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仁行文秘网>心得体会 >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10篇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10篇

时间:2023-11-14 09:15:02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10篇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篇1

  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赴宁夏考察。第一天的行程集中在宁夏中部的吴忠市。习近平总书记到了一村、一河、一社区,每个考察点都寄寓着浓浓牵挂,行程之间更见深情。

  脱贫战场“现场督战”。弘德村是红寺堡区的一个移民村,通过土地流转、发展特色农业、创办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办扶贫工厂等,去年实现了整村脱贫。20__年考察宁夏时,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全国还有5000多万贫困人口,到20__年一定要实现全部脱贫目标。这是我当前最关心的事情。”如今,脱贫攻坚到了决战决胜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现场督战”,无疑是最有力的动员。20__年只剩下6个多月的时间,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再叠加疫情影响,更是难上加难。“难”字面前,是对党员干部信心与意志的考验,也是对智慧与能力的检验。广大党员干部需要保持“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干劲,做好剩余贫困人口脱贫工作,对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扶上马送一程,以苦干实干交出能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答卷。

  九曲黄河“一往情深”。“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黄河,是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国内考察的高频词。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对治理开发黄河极为重视,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成绩的取得不代表保护的结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非一日之功。”广大党员干部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认真完善和履行河长制湖长制等各项制度,更加注重保护和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既谋划长远,又干在当下,一茬接着一茬干,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吴忠市利通区金星镇金花园社区去年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是宁夏各民族和谐聚居的生动缩影。习近平总书记到此考察,饱含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真挚情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民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守护好民族团结这条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努力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唱响同心筑梦的时代乐章。

  我们已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要不断跋山涉水。奋进的征程上,我们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把造福人民的实事办实,把造福人民的大事办好,把造福人民的难事办妥,让更多的“村”、更多的“河”、更多的“社区”成为小康路上最美的注脚。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篇2

  今天是202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日子,这是一个伟大的日子。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迈入百年大党的高光时刻,全国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风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一往无前,奋勇争先,全力奋战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道路上,为党的生日增添了鲜亮而又厚重的底色。

  让党旗更加鲜亮,必须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记牢心间、深刻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我们党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今年初始,一场病毒肆虐全国,危急关头,我们党不惜一切代价,组织动员全国力量支援湖北抗击疫情,关闭离汉通道,由医保和财政报销所有治疗费用,等等,体现了我们党时刻将人民和人民生命健康放在首位的坚定人民立场和真切的为民情怀,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也赢得了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身为一名党员干部,必须始终将人民记牢心间,将为民职责扛在肩上,将为民办事体现在脚步中,在谋划工作时能将为民造福作为工作出发点,在推动工作中能将为人民服务作为立足点,在检验工作成效时能将人民满意作为标准,务实肯干,扎实推进,真正让自己的每一份努力、每一项工作都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让党旗更加鲜亮,必须有一种“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责任担当和无畏勇气,迎难而上。20__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之年,也是党中央向人民兑现消除贫困,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践诺之年。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加之面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完成承诺必须全力以赴、尽锐出战、不惜一切代价,不获全胜绝不收兵。要紧紧围绕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紧密结合脱贫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的现状,研究制定出符合当前疫情实际的脱贫攻坚的政策措施,特别是要针对当前脱贫攻坚工作中,部分脱贫销号户主要依靠外出务工人员的工资收入实现脱贫,而现今疫情影响下,外出务工难,就业难等问题层出不穷,致使部分外出务工人员零就业导致零收入,重新陷入贫困的问题要制定出妥善解决方案。“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当前脱贫攻坚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开动脑筋,拓宽思路,在加大扶贫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的基础上,结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全面推动脱贫攻坚。要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按照分片到部门,分户到个人的原则,加大部门帮扶工作力度,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参与、支持精准扶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在脱贫攻坚中发现、培养、使用干部,让脱贫攻坚成为广大干部“赛马”的舞台和“立功”的平台。

  让党旗更加鲜亮,必须将“只留清白在人间”的纪律底线时刻绷紧,廉洁自律。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腐败与我们党水火不容。腐败侵蚀党的执政根基,动摇党的执政基础。一个地方政治生态好,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人民群众幸福安康。反之,则政治黑暗,政府腐败,干部贪腐,人民群众水深火热。留清白守底线,筑牢思想防线是关键,要坚守为官底线,划清廉政红线,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严格执纪是前提,既要大力查处大案要案,又要严厉查处那些关心群众切身利益的涉民案件,解决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形成强大的震慑力。制度建设是核心,要以制度建设新成效编密织牢制度防线,划清权力界限、廉政红线,实现以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着力构建起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持之以恒是保障。抓作风反腐败,必须抓常、抓细、抓长,从细节抓起,从小事抓起,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形成思维习惯和行为自觉,确保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篇3

  20__年6月5日是第__个世界环境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战疫情,14亿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共克时艰;奔小康,14亿中华儿女数条战线“多手抓”,全面发力、脱贫致富。值此第49个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让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成为社会共识,让“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成为统一价值追求,答好“自然篇”携手共绘美丽中国图卷,我们时刻行动着。

  尊重自然,让“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串联、生命相依。山水林田湖草是自然界的生命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扎实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人类作为是自然生态链中的一环,牢固树立生命共同体意识,让生态串联、生命相依的共同体得以在宜居宜业、宜游宜商的美丽家园中释放“绿色福利”。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一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道路,要秉持休戚与共、平等相待的可持续发展意识,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发展之路。

  顺应自然,让“做好绿色发展大文章”多向发力、同向偕行。全国各地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构筑一体化绿色产业体,深入推进以“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目标任务的精准治理、综合整治。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从工业革命到迈入后工业文明的信息化时代以来,见证着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之路是行不通、走不动的,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生态兴则文明兴,要贯彻生态与绿色发展理念,打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组合拳”,做好脱贫攻坚、文明创建、综合治理绿色发展大文章。要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深怀敬畏之心,敬畏自然、敬畏生命,绝不可做为了经济发展而违逆自然的事,绝不能亲手毁坏大自然给予的“生态屏障”。

  保护自然,让“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落地生根、掷地有声。我们从西溪湿地、三江源国家公园成为生态旅游“金名片”可以看出,湿地、森林、江河湖泊等各种自然生态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后劲、积蓄潜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让保护自然如同保护眼睛般,就要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不落实“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发展理念,带来的就是“用之不觉,失之难存”的巨大代价。大自然毫不保留展现给人类积淀的瑰宝,是要我们始终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确保荣辱与共、互利共赢落地生根。要做好大自然的“代言人”,讲好保护自然中国故事,厚植尊重生命、敬畏自然的人文情怀,确保环保宣传教育培训及时跟进,从身边人、身旁物、小事点滴中留住自然生态和谐共生之美。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答好“自然篇”是对每个人的严峻考验,留住绿色生态之美,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让“美丽中国”成为人与自然永恒不变的发展底色和执着追求。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篇4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赴宁夏考察调研。这是20__年全国两会结束后,习近平总书记的首次地方考察。当天下午,他先后来到吴忠市红寺堡镇弘德村、黄河吴忠市城区段、金星镇金花园社区,通过看“一村、一河、一社区”了解当地推进脱贫攻坚、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促进民族团结等情况,每个考察点都寄托着他的深情牵挂。

  品读“一村”背后,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主战场的深情牵挂。习近平总书记在吴忠的第一个考察点,就是红寺堡区的一个移民村——弘德村,该村于去年整村脱贫。20__年考察宁夏时,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全国还有5000万贫困人口,到20__年一定要实现全部脱贫目标。这是我当前最关心的事情。”时间迈入20__年第6个月,习近平总书记最关心的事情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响鼓重锤,尽锐出战,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督战”脱贫攻坚主战场。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广大党员干部要上紧思想的发条,坚决树牢“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奋战誓言,集中精力、持之以恒抓好抓实各项扶贫举措,在确保贫困群众顺利脱贫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群众致富的内生动力。

  品读“一河”背后,总书记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深情牵挂。习近平总书记当天考察的第二站,是到黄河吴忠城区段了解当地黄河生态保护情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实地考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发展情况,多次就三江源、祁连山、秦岭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建设提出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干大事的优越性,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尊重规律,更加注重保护与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齐心协力开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要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咬定目标、苦干实干、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品读“一社区”背后,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族团结奋斗的深情牵挂。当天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还来到吴忠市利通区金星镇金花园社区考察。这个社区常住居民13000多人,其中近一半是少数民族群众。社区广场上,习近平总书记同居民们亲切交流,他说:“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份子,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少。”越是接近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越需要汇聚全民族团结奋斗的磅礴伟力。广大党员干部要高举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最大限度团结依靠各族人民,确保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

  从昔日的苦瘠之地到今天的塞上江南,对于宁夏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有着一份特殊的牵挂。“一村、一河、一社区”的背后,是更多的“村”、更多的“河”、更多的“社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路上的一道道风景。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篇5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赴宁夏考察调研。第一天的行程集中于宁夏中部的吴忠市,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红寺堡镇弘德村、黄河吴忠市城区段和金星镇金花园社区,了解当地各项情况。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村、一河、一社区的行程背后,饱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对宁夏的深情牵挂,更蕴含着高质量脱贫攻坚、生态保护、民族团结的发展密码。

  一村镌刻“量身定制”、“山”“海”携手的“脱贫密码”,激励我们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下苦功夫、啃硬骨头。历史的回望,总是给人最深情的感动。1997年,作为福建省委副书记、同时也是福建省对口帮扶宁夏领导小组组长的习近平来到宁夏这片“贫瘠之地”,找准了遏制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水资源缺乏。于是他主导抓井窖工程以解决群众生活用水问题;鼓励小圆井抽水灌溉以解决产业用水问题……水,滋养起宁夏大地的勃勃生机,也浇灌出美好生活的希望之花。弘德村“量体裁衣、量身定制”,走出了自己的脱贫路:移民人口多,便大力开展劳务输出,发展种植业;留守村民多,便大力开展技能培训,激活村民内生动力;结合宁夏特色创建扶贫车间,解决就业难题……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东西协作、沿海城市帮助内陆城市等政策红利得以充分释放。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事艰而任重,然行则将至、做则必成,扶贫干部要一鼓作气、乘势而上,对标对表决策部署,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实施精准扶贫策略,不折不扣地完成“硬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河彰显组好“加法”、做好“减法”的“生态密码”,警醒我们在生态环境大课堂守牢底线、亮明红线。九曲黄河,大国血脉,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4次考察黄河,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定下基调。从“人定胜天”的思路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到“生态文明”写入宪法,从过度开发到助力“一带一路”生态文明创建,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并在国际社会中积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理念,彰显负责任的大国担当。生态文明建设既要组好“加法”,加快污染产业转型升级,完善“生态+”产业链,发挥生态文明价值,也要做好“减法”,减掉重发展不重生态的错误思想,减掉对生态破坏行为的懈怠纵容,加大生态污染惩治力度,把牢遏制生态污染的每一道“关口”。

  一社区铭记凝心聚力、共同繁荣的“团结密码”,鼓舞我们在民族团结大舞台同声相应、同心奋进。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的金花园社区,“七彩家园”“七星服务”“四治融合”等一系列社区治理、服务的创新机制,让和谐家园遍开民族团结花。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说:“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人民至上”执政理念的生动注脚,也是党对各族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伟大民族,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既是最广泛最根本的共识,更是毋庸置疑的事实。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全体中华儿女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唱响携手团结奋斗、并肩繁荣发展的民族关系主旋律,凝聚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中国力量。

  人间万事出艰辛,行程万里见初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圆千年之梦、抓牢抓细生态文明建设谋大局发展、切实促进民族团结暖万家灯火,正是中国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奋力书写的恢弘史诗和时代画卷。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篇6

  10月16日出版的第20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文章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黄河作为中华文明的摇篮,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省区,流域面积达752443平方千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自古以来,黄河流域就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经济地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对于要“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殷切希望,浓缩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与黄河水旱灾害作斗争的历史,寄托着黄河流域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夙愿。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直在黄河流域,无论是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保护黄河都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华民族再次走在了民族复兴的大道上,黄河流域的诸多城市也再次崛起,黄河流域再次迎来发展的新机遇。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统筹协调,是解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两者关系的科学抉择,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必将对黄河流域长远发展产生历史性影响。当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并非一日之功,只有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任接着一任干、一茬接着一茬干,才能以尺寸之功、积千秋之利,让黄河造福人民。

  高质量发展要求在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高产出、低排放,可见,绿水青山才是协调发展、和谐共生的最大本钱。因此,在当前我国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背景下,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筑牢黄河流域生态屏障,刻不容缓。保护环境就是保持发展活力,改善环境就是筑牢发展根基,黄河流域各省区必须切实加强黄河治理保护,以流域大保护促进区域大开发,在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差异、发展基础不同的基础上,将绿色发展理念贯彻到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切实推进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主色调。

  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维护流域各省区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具有重大意义。在生态文明新时代,推动黄河流域稳固发展,“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缺一不可,既要紧密联系实际,还要长远规划,以“生态保护”推进“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发展”加快“生态保护”,方能促黄河流域呈现出更多更新的美景。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篇7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指出,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发扬‘右玉精神’”。自20__年3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右玉精神”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20__年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右玉精神体现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迎难而上、艰苦奋斗,是久久为功、利在长远。”

  从“不毛之地”到“塞上绿洲”,在这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生态绿化“接力赛”中,右玉人民创造传承了以“执政为民、尊重科学、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为核心的“右玉精神”谱系,成为激励一代代革命者、奋斗者、搏击者的强大精神动力。作为基层青年干部,立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节点、新形势,发扬“右玉精神”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相逢奋斗之路,让“右玉精神”之花绽放青春风采。

  发扬“右玉精神”,共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同心圆”。心中有理想,脚下有力量。青年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在察民情、解民意、纾民忧中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在大战大考中磨砺“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勇坚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作为新时代青年人,在基层燃烧自己、点亮初心,要有“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紧迫感,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为国为民熠熠初心为“圆心”,以忠诚干净担当标准为“半径”,严格要求自己,把造福民族、造福人民的“同心圆”越画越大。在战疫战贫多条“战线”上,青年干部有情怀、敢担当、能作为,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把“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当做崇高使命,满怀激情、砥砺前行,在基层挥洒汗水、奋勇搏击,绽放为民服务风采。

  发扬“右玉精神”,书写统筹兼顾、科学发展“期望值”。“磨砺统筹兼顾之谋、组织实施之能”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员干部的殷切期盼,书写统筹兼顾、科学发展“期望值”,必须站在大局角度,秉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韧劲,下足“绣花功”,力求达到“丰起来、好起来、美起来”的目标任务。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一分为二辩证看待问题,把握问题本质和发展规律,把雷厉风行与久久为功有机结合起来,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应对多重挑战,缓解多重压力。既要立足当下“回头看”,又要放眼长远“向前行”,抓住新时代新机遇,把个人的前途命运融汇在国家建设中,在“小我”中成就“大我”,在一体化推进科学治理、科技突破中先试先行、敢试敢行,结出经济发展质效“双提升”累累硕果,贡献智慧力量。

  发扬“右玉精神”,注入你追我赶、奋勇争先“动力源”。海阔心无界,山高人为峰。我们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必将面对“老问题”又有了“新表现”、“老办法”解决不了“新问题”的困扰。发扬“右玉精神”,要在勇于探索、不断创新中增长才干、精准赋能,在争先进位、突破自身中砥砺前行,从困难走向胜利。这就要求我们向优秀模范、先进典型、示范案例学习看齐,做向上向善的“青年派”,为“赋能于心、赋能于行”注入“比学赶超”“动力源”。同时,要学会搭建合作平台,引入共赢“东风”,注重集体优势,合力攻关,激活融合发展“动力源”,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在对标对表中列明“清单”,在查缺补漏中同向发力,在自警自省中奋勇前进。

  发扬“右玉精神”,引领知难而进、攻坚克难“通行证”。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在“学研查改”引领青年干部发展前行轨道上,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魄力决心和“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信念追求,坚持与时俱进,勇于开拓进取,站稳奋斗主阵地,挺起民族脊梁,不负美好青春。上来历练,下去“蹲苗”,青年干部要跳出易滋生好逸恶劳、推诿扯皮的“温床”,在“强”“常”“长”反面震慑中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慎独慎微、慎终如始,不退缩不畏难。另外,当前进入战贫“倒计时”,仍有许多“硬骨头”要啃,“腊子口”要征服,要赓续传承、秉持发扬艰苦奋斗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吸取“知”“信”“行”综合营养,整合优势资源,转化优秀成果,在攻坚克难中“不忘来时路”,在固本培元中行稳致远。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时代“右玉精神”见证了由黄沙肆虐到绿水青山的生态治理奇迹,青年干部描摹着为民奉献、顽强拼搏、真抓实干、久久为功的精神航标,携手共绘基层奋斗新画卷。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篇8

  “黄河流域必须下大气力进行大保护、大治理,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路子。”1月3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研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问题,并发表重要讲话。

  “水”的安全关系国家长治久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一盘大棋,下稳、下好这盘保护黄河生态环境的大棋,可以造福祖国的千秋万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黄河作为我们的母亲河,不仅是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们内心深处的深厚历史情感,更是关系着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必须不遗余力重视起来、治理起来。黄河母亲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流经我国9个省区,实现整个流域的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

  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在于保护。不遗余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一场关系全国整体生态环境布局的深刻变革。从黄河流域目前实际情况来看,生态保护工作中尚存一些短板和弱项,尤其是在贯彻落实大保护、大治理的具体措施方面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面对新形势,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的辐射区域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而且思想观念已然脱离以前的老套路老办法,充分结合新科技、新技术,在“保护”上下大功夫。古人云,善治国者,必重水利。进入2020年,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将会形成带动效应,在践行新时期中央水利工作方针的前提下,为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终实现提供坚实保障。

  重点围绕着“水”做足文章。水,是河流、湖泊的本体,水的质量决定着整个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奔腾不息的黄河之水,同时也蕴含着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当下,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与相关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近些年由于一些不尊重自然规律的肆意妄为开发动作,使得母亲河生态受到了破坏,要实现人水和谐相处的目标,必须狠抓主要矛盾,从“水”着手,联合各个相关部门,在中国特色现代化治水道路中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检测防治制度,合力持续进行水生态的维护。

  在科学落实中保障黄河生态保护工作的行稳致远。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直以来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有效推进,我国在围绕黄河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中,从被动治理,改为实行主动调控,实事求是搞治理,通过自流引水、提水灌溉等科学论证后,完善技术方法,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黄河灌溉面积,同时在进行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作中有序开发黄河电力资源,重大水利工程加快推进速度,不断提升黄河涵养能力,政策的切实有效贯彻落实给予了黄河流域健康、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篇9

  阳春三月,春意盎然,生机勃发,让人不由产生外出的冲动。而河南郑州郭某鹏的擅自外出,不但使郑州市持续向好的防疫形势功亏一篑,自己也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新冠肺炎来袭,国家一级响应,为了打赢这场看不见硝烟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全国各地同下一盘棋,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到农村、从单位到个人,都在绷紧“疫情防控”的弦,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共克时艰。

  战“疫”以来,谁没有委屈?——各级党委政府投入大量财力,三产服务业承受巨额经济损失,数亿群众没有收入来源,多少白衣战士在最危险的地方奋战,多少党员干部不能与家人团聚,多少群众宅在家中耐心等待……我见过,小区封门,车辆禁行,居民定期外出采购,最大号的购物袋,沉甸甸的生活必需品,费力提在手中,走走歇歇;提前返岗的干部职工,徙步上班,为赶时间,早出晚归;卡点值守的工作人员,在冬日的室外24小时轮班,不分节假日……

  孟子云: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前,有社会责任感的人都听从号召、遵规守纪、克制自己。可仍有郭某鹏等一些不守规矩的人,不顾大局,恣意破坏红线——浙江王某某、叶某等6人从意大利回国未如实申报健康状况,北京廖某君、廖某海等8人在意大利吃退烧药登机,不如实填写信息——目前,他们已经被立案审查,必将为自己的任性付出代价。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疫情防控是一场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大战,“你若放松,病毒就可能放纵;你若失守,疫情很可能失控”,不到最后一刻,决不能掉以轻心,必须时刻警惕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

  但也要相信,疫情终将也必将过去。近期,随着全国新冠肺炎疫情形势持续向好,“疫情结束后,最想做的事是什么?”一问也瞬间火爆网络。春天是个充满希望的季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做……

  ——植树造绿,改善环境,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母亲河。黄河宁,天下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经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当前正是植树造林的黄金时期,在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小浪底南岸,20余万株新栽植的苗木排列整齐、依坡起伏,为母亲河构筑起坚实的生态屏障。作为河南省沿黄生态廊道建设示范段,孟津县将用三年时间为黄河母亲“披绿装”,今年计划建成占地2万亩的高标准景观防护林和特色经济林,目前已建设完成6000亩,栽植林木约60万株。近年来,孟津在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面持续发力,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鸟类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黑鹳、灰鹤、白琵鹭、鸳鸯等珍稀鸟类均以较大种群出现。

  ——扶贫攻坚,小康路上,不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20__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受疫情影响,孟津县常袋镇年加工服装90万套的扶贫基地用工出现短缺,为上海赶制的服装订单受到影响。该镇党委政府了解情况后,立即组织开展了“送人到岗,进厂选岗”活动,为该企业提供熟练技术工人十余名,保证了企业复产用工;今年的“三八”妇女节,孟津县在以往奖励“好媳妇”“好婆婆”的基础上,给“脱贫示范户”每人奖励一台小天鹅全自动洗衣机,并且送奖上门,通过重奖“脱贫示范户”,营造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新风尚……而这些,只是孟津县扶贫攻坚大潮中的小小浪花。20__年以来,孟津县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以超常规的工作举措,举全县之力高位推进,脱贫攻坚取得突破性进展、决定性成就,6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13%。当前,孟津全县上下正在以决战决胜之势发起最后总攻,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拼劲、“不获全胜不收兵”的干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全面小康决胜仗。

  人勤春来早,奋斗正当时。疫情挡不住春天的脚步。让我们不忘防“疫”不负春,“戴着口罩”加紧干,播下种子,收获希望!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篇10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后进行首次国内考察,来到了西部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今年六次出京考察,四次选择西部地区。此次宁夏考察第一天就深入一村、一河、一社区基层一线看实情、访民情、听民声,这简单的“C、H、S”中饱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对西部地区人民群众的深情厚谊,体现了对西部贫困群众脱贫“摘帽”的深情牵挂。

  “一村C”中体现着脱贫奔小康“一个也不能少”。弘德村1699户、7013人,一个典型的移民村,通过生态移民,因地制宜发展种植紫花苜宿、青贮玉米,创办肉牛、羊产业、扶贫工厂,实现了整体脱贫,成功摘掉了“贫困帽”,走上了致富路。不论是柞水木耳、云州黄花、弘德肉牛这些产业扶贫背后都体现着“史上最强带货官”对困难群众脱贫致富、防止返贫、斩断“贫根”的深切关怀。党员干部要从中读懂产业扶贫的重要“密码”,脚踏实地、因地制宜带领贫困群众,厘清脱贫思路、选好脱贫方法、做强脱贫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将扶贫、扶智、扶志有机结合,不断巩固脱贫成果,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开出更多“致富花”,养出更多“致富牛”。

  “一河H”中体现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好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不到一年时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4次考察黄河,充分体现了对黄河综合治理的关心,对沿黄流域落实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视。九曲黄河,国之血脉。广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开展水污染治理、过度利用、堤岸加固等工作,坚决制止一切危害黄河生态安全的行为,真正把黄河生态环境保护落在实处,推进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让“母亲河”向自然修复、休养生息转变,使黄河重新焕发美丽容颜,不断唱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

  “一社区S”中体现着“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习近平总书记在吴忠市金花园社区指出,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份子,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少。中国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大家庭,兼容包蓄、和谐共处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是不能落下一个民族。党员干部要在奔向小康的“康庄大道”上保障各族群众的合法政治权益,发挥各族人民当家做主的积极性,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要在脱贫攻坚征程中广泛凝聚各民族群众的智慧、力量,不断以发展促团结,以团结聚民心,促进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在各民族兄弟姐妹幸福生活中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一个时代的画卷,底色是人心;一个民族的复兴,关键在精神。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时刻,党员干部要牢记宗旨使命,读懂“一村、一河、一社区”中的人民至上“密码”,团结带领各族人民继续攻坚克难、勇毅前行,书写属于中华民族的新时代篇章,创造属于14亿中华儿女的美好生活。

推荐访问:黄河流域 高质量 心得体会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公安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结尾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人社局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300字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人社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2000 高质量发展的心得体会800字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心得体会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 仁行文秘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16062786号-1