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仁行文秘网>范文大全 > 教案设计 > 2022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教案,第5课黄河颂(完整)

2022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教案,第5课黄河颂(完整)

时间:2022-06-27 10:10:04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教案,第5课黄河颂(完整),供大家参考。

2022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教案,第5课黄河颂(完整)

 

  第二单元 家国情怀

 ◇ 单元主题 ◇ 家国情怀,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朴素情感,它意味着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家乡的土地人民,愿意为保家卫国奉献自己的一切……它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凝聚力,能够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本单元编排了四篇教读课文《黄河颂》《老山界》《谁是最可爱的人》《木兰诗》,一篇自读课文《土地的誓言》。

 ◇ 单元目标 ◇ 1.本单元继续学习精读法,尽量把自己“浸泡”在作品的氛围之中,充分发挥想象,品味课文的内涵。

 2.要把握课文的抒情方式,体会作品的情境,感受作者的家国情怀,并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3.学习做批注,用简练的语言写下自己的感悟、理解和评价。

 4.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 教学策略 ◇ 1.教学时应重视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尽量做到以声传情,通过反复朗读来体会文意,增强语感。

 2.重点研读、揣摩、赏析富于情感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调动学生的想象,唤起他们内心的情感。

 3.鼓励学生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在智慧的碰撞与合作分享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 课时安排 ◇ 《黄河颂》:建议 1 课时。

 《老山界》:建议 2 课时。

 《谁是最可爱的人》:建议 2 课时。

 《土地的誓言》:建议 1 课时。

 《木兰诗》:建议 2 课时。

 5 黄河颂

 ◇ 教材分析 ◇

  《黄河颂》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二乐章。《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第一节是朗诵词,第二节是歌词。诗人以呼告的手法,直称读者为“朋友”,开宗明义地说出了要“歌颂黄河”的主题。

 ◇ 教学目标 ◇ 1.掌握字词,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品味诗歌语言,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伟大民族精神的内涵。

 4.深入领悟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 教学重难点 ◇ 1.重点:(1)感受诗中的黄河形象,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2)细心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做批注。

 2.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理解诗歌的内涵。

 ◇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在抗日战争期间,著名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到了黄河岸边,看到黄河奔腾的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诗歌,让我们像诗人一样热情地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1.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

 (1)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人,诗人、文学评论家。1936年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9 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靡全国,广为传唱。

 (2)背景介绍:1938 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正践踏着华北大地。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英勇无畏的华夏儿女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1938 年 9 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

 2.检测生字词。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狂澜.(lán)

 山巅.(diān)

 屏.障(píng)

  榜.样(bǎng) 哺.育(bǔ) 气魄.(pò)

 劈.开(pī) 宛.转(wǎn) 浊.流(zhuó) (2)理解重点词语的词义。

 狂澜: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澎湃:①形容波浪互相撞击。②比喻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滋长:生长,产生(多用于抽象事物)。

 九曲连环:本意指黄河的地理、自然特征(黄河有九个重要的弯)。现形容很曲折、复杂的情况,也可以形容河流弯曲。

 一泻万丈:文中形容江河水流迅速。

 三、学习新课 步骤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用普通话准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1.教师范读。

 2.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

 提示:(1)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结”“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出黄河的气势。

 (3)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歌颂的情感。

 (4)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3.请两到三名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在课堂上朗读。

 4.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的朗诵合作。

 步骤二:再读课文,把握诗歌内容 1.再读诗歌,概括诗歌大意。〔请学生回答〕 预设:(生 1)这首诗写得很有气势,写出了黄河在中华儿女心目中的重要地位。(生 2)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中华民族。(生 3)黄河代表我们的民族精神,英雄的黄河代表着英雄的中华民族。

 2.感悟诗歌。

 (1)本诗由“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组成,从全诗来看,你认为“朗诵词”这部分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朗诵词”提纲挈领地概括出黄河的“性格”,引出下面的歌词。

 (2)诗人在歌颂黄河之前,对黄河做了一番描绘,找出这些句子并说说其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明确:即“望黄河滚滚”所统领的句子。先是近镜头特写——“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再是俯瞰全景式的总写——“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然后是横向描写黄河的流向——“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最后纵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歌颂了黄河的宏伟气势和源远流长的历史。

 (3)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明确: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步骤三:研读课文,赏析诗歌语言 再读课文,把自己的感悟、理解、评价或疑难问题,用简练的语言和相应的符号标注在文章的空白处。小组交流,并思考下列问题。

 1.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到怎样的作用? 明确:“啊!黄河!”在诗中出现了三次,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从三个方面赞颂了黄河的英雄气魄,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勇往直前。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2.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明确:黄河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故称“摇篮”;黄河天险在地理位置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的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3.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明确: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黄河当作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臂膀”。“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出不可阻挡的力量和恢宏磅礴的气势,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4.诗歌结尾处“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出现两次是否重复?为什么? 明确:不重复。着重表达了中华儿女有着坚强不屈、斗争到底的民族精神。

 5.诗歌中多次出现第二人称“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亲切、自然、直抒胸臆。

 6.概括本诗的语言特点。

 明确:这首诗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自由奔放并且错落整齐。在韵脚上,隔二三句押韵,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同时,十分注意刻画黄河形象,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黄河滚滚”“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等句,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幅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

 四、课堂小结 《黄河颂》既是一首黄河的颂歌,又是一首民族精神的颂歌。黄河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她孕育了五千年灿烂的古国文化;黄河以其坚强的风骨、博大的胸怀、奋进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黄河是中华民族之魂,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歌颂黄河的精神,就是歌颂中华民族的精神。

 五、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板书设计】

 ◇ 课后反思 ◇ 这是一首朗诵诗,“读”成了这一节课的主题。课堂上通过反复诵读,读出感情、读出语气、读出体会。这样,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感悟了诗歌的语言,加深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这样既加深了对文章主题的认识,又体会出诗歌的语言特点。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不明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改进。

推荐访问:2022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教案 第5课黄河颂 下册 七年级 教案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 仁行文秘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1606278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