实录分析等专题研修活动,推进相关教学设备和学科软件应用;推动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等,利用线上资源,结合线下研讨,打造“技术创新课堂”,提高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的能力,破解教育教学重难点问题,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助力学校教学创新。
(四)开展信息化教学帮扶行动
结合我省教育脱贫攻坚任务,根据省内深度贫困地区乡村学校实际需求,多层次、多学科、多方式开展名师网络课堂和远程协同教研相结合的“双师教学”模式教师培训改革,加强乡村教师信息化培训精准帮扶工作。鼓励城乡之间校际合作,发挥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实验区及示范校等的引领作用,通过优质学校与乡村学校“结对子”、建立“双师工作坊”等方式,利用专递课堂、同步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采取教师模仿名师网络录像,或者名师网络录像与当地教师辅导结合等模式开展教学。鼓励合作校教师组成协同教研共同体,通过网络研修加强集体备课、研课、交流,远程授课教师对乡村教师进行长期陪伴式培训,定向帮扶乡村教师提高专业水平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助力贫困、边远地区教学点及乡村学校开齐国家课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延长能力提升工程各承训机构教师培训平台向乡村学校教师开放的时间,助力贫困地区乡村学校教师提高教育教学信息化应用能力。
(五)开展信息化教学领航队伍培养行动
遴选高等学校、教科研机构、教师培训机构、企业等组建高水平培训团体,开展信息技术支持的跨学科教学培训,打造一批基于信息技术开展跨学科教学的骨干教师,推动信息化教育教学创新,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积极发掘中小学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跨学科教学优秀示范案例,形成本地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提升培训资源,建设一批省级跨学科教学示范校。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为基础,依托各类智能设备及网络,开展智慧教育创新研究;重点面向学校信息化基础较好的中小学校长和学科专业骨干教师开展引领性信息化教学研修,推动教育理念与模式、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变革创新,优化课程教学结构,积累一批可操作、易推广的先进经验与优秀案例;开展人工智能助推教育领导力和教育教学能力示范培训,帮助参训校长、教师形成智能化教育意识,掌握智能化教育工具,提升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
(六)开展教师培训资源建设行动
以信息化教学方法创新、精准指导学生个性化发展为重点,依据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和实际应用水平,统筹做好教师信息素养培训资源建设。围绕教育部2014年印发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应用考核能力点,遴选培训机构优质资源,引进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慕课资源。依托xx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监管服务平台,建立优质培训资源遴选机制,引入本省优秀教学案例,吸收本周期优秀生成性资源。向一线教师开放资源,推送能力提升相关资源,为教师自主学习提供必要的条件。鼓励学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建立适合学校和教师自身发展需求的、涵盖信息化教育教学理念、信息素养、学科教学软件等方面的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库。
(七)开展信息技术校本应用考核行动
根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规范》,制定出台《xx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指导意见》,指导市县以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为目的,以教师在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式教学环境和智慧教学环境下的教学应用能力评价等为主要内容,制订校本应用考核实施细则。校本应用考核由县区统一安排组织,采取教师组内互评、学校骨干复评、县级专家团队审核认定、省市专家团队抽查的方式进行。教师在参加完不少于25学时的线上培训任务后,依据学校研修目标和教研组研修任务,至少选择2个能力点作为线下实践活动主要内容,通过研课、磨课、授课、评课等环节,最终将线下实践内容转化为成果提交到校本应用考核系统;校本应用考核结果以教师具有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式教学环境和智慧教学环境下的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的能力呈现;考核结果在教师教学评比、专家团队遴选、教学名师评选等活动中作为重要依据,并且作为xxxx年以后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主要指标之一,并列入学校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评估、学校信息化教学应用评估指标体系中。
(八)开展工程实施效益提升行动
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案例、工程实施案例评选活动,每年由各市向省级推荐参训教师总数1%的教学应用优秀案例和工程实施典型案例,由省教育厅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开展工程实施整校推进示范校、示范县区评选活动,通过能力提升工程2。0监管服务平台汇总各校、各县区培训数据,结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案例和工程实施管理案例评选结果、以及实地评估检查等综合评定。通过设立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专项课题的形式,调动教师学习研究的积极性,激发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每年定期组织全省工程培训团队、中小学教师赴工程实施管理案例评选优秀县区、学校进行现场学习,交流经验。
五、工程保障
(一)加强领导。省教育厅成立能力提升工程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师工作处,负责能力提升工程的统筹规划与管理,制订能力提升工程规划方案,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施精细化管理,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纳入教师培训必修学分,建立推动学校与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相关制度,健全完善教育系统网络安全制度体系。执行办公室设在省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负责工程组织实施的具体工作。各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地区能力提升工程的组织管理,统筹规划好本市各县区教师全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整校推进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做好本区域能力提升工程的监管评估,推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明确专门机构具体负责工程的组织实施和业务联系工作。
(二)明晰职责。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是本地能力提升工程组织管理的责任主体,要完善制度、健全机制,调动电教、教研、师训等部门力量,科学统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项目,有效遴选学员,打造本地工程培训团队和整校推进示范校,构建示范带动辐射体系。中小学校是提升教师全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关键节点,校长是第一责任人,要制订本校信息化发展目标和规划,并组织开展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和校本应用考核,落实教师全员培训任务,切实提高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水平。
(三)落实经费。省级充分利用“国培计划”等项目,做好省市县三级工程培训团队培训和整校提升示范性培训,2019年完成省市县三级工程培训团队培训和214所省级试点学校的整校推进任务,为全面推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打好基础;支持56个国家级贫困县区完成能力提升工程任务,2020年,完成贫困县辖区学校总数30%学校(1874所)的整校推进,2021年和xxxx年各完成贫困县辖区学校总数35%学校(2186所)的整校推进。地市及区县要建立经费分担机制,将教育经费向能力提升工程倾斜,全力保障教师全员培训,支持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典型培育和经验推广;积极争取社会力量支持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建立多元化筹资渠道,鼓励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与企业和社会机构合作,参与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及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2020至xxxx年,各市分别完成辖区内20%、50%、30%学校的整校推进任务;省市严格按照任务分解开展整校推进工作,各市年度推进计划和完成情况报省教育厅备案。中小学校要统筹整合多方资源,为本校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提供良好条件。
(四)监管评估。省教育厅将加强对各市县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情况的监测、督导,定期汇总各地各校整校推进情况,并进行公布。通过招标遴选前组织专家对各培训机构的资质、资源、上年度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审核,培训过程中,组织专家到县区、学校对机构专家力量、课程设置、资源提供等进行检查;培训结束后,结合调查问卷、各级培训团队实地检查及各县区优秀课例参评情况等对培训机构培训服务能力进行综合评估。中小学校制定的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由区县工程实施培训团队进行审核,在教师全员培训、线下研修、校本应用考核过程中,由区县培训团队全程进行监管和督导。省、市培训团队根据各县区工作安排,在培训期间每县区抽查3-5所学校检查学校全员培训的组织实施情况。检查发现的问题通过现场、书面等形式作以反馈。必要时进行复查,确保培训质量。各市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做好能力提升工程实施规划及整校推进的时间表、路线图,规划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总结报省教育厅审核;各县能力提升工程规划方案和工作计划总结报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报省教育厅备案。县区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和自我测评,对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作进行过程督导和质量评估,并将评估结果纳入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考评的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