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仁行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再生资源利用实施方案

再生资源利用实施方案

时间:2022-07-05 08:10:04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再生资源利用实施方案,供大家参考。

再生资源利用实施方案

 

 再生资源利用实施方案

 进一步深化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在节能环保领域的科技合作。充分发挥政府在国际科技合作中的引导作用,推动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科技创新主体与国内外有关机构和组织开展多层次科技交流与合作,创新合作机制,提升环保产业对周边区域辐射作用。

 我省加强政府监督管理,健全政策激励机制,完善行业标准体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营造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培育一批龙头骨干企业,满足环保市场需求。

 十三五”时期,我国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显著,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十四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与日益加速的国内经济发展,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呈现出五大趋势:绿色低碳引领发展,能源结构不断优化;绿色制造水平不断提升,绿色工厂与绿色园区建设升级;绿色制造融合多产业共同发展,新兴业态将不断涌现;产业集聚效应将不断增强,部分中小企业将实现突围;政策体系逐步完善,保障节能环保产业有序发展。

 一、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趋势

 “十四五”时期是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窗口期,也是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重要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与日益加速的国内经济发展,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呈现出五大趋势。

 (一)绿色低碳引领发展,能源结构不断优化

 一方面,能源消费将保持低增速和低增量发展态势,储能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将加速,解决能源并网、能源消纳等关键技术,为加快优化能源结构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产业结构升级将不断提高能源结构高频次和高标准调整步伐,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也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二)绿色制造水平不断提升,绿色工厂与绿色园区建设升级

 “十四五”时期,我国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将更上一层楼,不断提升电气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制造、机械装备等细分领域绿色制造的水平。同时,重点打造绿色园区样板,实现引领带动作用,在全国范围内加速绿色园区试点示范工作,提升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和能源梯级利用率。

 (三)绿色制造融合多产业共同发展,新兴业态将不断涌现

 近年来,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区块链、新材料、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不断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也迎来转型升级的时机。在我国

 “新基建”兴建的背景下,节能环保产业有望与新兴技术相融合,不断孕育更加智慧化、绿色低碳的新业态与新发展模式。

 (四)产业集聚效应将不断增强,部分中小企业将实现突围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目前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产业将向集聚发展进一步深化。部分中小企业在经历了企业初创的“死亡谷”后,在市场的认可与技术的不断迭代更新下,将迎来爆发,成为行业龙头,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围绕其进行周边产业布局,产业将呈现集聚发展态势。

 (五)政策体系逐步完善,保障节能环保产业有序发展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政策将持续深化,在财税金融、产业集聚、人才补贴、平台建设等方面出台相应的规划文件与行动计划,引领产业发展,同时促进产业生态不断形成,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 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环保产业工作机制。落实《产业发展“双百”工程实施方案》,建立健全产业发展“双百”工程环保产业推进组工作机制,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形成产业发展合力。将环保产业发

 展目标完成情况纳入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定期开展考核评价。加强规划实施跟踪分析和监督检查,推进规划内容有效落实。

 创新体制机制。完善碳交易、排污权交易和水权交易等制度。健全污染者付费制度,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积极开展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试点工作,研究制定强制回收产品目录,低挥发性有机物原材料替代政策与标准体系。加强环保服务行业规范化建设,完善环保领域市场准入制度。

 强化政策导向。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严格执行差别电价、阶梯电价、阶梯水价政策。按照污染治理实际成本和有关规定开征建制镇污水处理费,建立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严格落实燃煤电厂脱硫、脱硝、除尘电价政策和居民用电阶梯价格。对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节能环保重大产业化项目和重点工程用地依法依规给予优先保障。

 (二)优化营商环境

 构建绿色发展政策体系。强化绿色发展法律和政策保障,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健全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创新完善自然资源、污水垃圾处理、用水用能等领域价格形成机制。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重点行业节能监察、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强化高耗水行业用水定额管理。把环保政策作为完善宏观经济治理、提升政府经济治理能力的重要内容。

 强化企业监管。严格节能、环保执法,倒逼环保产业市场扩容增效。推进实施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建立排污企业和环保企业环境信用记录,并纳入全国信用平台。推动环境信息公开,各级政府及时公布本地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排污单位应按照排污许可证制度的规定,及时公开排污许可证执行情况。规划实施中,针对产业示范基地、产业园区及发展项目,积极开展前期研究,严格按照要求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确保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充分发挥环保产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

 优化市场环境。进一步放开重点行业和领域节能环保竞争性业务,确保各类企业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营造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积极支持民营节能环保企业参与医疗废物处理处置、污水垃圾处理等工程建设。完善稳定普惠的产业支持政策,帮助企业全面用好、用足政策,解决经营活动中的问题。

 完善统计调查制度。建立健全环保产业指标体系、统计调查制度,定期开展产业统计调查,及时反映行业运行情况和发展态势,及时分析环保产业发展问题,为产业发展、政策制定提供支持。加强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行业监管。探索建立危险废物处置企业“白名单”,强化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的主体责任,完善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标准及环保技

 术标准,促进行业规范化管理。严厉惩处违法经营的个人或企业,促进资源循环利用,降低环境污染风险。

 (三)完善财税金融政策

 建立环保产业投入增长机制。构建环保产业项目建设财政支出评价体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探索和建立适合我省省情实际的生态转移支付资金使用规范,以生态转移支付资金为杠杆,充分撬动社会资本更有效参与环境治理。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积极争取中央和地方有关财政资金支持环保技术攻关、环保产业项目建设,建立以政府投入引导调动社会资本投入的多元化环保产业投入机制。

 加大绿色金融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建立适应环保产业特点的信贷管理制度和贷款评审体系,加大对环保产业的信贷支持。用好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绿色金融产品,支持符合条件的环保企业上市融资。推行环境污染责任险,强化企业污染责任,为环保产业领域企业提供财产、产品责任、出口信用等保险服务。积极争取国际金融机构与外国政府的优惠贷款和援助。落实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突出政府主导作用,引导环保资金进行投资,加大对环保产业高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支持。

 (四)壮大人才队伍

 加大人才引培力度。充分利用“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等各类人才计划,加强环保产业人才引进与团队建设。支持和引导企业加大投入,把创新团队、创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纳入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依托重大项目实施,以项目引人、以项目育人、以项目树人,着眼于培养和发现人才。鼓励校企联合培养节能环保人才,加强节能环保技术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建设技艺精湛技能人才队伍和高水平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优化环保产业人才发展环境。建立高效激励机制。建立完善环保产业发展人才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切实落实各项人才培养和激励政策,营造激发人才活力的产业发展环境。鼓励节能环保企业制订完善薪酬福利体系,激发技术研发人员创新积极性,逐步建立高效、稳定、有凝聚力、对外具有竞争性和吸引力的人才队伍。加大关键技术岗位人才重点培养力度。注重关键技术岗位人才培养,明确高层次人才培养方向。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科研技术平台,吸引更多人才加入,以点带面,不断促进整体工作发展。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环保产业人才。依托澜湄合作机制、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积极与周边国家开展环保交流合作。重点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掌握国际规则、熟悉环保业务的复合型人才。

 (五)加强宣传教育

 强化公众教育和舆论监督。把节能环保、生态文明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提高全民生态环保意识。普及节能环保知识和方法,倡导绿色消费新风尚,形成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行为,依法鼓励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充分发挥新闻媒体、民间组织和志愿者作用,宣传先进典型,曝光反面事例,推动市场主体履行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责任和义务。

 完善绿色产品推广机制。积极宣传推广绿色认证标识,引导消费者和企业选购高效绿色产品和设备。落实政府绿色产品采购制度,不断提高节能环保产品采购比例,全面推行绿色办公。鼓励企业实行绿色产品规模化生产和经营,引导公众绿色消费,提高绿色家电、绿色建材、资源综合利用产品、节能环保产品、再生产品等绿色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三、 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开发农业固体废弃物饲料化、肥料化、能源化技术装备,促进农林畜业固体废物利用产业发展。利用生物质类农林废弃物生产人造板、生物质燃料、生物培养基,发酵制饲料、沼气、高效有机肥。积极研发适用于花卉、蔬菜和烟草种植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

 鼓励利用蔗渣制备可再生燃料、木糖、纸浆、包装材料、颗粒活性炭、膳食纤维等产品。利用糖蜜发酵生产酵母与味精,制备乙醇、柠檬酸、赖氨酸与冰醋酸等产品。

 四、 强化环保服务竞争与协作 降低行业“准入”门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引导行业规范有序发展。破除环保市场“地方保护”、行业垄断经营。鼓励创新能力建设,支持技术、管理和商业模式多元创新。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激励机制,引导产业内企业公平竞争、开放合作,通过有效竞争培育优势企业,围绕优势企业实现横向、纵向、多层次和全方位协同创新。

 五、 环保功能材料 推广应用固体酸碱催化剂、废气净化催化剂、高效吸附剂,推动可降解选矿药剂、无氰浸金剂、可降解絮凝剂、绿色阻垢剂、多功能氧化剂、纳米药剂等研发生产。巩固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研发、生产、测试方面的领先地位。环保服务。推动自动连续监测和污染治理设施一体化运维服务,推行环境工程咨询、清洁生产审核、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和环保服务总承包。发展生态修复、环境风险损害鉴定评估、碳交易、用能权交易、排污权交易、环境物联网等新兴环保服务业。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环境基础设施领域,开展小城镇、园区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试点。推进服务业态和模式创新,推广合同环境管理、合

 同节水管理等服务模式,发展“环保管家”、“环保医院”、“环保超市”等综合服务平台。探索环境绩效合同服务模式,推行环境治理整体式设计、模块化建设、一体化运营,推进环境监测服务主体多元化和服务方式多样化。

 六、 推动环保企业“ 走出去” 鼓励节能环保企业参加各类双边或国际节能环保论坛、展览及贸易投资促进活动等,充分利用有关平台进行交流推介,开展国际合作,增强“走出去”能力。培育国际化环保企业,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抓住机遇,通过海外并购实现跨越式发展。积极参与境外公共环境基础设施、污染防治设施等环保项目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出口成套环保设备,承接境外各类环保工程和服务项目。

 七、 提升环保服务能力水平 完善节能环保服务有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加强社会监督,提高服务质量。定期遴选和公布优秀服务案例,以点带面,强化示范效应。加强专业整合与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鼓励和支持节能环保服务企业引进高级技术人才,激励从业人员提升业务技能,打造高质量的服务团队。深化行业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发挥服务行业的媒介作用,搭建技术“研发—推广—应用”对接平台,实现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

 八、 减振降噪及辐射污染防治 开发和生产高效多功能消声器、吸声构件和系列化隔振、减振器,系列化风机、水泵、电机及汽车消声器,重点发展用于大型通风及空气动力设备消声的配套消声器。推广应用新型吸声、隔声、减振技术、材料及装备。开展辐射剂量学和辐射监测技术研究,促进监测仪表及防护装备升级改造。

 九、 再生资源循 环利用 建设再生资源产业集聚区,推进再生资源跨区域协同利用。在电器电子产品、汽车领域等行业开展生产者责任延伸试点示范。以再生资源龙头企业为核心,推动退役动力蓄电池、废旧家电、废旧电机、报废机动车、废塑料、废旧轮胎、玻璃纤维、建筑垃圾等资源循环利用和废催化剂中稀贵金属精细分离提纯,加大资源综合利用产品推广力度,推广一批先进适用的建筑垃圾分拣、剔除、粉碎和建筑垃圾夯扩超短异型桩施工、建筑垃圾砌块、建筑垃圾墙地砖等技术和装备。开展“城市矿山”综合利用示范工程。推进各类园区进行循环化改造,实现生产过程耦合。

推荐访问:再生资源利用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 再生资源 利用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 仁行文秘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1606278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