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后疫情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探究,供大家参考。
后疫情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探究
林夕宝 余景波 周鹏 摘要: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生产和学习方式。疫情使得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外部环境日益复杂化、主要环节出现新变化和辅助环节呈现新特点。后疫情时代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将会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它们的产生是由校外原因和校内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后疫情时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创新发展将会受到外部影响因素和内部影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应该从确定科学原则,采取顾及校内外原因及影响因素的相关对策,并以动态发展视野进行评价,探寻后疫情时代人才培养工作创新发展路径,以实现人才培养工作满足后疫情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目标。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创新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153 (2022)02-0018-08 2 2022 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并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中国人民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共克时艰、众志成城;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重大战果,为维护全球和谐稳定承担了大国的国际责任。随着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好
转,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新常态和非常态并存的特点,我国已经进入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并存的后疫情时代[2]。疫情,改变了世界人民的生活、生产和学习方式[3]。疫情作为突发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对包括高等职业教育在内的各类教育影响比较大[4]。疫情期间,高职院校采用非常态化模式,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效。然而,后疫情时代是一个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模式将处于新常态和非常态并存的局面[5]。高职院校应当反思疫情期间人才培养工作的各种问题,不断创新和发展人才培养工作模式,才有可能在面对同样“灾难”时灵活应对。疫情,冲击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其薄弱环节在疫情中暴露无遗。疫情,以直接或间接方式影响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因此,高职院校能否根据后疫情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创新发展人才培养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一、疫情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对我国各类教育人才培养工作造成了深远影响。疫情,改变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格局,形成了高职教育的非常态和新常态[6]。
(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外部环境日益复杂化 1.高职院校学生人才市场需求出现新变化 疫情,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产生了影响 [7] 。人才需求标准由以前常规化需求逐渐转变为特殊条件下的特殊化需求,这
种变化无疑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人才市场新变化通过各种方式影响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内部各个环节,能否适应这种新的变化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所面临的重大问题。疫情对经济发展方式影响,会直接对高职院校原有的人才培养体系效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和制约。
2.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定位外部制約条件多元化 疫情,改变了社会人才需求标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精准定位,是人才培养工作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疫情,首先改变了人们对高等职业教育看法,高职教育培养出的人才,应该在紧急时期高效率地服务紧急事态,并最大限度降低其造成的损失。高职学生不但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而且还具备高尚的思想政治品质,能承担起一定的责任。其次,疫情催生了一些新业态,有些与高职院校某些传统优势专业所对应的服务对象相符合,然而,有些新业态人才需求是高职院校目前专业人才培养暂时无法满足的,此时,就会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定位和方向带来一些消极影响。最后,疫情带来的逆全球化现象,对高职院校培养外向型人才和国际交流带来一定制约和影响。
(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环节出现新变化 1.“线上+线下”成为高职院校二元化教学方式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前,线下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主要方式。线下教学主要通过教师课堂讲授,学生线下模仿和完成特定
作业方式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疫情期间,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采用网络技术开展线上教学工作,其成为特殊时期教学工作的主要方式,并保障高职院校学生及时学习专业知识和教师“圆满”完成了一些课程教学任务。线上和线下相得益彰,促进了高职院校教学方式的变化,但是也给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带来了新问题,线上毕竟是虚拟性的,不能够有效监控学生学习效果,存在一定的“先天性”缺陷,线上教学对高职院校信息化办学条件要求较高。线下是传统式教学方法,是不能够完全放弃的。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将成为高职院校教学重要方式,因此,如何发挥“线上+线下”教学的最优化的效能,则就成为高职院校所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2.全面素养教师成为后疫情时代的必然选择 疫情带来的教学变化,将会改变教师教学能力标准。疫情期间的教学工作,考验着教师各方面的能力素养。首先,疫情期间教学是教师职业操守的一种有力的检验,通过线上教学可以反映出教师专业教学担当,能否在虚拟环境中按照要求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可以体现出教师自律能力和品质水平。其次,疫情期间教学工作必然要求教师掌握信息化教学方法,这也检验了广大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信息化教学将成为后疫情时代高职院校重要的教学方式,教师只有掌握扎实的信息化教学知识和技能,才能有效应对后疫情时代高职院校教学工作新问题。最后,疫情期间教学考验教师应对各种突出
事件的能力。后疫情时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也会面临着各种不确定问题。因此,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的养成,是后疫情时代高职院校教师适应教学工作的必然要求。
(三)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辅助环节呈现新特点 1.师生融合管理模式影响高职学生管理工作 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中,学生和教师是一对矛盾体。疫情,给高职院校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变化。在突出事件中,学生和教师只有紧密团结,协同合作,才有可能完成一项任务。疫情期间,学生和教师通过互联网和其他通讯方式完成交流,这促进了学生和教师融合,构建了学生和教师命运共同体。首先,疫情改善了学生和辅导员等管理人员关系,形成了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合作应对各种困难。其次,任课教师和学生构建了教与学新型关系,疫情是任课教师和学生共同的敌人,只有通过师生的紧密合作,才能克服疫情给教学带来的各种影响,这为后疫情时代创新教学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最后,疫情考验了学生和教师的耐心,疫情阻断了师生面对面交流机会,然而有些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和圆满解决,这需要学生和教师具有一定的耐心,才可以确保突发事件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顺利推进。
2.现实和虚拟结合的教学条件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必备要素 疫情爆发后,高职院校启动了紧急状态下教学预案,线上教
学成为了必须的选择。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是对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条件建设的重要考验。高职院校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化教学条件,开展富有成效的线上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实效。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也体现出高职院校必须建设和完善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教学条件,而在后疫情时代,现实和虚拟相结合的教学条件将成为人才培养工作常态化需求。在后疫情时代,现实教学条件可以让学生和教师实现近距离接触,形成思想共振效应;虚拟教学条件,可以让高职院校有效应对疫情常态防控下的各种突发公共事件,从而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
二、后疫情时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后疫情时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不能充分把握后疫情时代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后疫情时代是一个主动作为和承担责任的时代 [8] 。由于受到传统办学历史和条件影响,高职院校或许不能够充分把握后疫情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往往从常态化角度开展人才培养工作,从而造成人才培养工作与后疫情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脱钩。高职院校如果不能有效承担起后疫情时代社会所赋予的历史使命,最终会导致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不能实现社会所期望的价值。部分高职院校可能存在畏难情绪,不愿意在后疫情时代主动解决人才培养工作的各种难题,如人才培养定位、校内人才培养条件改善等。高职院校或许不
愿意投入资源,去研究后疫情时代经济社会发展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辩证统一关系问题,从而不了解后疫情时代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才需求变化,不能及时摆脱人才培养工作的定势思维,跟不上时代潮流发展要求。
2.不愿主动作为,人才培养工作创新发展停滞 后疫情时代,需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大胆创新和发展。后疫情时代是一个特殊时代,高职院校主动作为,但是人才培养工作创新发展,必然要付出一定的“利益代价”。为了避免此类“代价”,高职院校可能以一种表面和形式主义方式进行人才培养工作创新,这样就会使得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与国家发展需求相背离。高职院校主动作为,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高职院校主动作为是其存在价值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办学进入多元化,不同的办学主体决定着高职院校满足后疫情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的高低。高职院校要立足自身特点,补齐人才培养工作短板,政府和社会要支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改革创新。高职院校主动作为欠缺和承担社会责任不足,也是高等职业教育不能被社会广泛认可的原因之一,这也直接或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在后疫情时代的创新发展。
3.贯彻新时代新思想不够深入,人才培养工作与时代主流背离
习近平总书记对后疫情时代的经济社会发展作了重要论述。高职院校要将这些重要思想贯彻在人才培养工作全过程,是后疫情时代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然而,高职院校贯彻新时代新思想方面,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首先,高职院校不能将生态文明建设、生物多样性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有效融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造成学生不能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去理解和应用这些重要思想指导自己的行为。其次,高职院校教师不能准确把握党和政府所制定的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并举的重要措施,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一些不正确的思想,使学生思想认识发生混乱。最后,高职院校不能及时进行人才培养工作模式的調整,给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带来一些干扰和影响,从而制约和影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4.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固守传统,人才培养定位出现偏差 后疫情时代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高职院校能否应对挑战和抓住机遇,是其人才培养工作满足后疫情时代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关键条件之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起始于人才培养方案,而人才培养方案受制于人才培养定位。后疫情时代是一个需要投入资源,而回报相对缓慢的时代。在考虑利益回报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往往不愿意将有限资源投入到回报相对小的领域。此时,高职院校将乐于把人才培养方案定位在传统模式,造成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不能满足后疫
情时代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会以一种枯燥乏味的形式显现出来,从而影响学生健康成长。
5.“三教”改革重视形式,人才培养工作适应性不强 后疫情时代,高职院校更加需要重视教师、教法和教材建设和改革,从而适应疫情防控常态下人才培养工作的需求。然而,高职院校“三教”建设和改革大多是治标不治本。首先,高职院校不能切实从品德和技能并重角度引进、培养和评价教师,高职院校往往从专业技能角度对教师进行管理,而忽视德的要求,有时会出现某些教师工作付出和应得到报酬不相匹配的现象,造成某些教师不能够主动承担责任,不能有效形成教师示范效应。其次,教师教学方法与后疫情时代信息化教学要求不能有效衔接,导致教学方法不能在公共事件突发情况时满足人才培养工作需要,使得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陷入被动状态。最后,教材内容和形式创新不够,教材内容抄袭现象严重,不能体现出后疫情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特点;教材形式陈旧,不能与后疫情时代学生泛在、碎片化学习要求相匹配。“三教”建设和改革所需要的成本[9],将会给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质量提升造成很大压力。
6.硬件条件建设和需求不同步 后疫情时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需要一定 的硬件条件配置,并不断对其进行更新。高职院校硬件条件建设和更新,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迫于此压力,高职院校可能会对硬件
条件配置和更新,采取一种消极的态度加以应对。因此,造成高职院校硬件条件不能有效支撑人才培养创新发展要求。
(二)问题形成原因分析 1.校外原因 后疫情时代,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突出公共事件防控常态化时代。在后疫情时代,高职院校外部条件发生了重大变革,直接或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首先,全球经济新业态和不确定性因素出现,增加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精准定位的难度,从而造成高职院校不能从外部准确获取人才培养工作所需要的各种有利信息,最终导致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与全球经济社会发展脱节。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确定性,给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工作带来了较大影响,外向型和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陷入被动,因此,高职院校不愿意主动承担相应国际责任。其次,在后疫情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加快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对传统产业产生了较大影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较晚,大多数高职院校已经适应服务传统产业和行业,面对产业和行业转型升级,高职院校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适应,这就会导致其人才培养工作创新发展与时代潮流不相匹配。最后,高职...
推荐访问:后疫情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探究 疫情 人才培养 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