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仁行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辩析,优秀专业论文(范文推荐)

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辩析,优秀专业论文(范文推荐)

时间:2022-06-18 18:34:00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辩析,优秀专业论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辩析,优秀专业论文(范文推荐)

 

 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辩析 摘

 要 要 纵观整个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虽然这个体系涉及的问题很广泛,但意识形态领域仍然是它探讨的最为重要的领域,不论是在对消费社会的批判、对意识形态终结论的抨击中,还是对马克思幽灵的期待,对民主道路的探寻中,最终都必然要穿越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幻象,才能使批判有为,期许有望、探寻有归。所以,意识形态理论是一条重要的贯穿整个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主线,只有把握住了这条主线才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要点。另外,掌握住这点对我们理解、批判后马克思主义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一、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简述 狭义的“后马克思主义”指墨菲拉与克劳出版的《霸权与社会主义的策略———走向激进民主政治》一书中所创立的后马克思主义理论,且以此为基础形成的一种当代西方政治思潮。广义的“后马克思主义”指 20 世纪 90 年代深受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在后现代主义情境下,运用后现代主义的相关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而形成的一种有着广泛影响力的西方社会思潮 [1] 。

 后马克思主义这一名词早在上世纪 50 年代末就在波兰尼的后批判哲学中出现。到了上世纪 60 年代,后马克思主义概念已在麦克弗森的后自由主义民主的展望中获得了后继性使用。70 年代,贝尔以他的后工业社会理论对后马克思主义概念进行初步的描述。80 年代,图雷纳从社会运动和行为理论两个视角出发着力探寻一种后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法,而柯亨则在对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的批判性解读基础上提出了后马克思主义分层理论的构想。以上的实例充分表明,在拉克劳与莫菲称自己的理论规划被包含于后马克思主义之前,后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就已在西方哲学界的一定范围内流传很久了。总的来说,在不同的理论论域中后马克思主义这一名词自有其复杂的含义。虽然在各种政治情境性及学术范围中后马克思主义概念在运用上各有不同,表义上也存在差异,但是,作为一个历史性的指符,后马克思主义这一名词在各种各样的运用中,终归还是有着一定的意义关联的;另外,在不同的后马克思主义学术氛围及构筑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问题方面,这些运用和理论阐述各有其独特的话语价值。

 二、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现实价值 第一,从研究领域角度看,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扩大了其研究领域。我们从三个层面来界定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一,革命意识—冲破思想牢笼并上升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它是任何一种革命得以成功的理论基石。二,虚假意识—颠倒社会存在、掩盖事实真象的自我辩护意识与有价值判定上的否定

 意义。三,统治意识—一个时代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思想,它是构建现存社会制度和关系的重要部分。如今,先贤的这三个界定仍然是我们理解意识形态的最基本的维度,且这三个最基本维度在各自意识形态所构筑的层面基础上又是相互交织相互联系的。它们在不同时代、不同集团背景下呈现出具体的不同样式,转化为具体的不同形式。如帝国主义统治意识可通过大众文化、大众媒体、报刊等传媒手段,将其统治意识嵌入到大众的日常意识和消费意识当中, 在革命低潮时期革命意识可以转化为激进民主意识、社会批判意识、社会制度变革意识等。

 三、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缺陷 在意识形态方面,后马克思主义的“三化”策略无限地扩大了意识形态的自主性,虽然本意是想在意识形态问题上打破马克思主义的“生产之镜”,突破意识形态问题上的“经济本质主义”的限制和“阶级还原论”的栓桔。但这种“突破”却是以对马克思主义总体误读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且将第二国际的经济决定论强加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中 [2] 。在解读马克思主义的策略中,它先是把马克思主义片面的教条化书本化,或这就完完全全的把教条的马克思主义看作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然后,他们再对这些教条的马克思主义进行批判,并将其看作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

 从表面上看,后马克思主义是很注重对经典马克思主义文本的解读,但它总是有意无意间地忽视了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本身内在的思想的丰富性、整体性的把握理解,以致于缺乏对其进行历史与辩证的分析。通过对肢解后的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进行解构式阅读,来解析整个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这种解读方法必然会造成对马克思主义的大量误解。首先,用后现代主义去解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是不可能充分感悟出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中的真内容和真精神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总是将问题放在宏大的社会历史背景下用辩证分析法透析它的来源和去向。也许会因为一些历史的、语言的原因使得我们在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一些思想的表述方面产生误解,但就算是这样,联系该表述的历史背景和其在整个文本中的结构仍然是必要的。另外,将马克思的文本看作马克思主义唯一的经典文本的看法是错误的,将马克思的个人思想视为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唯一的思想源头是非法的。将马克思个人和马克思主义两者混淆是后马克思主义一大特点;它是批判后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众所周知,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建的,后继还有很多的马克思主义者也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上作出了巨大贡献,另外,后马克思主义对他们文本的漠视实质上是在割裂马克思主义。

 参考文献 [1]孙伯金癸,张一兵.走进马克思[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2]张一兵.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推荐访问: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辩析 优秀专业论文 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 理论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 仁行文秘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1606278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