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读道德经心得体会(合集)【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读道德经的心得体会篇一
《道德经》是我国古代哲学家、思想家、道教始祖--老子唯一传世的著作,全书虽仅五千字,却被历代圣贤、帝王、朝野各界奉为处世与治国宝典。中国各大思想流派均从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也深为西方大思想家如黑格尔、海德格尔等所推崇。《道德经》文字简约而深奥,思想丰富而难测,似乎能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要和期望,能引出不同的理解、解释、理论、猜想以及发挥。
《道德经》第八篇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之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上善的人为人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想水那样待机而动。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
老子还说:“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几于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
从这里悟水之德行,老子在这里便把水之德认为是最接近于“道”的,如水,“道”无处不在,因此,水无所不利。它避高趋下,因此不会受到任何阻碍。它可以流淌到任何地方,滋养万物,洗涤污淖。它处于深潭之中,表面清澈而平静,但却深不可测。它源源不断的流淌,去造福于万物却不求回报。这样的德行,乃至仁至善……
读《道德经》,修为虽浅,感悟犹多,参学百家,对于老子水之悟犹为尊崇,所以作下散记。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水能广济通达。水最具包容性、渗透力、亲和力。它通达而广济天下,山有水则灵,园有水则秀,木有水则青,地有水则绿。水是地球的血液,它与土地结合便是土地的一部分,与生命结合便是生命的一部分,但从不居功,彰显自己。水的这种广济通达品格启迪我们要有恢宏的气度,博大的胸怀。学习水不争的品格就应该不争名,不争利,将个人价值体现在对事业的默默奉献中。
抽刀断水水更流,水具刚柔相济。水虽柔弱但意志坚定,它信念执著,追求不懈,没有走不通的路。长江黄河,奔流向前,万千阻隔,东流入海的意志没有一丝的动摇。还有那屋檐的滴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水滴石穿。由此启迪我们对事业的追求要锲而不舍。一旦认准一个目标,就要有一往无前的勇气和坚定执著的精神。
水的公平正义是为官者必学之道。水从不嫌贫爱富,不管泥缸瓦罐,还是金盆玉碗,随形就物,始终坚持“一碗水端平”。公平正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根本体现,也是我们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只有“端平一碗水”才能赢得民心。
水光明磊落,清澈透明。惟其透明才观得鱼戏浅水,月映深潭。惟其本色清廉,自然天成。即使蛰伏地下,依然清澈纯真。若以水为镜,能辨出忠奸善恶,照出真善美,假恶丑。人若修养到像水一样光明磊落,玉洁冰清,心地充满阳光,阴影自然远去。
水无坚不摧,滴水成河,团结无私。水的聚集力非常强大,一旦融为一体,就不分你我,荣辱与共,休戚相关,朝着共同的方向前进。水聚集在一起就能显示自己的强大力量,故有“团结一心、其利断金”之道理。这印证了要把我们的事业不断发展壮大,推向前进,就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荣辱与共、包容豁达的境界与情怀。
我们学习水的优秀品格和精神,最本质的是“善利万物而不争”。即要谦虚谨慎,豁达包容,积极向上,增强能力,坚定信念,对党忠诚,心系人民,努力去做一切有利于社会和人民的事,不计较名利与地位,有了这种境界,我们就能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读道德经的心得体会篇二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高度概括大道的德性进而总结出人应具备慈德、俭德和让德的三大美德,更是为人修身处世的三项基本原则。
宽厚仁慈是领导干部的安心立世之本。“慈”是老子“三宝”中最重要的,是世间一切美德的基础。《孙子兵法》中:“视卒如婴儿,故可以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这就是领导者仁慈所激发出的巨大作用。
老子说:“天将救之,以慈卫之。”倘若一个领导干部无视国家法律,为所欲为,即便能够躲过一时,最终也没有好下场,“老虎”、“苍蝇”的结局就是现身说法。领导干部若能秉持老子倡导的这种官员应有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应具备的官德,用“慈”的理念去从政,对社会有回馈之心、责任之感,对百姓有人本思想、服务意识,对自然有敬畏之心、感恩之情,对下属有仁爱之心、感激之念,做事从政能成人之美、与人为善,就不会肆意妄为,继而与社会和谐相处,得到百姓的拥戴,这也是领导干部的安身立世之本。
清心寡欲是领导干部的修身养廉之要。老子用 “俭”字作为治国、事天和养生的根本原则。治国者唯有坚守少私寡欲、勤俭治国的原则,才能更好地为民谋福。多少王朝更迭、社会变迁、政权兴衰的历史,无不验证了“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人如果没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又如何实现自身的价值?你想给人一滴水,自己就需要有一桶水的容量,这就是“俭德”。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保持淡泊清静的心态,神安体健,也是对廉政自律者的回报。对物质享受的追求是人与生俱来的本性,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通过外界制度的规范与约束就非常必要。当前,党中央强力推进八项规定精神落实和“四风”整治,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八项规定的意义深远,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谦虚和顺是领导干部的立身处事之则。为什么老子崇尚谦柔之德?因为他明白“物极则反,过盛必衰,盈满则覆”的道理。“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凡是过于自我膨胀的行为,都不会持久!老子的“谦下”,也被孔子视为克敌制胜的法宝。孔子带子路游览鲁国宗庙,看到一个欹器,它中空时会倾斜,半满时会端正,满盈时又会倾覆。孔子借此教育子路:“唉,哪有盈满而不倾覆的道理?”子路问:“有保持盈满的方法吗?”孔子答:“聪明睿智,要守之以愚拙;功盖天下,要守之以谦让;勇力盖世,要守之以怯弱;富有四海,要守之以节俭。这就是抑制自满的方法。”孔子告诫人们,要想保持完满,必须做到不自满。若能做到谦、让、愚、怯四点,近可独善其身,远能兼济天下。
以来,随着中央强力推进反腐败,“大老虎”的一个个倒下,再次证明了老子“物壮则老”和孔子“满盈倾覆”的道理。同时,也给世人敲响警钟:有恃无恐的狂妄者必然没有好下场,为政者唯以谦和、辞让为处事原则,时时警钟长鸣,警示自己时刻清醒头脑,防止罪、祸、咎落到自己身上,才能获得长久的安定。
《道德经》中的“三宝”及许多精辟见解都闪耀出思想的光辉,丰富了当代反腐倡廉思想,对促进当代领导干部廉德修养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读道德经的心得体会篇三
《道德经》在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两千多年来一直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生活。读书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吸取新鲜营养,但同样也不能放弃对传世经典和传统文化的学习。读高中的时候,我曾经粗略的读过老子的这本著作,但只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后来随着生活阅历的丰富,慢慢的体会多了一些。
在我看来,《道德经》是一部充满了东方智慧的哲学著作,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对现代社会同样也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其实,我们很多常说的典故和词语就来源于《道德经》,如无为而治、上善若水、大象无形等等。当然,虽然它只有短短的五千言,但是思想非常深刻,要把它完全读懂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今天我主要想讲一下我读后的一点心得:柔弱胜刚强。
万事皆有“道”,如为官之道、从商之道,还有现在流行的养生之道等等,大到治理国家、管理企业、小到为人处世和个人生活,都离不开“道生之、德畜之、物行之,势成之”的道理——就是说事物产生之后,要用道德去培养它,用实际行动去支持它,并且依照形势去发展它。老子在《道德经》中赋予“道”以至高的地位,“道”的地位之所以无穷无尽,就是因为它的本性是柔弱。如果把它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就是柔弱胜刚强。
柔弱与刚强是一对矛盾体,那么柔弱是如何战胜刚强的呢?它需要忍耐和克制,需要韬光养晦、忍辱负重,需要年复一年的付出。“水滴石穿”的道理大家都知道,水是至柔的东西,但是它却蕴含了无穷的力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其实,正是因为柔弱,它才蕴含着无穷的潜力,才能够永远充满活力。就像柔弱的小草,在狂风暴雨中随风飘摇,却永远不会折断,而高大强壮的树木,却很容易被大风摧折。
历史上也有很多的故事说明了这个道理。刘邦因为有柔弱的性格,处处小心谨慎,每次大难临头都化险为夷,项羽虽然骁勇善战,可惜他狂妄自大,到头来却身败名裂,乌江自刎。还有勾践“卧薪尝胆”、韩信“胯下之辱”的故事,都说明了这个道理。弓满易折,人强易亡,柔弱胜刚强。试想,假若当年越王勾践不忍辱负重,意气用事,何来日后东山再起,报仇称霸?同样,要是韩信不受跨下之辱,冲动之下拔剑杀人,后来的结果恐怕是以身偿命,默然消失,就没有以后叱咤风云,击败霸王项羽流芳百世的将军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小草是柔弱的,但是它的生命是顽强的。在抗日战争中,当时弱小的中国忍辱负重,最终战胜了强大的日本侵略军。在现在和平时代,我们国家一直坚持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实际上就是不逞强,以低调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的处理,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而美国凭借他的霸主地位,到处惹是生非,国际声誉每况愈下。
柔弱,并不是胆小怕事、唯唯诺诺,它在现代社会表现出来是一种谦虚谨慎、低调务实的态度,是一种虚怀若谷的胸怀。对于为人处世而言,柔弱是一种自我修养,它教我们要学会不自满、不逞强,要学会韬光养晦、宁静致远,不要因为一时的成功就沾沾自喜、得意忘形,也不要因为一时的失意就消极懈怠、丧失信心。对于为官从政而言,柔弱也是一种生存智慧,即使身居要位也要低调谨慎,要善于守拙,不能锋芒毕露,否则弓满易折。“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适当的示弱,才能够以退为进,成为最后的赢家。
柔弱胜刚强,这是古人教给我们的哲理,仔细品读《道德经》,你可以感受到老子的思想穿越时空,直达我们的心灵。收起你的锋芒,保存你的实力,卧薪尝胆,以柔克刚,在合适的时候主动作为,必将成就一份伟大的事业。
读道德经的心得体会篇四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高度概括大道的德性进而总结出人应具备慈德、俭德和让德的三大美德,更是为人修身处世的三项基本原则。
宽厚仁慈是领导干部的安心立世之本。“慈”是老子“三宝”中最重要的,是世间一切美德的基础。《孙子兵法》中:“视卒如婴儿,故可以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这就是领导者仁慈所激发出的巨大作用。
老子说:“天将救之,以慈卫之。”倘若一个领导干部无视国家法律,为所欲为,即便能够躲过一时,最终也没有好下场,“老虎”、“苍蝇”的结局就是现身说法。领导干部若能秉持老子倡导的这种官员应有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应具备的官德,用“慈”的理念去从政,对社会有回馈之心、责任之感,对百姓有人本思想、服务意识,对自然有敬畏之心、感恩之情,对下属有仁爱之心、感激之念,做事从政能成人之美、与人为善,就不会肆意妄为,继而与社会和谐相处,得到百姓的拥戴,这也是领导干部的安身立世之本。
清心寡欲是领导干部的修身养廉之要。老子用 “俭”字作为治国、事天和养生的根本原则。治国者唯有坚守少私寡欲、勤俭治国的原则,才能更好地为民谋福。多少王朝更迭、社会变迁、政权兴衰的历史,无不验证了“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人如果没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又如何实现自身的价值?你想给人一滴水,自己就需要有一桶水的容量,这就是“俭德”。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保持淡泊清静的心态,神安体健,也是对廉政自律者的回报。对物质享受的追求是人与生俱来的本性,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通过外界制度的规范与约束就非常必要。当前,党中央强力推进八项规定精神落实和“四风”整治,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八项规定的意义深远,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谦虚和顺是领导干部的立身处事之则。为什么老子崇尚谦柔之德?因为他明白“物极则反,过盛必衰,盈满则覆”的道理。“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凡是过于自我膨胀的行为,都不会持久!老子的“谦下”,也被孔子视为克敌制胜的法宝。孔子带子路游览鲁国宗庙,看到一个欹器,它中空时会倾斜,半满时会端正,满盈时又会倾覆。孔子借此教育子路:“唉,哪有盈满而不倾覆的道理?”子路问:“有保持盈满的方法吗?”孔子答:“聪明睿智,要守之以愚拙;功盖天下,要守之以谦让;勇力盖世,要守之以怯弱;富有四海,要守之以节俭。这就是抑制自满的方法。”孔子告诫人们,要想保持完满,必须做到不自满。若能做到谦、让、愚、怯四点,近可独善其身,远能兼济天下。
以来,随着中央强力推进反腐败,“大老虎”的一个个倒下,再次证明了老子“物壮则老”和孔子“满盈倾覆”的道理。同时,也给世人敲响警钟:有恃无恐的狂妄者必然没有好下场,为政者唯以谦和、辞让为处事原则,时时警钟长鸣,警示自己时刻清醒头脑,防止罪、祸、咎落到自己身上,才能获得长久的安定。
《道德经》中的“三宝”及许多精辟见解都闪耀出思想的光辉,丰富了当代反腐倡廉思想,对促进当代领导干部廉德修养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读道德经的心得体会篇五
在省级机关和全厅开展的读书活动中,闲暇我又翻了翻《道德经》,随着岁月的流逝,可能是年龄的增长,过去的事情常常会历历在目。我从乡村民办老师入伍的新兵当团政委后转业,再从派出所普通民警到厅出入境管理局政委,在这个一直为共产党效力的两个强力部门服务的人生历程中,读《道德经》的心得体会从无到有,再到现实的运用与感悟,实在受益匪浅!
《道德经》是我国古代哲学家、思想家、道教始祖--老子唯一传世的著作,全书虽仅五千字,却被历代圣贤、帝王、朝野各界奉为处世与治国宝典。中国各大思想流派均从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也深为西方大思想家如黑格尔、海德格尔等所推崇。《道德经》文字简约而深奥,思想丰富而难测,似乎能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要和期望,能引出不同的理解、解释、理论、猜想以及发挥。
《道德经》第八篇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之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上善的人为人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想水那样待机而动。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
老子还说:“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几于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
从这里悟水之德行,老子在这里便把水之德认为是最接近于“道”的,如水,“道”无处不在,因此,水无所不利。它避高趋下,因此不会受到任何阻碍。它可以流淌到任何地方,滋养万物,洗涤污淖。它处于深潭之中,表面清澈而平静,但却深不可测。它源源不断的流淌,去造福于万物却不求回报。这样的德行,乃至仁至善……
读《道德经》,修为虽浅,感悟犹多,参学百家,对于老子水之悟犹为尊崇,所以作下散记。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水能广济通达。水最具包容性、渗透力、亲和力。它通达而广济天下,山有水则灵,园有水则秀,木有水则青,地有水则绿。水是地球的血液,它与土地结合便是土地的一部分,与生命结合便是生命的一部分,但从不居功,彰显自己。水的这种广济通达品格启迪我们要有恢宏的气度,博大的胸怀。学习水不争的品格就应该不争名,不争利,将个人价值体现在对事业的默默奉献中。
抽刀断水水更流,水具刚柔相济。水虽柔弱但意志坚定,它信念执著,追求不懈,没有走不通的路。长江黄河,奔流向前,万千阻隔,东流入海的意志没有一丝的动摇。还有那屋檐的滴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水滴石穿。由此启迪我们对事业的追求要锲而不舍。一旦认准一个目标,就要有一往无前的勇气和坚定执著的精神。
水的公平正义是为官者必学之道。水从不嫌贫爱富,不管泥缸瓦罐,还是金盆玉碗,随形就物,始终坚持“一碗水端平”。公平正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根本体现,也是我们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只有“端平一碗水”才能赢得民心。
水光明磊落,清澈透明。惟其透明才观得鱼戏浅水,月映深潭。惟其本色清廉,自然天成。即使蛰伏地下,依然清澈纯真。若以水为镜,能辨出忠奸善恶,照出真善美,假恶丑。人若修养到像水一样光明磊落,玉洁冰清,心地充满阳光,阴影自然远去。
水无坚不摧,滴水成河,团结无私。水的聚集力非常强大,一旦融为一体,就不分你我,荣辱与共,休戚相关,朝着共同的方向前进。水聚集在一起就能显示自己的强大力量,故有“团结一心、其利断金”之道理。这印证了要把我们的事业不断发展壮大,推向前进,就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荣辱与共、包容豁达的境界与情怀。
我们学习水的优秀品格和精神,最本质的是“善利万物而不争”。即要谦虚谨慎,豁达包容,积极向上,增强能力,坚定信念,对党忠诚,心系人民,努力去做一切有利于社会和人民的事,不计较名利与地位,有了这种境界,我们就能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推荐访问:道德经 心得体会 合集 读道德经心得体会(合集) 2022年读道德经的心得体会(5篇) 读道德经心得体会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