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仁行文秘网>心得体会 > 学习2022年6月考察四川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发言

学习2022年6月考察四川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发言

时间:2022-06-22 17:55:02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2022年6月考察四川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发言,供大家参考。

学习2022年6月考察四川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发言

 

 学习 2022 年 6 月考察四川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发言【七篇】

 第一篇 6 月 8 日上午,在四川眉山进行调研,考察眉山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粮食生产、推动乡村振兴、做好疫情防控、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等情况。朋友圈也被的到来“狠狠”刷了一波屏,更让眉山东坡文化实实在在“火”了一把。

 眉山东坡文化涵盖丰富,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财富和宝贵的文化遗产,曾多次引用苏东坡名句,如“守其初心,始终不变”“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为国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等。作为党员干部,更当从苏东坡先生身上汲取营养,传承“东坡精神”,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在新的赶考路上勇毅前行。

 传承 “ 守其初心,始终不变 ” 的 “ 东坡精神 ” ,砥砺 “ 为民之志 ” 。常言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假,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苏轼即使在不停地贬谪辗转,也总是秉持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理念,凤翔赈灾、密州治蝗、杭州修堤,正因为有着如此为官之道,才使他总能造福一方,使他成为百姓之友、天下之师。作为党员干部,要传承“东坡精神”,践行“全

 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涵养“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把群众路线深深根植于思想中,与群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和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让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传承 “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 的 “ 东坡精神 ” , 砥砺 “ 廉洁之志 ” 。指出,“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苏轼在《赤壁赋》中写道,“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意为“何况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生活离不开规则,行为失范就会名节不保。作为党员干部,要传承“东坡精神”,无论身处何职,都要明辨是非、恪守正道,时刻拧紧思想“总开关”,不能奉行“潜规则”,更不能掉进“关系网”,把严以修身、严格行为操守放在关键位置,抵制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不被“糖衣炮弹”所惑,不趋时媚俗,不随波逐流,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传承 “ 为国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 ”的 的 “ 东坡精神 ” ,砥砺 “ 担当之志 ” 。治理国家不可以朝令夕改,要保持制度政策的稳定,但也不能因为怕做错或者怕受质疑就缩手缩脚,不敢有所作为。苏轼从政四十余年,为百姓解难题、办实事,在徐州抗洪治水时,“执梃入火伍中,率其徒短衣徒跣持畚铺以出,筑东南长堤”,这就是苏轼身先士卒、敢于担当的生动写照。无担当

 不成事,越是“急难险重”,越看“干部担当“,没有担当,忠诚会黯然失色,没有担当,品德也会大打折扣。因此,作为党员干部,要传承“东坡精神”,强化责任意识,主动担当作为,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面对困难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挺身而出,勇于“挑重担”“啃硬骨头”,练就担当作为的“铁肩膀”,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

 第二篇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省考察时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清白做人、勤俭齐家、干净做事、廉洁从政,管好自己和家人,涵养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良好家风。涵养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良好家风,离不开正己立德、严以修身,守住共产党人的“关”。只有把好守住的“关”,才能厚培良好家风,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下面,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浅谈以下几方面认识。

 一、要守住 “ 律己关 ” ,严 以修身显品格。任何时候,都要坚信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只有真正做到“严以律己”,保持力度、保持韧劲,才能再次基础上不断取得新成效,其内涵才能不断得以升华。一要做好带头作用。在律己上带好头,要慎独、慎微。在独处之时能够谨言慎行。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把慎独作为一种操守,让慎独的思想像呼吸一样自然。要在细微之处保持警惕,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以“吾日三省吾身”的精神警醒自己、鞭策自己,严防不知不觉变质。有的党员干部认为,一些人

 情往来的小事算不上什么。但须知“小者大之渐,微者著之萌”,有多少干部是从一顿饭、两杯酒开始,渐渐滑向了贪污腐败的深渊。二要接受监督。律己自省是不够的,更要接受监督。我们大多数干部都能够值得信任的,但信任代替不了监督,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要习惯于在监督下用权,在监督下工作和生活,自觉接受来自纪律与法律的监督、党内与党外的监督、组织与群众的监督、社会与媒体的监督。三要从点滴做起。“严以律己”无小事,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我们要谨记“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教训。所以,从点滴做起,树立长久的形象,以点带面、以少代多、点滴积累。使自己无论在生活、工作、交流等任何小事上,都稳得住心神、抵得住诱惑、耐得住清贫,做到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不义之财不沾,记住哪些事不能做、哪些话不能说,增强“守纪律如生命、讲规矩为天职”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真正做到坚守底线、不逾红线。

 二、要守住 “ 廉洁关 ” ,清正廉洁做表率。清正廉洁是共产党人最宝贵的政治本色。古人云:“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人一旦没有敬畏之心,往往就会变得肆无忌惮、为所欲为。今天的领导干部面对纷繁世事,面对手中权力,面对党纪国法,只有心怀敬畏才会牢记慎独二字,才有危机感,才能知方圆、守规矩,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一要敬畏法纪。作为领导干部,要牢固确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带头敬畏法纪,始终在法纪约束下履行职责、开

 展工作。只有敬畏党纪国法的人,才会谨慎行事,才不做违纪违法之事。二要敬畏权力。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但在个别领导干部眼前,有了权力忘了人民,利用权力胡作非为。对待权力的态度就是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只有心怀敬畏之心,才能殚精竭虑,把人民交给的事情办好,赢得百姓的信赖拥护。三要敬畏人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领导干部之所以成为“领导干部”,全是因为在他们的背后,有“人民群众”这支“流水”有力地支撑着。这就要求党员干部时刻摆正人民公仆的位置,主动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扎扎实实为民做好事、办实事,以自己的作为赢得群众的拥护四要敬畏历史。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从来都是最公正最有说服力的试金石。敬畏历史,就能知晓该如何做人做事;敬畏历史,就知道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敬畏历史,就会时时提醒自己所做的工作要经得起实践和时间的检验,处处检点自己,事事约束自己,汲取前车之鉴,避免重蹈覆辙,谨慎而勤勉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因此,敬畏历史,就是要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承担责任,珍惜领导生涯的难忘岁月。

 三、要守 住 “ 齐家关 ” ,勤俭齐家培家风。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

 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时时刻刻守住“齐家关”。一要从红色家风中汲取营养。老一辈革命家,像毛泽东、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习仲勋等都高度重视家风问题。毛泽东严格要求家属不搞特权,要求子女要树立“平民思想”;彭德怀则教育侄子“近水楼台不得月”;邓小平要求妻子,不要到外面工作,不要出风头;陈云要求家人不准搭乘他的公务车,不准翻看、接触他的文件,子女不准进出他的办公室;习仲勋教育子女要“勤俭持家、低调做人”。广大领导干部要在党史教育学习中,深入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家风文化,深入学习老一辈革命家在处理家庭和事业关系中的智慧,让红色家风滋润自身的心灵,滋润家庭成员的心田。二要从传统家风文化中汲取养分。经过五千年的文明积淀,中华民族发展出了底蕴深厚的家风文化。在历史长河中,虽然每个家庭的家教家风具体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归本溯源,都以品德教育作为根本,都将诚实守信、勤俭持家、勤奋好学作为基本美德,都重视仁义礼智、礼义廉耻、孝悌忠信等道德品行。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告诫后人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教育儿子司马康要把节俭习惯传承下去;林则徐则提出:“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这些传统家风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立德树人的内涵,时至今日依然熠熠生辉。广大领导干部应该积极学习中华优秀家风文化,大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家庭的道德水平和精神素养。

 三要善于从当代正反两方面例子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当代社会中,既涌现出无数家风纯正的先进楷模,也出现了不少家风败坏的腐败分子。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同志,他们一心为公,两袖清风,他们虽没有留给后人万贯家财,却留下了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良好家风,留下了一座座令后人仰望的精神丰碑;苏荣、刘铁男、周本顺等腐败分子,蝇营狗苟,一心为家庭谋私利,不仅害了自己,还害了家人,他们留给了世人一例例鲜活的反面教材。广大领导干部要坚决向先进楷模学习,多从反面例子中汲取教训,充分认识到家风问题的导向性,律己律妻律儿女,慎微慎始慎欲,入耳入脑入心,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

 第三篇 6 月 8 日,来到了“三苏”故里眉山市,调研考察了当地的标准农田建设、粮食生产、疫情防控、乡村振兴、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情况。追寻的眉山一村一祠足迹,党员干部应当解密其中的“足迹”密码,从密码中感悟提升,获得新知。

 。

 解密农业粮食密码。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是四川标准化程度建设最高的农田示范样区之一,提出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粮食生产,让人民吃得饱、吃得好、吃得放心。粮食生产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只有粮食生产发展了,经济才能拥有更好的发展。广大党员干部更应深入田间地头抓好粮食生产,保

 障粮食生产安全,大力复耕摞荒地,把荒地种起来,让粮食长出来。农业技术人员要发挥技术专长,推广农业技术,在春种秋收等重要时节积极参与到农业生产当中去。要引入农业科技到基层,因地制宜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配套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让我们能依靠自身力量去端牢自己的假碗。

 解密乡村振兴密码。高铁之侧、良田之畔的永丰村,多举措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引进新型釉稻种植,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产业发展将是我们打赢乡村振兴战的头号“弓箭手”。广大党员干部应该深入乡村,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实际的振兴目标,既要考察市场,把产业选准,又要因地制宜,把产业选实。在基层组建一支本领够硬的乡村振兴队伍,大力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投入乡村建设发展,积极推进农业振兴与产业振兴相结合,补齐产业链条,融合产业发展,引导构建“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因地制宜打造农业种产销一体化模式,达到产业效益最大化,实现乡村经济稳步发展。

 解密文化初心密码。时代各有不同,初心一脉相承。调研考察了三苏祠的历史文化遗产情况,三苏祠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古韵,他一直强调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和活水,祠堂里一方文竹前“守其初心”的石刻,变的是历史,不变的是初心,“民者,天下之本”依然是我们践行的初心使命。广大党员干部要在工作中精准定位,找到属于自己的初心使命,将初心使命融入工作的点点滴滴中,在平凡的岗位上干着伟大的事业。要

 做有情干部,走到群众家里去,下到田间地头去,与群众唠家常、聊民生,切切实实了解群众的需求,解决群众的困难,在群众的评价中检验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第四篇 6 月 8 日上午,在四川省眉山市先后考察了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三苏祠,了解当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粮食生产、推动乡村振兴、做好疫情防控、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等情况。

 多次考察、多次指示,一直深情牵挂四川各族群众,十分关心重视四川工作,足以体现党和国家对四川发展的重视程度之高、投入力度之大。“各级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要有‘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党员干部作为政策的宣传者、贯彻者和执行者,要主动从的“四川之行”中汲取精神力量,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扛起使命担当,阵厉笃行、奋发有为,争取交上一份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优异答卷。

 “ 粮食安全是 ‘ 国之大者 ’ ” ,要时时放心不下。“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民为国基,谷为民命。”在“四川之行"”的第一站——眉山市太和镇永丰村,考察了当地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标准农田示范样板发展。从吃饱饭到吃好饭,从保障粮食安全到中国饭碗里装中国粮,从当年 4 亿人吃不饱到今天 14 亿多人吃得好……我们党和国家年复一年攻坚克难,一批批科研工作者执着追求,无数人民群众用汗水与心血终于实现了“把饭碗牢牢地

 端在自己手里”的坚定号召。“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粮食安全一直是保障人民群众正常生活的永恒主题。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心怀“国之大者”,时刻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树立“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底线思维,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开拓创新,真正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到位,用自身的实际行动保护好“大国储备”“天下粮仓”。

 “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 ” ,要时时放心不下。在永丰村,还重点了解当地推动乡村振兴、做好疫情防控等情况,并与永丰村第一书记“川妹子”刘超亲切交流。无论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的要“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还是在山西汾西县的段村考察指...

推荐访问:学习2022年6月考察四川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发言 心得体会 讲话精神 考察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5 仁行文秘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1606278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