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组织振兴工作情况汇报,供大家参考。
组织振兴工作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以组织振兴为统领,释放组织动能,推动组织振兴深度融入乡村振兴。
一、夯实基层基础,强化组织政治引领。将抓D建促乡村振兴作为市镇村三级书记抓基层D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深化形成“年初任务清单,每月述职评议,年底综合考评”工作闭环,全面压紧压实责任。建立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常态化整顿机制,坚持市委书记带头抓,组织部长盯着抓,乡镇党委书记直接抓,常委领导联点镇街逐村开展调研,按照“一村一策”要求,形成针对性强的细化整顿方案,紧盯短板弱项,逐一“过筛子”、破难题、结硬仗。构建“一村—组—网格”三级组织体系,推行党总支建在行政村、党支部建在片组、党小组建在网格的组织架构,将246个村居片组优化为157个村居民网格小组,选优配强党小组长、村民小组长。积极探索将“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从企业园区延伸到乡村振兴领域,全覆盖成立街道两新组织党委5个,各村组建家庭农场、合作社和行业协会党支部等109个,推进D建工作“上产业链”“入合作社”“进种养殖基地”。
二、选优配强队伍,汇聚各方人才支撑。健全党员干部培养选拔、教育培训、考核激励机制,持续强化乡村振兴“领头雁”队伍,抓住换届契机选优配强基层班子,全市77个村(社区)两委”干部年龄平均下降6.5周岁,大专以上学历占73.2%,“一肩挑”比例达97.4%。8名乡镇党政正职均具有2年以上乡镇领导工作经历或者3年以上乡镇工作经历,乡镇领导班子中具有2年以上乡镇工作经历占比75%,实现干部年龄结构更优、学历层次更高、人员配置更强,在乡村振兴一线发挥作用更大。大力培育年轻干部,全面深化“导师帮带”行动,聘请100余名优秀导师,帮带300余名干部;
落实“123”后备队伍机制,为每个村至少动态储备1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2名村(社区)干部后备人选和3名35岁以下、大专以上学历的入党积极分子;
用好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向19个集体经济薄弱村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53名。坚持壮大农村党员队伍,注重吸收带头调整产业结构、带头勤劳致富的农村优秀青年入党,激发“源头”活力。近两年来,398名优秀农村青年人才先后递交入党申请书,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336人,发展农村党员232人,其中35岁以下占74.6%。
三、精管善治体系,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立“红色存折”量化积分管理机制,实行“每月存储、每季亮账、半年评议、年终考核”工作机制,引导党员干部争上疫情防控、防汛抗灾一线,累计提出地方发展建议3000多条,调解矛盾纠纷2000多起,为群众办实事1万多件。进一步巩固拓展党务政务“一门式”服务成果,全面推行窗口办、网上办、掌上办、电话办、委托办、代理办、上门办、预约办、就近办、马上办“十办”模式,全力打造“质量最优、材料最少、时限最短、流程最简”的“四最”窗口,确保群众办事只需跑一次、进一门、填一表、交一证,就能实现秒办,让群众享受到更高效、更便捷、更优质的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办事服务平台累积为群众办理30万余件事项。深化党群连心“五个到户”工作。充分利用“到户帮”信息化管理平台,深化村居点单、支部下单、党员接单“三单模式”,建立起“户户党员联、有事找党员、服务送上门”的基层服务格局。截至目前,全市14000多名党员干部下沉村组,联系服务群众30000多户,共收集群众意见建议6000余条,解答群众政策咨询20000多人次,解决危房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医疗保障等问题34502个,有效破解了乡村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不主动、不及时、不落实的问题。
推荐访问:组织振兴工作情况汇报 振兴 组织 工作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